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丨中国首座建筑模型博物馆

美的分享、美的延续、美的感受

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宣传首发

“从建筑诞生的第一天起,建筑模型就成为与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建筑模型本身反映了建筑师及建筑设计行业所经历的建造技术发展、建筑历史文脉的传承与革新,也折射出不同设计语境下的建筑风貌,更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因此,收集和保存建筑模型的意义就变得极为重要。

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由著名的建筑师俞挺设计。

目前,全世界在建筑模型收集方面并没有专业的机构和场所来进行收集、展示和运营,也是建筑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遗憾,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建筑模型博物馆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首个专注于建筑模型收集、整理、展示的主题博物馆。

建筑模型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191号风语筑创意大楼9层,建筑面积约2000㎡,由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晖先生发起。

这期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中国首座建筑模型博物馆,探寻它的魅力所在。

尽管在日本也有建筑模型博物馆,但中国的建筑模型博物馆是公益的,对公众免费开放,并且模型的所有权属于建筑师本人。

目前,已经评估和收集的少数建筑模型是中国顶尖建筑师的作品,例如崔伟,王澍等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建筑模型,其中大部分已在国内外展出。

如今,在倡导社会再教育的同时,博物馆将依靠其丰富的建筑模型资源和高素质的学术咨询委员会专家,成为建筑业继续教育的第二个教室,并成为公众了解的重要位置建筑文化。

来到建筑模型博物馆的门前,从门缝中透出的光线和博物馆logo的明亮标志。

博物馆大门

推开门,几乎倾泻而出的白色铺满眼前,林立的灰白线条隔出无数的阴影,营造出十足的空间感。

当我们进入空旷的大厅,会感受到特殊设计的光影追踪,使得参观者每走一步,闪烁的方块光斑都跟随前行,灵动又可爱。

大厅左右两侧空间是建筑模型的陈列区同样以白色为基底,放置着目前在馆的100多个来自国内有名建筑师们的模型作品。

这些优秀建筑模型的集中展示,不仅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为建筑学者们提供了供其发挥学术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空间,更为建筑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观赏学习优秀建筑作品的宽广平台。

现在我们开始在欣赏这些模型,感受这一件件建筑作品对我们安静却有力地倾诉。

竹里

中国首家建筑模型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重量级作品:去年刚刚参加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同济大学袁烽教授的《竹里》模型。

作品展示了乡村传统的竹编工艺与数字化设计、机器人预制构建现场快速拼装相结合的新型乡村建造模式。

纽约MOMA美术馆也收藏了一件《竹里》模型。

河南省科技馆建筑的风洞试验模型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设计过程模型:3D打印模型上布满了上千个测试点。

柔物

建筑师水雁飞亲自手工打造的模型:“柔物”,项目位于上海临港港城广场展示中心,是直造建筑事务所应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邀请,设计并建造的构筑物,以此作为临港展场的室外拓展部分。

同济中法中心

致正建筑工作室张斌建筑师当年制作的同济中法中心项目模型。

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

加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项目模型:城市荒漠中的秘密花园一一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Lattice Book House

山水秀事务所祝晓峰的格楼书屋 Lattice Book House。

通过透明亚克力模型手法,反映出设计师追求的使用功能、设备系统与结构的高度整合,使建筑得以在本体的层面上与空间乃至家具真正融为一体的思想。

四川巴中金台村重建 / 城村架构

建筑师林君翰参加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作品:地震后的栖所,四川巴中金台村重建 / 城村架构。非常特别的有质感的混凝土模型。

太阳公社项目

参加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陈浩如的太阳公社项目,这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环保型项目,通过反思城市中的建筑情况,去试验一种在乡村环境下的大自然构造。

楼纳公社接待中心

参加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韩国承孝相所设计的楼纳公社接待中心模型,为了尽量维持乡村的风景,设计中保留了原有民居,油菜花田和道路及周边的地貌形成了天然的线条,成为布置新空间的重要因素。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刘宇扬事务所的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设计模型,建筑师关心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校园空间,更大程度的塑造和启发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活动、身体感知和心灵触动。

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次教育空间与教育理念的双重实验。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学生综合服务楼

北京院胡越工作室设计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学生综合服务楼模型,该建筑为钢筋砼结构,为了表达建筑几何的逻辑关系,屋顶、切割面为清水砼,切口内为木质外墙。该模型曾入选2013西岸当代艺术与建筑双年展。

深圳泰然大厦

冯果川的深圳泰然大厦设计模型,设计的结果为一座由一系列层叠而上的空中花园围合而成的街区建筑,两侧高起建筑同时围合了一个中庭交流空间。

太湖房

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的太湖房设计模型,空间上的交错与大小不一的开窗,确实营造出了一块“石头”,其中王澍也提出了建筑若想和自然融合,就不必强调体积的外形。此模型曾入选2013西岸当代艺术与建筑双年展。

中国科技大学“无尽的游廊”

同济建筑师江立敏的中国科技大学“无尽的游廊”设计模型,设计巧妙利用地形,将“游园”理念引入大学校园,连接各学院成一体,鼓励学科交流、思想碰撞,丰富师生日常活动行为,做到室内外一体,结构空间一体。

如果你喜欢建筑,有时间你一定要去看着这些精致的建筑模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发】2019建筑圈时事热点,需要记住的都在这儿了!(持续更新)
上海值得去看的20个建筑
中国最酷的建筑原来在乡村!
如何看同济,清华,华南理工的丽江新博物馆设计?
斯卡帕父子与威尼斯美术学院
展+|真正的北欧风是什么样的?AHO奥斯陆建筑设计学院带你开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