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使子路问津遭奚落,却不想在武汉孕育了最古老的“大学”

湖北金牌导游

  李  宁

专业接待入境华语团,政府商务接待团,武汉评选四星级导游,深受游客喜爱。

      位于武汉新洲东面的孔子河畔,遗存着一座问津书院,它坐落在孔子山的半山腰,院内有一座孔叹桥。山下有一片地,一半叫做长沮冲,一半称为桀溺畈,不远处还有一块“孔子坐石”和一处“孔子回车埠”。这些名字仿佛形成了一条信息链,展示了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曾“之楚”、“问津”的经历。

       那么,“问津”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到底是不是发生在武汉?又会给武汉带来哪些变化?

一、

故事重现

    《史记》云:“孔子居陈,会晋、楚争强,更伐陈。”

      公元前489年,晋楚两国举兵功陈,负函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对他们有礼遇之恩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相传,当年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渊等高足,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一路风尘仆仆,突然,前方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河流水深间阔,不知渡口在何处。孔子一行踌躇岸边,忽见河上游有两名身材高大的男子正在田间齐头而耕,便使子路去询问渡口之处。

      子路来到两人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所坐之人是谁呀?”子路忙答曰:“是鲁国的孔丘。”不料,农夫却道:“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何处。”另一农夫又问道:“你又是谁呢?”答曰:“我是子路,孔丘的弟子。”农夫说:“你看,天下何处不动荡,谁可以改变它呢?你跟着孔丘四处奔波,不如跟着我们在此避世安逸自在。”

      孔子使子路问津,他不仅未问到津口,反而遭到一番奚落,只能沮丧的回复孔子。孔子闻之,怅然长叹曰:“有志者怎能隐居山林,置天下黎民苍生而不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也用不着我孔丘四处奔波矣!”

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孔子率弟子们涉水渡河,无果,反而竹简打湿,只能退回到岸边。弟子们将竹简摊晒在小山坡上,而孔子对着前方的河流陷入了沉思。

    《论语》、《史记》对这段子路问津均有记载。两名农夫,乃是楚国的隐士长沮、桀溺。

二、

问津处真伪

      孔子当年是否在武汉使子路问津,众说不一,因为毕竟孔子周游列国,问津处应该不止一处,但是《论语》中记录子路与两位楚隐的问津仅此一处。那么这一次是否发生在新洲呢?

      史料中记载,大约公元前164年到公元前122年之间的西汉早期,就有人在新洲孔子山挖出了一块“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的石碑,淮南王刘安还特地纪录了这件事情,并在新洲建亭立碑,修孔子庙,供人祭祀。

      我们来考究一下,孔子的路线,有没有可能经过新洲?他从信阳出发,终点是荆州。当时的湖北是一片泽国,按孔子乘车来看,只能走陆路,如果走水路,也就不用问津了。虽然我们不清楚那个年代的地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水多的地方,道路一定是沿着山走的。新洲确实地处大别山的余脉,孔子一行是非常有可能沿着大别山,要先到武汉新洲,再继续前往荆州郢都的。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孔子问津的地方在邾国或者说邾城,而新洲在古籍里就被称为邾子城。

正是因为孔夫子的停留,才使我们武汉人有了夸耀的本钱,才有了从中寻找更多历史线索的幸事!

三、

儒道文化之碰撞

      这段故事,不仅仅是问路,更是一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碰撞。所谓隐士,究其根本,就是崇拜老庄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选择恬静顺心的生活方式。

     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张“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隐者则认为,天下大乱,已无可救药,救不了,不如无为,顺应时势。

为什么孔子在楚国遭受的挫败特别多?不仅仅有长沮和桀溺的奚落,还有楚狂接舆的嘲笑,就连孔子在邾城(新洲),都被在路边垒城堡的楚国孩童挡路。

      因为楚国是可以说是道家的发源地,道家开创者鬻子、老子、庄子都是楚国人。整个国家都是信奉巫鬼,崇尚浪漫,向往自由,世人眼里的楚狂人多。整个国家的大环境都和孔子的理念格格不入。

这些楚国所遭受的挫败,不正向孔子暗示,楚国并非伯乐吗?就连原本想聘用孔子的楚昭王,在听了子西的劝谏后马上打消了重用的念头。

孔子走了,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走了,但留下了一座中国最古老的“学院”。

我本楚狂人

四、

问津书院,奠武汉学院之基

     淮南王刘安建庙之时,恰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弘扬儒学,刘安命人在庙内开办学堂,中国最古老的“大学”诞生了,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唐代,黄州刺史杜牧曾在书院兴办庙学。宋代和明代,大批儒学大师都曾在庙学授课。吕祖谦、蔡元定、吴澄、董敬中、王守仁、湛若水等都曾在这里为学子解惑。最出名的就是朱熹,不仅讲学,更是赋诗一首题于自画像上,赠予庙学。因此,孔庙内不仅祭祀孔子,也祭祀朱熹和子路。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建孔庙,并将孔庙和庙学合二为一,修建讲堂、大成殿等。当时的湖广巡抚熊尚文为新殿取名“问津书院”,并撰写了匾额。这所已延续千年的求学地,终于迎来了正式的名称——问津书院。

     历史总是奇妙的,当年孔子在孔叹桥处望水兴叹,另一位大力推动武汉学院之风的历史巨匠—张之洞也曾在孔叹桥叹息。

相传,张之洞在任湖北学政期间,曾到问津书院巡查。书院管事走到孔叹桥,看见桥面上晒有荞麦,便随口说了一上联“孔叹桥,桥晒荞,风吹荞动桥不动。”张之洞一时语塞,对不上来,桥上叹息。一直到坐船回武昌,张才悟出下联:“鹦鹉洲,洲载舟,水使舟流洲不流。”也是因为这副对联,张之洞在之后开办新式学堂,也曾到问津书院,聘请老师授课。

       这仿佛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心灵交汇,在惟楚有才的武汉盛开出一朵接一朵的学院之花。今之武汉,大学之城,莘莘学子,英才云集,中部崛起,指日可待!

(参考书籍:武汉老地名、风雅武汉)

jiangchengchoudi

武汉伢咵武汉

微信号|jiangchengchoudi

百家号|江城臭娣

来,试试最新的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众说纷纭,孔子问津处到底地处何方?拨云见日,问津书院指点迷津
孔子在新洲的传奇故事
孔子“问津”处探秘
骑行318第一季,第七天
探寻问津书院,感受圣人情怀
(转)问津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