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禁止”的对面 ——小学疏导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中医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人的病多数起源于血管阻塞,血流不畅,身体部分供养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疏通血管,去除那些造成血管堵塞的东西,让血液流动起来。想想我们生活中,或者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因为我们过于阻挠,而使情况变得更糟的事情。这种现象一般与人的逆反心理有关系。我曾经买过一本名为《出类拔萃50法》的书。前言中说,不要先看“诱食禁果法”。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让先看这一法呢?我偏要先看,于是先看了“诱食禁果法”。你看,不让看的结果是首先看了。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受教”、“不听话”,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等现象都属于“逆反心理”。我们在禁止学生做某事时,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当只有禁止,又没有详细的解释或者事物本身就存在深厚的神秘色彩时,更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我们一再要求学生不要迷恋网络,不要看太多的电视。而结果往往恰恰相反,学生偷着上网,偷着看电视。再者由于小学生开始出现“自我倾向”,迫切要求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管教,出现了一些对立情绪。同时,学生存在一种强烈的探求心理。这种心理的普遍反应就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让他动的东西,他越想去接触;越是不想让他知道的事情,他想办法也要知道。这些与学生的理智程度较差和自控能力有限有关。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即心理上对未知的渴求和尝试;外因就是教师或家长不合理的管理和要求,促使学生这种心理的强化。

由于许多家长心里存在许多个“怕”字。家长怕孩子玩,怕孩子上网,怕孩子做这个,怕孩子做那个,于是就规定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无形中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抑,使孩子无法及时排解自己的情绪,也不能充分释放自己过剩的精力。如果此时,教师不去告诉学生究竟该做什么,怎么做。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怕出错被责罚,变得小心谨慎,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会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可能被扼杀。曾与一位家长聊天,她提到自己的儿子胆子太小,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不像个男子汉。我问,以前孩子也这样吗?她说,不是。我说肯定是你禁止他的事很多,什么事也不愿让他干。她说,是呀,我怕他做错了。小的时候,他说话挺多的,什么也说,我常训斥他,让他闭嘴,想好了再说。渐渐他就不愿说了。好像胆子也小了。我说,那是怕你责罚他。时间长了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问,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我说从今以后,你要想办法,让孩子多表现自己,多想多说多做,你多表扬,少批评,帮孩子找回自信。中间不要让孩子怕犯错误,因为只有在错误中孩子才能学到东西,才能有真实的体验。比如,开始写日记时,他可能写不好,或写得很少。你要多鼓励他,让他敢写,写成什么样子,先不要管它,只管写就行了。孩子抛掉了畏惧心理,时间长了就会写日记了。这位家长按我说的做了。后来,这个学生确实改变了自己,变得“胆大”了,上课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

禁止过多的另一种结果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强,越不让做的事,越想去做,偷偷去做。这应该源自于人的好奇心。越不让干的事,越有神秘感和诱惑力,甚至使人有时会铤而走险。这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传说中的夏娃偷吃伊甸园中的智慧果,是受了蛇的蛊惑,但那明明是上帝禁止的。智慧果无论对夏娃还是对亚当,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好奇心让他们听信了蛇,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这说明“禁止”,并不一定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至于我们做老师的,何尝不是被一个“怕”字困扰着呢?我们既怕学生学习不出成绩,又怕学生的安全出问题。因此,我们也往往会为学生设置许多个“不能”和“禁止”。但往往却禁而不止。有时,越“禁”,问题就越多。我曾在班上宣布,下楼时禁止抱着楼梯的栏杆往下滑。奇怪的是,第二天,我班的纪鸿帆就被同学检举说他又滑楼梯。我很是气愤。我叫过他,问他为什么老师刚宣布了纪律,就去违反。开始他不肯回答。在我再三逼问下。他才说,他以前并没有滑过楼梯,老师宣布了以后,他想,好多人滑楼梯,肯定很好玩,只要不让老师看见就行。于是就想试试。我说,滑楼梯不是好玩不好玩,是不安全。你愿意滑,我陪着你,让你滑上一节课。刚滑了一会儿,他不滑了,说其实也没意思,并且承认了错误,保证以后再不做违反纪律的事了。

既然禁止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多多做一些疏导的工作肯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大禹王受命治理黄河水患,面对滔滔洪水,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水来土挡”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国语·周语》所说,就是“顺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沟河,除壅塞,开山凿渠,疏通水道。”历时十三年之久,大禹终于有效治伏了洪水。当然这是传说。但也有现实的例子。记得有一次,我刚到教室,见两个女生在大声地争吵,引来许多人围观。我十分生气,想给她们一点颜色看看。我刚想发火,忽然看到她们眼中透出了惊恐的神情。理智提醒我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于是我换了一副笑脸,问她们为什么争吵。一个女生向我告状,说她的同桌侵犯了她的“领地”,挤得她写字很不舒服。我听了笑了起来:“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听了你们肯定不会再争吵了。”我向她们讲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最后,我说:“一个大宰相,能够主动礼让,使得邻里和谐。你们是同桌,何必为了一点小事而闹矛盾呢?”她们听了很不好意思,都主动向对方道歉。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各打“三十大板”,她们未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肯定也不会太好。

无论是教师教育学生,还是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都应经常变换思维方式。特别是在“禁止”没有成效的时候,可以来个180度的大转弯,也许,事情就会出现转机。有一次,一位家长告诉我 ,他的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气得他把线掐了,孩子又跑到邻居家去看。他问我该怎么办。我想了想,给他出了个主意:回家再把有线接上,让孩子每天在一定的时间里看电视。当然,节目要选择对孩子有益的。最好签定一个亲子协定,允许他看电视,但必须要把电视情节或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老师要检查的。如果孩子愿意看,他就得写体会;如果不愿写,那么就没有理由看了。这位家长回去果然这么做了,他的孩子开始不愿写,但为了能继续看电视,也只能硬着头皮写。我对他能坚持写日记进行了表扬。他受到表扬很高兴,写得也认真起来。没过多久,他就慢慢地习惯了。每次看过电视,都要和家长讨论一番,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通过合理引导,这名学生看电视节目也有选择了,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讲究疏通,并不是说不要“禁止”,而是要掌握一个平衡,不能只“禁”不“疏”,或者“禁”得太多。我们在基础教育中,禁止的东西简直太多了,“禁”的范围和内容在无限扩大。为了安全其间,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准跑跳,楼道内不准大声喧哗;课堂上不准乱动。一些必要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春游、社会调查等,也因安全问题被“搁置”起来。甚至体育课上略微带有一定危险的体育项目也被禁止了。现在的体育课,在有些学校简直成了一种摆设。学生只是站站队,跑两圈,踢踢腿,伸伸腰等。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巨大阻碍。学生的身体是安全了,纪律也显得好了许多,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和持续发展为代价的,这并不是我们乐意看到的结果。其实, “禁”而不“导”是懒惰思想作祟的一种外在表现。

“教为主导”是很早就被提出来的教学原则之一。我想,这个“导”字,就是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去引导学生向积极的、好的方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创新教育思路,创新教育形式,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接受正能量,打通学生的思想脉搏。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全力支持他们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参与班级管理;我们始终做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伙伴,放下师道尊严,营造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其实,疏导教育就是适当变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或是变了一种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当我们遇到问题,一味地“堵”和“禁”效果不佳时,我们何不从“禁止”的对面想办法,适当地“导”一下,“放”一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家长可采取哪些措施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儿童心理教育
13岁女孩青春期怎么教育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5招应对孩子青春期问题
什么原因造成青春期少女心理叛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