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新建:中外孝道与伊斯兰教的孝道观 | 我们

中外孝道与伊斯兰教孝道观

文 | 刘新建(郑州)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恪尽职守的传统美德。纬书中记载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仁”是其理论基础,但是孔子倡“孝”,“孝”在孔子那里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孔子的大力提倡“君子重孝”的个人修养要求和“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施政方针,在后来的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传承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和政治发展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孝”的宗旨何在,孟子讲了四个字,即“养生丧死”,就是养老送终。可见重视养老正是中华民族历来言孝的最为可贵之处,作为儿女对自己的老人必须尽“养老送终”的义务。父母健壮时,无需他人照顾,反需照顾儿女,待父母老迈了,诸多不便了,儿女自当反哺,竭尽孝道,不仅应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还应抚慰老人心灵的岑寂和孤独。事实上,民间伦理,将“孝道”和“顺”合为孝顺,概括的很好。“孝”这个字讲了照顾起居,“顺”这个字讲了抚慰心灵。

       西方社会从来不讲“孝道”只讲爱。爱的基础是平等,是双向交流。父母爱孩子,子女在爱的环境中学会了“爱的能力”并学会了感恩。这种感情没有任何功利、自私的目的。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为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和母亲,你也只是刚好成为了父母的儿女,我并不是你的前奏,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和带着造物主的使命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和安排你的人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养育孩子并不是为了孩子给自己养老,相反,他们更加希望孩子独立。在年满18岁以后的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在孩子成家立业后,父母更是主动和孩子分开并鼓励他们走向社会。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不愿意让人干涉自己的独立空间以及生活方式,互不干扰,也不会去插手和干涉儿子及儿媳的婚后生活,距离产生美,绝对是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解读。

       信力健说:“我钦佩这样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和看护,又在孩子长大后得体的及时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考验。所以,人生,鼓励我们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造船的目的不是停在港湾,而是冲击风浪;做人的目的不是窝在家里,而是实现梦想。不看昨天谁是你,只看今天你是谁;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人生就是舞台,不到谢幕,就要时时刻刻准备接受来自造物主的监督和生活的磨炼。

       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人深以为然的认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语言是爱,不是利益交换,有爱自然会有一切,而不是硬生生的捆绑。我们把儿女养大,他们给了我们无穷的快乐,现在我们希望儿女们长大成人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而不能自私地把他们困在自己身边陪我们变老。

       而在中国,大多数认为养儿就是防老,就是赤裸裸的一种交易。比如在圣诞节,西方人送礼物,长辈和父母善意的欺骗孩子说是圣诞老人送的,让孩子感觉和体验这个世界的暖意,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爱的。春节,在中国长辈和爸爸妈妈发红包,都要求孩子下跪磕头,让孩子自小知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等级不可逾越。因此,久而久之西方人学会了爱和想象力、创造力;而中国人学会了下跪、交换和抛弃自尊,要敬畏权威和强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历来主张,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这样的文化熏染下,当发生家庭争论时,没有谁去规劝父母,更不会去指责父母,而是去逼迫和批评孩子顺从父母,社会也不提供对弱者的帮助,未成年的孩子(包括未经济独立的孩子)和父母比较起来,自然是弱者,此时,孩子无疑是受伤的一方。当强者恣意把自己的意志和观念凌驾于弱者身上,而且还不许弱者反抗时,这个弱者的成长环境久而久之如何能使他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呢?

       2001年,有一部电影叫《刮痧》,大家看到的是显而易见的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爷爷给孙子刮痧治病时的场景,对中华文化“一窍不通”的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而我们在片子里看到的,是美国文化制度对孩子的救助性保护。这样的文化制度救助和帮助了弱者(孩子)、抑制了欺负弱者的强者(父母或长辈),不仅保护了孩子的权益不受伤害,更重要的是使孩子首先成为人,而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

       无论怎样,人的价值观念离不开“孝”字,中国传统文化对孝的看法确有人性的意味。百善孝为先,说的在情理,讲的合人意。但中国“孝道”强调的是父母的权威、权力,强调的是养儿防老,强调的是尊卑秩序,强调的是绝对的服从。中国是最讲孝道而产生了不孝子女最多的国家,原因是长期忽略了对“平等和爱”的培养,孝道因此而变得不完美,因为其中更多包含的是功利和目的性。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忽视法律约束的作用,对孝的重视仅仅限于道德层面的倡导,以致孝敬只能成为中国人文化道德意义上的一种说教,当遇到不肖子孙无视这种说教或其它条件能力不具备无视这种说教而不履行对父母的义务赡养时,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就难以使孝敬成为普遍的社会行为而让这一美德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和谐的家庭也都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先尊老爱幼使其家庭和睦,提倡孝顺父母和爱护子女是天经地义的。很多事实也证明,家庭的和睦不仅是为了全家老少的幸福,也是社会安宁与稳定的保障。和睦的必要条件是父母慈爱子女,女子孝敬父母,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因为,孝,不过是种形式和过程;顺,是无条件服从与对待。孝,不是爱,顺,更不是爱。孝顺,是比下跪和磕头更有伤人的尊严的一条礼教鞭子,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你爱父母或者是让父母爱你,而是为了培养你无条件服从长者和权威的条件反射。
       爱本有心,爱是心与心的相互温暖和相互珍惜;爱本从友,爱是将所有人都当作朋友一样友好和对等的交流。爱是人格的平等,是发自内心的关怀,是思想的互相启发,是灵魂的彼此照亮。爱,让你长出翅膀;爱,让马斯克飞向太空。在爱里,没有绝对权威;在爱里,没有谁的存在不可贵,人类只有像爱和敬畏造物主一样彼此相互关爱,才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根本和文明象征;人类只有彼此间相互关爱和真诚相待,才能让我们真正活得像人一样有价值和尊严。

       “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俩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么,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古兰经》17:23)

       在孝敬父母这一问题上,伊斯兰不仅有明确的要求,而且有律法的保障。因为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陪伴你出生到成长,却不会陪你走到生命的终点。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茫茫人海间,能走到一起,成为一家人,本身就是莫大的缘分与情谊,如果说人是飘在天空中的一只风筝,那父母就是那根线;如果说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叶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与桨。

       所以,伊斯兰教义提倡和主张父母在世时,子女应当尽心地履行孝道,和颜悦色的善待父母。对待父母态度恶劣,甚至忤逆父母的行为被神圣启示所禁止,这种行为不仅在今世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和法律的惩罚,而且在后世将会继续受到造物主严厉的惩罚;父母去世后,大可不必铺张浪费,因为没有必要的浪费对亡人和活着的人是毫无益处的。如果将这些钱财施舍于主道,如周济贫民,赞助失学儿童等,于人有利、对社会有助岂不更好。

       伊斯兰的文化更上一等层次,其把“孝”字与信仰连在一起,深入骨髓。信仰是穆斯林生存的动力,价值的反映,智慧的结晶,行为的指南。可见,孝的涵义已进入穆斯林的心理层次,成为行为的准则,需要穆斯林毕敬毕恭地去表达人性的内在涵养和意义,进而建立人性的真情和责任关系。

       因此,由信仰精神内在动力的引导和价值的要求,穆斯林自然而然的遵行和加固了孝道意识和对父母的尊敬,相对来说,比其他民族多多少少都上升到一个等次,起到了社会文明典范的带头作用。所以,我们人人应当感谢安拉的创造之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崇拜安拉是我们忠贞不渝的信仰,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END 


《我们》杂志始创于2010年,一路秉持真实的声音,对内启蒙,对外表达,旨在推动族群文化的发展和人的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道,传承
曾仕强:注意!孩子是选好父母才来投胎的,孝道文化就是因此而来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好脸色就是孝道
父母在,不远游
微 情 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