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山、歙县深度自由行散记(下)

6月25日:黄山西海大峡谷

来到安徽,当然不能错过黄山风景区。二十九年之后重登黄山,重点游玩新开辟的西海大峡谷,对于我们这群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团友们根据体能、时间制定了详细的登山线路:包车从客栈到黄山北大门,在松谷庵乘太平索道到丹霞站——行走西海人工栈道,经过一环线、二环线下行到西海大峡谷谷㡳——在谷底排云溪站乘西海观光缆车到天海站——穿过鳌鱼峰,爬下百步云梯,远观莲花峰、天都峰,到玉屏楼——乘玉屏索道到慈光阁——乘黄山专车出南大门到换乘中心,转乘我们的包车回客栈(参阅下图)。

清晨,一辆面包车把我们送到了黄山北大门。十位老人如同准备上战场的战士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身背双肩包、手持登山扙、头戴遮阳帽、脚穿登山鞋……,赶上八点半的缆车,直达西海丹霞站。

出了缆车站,西海大峡谷就在我们脚下,只见竞秀山峰,千姿翠松,在薄薄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进入瑶林仙境一般。

大峡谷基本上由下山路和上山路组成,好比V字型,形成'峡谷'概念。其中,下山的路是由两个环路和一段蜿蜒的山路组成。为了节省体力,上山的路程则由观光缆车代步。

胸怀'行走于峭壁间'的豪胆壮志,遵循'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铁则,我们开始了艰难的下山行程。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是在岩壁上凿出来的,扶手之外就是万丈深渊。栈道或悬空建在峭壁边缘,或劈开山峰从中间穿过,或直接从迎面山峰的腹中凿洞而出,蜿蜒曲折,惊心动魄。

此时才真正体验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含义。

走在峭壁的山道上,向下俯视,深壑万丈,胆战心惊。随着栈道移步换景,眼前不断展现出变换多姿的美妙图画。西海大峡谷,永远披着一幅神奇的面纱,只要您身临其境,定会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这里诸峰海拔多在1550米左右,从谷底到山顶,相对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由于岩石节理密集,并垂直风化,造就了高低错落,奇形怪状和犬牙交错的地貌特征。

好不容易走完犹如长蛇般的栈道来到谷底,经过画面上的这个小亭子就到了望眼欲穿的观光缆车起点站——排云溪站。

走到谷底,人已精疲力尽,如果再从谷底游览步道上到天海,要穿过几个山洞,悬崖峭壁,难度实在太大。現在可好了,可以从排云溪站乘观光(地轨)缆车(票价100元),沿着这条轨道直接上行到天海站。

从谷底登上天海站,站在观景台上,群山起伏于脚下,顿感神清气爽,心胸开阔至极!

金庸笔下的丐帮帮主似乎也来到了黄山,莫不是来参加'黄山论剑'的?

远眺莲花峰。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是黄山最高峰。由于周围群山环绕,颇似莲花,故得此名。

绕过莲花峰,便来到鳌鱼峰。艰难地穿过百步云梯、鳌鱼洞,来到鳌鱼峰另一侧。

只见修长高昂的鳌鱼身,巨大高昂的鳌鱼首,活灵活现,自然的鬼斧神工,天地的神奇造化,实在令人惊叹。仔细观看照片,可以隐约看到盘旋在悬崖峭壁之中的'之'字形百步云梯,以及云梯上如蚂蚁般的观光游客,黄山之险由此可见一斑。

在黄山,除了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还有令人惊叹的游览步道。长蛇般的盘山游览步道,在悬崖上面生根,在绝壁上盘旋,又向云雾中伸延,曲折奇险,赏心悦目。护栏完全以仿黄山的杂木、松树、藤蔓为主体,疏密有致,形象乱真,既不破坏山体,又野趣天成,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

活跃在险峻无比的黄山之上的七位女士,虽然年龄都已过六旬,但游玩的劲头十足,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尽管人人气喘吁吁、举步维艰、却一路兴致高昂、欢声笑语,或登山、或攀岩、或拍照、或相互扶持与鼓励。

眼前的两座山峰,前面的是玉屏峰,后面的是天都峰。名扬天下的黄山迎客松就在玉屏楼左侧,而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天都峰其高度略低于莲花峰,但它风姿峻伟,气势磅礴,雄冠群山,因尊称之为天帝神都,故名曰'天都'。此时已近黄昏,我们必须在五点之前赶到玉屏峰那栋红色小楼后面的玉屏缆车站,乘最后一班缆车下山,所以只能远远眺望欣赏。

6月26日:唐模、棠樾牌坊群

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遗留着一些相对封闭的古村落,它们就像一本本历史书卷,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其中的一个就是唐模。唐模尽管没有宏村那么大的名气,但从唐朝至今也有千百年的悠久历史。如今最能体现她那独特风韵的,莫过于那历史遗存的美丽景色,以及经千百年逐渐完善的生存空间。

走进唐模一眼望去,只见一条溪水由村中流出,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

沿着潺潺流动的溪水行走不多久,村落建筑渐入眼帘。

再往前走,一座别致的桥梁横跨于溪上,迎送着进出村落的人们。此桥名为'高阳桥',建于清雍正年间,石质双孔,桥面上建有五开间殿堂,梁柱檐拱形制,呈现出徽州古廊桥的优美雅致的风貌。

过了高阳桥便是长约600米的唐模水街。清澈的溪流终年不竭,溪两岸有近百幢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有民居、祠堂、店铺、油坊等,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沿街还建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设置了美人靠,并有石阶通向河面,供村民浣洗之用。凭栏临水或漫步古朴的街巷,犹如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意境之中。

这是建于清初的'小西湖',又名'檀干园'。据村史记载,当时一许氏富商常年在外经商,其母思子心切,为娱老母,特投巨资,模拟杭州西湖景致,依水流山势建造了唐模小西湖。小西湖三塘相连,自然形成'三潭映月'等景观。园内还存有明、清时期刻制的石碑,分别将苏轼、米芾、祝枝山等名家诗词手迹镌刻留真。可惜烈日当头,酷暑难耐,我们没有过多停留,与这些书法绝作擦肩而过。

园中奇石翠竹,堪称一绝。

离唐模不远处还有另一个古老村落,就是位于歙县富堨乡的棠樾村。这村的牌坊群和鲍家花园特别有名气。村口有几座鲍家祠堂,男祠名叫敦本堂,女祠名叫清懿堂。

位于牌坊旁边的男祠堂——敦本堂。

这就是名叫清懿堂的女祠堂。历来祠堂以祭祀男性祖先为主,兴建这座女祠是为了表彰徽州妇女忠贞、节俭的品德,令在外经商的丈夫免除后顾之忧。

牌坊群位于棠樾村东大道上,周围是一片田园风光。牌坊计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中间夹有一座小的四角亭。远远望去, 七道牌坊古朴典雅、婉延成群,特别雄伟震撼!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委婉动人的故事。

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一座座直冲云霄,经历数百年不倒不败,给后人留下了精神、艺术和建筑技术等多方面的财富。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阁,在秀丽的田园风光映衬下,使棠樾牌坊群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烟锁重楼》等多部影视名剧曾经在此拍摄。

牌坊群不远处就是鲍家花园,一个徽州私家园林。

花园以徽派盆景为主题,精致灵巧,与家乡扬州盆景相比,各有千秋。 因天气炎热,下午的项目取消,回到客栈自由活动,彰显了自由行的优点:自在、灵活。

6月27日:许村、西溪南古村落

许村,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一个宁静的文化古村落,历代名人对她情有独钟,'十里沙滩水中流,东西石壁秀而幽'是李白对她的赞誉。许村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景色优美秀丽,历史上,也曾为官道要冲,徽商云集,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漫步于村中窄街小巷,保存很好的古村,没有浓厚的商业化气息,只有山间村民淳朴的民风。对于喜欢原汁原味古村的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高阳廊桥是许村的标志性建筑,初建于元代,为双孔石墩木桥,明朝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到1557年间又增建廊桥,成为现在的样子。廊内两侧各置坐凳,中间和南侧设佛座。桥廊设窗,可凭窗观赏许村四周的绿水青山。墙上和天花板上,彩绘游龙飞凤,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廊桥两侧窗户的形状也都不同,方的、圆的、六角的,尤其透过圆形窗向外望,远山近水,飞檐翠松,煞是好看。

走出廊桥,迎面是一座石牌坊,大约有五层楼高,上面刻有“双寿承恩坊”五个大字,雕工十分精美。这是明朝廷为一对百岁夫妻而立的,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为百岁老人而建的牌坊。与“双寿承恩坊'相毗邻的,是一座两层楼高的小亭阁,立于许村正街。此阁上牌匾为“大观亭”,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当地文人聚会之所。因平面呈八角形,故又称“八角亭”。登上此亭,远山近水,村落田园,许村民居可一一尽收眼底。

八角亭北面还有一座称为“五马坊“的牌坊,9米多高,古色古香,雕刻精美,壮观大气,引人人注目、观赏。许村,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落,也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地方。

许村周围有一条河水环绕,新旧建筑混杂在两岸。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村的旧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离黄山北站不远处的西溪南村,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隐匿在成片的枫杨林内,绿树成荫,溪泉环绕,宛若一片原始自然的生态园林,因其座落在溪的南岸而得此富有诗意的村名。在丰乐河的平板桥上,可眺望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河水穿流而过,依山傍水,风景怡人。西溪南就这样在远离尘嚣的田野间,凝固成一幅寂静的水墨丹青画卷。

西溪南除了村头的石板桥,还有一座窄长的石桥横跨河面探入古村,据说洪水时水可盖过桥面,为便于水流,桥两边没有护栏。丰乐河旁有一大片的枫杨林,长着许多高大粗壮的枫杨树,以及一些大大小小的灌木,不仅有缓洪作用,更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到了西溪南有一种安逸绝世的感觉。绵延4公里左右的杨树林被清澈的河水环绕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一处难得的休闲宝地,每到夏季,这里便成为遮天蔽日的绿色仙境。尽管没有令人惊艳的美景,但无拘无束地漫步于杨树林中,走走林深幽径,在树荫草坪上躺躺,或赤脚到河里嬉水……,都是难得的美好享受。

在村子的上游,村民依势建起长长的水渠,水渠不宽,约二三米,将河水引入村中。街道沿水渠而建,每隔几米,便有铺向河边的踏石,供村人下河洗衣洗菜。河水清澈,潺潺不息,一派诗情画意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西溪南的街巷不似一般古巷逼仄压抑,有清碧溪水萦迂,似园林曲径般幽雅,街边、屋角、园墙头总有一些花草蔬果探出头来,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让人悦目舒心。

曾为'歙县首富'的西溪南,经过数百年沧桑,早己不复当年盛况,但那些小桥流水边的座座深宅大院,像一张张古画,遗落在时光深处……。在村里随意闲逛,来到一个大宅院,听主人讲述宅院的往事今生,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一座掩在历史尘埃中的古村落,经几世几代之后,尽管退去了昔日的辉煌,却依旧吸引世人的关注,在徽山徽水间熠熠生辉。

6月28日:屯溪老街 黎阳in巷

位于黄山市区内的屯溪老街是伴随着徽商的发展而兴起的,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沪杭大商埠之风',盛极一时。老街的整体建筑具有宋代徽派民居的风格与特征,所以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老街两旁店家鳞次栉比,多为双层砖木结构,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房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透溢出一股浓郁的古风神韵。而我却对各家店铺的名称兴趣盎然。这些店名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书香气息浓郁,显示出徽商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家店铺的店名可能是显示徽州乡土气息的极品了,你可知道这四个字怎么读吗?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不知道可以请教身边的黄山人哦!

出了屯溪老街,往右步行不到百米,就来到了'镇海桥'。这是座大型的石拱桥,外看有六墩七孔,砖灰结构,相传已有480多年的历史。它是连接屯溪和黎阳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极其独特。为了保护古桥的存在,桥头设立了机动车禁止通行的标牌,尽管如此,穿越非机动车和行人还是络绎不绝(注:该桥已于2020年7月6日被洪水冲垮,真是太可惜了!)。

穿过镇海桥,再步行约200米,黎阳in巷就在眼前了。名字土洋结合新潮时尚,是由滨江酒吧休闲街区、特色美食街区及徽文化体验街区(黎阳老街)组合而成的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的新型街区。

走过黎阳牌坊,它的右侧,就是徽文化体验街区,也就是黎阳老街。八座保存完好的百年徽派民居,依然保持着那固有的特征。粉墙黛瓦、老宅大院、古戏台等,把老街原有的风貌高度概括起来。

穿过一座小桥的涓涓流水,恰到好处地把新旧街区分割开来,右侧是水墨黑白的古朴,左侧则是色彩斑斓的时尚,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融合一体,营造出别样的韵味与意境。国内的老街看过不少,而黎阳这条画龙点晴的水圳却不多见,当地人通俗地称之为'黎阳水街',喜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溪水左侧的新街区,除保留的一些旧宅院门头遗址外,更多的是现代、时尚的中西合璧的元素。街旁的假山盆景让人置身在自然环境之中,营造出的烟雾效果让我们在恍惚中进入仙境。徜徉在黎阳in巷,既体会到了千年古镇的厚重历史,也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时代特征,可谓相得益彰。

往黎阳in巷深处走下去,便来到黎阳码头。此时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交汇的江面清晰可见,宛如一幅超大的水墨画,别有一番韵味。

不远处的'文峰桥'是国内首座大型徽派廊桥,被誉为现代徽派廊桥的典范之作。文峰桥全长249米,宽28米,双向四车道、两条长廊、四个桥头亭和一座莲花阁。集道、廊、亭、阁四位于一体,成为屯溪一道壮美、靓丽的风景线。

6月29日:返程

娱悦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地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在黄山北站拍张集体照,为这次旅游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最美好的旅行,莫过于兴趣相近的友人倍伴。一路上,朋友们给予我莫大的帮助,谢谢你们!能走在一起是缘分,能在一起走是幸福,期盼着下一次更美好的出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山:改造后的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是黄山最热闹的街巷吗?
在黄山黎阳in巷,探寻徽州的独特记忆
齐云山 宏村 歙县元旦之旅散记
徽州四日游之一:概述
屯溪桥、黎阳老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