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与学习对象产生互动的过程。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下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在当下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的学习!

一:如何看碎片化学习?

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内容只是一些浅显的、易于理解的、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够获取的信息。然而,它却不能为你提供系统、有深度的认识,更多的是一些零碎的边角料。对于平台而言,多数的平台,他们的目的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所以在传播知识上,利用插边球的方式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碎片化阅读的内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单一的传播知识,也需要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以达到其商业目的的一种手段。

渐渐的,那种碎片化阅读方式让你形成阅读惰性,不愿在读书时主动理解,更难以产生深邃的思想。你的大脑越来越懒,也不会轻易地动脑做结论。

长期接受碎片化阅读,没有进行系统化地锻炼,只会让你的思维日渐狭窄,难以形成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的读书方式,只会让你变得愚蠢。

存在上面看法的人,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真正建立起学习的方法和心智体系,任何知识都有双面性,就如矛和盾,如果你学了矛就觉得矛很好,自然学了盾就会觉得盾好。因为他们都引经据典,似乎都无可辩驳。至少在你看来,都说得有道理。久而久之,一堆碎片化的学习,反而让你的大脑充满了混乱。

所以碎片化学习不存在好与不好,只是看使用者如何用,就如“屠龙剑”你不能说它好与坏,它就是把刀,关键是侠客用它来‘行侠仗义’还是“鱼肉百姓”。所以,如果你还不能充分的利用碎片化,其实更需要的是系统化地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这个一定要从深度入手。

二:从学习的“授”与“受”来说。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都是从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走到社会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t这是学习;我们读书,这也是学习……不管是从哪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样是“授”课的老师,但学习的程度确不同?这里面最关键的其实是学习者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以下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一般人的学习,只能在“表”象上进行学习,而真正的学习其实要深入到心智甚至达到精气神的共震的学习才会达到最高的境界。

《易经》谈学习

2004年积极心理学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在提出了心流的概念,认为它就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可能途径。心流就像血液把身体的其它系统完全的融合成一个整体一样,也把幸福的要素完美的组合在一起。

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心流(flow),亦可称之为福乐、沉浸、神驰、化境。心理学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中国古代就用几个故事来表达这个现象,第一个就是“井底之蛙”,学习的时候也是这样,因为我们受自身知识、经验、性情的束缚,就好像在井底里看天一样,永远只能看到自己“定项选择喜欢”的,所以无论我们怎么的努力,我们还是跳不出“井沿”的认知圈。

总上来说,学习的关键是解决“受”的问题,也就是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能抱怨“授”,因为你所能控制的解在自己。

三:如何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系统化学习的过程,是从无数的表象的“变”中找到“不变”的控制体系。从过程来说是现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从下向上的提炼过程。

当然法无定法,这个过程建议每一个人去深入的学习你最喜欢的名人(成功人),从各个纬度去研究他。了解他如何学习,如何行动,甚至吃喝……。为什么找一个你喜欢的名人,这里很关键的就是从“喜欢做”开始,往往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坚持下来的。就好比跑步,我们习惯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开始很舒服,跑30分钟是最身心最痛苦的时候,坚持下来再跑就会越来越轻松。

四、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够越快学习!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是如何做到一年读300本书的》《怎样才能做到一天读一本书》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竟成了一种竞赛。在盲目看中数量的同时,我们经常也会听到另一种感叹:“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知识到能力会有一个界限,这是一个奇怪的分割。量变势必会产生质变,但前提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断进步的。如果每本书的知识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变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种沉没的时间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读书数量,而是真正把一本书读懂、吃透。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或许不认为存在什么看不懂的词句,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如何让自己真正读懂一本书呢?曾国藩说过,读书相当于攻城略地。下面我就为你介绍一些帮你打下据点的攻略。怎样才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这个理解力的池子包括什么?我认为我的池子里大概包含7个部分。

五: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融合为“知行合一”的精进

如果说:系统化学习现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是从下向上的提炼,那么碎片化学习就是不断对这个过程进行完善和补充和辨别修正的过程。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工作,你不可能建立一个完美的认知体系,但是可以建一个不完成长和跃迁的体系。打开自己的心,与世办相联结,让内在的体系与外在的世界不断的交融和成长。

《中庸·第二十章》中说,学习一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过程。

天下所有的技能学问,没有不去执行而就可以称之为“学”的。学的开始阶段,就已经行(的开始阶段)了。“笃行”的“笃”,是敦实笃厚的意思,是说一旦进入了行之始,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行下去,不半途而废的意思。学习,不会没有疑问,那么就有了审问,审问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后还不会没有疑问,就有了“慎思”。“慎思”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后又不能没有疑问,于是就有了“明辨”。“明辨”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分辨明白了,思考慎重了,问得详尽了,学也找到门道了,然后又能持续不断下功夫,这就称之为笃行。

所以说,从寻求能做某件事的方面说称之为“博学”,从寻求能解决学的过程中的疑惑方面说称之为“审问”,从寻求能弄通所学的对象方面说称之为“慎思”,从寻求能精确察看所学对象的方面说称之为“明辨”,从寻求落实所学对象到实践中来的方面说称之为“笃行”。从分开的不同环节而言,可以说是有五部分,但是五部分合起来说其实是“行”这一件事。

以心(道)驭学,从心而行……


我是陈守一,一起洞察世界,观阅读人心!2019年11月2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过碎片化阅读,如何将知识连成体系?
如何读懂一本书:讲书是最好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你真的会读书吗?
数理化学不好,不是理解力差,而是背的少,背知识体系、背公式
新建构主义(5.0版)---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学习“说书人”樊登读书讲书的秘诀,一年轻松读懂50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