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丽乡村新风尚

              美丽乡村新风尚

                    2015-01-21  

           ——浙江奔向农业现代化纪事之三

 

  山峰如蛟龙蜿蜒,江水似玉带环绕,出杭州城沿钱塘江溯流而上,三江两岸,绿野成顷,间杂茂林,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这样的美丽乡村,正成为浙江大地的寻常风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是,一边别墅成群,一边垃圾成堆;家里窗明几净,村前小河却脏得连拖把都没法洗;老百姓自嘲“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上世纪末,这样的尴尬在我省农村并不少见。

  要让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村环境也优美起来。2003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谋划通过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我省3万多个村庄,经历了美丽的蝶变。

  生态修复美田园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乡村之美,是一曲流淌着的田园牧歌。而美丽乡村的生机焕发,正是打造“绿色浙江”的最好诠释。

  2003年,省委决定把改变农村社区落后面貌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突破口,“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顺势推出。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宁海县山洋村是浙江改造农村面貌的一个缩影。山洋4个自然村与溪水平行布列,村民沿山而居,猪棚、鸡窝四处搭建,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如今,除了漫步水边的白鹭和林间飞过的鸟雀,几只鸭子是村里仅见的畜禽。78岁的村民王式坤说,村里为各家各户铺设了连接厨房和厕所的排污通道,污水从家中汇到主管道,最终汇入村头的污水处理池。经过层层过滤和湿地处理,流入山洋坑的时候已是清澈模样。

  春去秋来,成果丰硕。从“五水共治”到“三河”整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从平原绿化到村庄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组合拳深入实施。2014年,全省新增6120个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50万户,河道保洁基本覆盖。拆违建、绿河道,拆除养猪场、甲鱼棚,村庄整洁、瓜果飘香……“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的第12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第5年,农村环境的“脏乱差”和村庄布局的“杂乱散”正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美化山河无终点,“千万工程”在升级。在继续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的同时,我省着力建设富于江南魅力的美丽乡村。40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108条美丽乡村风景线、11个美丽乡村先进县把浙江的村庄变作一个个“盆景”,串出一道道“风景”,画出一片片“风光”。秀山丽水、富春山居、金色平湖……众多“美丽乡村”争妍斗艳,浙江山河为之添彩。

  城乡统筹建新村

  2011年11月25日,随着康庄巴士驶进丽水龙泉市下樟村,我省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康庄大道“村村通”。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整治村庄环境,更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让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

  “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树荫,河里有鱼虾……”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坑口村村民梁丽琴已经习惯了一手拎红桶、一手拎蓝桶,把蓝桶里的不可回收垃圾倒在路边固定垃圾箱里转运乡镇处置,把红桶里的果皮剩菜等可堆肥的生活垃圾就地处置。

  截至2014年底,全省97%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在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全省还选择46个中心村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购置安装起了堆肥设施,建成了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全面实施。

  村庄整治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全省已实现等级公路、邮站、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和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价”,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5%,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7%,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村里人在享受向城里人标准看齐的公共服务的同时,村庄规划和村居建设也由政府的号召逐渐成为百姓的自觉,因村制宜地进行差异化建设,追求生态、宁静、美丽的桃花源式风貌。

  2014年初,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我省自然环境特点设计的33套浙派民居方案大受农民欢迎。绍兴的台门、东阳的木雕、丽水的三间两搭厢,这些地方特色和舒适、环保、生态的要求相结合,在新一代浙派民居中重放光彩。

  修屋安身,修身安心。2013年底,“浙江农民大学”在浙江农林大学正式挂牌。“我们农民也有自己的大学了。”在浙江农林大学参加“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的温岭市茗果高橙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云岳说。在学习中,李云岳不仅学到了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也掌握了很多实用技能,更认识了很多老师同学,这对于李云岳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省把中心村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基础平台,推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科技推广、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向农村延伸,基本形成了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

  文化传承新希望

  壁画、渔船、火车、远山近水……在舟山定海,由南洞、里陈、黄沙这3个紧邻的自然村组成的“南洞艺谷”成了艺术家的最爱,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原先外出打工的村民袁善娟,回到村里开起农家乐,名字就叫“画春园”,用特色菜招待前来采风的客人,闯出了自己的名堂。文化游激发的回村热潮,底子里不光是家族的延绵、祖宗的祠堂、年迈的父母,更有对农村、故乡那一份眷恋情结,是永远割舍不了的牵挂。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走向现代生活,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那些散落在江畔、田间、深山中的古村落,如同一块块璞玉,被挖掘出来。2014年,全省8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全面启动建设。省保护利用重点村给予每村500万元至700万元补助和15亩建设用地指标支持。

  “破败的老房子修缮了,来旅游的人多了,古村又活了,村民知道保护自己的传统家园了。”温州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村民张辉说。

  经历千年沧桑风雨之后,福德湾村青春焕发:卵石铺就的道路干净、整洁;池水清澈,倒映着白墙黑瓦;村口池边树下,一批批千里之外赶来的客人在此凝望山川田园,静思古今之变。

  生活富了,乡村美了,乡里乡亲回来了。徐秀梅是温州永嘉苍坡村的“活史书”。“村里南寨墙上有一座望兄亭,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徐秀梅说,当年李氏苍坡村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夜夜相聚畅谈,为了确保来访的兄弟安全到家,他们相约,到家后在村口亭子上点一盏灯笼。“看看望兄亭,老祖宗是怎么做兄弟的!”不远处,提倡“义利并重”、被奉为温州商业精神圭臬的叶适义学祠人来人往。徐秀梅说,不管在外多远,望兄亭、义学祠是苍坡人共同的挂念。

  “传统文化、精神家园,需要一种仪式和庄重感。”一位专家说。利用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闲置校舍……2013年开始,我省全面启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列为当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一座座文化礼堂建起来了。2014年,我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00多座,目前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已有3400多座。

  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乡贤榜、村史廊、大舞台……文化礼堂是历史课堂,也是文明讲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春泥计划”,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为载体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种文化”、“讲文明树新风”、全民阅读活动……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在这里重建,新时期的“乡村精神家园”让农民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

  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向善的乡风民俗,“水净、人文、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升级版,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物的新农村”开始走向“人的新农村”,“千村一面”开始迈向“各美其美”。

  (九版刊登《美丽乡村乐万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好乡村建设宣传标语
美丽乡村如何进行建设规划?
申论热点:解决“垃圾围村”需补农村“短板”
乡村新“美颜”处处皆风景
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河南1517名规划设计师下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海南:打造千个美丽乡村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