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升自己的琴艺

如何提高自己的琴艺,让自己的琴声悦己悦人,这对于每一个真正喜欢古琴的朋友来说,都是相当关心的问题,或者是急于知道答案的。但限于各自身处的环境因素,很多琴友们却难以得到满意的答案,致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苦练,最终多收效见微,琴艺始终在低水平徘徊。许多琴友是常年“死练琴,练死琴”,然而这种不明琴理、没有目标式的稀里糊涂练琴,只能是浪费时间与金钱的瞎折腾。

在笔者看来,良好的琴艺,不外乎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高超的技术控制力,二是高雅的音乐鉴赏力,三是深刻的文化理解力。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为表里;这三个方面如果能共同提高,那琴艺的提升则是水到渠成。下面容笔者来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所谓技术控制力,简单的说就是弹琴技术,这是提高琴艺的前提,没有技术的支撑,一切的说法皆是空谈。弹琴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法技术,二是音乐表现技术。指法技术属于纯粹的手指肌能范畴,主要有各种指法的掌握、对不同力度、音色、节奏的熟练掌控等等。音乐表现技术则属于表演范畴或曰经验范畴,即如何合理的运用各种技术来表达音乐,比如轻重缓急、吟猱绰注之类的基本运指法则,还有对比、伸缩、调息、呼吸、起伏等等音乐表现手法。

音乐鉴赏力就是一个人的音乐审美水平,一个审美水平低下或审美趣味平庸的人,是不可能弹好古琴的。我们常常会听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一类说辞,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以此来模糊音乐审美品位的高下,那就是自欺欺人了。古琴不是萝卜也不是青菜,而是一种大雅艺术,而艺术是有一定标准的。音乐有大美有小美,有超凡入圣之美,也有闲云野鹤之美。同时音乐也有大俗、恶俗、通俗之类。古琴音乐讲的是境界、是神韵、是至情,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如果只停留在下里巴人的境地,要弹好古琴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文化理解力,则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体认与领悟力。每一种艺术都离不开其所扎根的文化土壤,每一种艺术的背后都是一种特定的文化。音乐如此,古琴更是如此。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如果不了解西方的古典人文精神,不了解西方的历史宗教,那永远是雾里看花、不明就里。古琴音乐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孕育的一朵奇葩,其表现的主旨无不与传统文化的理念相连。如果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所知甚少或认知颠倒的话,如何能表现出古琴背后那广大深邃的生命意象?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说要弹好古琴,高超的弹琴技术是前提,高雅的审美品味是关键,深刻的文化理解力是根本。技术能力差,纵有万千感觉也无济于事,只能做个理论家,用嘴谈琴;审美水平低,弹出的音乐没有美感,俗不可耐、令人掩耳;不理解传统文化,那只能弹出音响,却弹不出真正的音乐,没有内涵的音乐只是无魂的音响而已。

一个琴人如果具备上述三个方面的高水平,如果不是闻名天下的古琴大师,那就一定是位道德高深的琴中隐士。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上术三种能力呢?在笔者看来,只需要三个字:“练、听、学”。练就是练琴技,听当然就是多听高手演奏、或高水平的唱片,学则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身体力行,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印证中华先贤的广大智慧。

对于学,笔者曾在拙著《古琴自修入门》第二章里《自学古琴的准备》一文中谈过,这里不再论述。而听则不仅仅是听古琴音乐,要尽量多的去聆听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快速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及音乐素养,特别是对于西方的古典音乐,那是人类历史上音乐的第二个巅峰(第一个高峰则是中华的上古雅乐)。

很多琴人往往对西方音乐持排斥态度,还有人有意贬低西方音乐或认为其对学习古琴不利。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十分荒谬,不是无知,便是偏执,或是有意的忽悠大众(当然东西方也都有其音乐糟粕,这不属于笔者说的范畴)。东西方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其共性,让人肃然起敬;也都有其精神特质,让人流连不已。这些都对琴人都着丰富的陶养作用,长期聆听,必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知音。也只有多听各种不同的音乐,才能更好的认识古琴。

对于练则是这本《古琴自修进阶》的重点内容。练什么?怎么练?就单独一支乐曲的练习,笔者曾在《古琴自修入门》第三章第十五课《如何练琴》里探讨过,在这里主要想谈谈整体的琴艺练习安排。在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琴技的提高最关键的是需要大量的练习,需要大量的练习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琴曲。每一首琴曲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语言与技术表达方式,琴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技术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样由博到专,最后找到与自己个人气质相契合的琴曲,成为演绎高手。闲时修己娱人,共享古琴带给我们的生命愉悦。

当然这里说的大量也只是相对概念,与钢琴、提琴之类乐器相比,古琴的曲目实在太少太少了。即使如此,琴人们也应尽可能的多学琴曲,方能吸取更多的琴乐菁华,成就自己的丰富。当然一味的固守几首曲子,从爱好的角度来说也无可厚非,但并不利于琴艺的提高。一个人即使一辈子只弹一支曲子,也不见得能弹到什么高度。

本书所选曲目,大多是琴友们比较熟悉的作品,风格多样;曲目排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每一首曲子后都有难点提示、详细的音乐分析讲解。这样有利于大家明明白白的练琴,知道怎样去表现音乐,知道弹的究竟是什么。虽然这些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每个人的理解也都不尽相同,但对许多初学或自学的琴友来说,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同时每支曲子还附有相关的文史介绍、诗画欣赏,目的是为了琴友们能更好的理解音乐,开拓自己的文化视野,扩展自己的审美空间。

本书的学习进度当在两到三年为宜,相信大家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的攀登,苦练加巧练,必能成就自己的古琴梦,如此弹琴作歌、音乐人生,既能贡献于社会、惠及他人;亦能优游于历史,自我提升。以此琴走天下、不负初心!祝愿大家琴艺进步、美梦成真。

注:胡思琴老师新著《古琴自修进阶》即将于本月底出版,由七弦古琴网代理发售,请大家留意公告。

作者 胡思琴,安徽合肥人。幼慕雅道、好书爱乐,长而喜读经典、多方涉猎,博采众芳、以养素志。游心于千载之下,流连于翰墨之间。虽居市井一隅,长以山林为念。闲来吟咏春秋、醉意古典,以翰墨写心、诗词养性,于音乐尤为属意。早年用功于笛、簘,后潜修西乐十余载。然数艺之中,最喜古琴之幽静深远、道通天地。曾随诸城派宗师刘赤城先生习琴,后又受教于当代名家龚一先生。二十年来用功不辍、操习不倦,复留意诸家、浸淫古谱。自以恢复中华传统琴道精神为己任,于闲时开舘授徒,传习古琴技艺,兼从事古琴音乐的创作与教学研究。愿结交同道,为古琴艺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琴自学连载教程第15课《如何练琴》
琴思随笔(八)
繁星 | 合宜的美
学古琴不得其法,毁手更毁爱琴之心
被誉为“通往古琴浩瀚星空的密钥”,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古琴美学的历时性架构(下)----取中致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