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誉为国内仿唐建筑的巅峰你见过吗?

龙泉寺因何名声大噪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有关龙泉寺的一切

始于一次轰动世界的考古大发现

它的发现,使其名声大震

受到了考古、历史、新闻和旅游界的重大关注

考古发掘地宫入口

都说一脉太原城,半部盛唐史。”众所周知,太原有2500年建城史,尤其唐高宗到唐宪宗时期的太原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着世界上强盛的经济和城市规模,当时一派盛景,史称盛唐,而唐王朝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兴盛始于太原,太原可谓是见证了盛唐的崛起。

为何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

太原城区西北20公里有座山,名为太山,太山三面环山,一面带水,单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就能看出这是一处风水宝地。太山的山腰上矗立着一座经久不衰的寺庙——龙泉寺,追根溯源,就能找到太原盛唐时期的辉煌。

太山

龙泉寺最早建成是在唐朝,毁于金元战火。公元 2008年 5月 8日,太山文管所因消防蓄水池年久渗水,为了修缮加固而开挖,自此埋藏于太山龙泉寺的唐代佛舍利地宫被发现。这个地宫的发现,不仅整理出1000多年前的五重宝函,还发现了石函最核心层金棺里的佛舍利。

金棺

这个激动人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中国的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经济史和科技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而且也印证了龙泉寺,在建寺之初的规模和等级。

龙泉寺翻新为什么要用铜?

史载,当年的龙泉寺属实繁华,有东寺、中寺、也有西寺,现在的龙泉寺规模不及唐代的三分之一。当然,今天的太山有太多的痕迹可以追踪到它在唐代的地位,历史就是滚滚洪流,在数千年的变迁中,叠加着文明的记忆。

但由于年久失修,地宫损坏严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这一珍贵遗址和出土地佛舍利等文物,国家和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太山龙泉寺舍利塔唐代地宫遗址展示厅,于2014年年底正式启动。

由朱炳仁、朱军岷两位大师领衔的金星铜工程有幸承建了太原龙泉寺地宫的铜装饰、六角铜亭建设及朱雀台铜装饰工程。为这个可以显示唐代盛景的地方再次助力,唐代的盛世繁华再现眼前。所以这座地宫的重建,其目的在于保留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

为何重建的龙泉寺舍利塔和地宫要用到铜?

01.铜的材质优越,美观大方

铜金属材质稳定,质地绵密,表面可以进行各种着色处理,所以颜色极其丰富。这极大地满足了各种建筑的不同视觉效果诉求。

02.铜的底蕴深厚,文化丰富

中华铜文化源远流长,广为大众所接受。铜自古类金,贵气天然,秦以前甚至一度以“金”谓之。

铜独特的质地和色泽,赋予铜一种天然的贵气,可以提升建筑价值,使其装饰魅力倍增。

03.铜的性质稳定,经久耐用

铜材料性质稳定,寿命远大于木材、铁器,也比石材更耐风化。故铜建筑若养护得当,百年不朽以至千年不朽不足为奇。

04.铜的安装方便,便于维护

铜建材安装胜于石材、玻璃,重量轻,安装方便,增强了安全感和牢固性。

夜幕下龙泉寺

用铜65吨的地宫是怎样一番盛景

群山包揽龙泉寺

举目望去,龙泉寺坐北朝南,群山怀抱,众山相连,拱卫着中间的宝寺,熠熠灯光之下,处处金碧辉煌。

金星铜工程匠心打造的仿唐地宫,用铜量达65吨,重建时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由于太山海拔较高,建材全部塔吊人工搬运,在此基础上,我们用铜工艺复建舍利塔,包括壁画等装饰都是用手工纯铜制成的。”地宫的建成,可谓是太山龙泉寺建设新的亮点。

地宫平面图

龙泉寺地宫平面呈方形,是较为典型的“回”字型平面地宫,从平面空间来看,地宫主要划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廊道和核心区;从立体空间来看,地宫主要划分为两层,第一层为遗址区第二层为舍利供奉区。地宫内铜佛像、铜壁画、铜地砖、铜吊顶全部依据唐风而建,参考唐朝出土文物有迹可循。

佛像参考:莫高窟 158 窟(中唐)

怀揣一颗虔诚的心步入地宫,迎面所见的是卧佛铜像,流光烁彩,不禁让人惊异于它的造型之美,佛像脸盘圆润,侧卧闭目,神态安详,佛像整体参考源自于莫高窟158窟,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令人景仰。

地宫通道

全铜吊顶、地砖

沿着通道前行,脚下地砖,四周壁画,头顶藻井吊顶均为铜制,恢弘大气的万千佛意从四面八方环绕而来,仿若进入佛国极乐之地。

铜雕台阶

走过铜地砖和铜雕台阶,进入地宫中央的舍利宝函。舍利宝函亭位于地宫中央,是典型唐式建筑风格。亭高3.1米,长宽1.4米,台基长宽5.5米。宝函亭中存放的便是出土的佛骨舍利,非常珍贵。

舍利宝函参考:敦煌壁画

新建成的舍利宝函,屋顶坡度、构造特征、装饰构件等都与同期实物相符,充分体现出檐深远、翼角起翘等唐代建筑特征。

(舍利宝函

仰头望去,是精美的铜雕壁画和藻井。莲花形状的吊顶居于中央,四面为飞天造型,外有妙音鸟,作反弹琵琶、振翅欲飞之状。妙音鸟之外,衔接着八大菩萨的艺术造型,好一派壮丽庄严的佛国气象。

参考:庆山寺舍利宝帐(唐)

地宫墙面也都是用黄铜人工锻打的精美浮雕壁画,均来源于佛教故事,吸收了敦煌壁画风格。

整个地宫全部由黄铜铸造,一片金灿灿的色相,无不彰显着龙泉寺的雍容和大气。地宫则作为太原地区佛教文化的博物馆向世人诉说着盛唐时的辉煌,展示我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将古人想象力落地的铜亭

六角铜亭、参考莫高窟361窟(中唐)

相连,拱卫着中间的宝寺,熠熠灯光之下,处处金碧辉煌。金星铜工程匠心打造的仿唐地宫,用铜量达65吨,成为太山龙泉寺建设新的亮点。

除了仿唐式舍利塔地宫铜装饰,金星铜工程还完成了六角铜亭建设及朱雀台铜装饰工程,在太山景区营造了一个文化厚重、殿阁宏丽、园林深邃的仿古铜建筑群。

(六角铜亭)

六角铜亭长宽10米,高15米,为唐式六角亭。全铜所制,钢结构内衬体,铜雕外包体的综合铜雕建筑艺术品。另外,塔身多处镶嵌宝珠,光彩夺目,更显皇家气质。

其中金星铜工程所研发生产的铜瓦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被广泛运用在了诸多古建筑项目中,清《颐和园》中记有“铜铸瓦、玉石砖、琉璃壁,虽有人作,宛如天开”。铜瓦用在山顶建筑中,用以对抗极端环境中的恶劣条件,依靠自重起到防止被风吹落的作用,并且也比一般的陶瓦、琉璃瓦抗冻。此外,铜瓦还有形制、外观和象征意义上的追求。

金星铜工程在建筑中对铜瓦的运用

霸气侧漏的铜朱雀台

朱雀台

登上朱雀台,群山的灵气与佛光的圣洁包揽全身,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徜徉在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不禁感慨时光流淌,长河漫漫。

朱雀台一角

朱雀台台长12.5米,宽10米,为全铜建筑。台上阶上铺设了近130㎡铜地砖,四周围绕50余米铜栏杆,金碧辉煌,引人驻足。

朱雀台后的壁画运用了紫金刻铜工艺,通过阴刻的手法,雕刻出精美绝伦的纹饰,深深地刻在紫金铜合金材料上,展现出中国古代工艺技术de精湛水平和文化内涵。这些纹饰,如流水般流畅,每一道刻痕都透露出刻铜师对工艺技术的掌握和对艺术表现的执着追求。

同时,金星铜工程所研发生产的铜栏杆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广泛运用在了诸多建筑项目中如:厦门启明寺、洛阳应天门、漳州七首岩等著名文旅建筑中。

金星铜工程在建筑中对铜栏杆的运用

近年来,金星铜工程将铜运用在了诸多古建筑中,并不断在工艺创新和观赏性艺术性做出新的突破如铜瓦、铜栏杆、紫金刻铜工艺等先后获得各项专利。将工艺发挥到细致末梢、阳光下各个铜构件熠熠生辉,抒写岁月的史诗。由朱军岷、朱炳仁两位大师带领的金星铜工程一直虔心而专注的为传输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出着一份力,那一座座展示给世人的铜建筑也会像这千年历史文脉一样屹立不倒。

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是盛唐文化还是铜文化都将传承不息。历史的传奇将不断在今天的匠人手中延续和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原龙泉地宫,重现盛唐文化
太山龙泉寺唐代金棺出土六年为何未打开?只因一条千年丝带打了个漂亮蝴蝶结
太原太山龙泉寺地宫宝函
2太山12年后,太原龙泉寺金棺终被打开,惊现佛舍利
2008年山西太原的龙泉寺正在修建蓄水池 工人在修建的过程中无意
2008年千年古寺开挖蓄水池,发现5重棺椁,专家研究12年才打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