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伊朗行(6)——德黑兰

  上官子木     文/图


  从伊朗中南部的设拉子飞伊朗北部的首都德黑兰,航程是一个多小时。

  在德黑兰入住的也是五星级酒店,从场面上看很堂皇,有五星级的气魄。然而,到了房间里就很一般了。再进入卫生间,至少有两个细节很掉身份。首先是淋雨喷头的出水量太可怜了,那涓涓细流,洗起澡来真是太费功夫了。其次是地面的下水不行,显然是地面的坡度没有做好,这是装修地面瓦工的活做得不够专业,属于施工质量问题。

  早餐没有像前几天那样尽可能多吃,因为已经听导游说了,在伊朗的最后一餐是到中餐馆吃中餐,得留着肚子。

  吃完早饭,闲着没事在酒店大堂里转悠,无意中看到大堂门口处有招牌,上面是用波斯文和英文两种文字通知各位旅客,亲爱的客人们:非常感谢您在这里遵守伊斯兰教。其实不用看懂文字,看到文字上方的一个戴头巾的女士头像就说明了一切。这个公告牌在伊朗的机场也看到了,别的地方似乎没见到。清真寺属于实际操作,直接给女士配备大长袍子。至于机场和酒店,我看属于婉转提示,并没有专人检查,所以不属于强制性的。

  我把伊朗官方要求妇女戴头巾的事,从开篇说到终篇,主要不是当作宗教现象或政治现象,而是当作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我不敢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因为全世界的独立国家和相对独立的某些地区加在一起总共有二百多个,而我到目前为止仅去过117个。我只能说,在我去过的这些国家与地区,伊朗对妇女戴头巾的要求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伊斯兰国家会对进入清真寺有服装要求,但不会涉及清真寺以外的公共场所。

  在德黑兰这天的游览内容总共就四个:戈勒斯坦宫,伊朗国家博物馆,古地毯博物馆,自由纪念塔。早晨九点集合,跟着地导西玛徒步走向第一个景点戈勒斯坦宫。尽管行路匆匆,还是忙里偷闲拍了几张街景,其中包括德黑兰的法院,虽然不认识波斯文,但认识代表法律公平与正义的天枰图标。

  戈勒斯坦宫(Golestan Palace),又称玫瑰宫,也译作古列斯坦宫,始建于萨非王朝,继续兴建于赞德王朝。1779年定都德黑兰的卡札尔王朝,开始继续扩建。戈勒斯坦宫作为伊朗早期建筑的经典,其特色是融合了早期波斯工艺与西方的建筑风格。

  以我的眼光,戈勒斯坦宫尽管外墙是彩釉瓷砖,图案也挺好看,但是建筑外形比较平庸,作为皇宫并不是太出彩。然而,走进宫内却看到了眩目的光彩,内墙和天花板都是采用玻璃镶嵌工艺,显得豪华且精致。

 在戈勒斯坦宫遇到了另外一个中国旅游团,这是我们在伊朗旅游景点碰到的唯一中国旅游团。非常巧的是,这个中国旅游团的地接导游是中国旅游界的传奇人物,而我们的领队在几天前的拉车中已经仔细讲述了他这个同行的传奇故事。领队的同行朋友姓余,原来是在国内的某家旅行社当导游。

 我转述一下领队讲的故事,具体情节当然是照搬,只是语言表述有所加工。

 话说有位一头银发的伊朗漂亮姑娘,当时已经二十七八岁,在伊朗这个有早婚传统的国家绝对属于剩女。这位伊朗剩女曾经找过大师算命,算的结果是,未来结婚的对象是来自远方的东方大国。在一次中国和伊朗两家公司的谈判桌上,伊朗剩女一见钟情,看上了中方的余姓小伙子,认定这就是命中的结婚对象,特意从远方的东方大国赶来约会。于是积极主动,热情倍至。因双方互有好感,两人关系发展迅速。女方特意邀请男方到家中面见父母,男方当作旅游而欣然前往。待到了女方家之后发现,居然迎亲的队伍来了,马上要举行一场伊朗的婚礼!

 由于中国小伙子比女方小两岁,何况这段异国恋只是处于闪恋阶段,小伙子还远没有想到闪婚这一步,所以不仅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还当场吓傻。他立刻打电话给中国驻伊朗大使馆,说自己被绑架了,寻求娘家人的帮助。使馆认真对待,派人来现场,待看到实情后,娘家人对小伙子说,不就是结婚吗,那就结呗。

  显而易见,这是伊朗版的一场拉郎配剧目。最终,中国的余姓小伙子很勉强地跟伊朗银发姑娘结了婚。后来呢?后来当然一切都很好,两人婚后生了两个混血孩子且是一儿一女一枝花。中国小伙子当上伊朗女婿后,很快就学会了波斯语,在旅游界干得风生水起。

 领队当时讲故事的时候,我是当八卦听的。没想到,居然在德黑兰的戈勒斯坦宫见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见了余导不免感叹,难怪被伊朗姑娘看中,原来余导是一个肌肉男。

 听领队说,网上有很多关于这位伊朗女婿的传闻。于是,写此博文时我上网搜了一下,可是没搜出像样的文字,倒是看到了余导的两张全家福。他显然已经成了公众人物,照片在网上飘飞。版权也不知是谁的,我选了一张借用。

  在伊朗国家博物馆里,展示了不少文物。不过,我仅拍了三张照片就没兴致了。整个博物馆除了我们一行人,几乎没有其他游客。在同一个院子里,国家博物馆旁边是伊斯兰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参观的人比较多,几乎都是伊朗妇女,她们都是集体来参观且集体拍合影。

  我注意到有两个伊朗妇女群体的穿着差别比较明显,一群是全身黑袍,另一群妇女明显很年轻,穿着牛仔裤,衣服也时尚。本来我是偷拍,想拍得自然一些,但被姑娘们发现后,她们主动摆各种姿势,结果弄成了摆拍。展厅里的光线暗,拍的照片质量差,我的手机在室内拍照很不给力,大概率是因为我没有换成室内拍照模式。

  中午在中餐馆吃中餐,我的中国胃特别高兴。前几天吃当地餐,每顿饭都是我第一个起身离开,这顿中餐我却是最后一个吃完。桌上的其余菜早就被一扫而光,只剩下半盘豆牙,我也没觉得这豆芽有多好吃,但想到一个多星期除了黄瓜和西红柿,什么蔬菜都没吃过,就把一桌人都不爱吃的豆芽菜全都消灭了。

  为何只有一顿中餐,地导西玛说,中餐在伊朗太贵了!

 下午参观地毯博物馆,大家都没啥热情,我对漂亮图案的地毯反而不注意,倒是比较注意有故事画面的地毯。我觉得,制作地毯整出各种几何图案或是花卉图案不算啥大本事,而满地毯都是历史故事画面,这个难度应该相当大。

 最后一个景点是自由纪念塔,1971年落成,塔高45米,造型简单大气。自由纪念塔所在的广场也非常开阔,可惜当时塔的背面有大块的乌云,整个画面的天色并不理想。奇妙的是,傍晚的自由纪念塔呈金黄色,而这座塔原本是灰白色。

 此文是伊朗系列的最后一篇博文,很遗憾,缺少出彩的照片,因为没有碰到好素材,一天的游览内容几乎都是在室内看展览,可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说到拍照,聊几句东西方差异。欧美人一般都忌讳游客拿着相机对着拍,尤其是忌讳拍小幼儿。到了亚洲就大不一样了,当地人不仅喜欢让外国游客拍,还喜欢拉着外国游客照合影,表现最突出的前三名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伊朗人,这三个国家的民众在与外国游客的互动拍照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快乐。我琢磨,他们的合影拍照快乐包含了诸多的元素:表演性,参与性,互动沟通,自我展现,明星感觉……

 当然,亚洲也分地域,在东亚的中、韩、日三国,对待外国游客照相的态度更接近于欧美而不是南亚。其实,欧洲南部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人,对待外国游客的态度也是属于热情奔放型。南欧与南亚都是气温比较高的地区,气温是否与人的热情相关?

  今年的伊朗本来是我国出境游最热门的大众线路,可加沙战事一爆发,伊朗一下子就沦为冷门的小众线路。我是特别偏爱小众线路,所以这次算是歪打正着了。冷门的小众线路优点非常多,包括飞机不满员,空座多;餐馆不会拥挤,酒店不会爆满;景点人少,见不到大规模的中国旅游团,避免了拍照的画面里中国游客太多,好似没出国一样……

 晚上从德黑兰回北京的航班是20:45起飞,空座比来时更多,我一个人四个座位,一觉睡到北京。

 这次伊朗之行,除了正餐缺少蔬菜,别的也没什么大问题。最满意的是,来得季节很合适,10月底到11月初的伊朗,最高气温在20~24度之间,非常舒适,既不冷也不热。对于特别怕热的我来说,这就是最佳旅游季节。


在德黑兰的入住酒店




酒店里有个画室


德黑兰街景




德黑兰法院


看这架势,像个法官


戈勒斯坦宫











戈勒斯坦宫的园林




西玛在讲解


伊朗女婿余导在戈勒斯坦宫带团



余导全家福(此照片来自网络)

伊朗国家博物馆




伊斯兰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地毯博物馆




自由纪念塔

余晖中的广场



德黑兰机场一瞥

(注:该文图首发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3-11-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降德黑兰、初识伊朗
一带一路·名城——德黑兰
鸟瞰世界26伊朗
世界旅游地图揽胜—亚洲伊朗德黑兰
(59)鸟瞰世界26伊朗
伊朗随笔(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