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1.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2.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伴其他兼症。
1. 辨外感与内伤
2. 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祛邪利肺;
内伤咳嗽多邪实正虚;
标实为主——祛邪止咳;
本虚为主——扶正补虚;
咳嗽的治疗,除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
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
止嗽散——荆芥疏风解表;桔梗、白前升降肺气;紫宛、百部润肺止嗽;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
2.风热犯肺证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3.风燥伤肺证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
杏仁、前胡、牛蒡子——肃肺止咳;
南沙参、浙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燥。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而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
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燥湿化痰;
杏仁、佛耳草、紫苑、款冬花——温肺降气。
2.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咳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清泄肺热;
杏仁、贝母、瓜篓、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热化痰。
3.肝火犯肺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隐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药: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
山栀、丹皮——泻肝火;
青黛、海蛤壳——化痰热;
甘草、粳米——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
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
4.肺阴亏耗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
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甘草——甘缓和中;
川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泄热。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