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伊朗行(5)——设拉子

  上官子木     文/图


 设拉子(Shiraz)位于伊朗的中南部,是伊朗法尔斯省的省会。历史上,设拉子是波斯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六世纪曾是波斯帝国最繁荣的中心地区。

 我们在设拉子的住宿酒店也是五星级,但不是庭院式,没有大院子,看着也没啥特色。然而,酒店的早餐食物很丰盛,我一眼就看到了西瓜。鉴于这一天的行程都在设拉子本地,不用拉车,所以西瓜终于可以敞开吃了。

 说是早晨9:15集合,结果人齐了,地导西玛却不张罗出发,而是不停地打电话。问领队才知,原来是我们要经过的路段出现了突发情况,有大规模游行集会,导致道路被封,车无法通过。至于游行集会的主题,不用问,大家都知道,是加沙最近的战事。集会现场就在酒店附近的烈士广场,也叫纪念广场。这个广场是设拉子的是非之地,只要有游行和集会,都会选择到这个广场。

 我们在酒店门口等候多时,似乎没有通车的迹象。领队起身说去广场看看,正好我也打算去看热闹,于是紧跟领队。走了没几步,就到了游行的现场。首先看到的是警察,应该是在维持秩序,但没看见警察做什么,他们只是站在离集会群众比较远的地方。

 我原本以为是游行示威,那意味着人群是流动的。然而眼前这群人根本不动,只是集体喊口号。所以,确切地说这应该叫群众集会。领头喊口号的人站在一个高高升起的吊车上,距离实在太遥远,吊车上的人看着比芝麻还小。好奇的我是一个劲儿地朝着集会的人群靠近,但领队却一个劲儿地喊我离开。

 等领队不出声的时候,我赶紧拍了几张照片,以为领队离开现场了。没想到领队在远离集会的某个位置,正拿着手机在直播。呵呵,真是没有想到,一路上这么工作认真负责的领队原来还在干私活,忙着直播带货。

 看到领队忙直播干私活,我彻底放心了,慢慢拍照,不用着急。其实,我站在集会人群的外围,拍来拍去,都是一群人的背影。因地制宜,我把镜头对准了身旁的一老一小。

 我说的“一老”指的是一个伊朗老爷子,他其实也是站在集会人群之外,而在那样的位置站的都是我这种看热闹的人,但老爷子手里举着旗子且跟着人群喊口号,再加上气度不凡的神态,显示出与我等看热闹者截然不同的气场。

 我说的那“一小”指的是近旁一个顶多四五岁的小女孩,她跟着看热闹的爸爸在现场,他爸爸正忙着跟熟人聊天。以这小女孩的身高,广场上的集会肯定啥都看不到,但她始终跟着扩音喇叭喊口号。喊的是什么口号我当然听不懂,但我居然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这个小女孩学舌。最关键的是,这个口号非常简短,只是一个单词,所以特别容易上口。

 我突然想起,在咱们那个一天到晚喊口号的某年代,经常有人喊错了口号,结果一下子就从革命分子沦为反革命分子,显然都是口号太长惹的祸。看看人家伊朗人,喊口号就喊一个词,简单到能让小幼儿都立马学会的程度,这就不容易喊错了。由此看来,简单就是最好的。

 地导西玛急匆匆地过来找我们,劈头盖脸地先把领队数落了一顿。说是刚才通知可以通车了,可是发现领队不见了。领队只能一个劲地道歉,但我估计领队心里还是蛮自得的,有了游行集会的现场直播,那带货卖货的效果该有多好。我自己反正是处于偷着乐的心态,不仅蹭看了一个比景点还吸引人的特殊场面,而且也没人埋怨我。

 游行集会的事打乱了我们行程的次序,先得选择前行路段不受影响的景点。

 第一个景点是伊尔姆花园,又称天堂园,是一个简洁精致的公园,主体建筑只有一座,园中主要是林木与花丛。在树林里,看到了有专业摄影师为年轻的伊朗姑娘拍照。这个景点里有个摄影工作室,专门开展为游客拍照的业务,还为游客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传统民族服装,以及古代的王室服装。

 第二个景点是古兰经门,这是一座建于设拉子城北的城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兰经门作为设拉子的地标建筑,曾经只是一个装饰性的城门,后来卡里穆汗(有说是学者,也有说是王者,或许既是学者也是王者)在城门上的小房间里放了一本古兰经,以保佑来往的人平安。此后,古兰经门则成为见证古波斯帝国兴衰的标志性建筑。

 第三个景点是哈菲兹墓,哈菲兹(1320~1389)是著名的波斯诗人,他的波斯文《哈菲兹诗集》于1791年第一次正式出版后,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且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赞誉过哈菲兹的世界级文人,包括歌德、普希金、莱蒙托夫、尼采、黑格尔等等。

 在哈菲兹墓前,西玛用波斯语为我们朗读了一首哈菲兹的诗。虽说我既不知哈菲兹的名,也不知哈菲斯的诗,还听不懂波斯语,但依然从西玛的朗读中听出了感动。

 在哈菲兹墓这个景点最大的感受是,这里其实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暮气沉沉的墓地,而是一个鲜花遍布且游人格外多的公园。也就是说,这里并不是一个小众化的纪念性景点,而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公共园林。

 中午吃的是当地餐,又是烤肉串,配备了三个烤黑的西红柿,主食是灿黄的大米饭。我几乎没吃什么,但把三个珍贵的烤西红柿都吃了,好在早餐吃得足够多。闲聊的时候,我问了西玛一句敏感话题,你恨美国吗?西玛的回答相当有水平:不恨,那是两国政府的事,与两国人民没有关系。

 午餐后我们徒步去景点,又一次经过了纪念广场和卡里姆·汗城堡(Karim Khan Arg),这个城堡就在纪念广场的一侧,早晨在广场看热闹的时候,我已经观赏过该城堡。卡里姆·汗城堡建于1180年,那时是古波斯帝国赞德王朝时期。从历史价值看,卡里姆·汗城堡是设拉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当天下午只有两个景点,一是莫克清真寺,二是绿镜宫。

 设拉子的莫克清真寺建于1876-1888年,由伊朗当时的卡扎尔王朝的君主下令而建,一直被誉为设拉子最漂亮的清真寺。看到莫克清真寺,我没有陌生感,因为来伊朗之前,这个莫克清真寺的多彩窗子在微信朋友圈里已经被无数次地展示,导致我见了真容竟然无动于衷。当然,莫克清真寺还是很精彩的,我们在里面总共游览了不到40分钟,我却拍了60多张照片,后果则是选照片的时候很费功夫。

 下午游览的第二个景点,在旅行社写的行程单上被称为绿镜宫,而网上的称呼还有很多,包括灯王之墓,哈姆赞陵园等等。绿镜宫的学名是圣祠清真寺,也就是说,绿镜宫其实是一个清真寺,只是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艺术宫殿,与传统的清真寺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差别。绿镜宫的墙壁和天花板的材料都是绿色的镜片,也就是彩色玻璃,晶莹透彻且五光十色,可谓美轮美奂,非常漂亮。我平时就很喜欢玻璃工艺品,所以相当欣赏这个绿镜宫。

 查看百度百科的词条:圣祠清真寺的建立是为了纪念1200年前去世的Sayyed Mir Ahmad,主体建筑修建于伊朗当年的恺加王朝时期(Qajar dynasty,1779年—1921年)。至于这座清真寺具体是哪年建的,度娘居然不知道。

 该景点的名称之所以这么混乱,主要是因为这个清真寺是一个风格多样且功能也多样的建筑群,不仅有清真寺也有陵园,而清真寺的主体建筑与后续建筑跨越了相当长的年代,这就导致了不仅名称多样,还难以确定建造的具体年代。我个人认为,整个建筑群还是应该称作圣祠清真寺,而水晶宫般的室内装潢则更适合叫绿镜宫。

 也许是因为绿镜宫太美艳了,我很难意识到这里首先是一个清真寺。我把绿镜宫视作艺术宫,把所有的祷告室都当作艺术展厅。因而,当见到有伊朗信徒在绿镜宫里伏地祷告时,我还挺替绿镜宫感到委屈,觉得被大材小用了。

 不知为何,在绿镜宫游览的过程中,旅友们都觉得特别困倦,我也是感觉很恍惚,大概是镜子反光造成的视力疲劳。我一直走在所有游客的最后,而我后面就空无一人了,这样便于拍照。然而,当我走到一个水晶宫般的祷告厅时,看到了很逗乐的一幕。

 有两个同团的女旅友,裹着清真寺门口发的花袍子,先是跪在地毯上模仿信徒做祷告的动作,然后就势蜷缩成一团,倒在地毯上不动了。我终于看明白了,她们是想装成祷告,趁机在舒适的地毯上美美睡一小觉。眼看着花袍子包裹的团状物像大虫子一样蠕动,这视觉效果实在是太搞笑了,我还得强忍住不能笑,因为绿镜宫是严格要求肃静的地方。当时这个祷告厅原本是四周无人,小睡的美梦应该是有可能实现的。然而,绿镜宫的管理人员不知从哪个角落突然冒了出来,走到两个大花包跟前,让她们起来。瞧着地毯梦的猝然破碎,我一边暗笑,一边感叹,这两个旅友真是敢想敢做梦。

 我们在绿镜宫消磨了很长时间,因为全天的旅游内容到此为止,剩下的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到设拉子机场,赶晚上7:40的航班去伊朗的首都德黑兰。


纪念广场的群众集会







老当益壮


少不更事


伊朗警察在集会现场


伊尔姆花园





古兰经门


哈菲兹墓园林








西玛用波斯语朗读哈菲兹的诗


西玛朗读的是哈菲兹的这首情诗


瞧这一家三口都是高颜值




设拉子街景随拍









卡里姆·汗城堡


莫克清真寺







在莫克清真寺门口休息


圣祠清真寺



绿镜宫








(注:该文图首发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3-11-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朗之行(四)圣祠 卡里姆汗古城堡 瓦基尔清真寺 哈菲兹之墓
伊朗行 9 设拉子 哈菲兹陵园 餐厅
伊朗随笔(4)
伊朗粉红清真寺景彩
波斯帝国——让你遇见不可思议的美!
一带一路·名城——设拉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