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入秘境不丹(4)——从普那卡到迦萨

 上官子木     文/图

  清晨,站在山顶酒店,看到的画面是普那卡山谷里炊烟缭绕,一片青灰色,有水墨画的感觉,这景象很适合画家写生。

早餐的内容是我们头一天晚上事先说好的,只要面包,鸡蛋,热牛奶,香蕉,橘子。果然上了这五样,只是还多了番石榴,这地方的水果好像番石榴是普及率最高的。领队爱吃番石榴,而我有了别的水果,就不稀罕番石榴了。

导游苏南很早就过来了,他和司机住在山下比较便宜的住处。一场败战之后,地导苏南的精气神儿被打没了,导游和领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逆转。行程的细节原本是由导游自行掌握,现在变成了导游向领队请示。

七点半出发,时间也是领队定的,因为要长途拉车。不丹各个景点都是上午九点乃至十点才开门,下午五点乃至四点就关门,由此可利用的游览时间很有限。

上路后,车内的气氛比较冷场,导游苏南沉默不语。领队还算大度,说了一句开场白:新的一天开始了,过去的事就翻篇儿了。然而,看到路边的美景,领队还是忍不住算旧账:这么漂亮的地方居然说又远又不好!领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但我只是暗笑,没吭声。

途中休息,在一个相当于服务区的地方,当地人开的小店连成一片,卖各种食物和蔬果。每个小店的装潢都挺有设计感的,其中还有一家小店是中国人开的。

我们跟着导游苏南进了一家杂货店,卖的东西很全,蔬菜水果零食饮料样样都有。领队给女店主拍照,对方很大方,表情自然。然后领队问苏南这位老板娘的名字,听到名字发音近似“玉珍”,领队兴奋地用英文讲解汉字“玉珍”的含义。然后不断地喊着玉珍的名字,结果把人家女店主硬是喊得不好意思了。那场面很搞笑,连在窗口看热闹的司机纳布杰也跟着偷着乐,被我无意中拍下来了,别看是逆光,效果还挺好。

前面几篇一直没有篇幅介绍司机,这篇聊两句。司机和导游同岁,也是43岁,但司机纳布杰显得年轻一些,因为长得比苏南帅。纳布杰有一双儿女,老大是女儿17岁,老二是儿子12岁。纳布杰从18岁就开始当司机,至今开车已整整25年。对司机的情况我就知道这么一点儿信息,因为我们跟司机没有多少机会交流。在车上,为了安全起见,大家都避免与司机聊天,而到了景点,我们下车去游览,司机始终守候在停车场。司机纳布杰面善,看面相就属于敦厚老实型,话不多却总是笑容满面,加上开车特别稳,我和领队都对司机赞不绝口。

最想说的事儿是,我坐在司机背后的座位,每次停车,司机都要先下车为我开车门,我上车的时候,他也是抢先一步给我打开车门。刚开始,我觉得很过意不去,这辈子都没享受过这样的高待遇,于是,我总是加快上下车的速度,力争自己开车门。后来我无意中看到,导游苏南也是每次都给领队开车门,于是恍然。在旅游行业,导游的地位是高于司机的,如果导游给客人开车门,司机肯定要效法。

  迦萨位于不丹北部的高海拔山区,一路美景,非常养眼。最美的一处景色,颜色太夺目了,令我赞叹不已。那一片灿黄,把所有的烂漫山花都给比下去了。我心中难免有疑惑,这片山坳里的原野,一眼都望不到人影,野花怎能长得如此无可挑剔的美?

整个旅程,只要领队说停车,我们就下车拍照。最兴奋的是,我们在路边遇到了一个游牧民族的老阿妈,那身行头实在是太有民族特色了,成为我们拍摄的最佳模特。

  不丹的游牧民族被称作拉雅人(Layaps),是不丹北部高山地区的土著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拉雅人都头顶独特的帽子,称为“ Belo”,我翻译成汉字“篦萝”。这种以竹条编织成的帽子,是拉雅人服饰文化的标志物。

上网搜了一下,拉雅人实际上是半游牧民族,农耕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主要以种植青稞为主,而放牧则是日常的核心生活方式。拉雅人夏季居住在草原的帐篷里,冬季则移居到普那卡一带的低海拔地区,以劳动力和牛等副产品换取温暖的住所,这样的迁移成为拉雅人世代的传统生活方式。

我们这两天在不丹的山路沿途,见到了赶着很多牲畜的人,那就是迁徙中的拉雅人。不过,我们只是看到了大批的牛,并没有看到大批的拉雅人。所以,见到穿着拉雅服饰的这位老阿妈,我们都觉得很幸运也很有缘。与服饰相比,老阿妈的那个背包似乎蛮现代的。

  领队守着老阿妈转着圈地左拍右照,变换着不同的背景,还是觉得不过瘾,又整出各种花样,先是安排司机纳布杰跟老阿妈合影,站姿蹲姿换着来,司机纳布杰像演员一样听从导演的指挥。导完了司机,领队继续导老阿妈,首先是把苏南代表旅行社送我们的哈达,围在老阿妈的脖子上,继而掏出自己在某国买的绿松石送给老阿妈,还没完呢,又找出了不知哪儿的明信片塞在老阿妈手里。哎呦,我那个遗憾呀,一个原生态的最佳摄影模特硬是被领队过度修饰了。

终于,领队拍完了拉雅老阿妈,打算上车开路走,在兴奋状态下,他搞了一个即兴创作:在车的后窗玻璃上写下了不丹的拼音,然后指挥导游和司机各站车子的两边。领队设计的这个画面,我很欣赏。可惜他拼错了,不丹的英文是Bhutan。此外,我拍照的效果也不好,我的手机面对高原正午的强烈紫外线,显得力不从心。

就这样走走停停,终于在中午11:30到达了迦萨宗堡。什么是宗堡?在不丹,宗堡既是政府官员办公的地方,也是僧侣的寺庙。用咱们中国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政府办公大楼与寺庙的联合用地。总之,是政教合一的建筑群。宗是不丹的行政单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县,不丹总共有20个宗。

不丹的景点以宗堡居多,犹如欧洲的教堂,中亚的清真寺,中国的佛教寺庙。尽管不丹的宗堡很多,迦萨宗堡却以其高耸的气势在众多宗堡中脱颖而出,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

不丹全国的总人口只有70万,在首都廷布的市中心也见不到几个人,但在远离首都的迦萨宗堡,却感受到了难得的人气,并不是游人多,而是喇嘛多,尤其是年少的小喇嘛活跃在寺院的各个角落。

在迦萨宗堡的寺院里,像我们这种观风望景的游客非常少,除了喇嘛以外就是来拜佛的当地人,以不丹族为主。看网上的资料,不丹族约占不丹总人口的50%,尼泊尔族约占35%。通过服装能大致分辨不同种族的人,另外颜值的差别也是挺明显的。不丹族在黄种人里应该算颜值比较高的,看不丹现任的五世国王和王后都是俊男靓女,四世国王年轻的时候也是大帅哥。寺庙里的小喇嘛们,面相都气度不凡。我在迦萨宗堡内追拍的不丹小女娃,以及一位随母进香的十岁不丹少女,都属于高颜值的小美女。

我们在迦萨宗堡内待了很长时间,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其间苏南带着我们到迦萨地区领导的办公室做客。见了迦萨的领导,估计官职相当于县长,领队自我介绍是代表北京的旅行社考察不丹的旅游线路,给我封的职务是社科院的调查员。我听着感觉还行,比之前封我为科学院的院士低调多了。

迦萨这位领导手下有两名女服务员,为我们提供了很实惠的热情招待:一杯奶茶和满满一大盒零食,里面有不少丹麦曲奇饼干。苏南和领队忙着同迦萨的领导合影,我这“调查员”在一旁忙着吃饼干,正值中午的饭点,我吃了至少有十几块丹麦曲奇。

离开迦萨领导办公室之后,我们约定了集合时间,然后各自游览。后来得知,过了约定时间迟迟不露面的苏南,是被朋友拉着去吃了寺庙里的斋饭。也就是说,在中午的饭点,除了司机,我们其余三人都已经吃了半饱。

我们中午的这顿饭是打包,被安排为野餐,地点在从迦萨宗堡返程途中的一个犹如公园的室外休息站。这里除了有花草树木,还有石凳石桌。在这片园林里,除了我们一行四人,没别的人,四周的坏境不仅寂静也漂亮。尤其令人感叹的是,花园般的休息站无人管理,却到处都很干净。打包的食物无非就是鸡蛋面包米饭鸡肉,这顿野餐仅司机认真吃,其余的人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点儿。

回程途中看到了成片的梯田,曾在高空的飞机上见过不丹的梯田之美。实地看到的梯田更漂亮,一是因为角度,二是因为光线。不丹全国的总面积只有3.8万平方公里,还大多是荒山秃岭,可耕地极少,袖珍的梯田在大山的衬托下显得精巧而别致。

夕阳下,走到了不丹的母亲河,这是中国人的翻译。导游苏南说,这条河叫女人河,还有一条男人河,被中国人翻译为父亲河。对这河名的汉译,我觉得挺不错。

母亲河上有一座铁索桥,这桥很窄,仅一人宽。我原本在铁索桥上慢悠悠地走,慢悠悠地观赏波光粼粼的河面。猛一回头,望见一条狗正从桥头飞奔过来,吓得我也顾不上浪漫,赶紧逃离。

在河边,遇到了一位当地老汉,领队端着大炮猛拍,老汉也挺配合。后来老汉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意有可能开张,于是拿来一袋水果,期待领队买,不料领队说:没钱!老汉立刻就咧嘴笑了,那笑意分明是:谁信呀!引得大家都笑了。

下午两个景点,其一是行程单上写的卡姆沙耶里纳耶纪念馆。看中国人的汉译,这景点并不吸引人,可是苏南称这个景点为密宗堡,令我们生出遐想。不过,由于太远了,领队判断了一下时间,即使赶过去,也没有足够的光线了,决定放弃这个景点。摄影人对光线很讲究,想起领队曾经说过,他最不喜欢带摄影团,因为摄影人的讲究太多。

另一个景点是普那卡宗堡,很近,就在我们住的山顶酒店的山脚下。迦萨宗堡是以高取胜,以雄伟和险峻增颜值。相比较,普那卡宗堡是以面积大取胜,以坦荡和幽静增颜值。不同于迦萨宗堡的沧桑感,夕阳下的普那卡宗堡显得富丽堂皇,之所以这么贵气,是因为普那卡曾经是不丹王国的旧都,直到1955年才迁都廷布。

  别的寺庙都是养狗养猫,这个普那卡宗堡比较独特,养的宠物是鸡。领队端着大炮蹲着抓拍鸡的动态,欧洲游客在一旁看着就笑了,然而当地的游客也跟着拍。我发现,这个寺庙里的鸡都有明星范儿,也可以说是有主人翁范儿,昂首阔步地在院子里徜徉,一点儿不见外。

天黑了,我们才回到普那卡的山顶酒店。晚餐很诱人,主菜是鱼,味道不错,有清蒸鱼的感觉,可惜就是鱼块太小,几乎成碎渣了。蔬菜有四种,茄子,扁豆,洋白菜,菜花。水果是西瓜,很甜。真没想到,大冬天在山乡里居然能吃到西瓜,这令我有点小激动,因为我爱吃西瓜。

这家山顶酒店的三个姑娘服务态度特别好,我说要吃水果,就给好几样水果;说要喝瓶装水,就给好几大瓶矿泉水;说要吃蔬菜,就做好几道蔬菜。我都不知该怎么夸她们才好,有幸在这里住了两个晚上,享受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也享受了两段养眼的夜景与晨景。夜景虽然也很美,可惜我的手机不给力,好在晨景拍得还算勉强拿得出手。

   晨曦淡淡青山远,炊烟袅袅画境长……


普那卡的山谷炊烟





途中的山乡服务区








山里的玉珍


司机纳布杰隔窗看热闹


走向迦萨的山路山景




最美的仙境:那一抹灿黄




偶遇拉雅族老阿妈




导游苏南和司机纳布杰


远望迦萨宗堡


近观迦萨宗堡








寺院里的年轻喇嘛




追拍不丹小女娃





僧人的生活区:好大一片


两个年轻的喇嘛望向远方


十岁的不丹美少女



迦萨风情随拍



路边鲜艳的大号野蘑菇


司机纳布杰按照导演的要求摆拍


中午野餐所在的自助服务区



山谷里的梯田


山乡的孩子们在踢球


母亲河上的铁索桥


卖水果的不丹老汉


普那卡宗堡








余晖中的母亲河

(注:此文图首发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3-12-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丹见闻录-4 喜馬拉雅的雲雾里 隐沒一块神奇土地
山里那朵雪莲花
歌曲推荐 | 萨仁娜《阿妈的草原》走到哪里都走不出
安徽卫视2012年春晚 萨顶顶民族风《唐拉雅秀》
盘点6个不为人知的远古巨石阵
10个神秘消失的古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