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话《自叙帖》002

002,《自叙帖》基本情况

约三十二岁时,怀素由湖南去往长安求学,寻求书法发展。在长安鉴赏不少名家墨宝后,书法大有进步,也因此结识了当时不少文人墨客,这些人赏识怀素精妙的书法技艺,并写下不少赞美诗篇,怀素集成《怀素上人草书歌集》。怀素后回湖南时途经洛阳拜访颜真卿,当时的书法名家颜真卿对怀素非常欣赏、器重,为《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序,后怀素在此歌集的基础上,书成《自叙帖》,此时怀素约为四十岁,习草已逾三十载。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5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四字,原迹如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整篇气势磅礴,风驰电掣,疾风暴雨,疯狂率性,变化万千,笔锋高速运转,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其中不少地方运用夸张的手法,更加突出草书的跳跃画面和线条质感。

怀素在《自叙帖》中,对毛笔的驾驭炉火纯青,笔画清劲圆畅与枯墨、侧锋和扭挫笔锋的对比,字体大小轻重对比,开合对比浑然天成。

《自叙帖》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草书达到了第二个高峰,自唐末五代以来,《自叙帖》一直是学习草书最佳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自叙帖》作为天下第一草书,后世书法名家对此“溢美之辞”数不胜数,如苏轼:“如后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覆起万变而举止自若。《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米芾《海岳书评》:“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自叙帖》释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後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总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後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6]

印跋

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940年)邵周等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另有宋苏辙、蒋璨,明吴宽、李东阳,文征明、清高士奇、安岐等题拔,其内容有如:

明文征明跋曰:“如散僧人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清安岐跋曰:“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笔法

在《自叙帖》中,线条多呈现圆转为主光滑流畅的特征,在用笔上以平动提按为主。在用笔特征上具有篆书线条特征,这既是中锋用笔要求,也与唐代篆书发展所追求的线条特征相关。在《自叙帖》中常见的是笔锋灵活,四面出锋或者八面出锋的用笔特征。但在行笔中提按笔法充分,顺势或者逆势的弧线、圆圈较多,转换运笔方向使用圆滑的运笔方式,折角较小线条、牵丝映带处转换笔锋的方式也转折并用,整体上呈现出圆润姿态。

在狂草书体中,一笔书特征最为明显,在点画处理中也就以线条的变化为主,跳荡的笔法、提按的用笔成为常态。点在狂草书体中运用广泛,点的方向、位置影响着字体的姿态、章法和书体的风格特征。《自叙帖》中,“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基本上由四个点构成,也有横竖连笔书写或者后两点连笔书写的,不管怎样的书写方式点画的姿态均各不相同,大小、曲直、粗细、牵丝映带以及点画的行笔轨迹均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相似的笔画如“之”字的首点和剩余的曲折笔画的长短、大小、弯曲弧度及连笔转折的方向角度等;三点水写法的大小、轻重、弯曲弧度等也体现着明显的变化。

字法

《自叙帖》在结构上处理字时部件较为灵活,长短大小、穿插错落一任自然;字内、字间姿态万千,字的重心、松紧、外观空间与字内空间处理以圆为主,间用方、尖、多角等不规则空间布局和分割,在结体取势方面仍然灵活多变。

章法

《自叙帖》在字组处理上以稳重为主,而稳重特征的取得是靠汉字部件的变化和平衡取得的。每个汉字端端正正,汉字中心呈现均衡直线只出现在开头部分七八行,后面的字群处理很少如此,即使字迹端庄,其中心线的连接也并不在一直线上。每一行汉字作为一个单位,其中心轴线的连接在该帖中既有折线又有曲线。连接线为折线的一并配合着笔迹轻重的变化,其变化感和跳动感增强;连接线呈现曲线的则大多为不规则曲线,往往弯曲幅度大小、方向均有变化,但在用墨、调整笔锋方面次数较少,这与草书抒情性直接相关。

墨法

《自叙帖》在墨法上多用渴笔。如第11行的“心胸略”三字,第35行的“夫草”等字。应当说明的是,渴笔并非虚笔病笔,甚或轻笔。恰恰相反,怀素的渴笔正是他在书写过程中,一气呵成来不及蘸墨几个字连书所致。在这里,墨淡处不但没有力弱之感,反觉更加苍劲,更能显现墨迹的真实与巧妙。

此帖是狂草,故运笔极快。颇耐玩味的是,帖中之字疾中有缓、缓后愈疾、此起彼伏、变化无穷。如第10行的“往往遇之”四字,呈断开之势,书写缓慢;但第11行便是通行连笔疾书。再如第97行的“中好怀素自言初”七字,书写速度明显变慢;但从第98行往后突然笔速加快,就像下雨时忽然狂风大作一样。这种情况,几乎每页都有。

意境

古人论书,主张形神兼备,而尤重神采。神采,即《书谱》中所说的“情性”,又称之为“写意”(或“用意”)。而《自叙帖》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最大,以至到了至高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特别是后半段,简直到了一种无所遮掩的醉狂状态中。正如帖中所述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怀素善于乘酒兴作书,仔细寻味,此帖每字每画无不倾注着此等意境。特别是那些疾速书写的大字,如“张颠”、“戴”、“醉来”、“狂来”等。作者挥毫时当已不觉得世界的存在,而是只有自身——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志向。在《自叙帖》中,怀素之笔下,已达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我即字,字即我 ;人与字一体,书与意一态”之意境。这也即是怀素的“醉”——非“酒醉”而是“心醉”、“意醉”、“情醉”。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如后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覆起万变而举止自若。《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

北宋书法家米芾《海岳书评》:“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影响

怀素在《自叙帖》中,一变晋人草法,创造性地将篆书笔法融入狂草,后人称其为“草篆”,后世草书名家多有借鉴。《自叙帖》是对尚法书风的彻底否定。这种否定正是书法艺术、书法观念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当今书法的实用性早已退居次要地位,审美属性反而日益彰显,以《自叙帖》为代表的草书的影响将更为有力。

《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现收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素与《自叙帖》桀骜不驯的笔法
唐代草书的经典,这字比《自叙帖》还好,1000年来无出其右者
怀素草书《论书帖》书法风格浅析
中国草书四大家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摭析《自叙帖》的浪漫主义
13唐朝-书法-怀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