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雅·百家」赵永强 | 静心慢画 迁想妙得

赵永强,笔名石宣,字一石,山东临淄人。毕业于淄博师专、山东师范大学,结业于唐秀玲重彩高研班。现为中国民进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淄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淄博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入选获奖十余次,作品被中国奥委会、现代工笔画院等机构收藏。

▲《寒林细语》210cm x 125cm

2014年获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优秀奖

静心慢画,迁想妙得

——我的中国画写生创作点滴

▲《西园拾秋写丹青》196cm x 127cm

2015年“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中国现代重彩绘画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笔画,不再完全固守“三矾九染”等程序繁杂的传统技法,而是综合运用新的绘画元素和处理手段。以蒋彩萍、唐秀玲、胡明哲等诸先生为代表的当代重彩画家极力倡导工笔画的现代感和写意性,作画过程不拘一格、轻松愉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和不确定性,大大提升了现代工笔画的视觉感观和创作效能。

▲《春的消息》136cm x 196cm

古人早就提出“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今人亦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我坚持认定写生是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幸运的是,我所经历的唐秀玲现代重彩高研班非常注重写生构图的训练,且在写生创作方面拥有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教学体系。唐老师率先在中国画构图中提出“三七开”的理论法则,即巧妙运用黄金比例、黄金分割点,结合现代设计构成原理,理性安排画面布局。包括主体形象的位置大小、主体与边角的关系、正负形的变化与均衡、垂直线与水平线、整体上的势与场、色彩冷暖鲜灰的和谐对比及黑白灰比例关系等等,都有一定的构成法则,使画面设计达至最佳视觉效果,趋于完美。所有这些对中国画创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齐鲁春早》180cm x 90cm

2017年“环渤海风采”京津冀鲁辽中国画作品巡展优秀奖

得益于扎实的写生构图训练和线描功底,我从写生入手,进行了一系列中国画现代重彩的创作尝试。第一次参加全国展览就成功入选,第三次参展就获了大奖,一年之内就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奖四次、入选三次。这更加坚定了我由写生到创作的梦想和追求。

▲《角逐》156cm x 209cm

2017年8月入选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由写生而来的东西永远有生活、有价值、有真情实感。在导师影响下,我们总是对“干”的事物情有独钟。每逢金秋季节,果子成熟,庄稼收获,枝叶枯黄,常人眼中那只是干枯的果实和枝蔓,没有特别之处,我却对它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和沉迷,挥之不去。于是,我会常常取几根枝条,撷几段藤蔓,有的还挂着或多或少的干果枯叶,坐下来静静揣摩、细细品味。那多变的外形、丰满的颜色、舒展的脉络、曼妙的纹理总是让我心动,随后由心而发,布局经营,用画笔一点点呈现出长长短短的线条,慢慢展露出妙趣横生的姿态,紧抓细节,画到极致,那是真正的快乐和享受。每每用心画完一张写生稿,都会平添一份惬意与感慨。此时它拥有的不只是美丽动人,而是超凡脱俗,生机无限!看似平常的东西原来那么美。

▲《管仲》196cm x 108cm

2016年入选山东省“三个一百”百位历史文化名人创作工程美术作品展

写生过程也是提炼的过程,线描写生首先要学会主动取舍而不是被动接受,主观表现而不是循规蹈矩、客观再现。还要刨除西方近大远小的透视因素,谨守中国画“平”的意味。

在此,唐秀玲先生还总结出几条中国画线描写生的原则,称之为“写生四原则”,即:构成的原则、细节的原则、意象造型的原则、用线规律的原则。

▲《冬季有约》190cm x 120cm

构成的原则就是在经营画面、用线表现的过程中引入平面构成的设计原理,包括边框意识、三七开理论、边角关系,以及画面中的垂直线、水平线、正负形、黑白灰 、节奏感、整与碎、势与场、视觉中心、视觉顺序等等,都有一定的审美规律和构图法则。

▲《左边》60cm x 40cm

细节的原则就是要细致观察,用心刻画,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做事情首先要静下来,坐得住,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致、足够的深入。这里特别强调一个“静”字,只有完全的静下来,全身心投入你所有的专注,心无旁念,才能够全神贯注于静心观察,进而发现更多的细节,然后才能静心刻画,表现出应有的精细。

▲《红蜻蜓》131cm x 62cm

2017年10月入选“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作品展”

意象造型的原则需要在造型方面进行适当的夸张和变形,要有意识的去主观表现。这里更多的是采用“意象写实”,就是带有夸张变形的一种写实方式,在保持物象原貌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曲直方圆的变化,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事物的特征。这种造型风格能够体现个人的想法,形象方中带圆,圆中带方,还有的是方头硬弯、齐而不齐,可使画面增添更多的现代感和形式感。

▲《青夏》136cm x 68cm

2017年入选“庆祝十九大”淄博泰安中国画作品联展

用线规律的原则是指线条的疏密、曲直、长短、粗细、刚柔、轻重、虚实等方面要呈现多种变化,做到灵动有致、虚实有度,整体而不琐碎,工细而不造作。

具体创作时,在黑白灰、点线面等语言手段综合运用过程中,节奏感、韵律感、视觉中心、视觉顺序的严格把控,往往赋予画面近乎完美的视觉效果和张力。

▲《秋玉幽兰》136cm x 68cm

近几年我的中国画参展作品均来自线描写生,是真正由写生到创作的自然转换。以《寒林细语》、《静待春归》两幅作品为例,题材的原型是我们附近的一处树木苗圃,有国槐、杨树、银杏等等。时值秋冬,每棵树都缠绕着草绳,撑着木棍,裹着帆布,多数还挂着吊袋输着营养液,枝杈光秃茂密,树干、撑棍纵横交错,草绳、麻绳、铁丝、导管亦穿插期中,变化有序。这一切都生动交织,自然流露,妙不可言,初见之时就忽然有了灵感,有了去表现的冲动。我事先设计了多个小的构图,从中挑选最佳方案,然后就用线描写生的方式进行表现。

▲《冬日丝语》70cm x 70cm

原本那些树一排排,一行行,整齐划一,排列有序,我有意识的打乱原有的秩序,进行主次、大小、位置的重新组合,造就一种饱满厚重的画面感。由于树木纵向生长,我又将顶部枝干故意表现为人工修剪过的样子----“齐而不齐”,使画面具有了横势,形成纵中有横,纵横相生的完整构图。作品表现以线条勾勒为主,色彩渲染为辅,效果整体统一,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色彩典雅,视觉冲击力强烈。这样的作品远观气势恢弘,近看细节精彩,有生活,接地气,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知音》201450cm x 70cm

而另一幅获奖作品《西园拾秋写丹青》直接来于静物写生。2013年我画了大量构图讲究、画面完整的小幅线描写生作品,后来从中选取了一部分,放大整理后勾线着色,拼接装裱,组成了一幅大画,最后效果整体新颖,线条灵动多变,色彩清新淡雅,单独成画,整体成幅,具有很强的现代形式感,最终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时而清淡》50cm x 70cm

2016年入选“见微知著”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优秀作品邀请展

有人说,别人画过的东西不宜再画。这种观点驱使众多画家挖空心思极力寻找“新”的表现题材。其实,生活中好多内容都可以画,甚至什么都可以画,只是构图要“巧”,语言要“新”,形式要“变”。他人画过的东西不但可以画,而且还可以借鉴,但不是原本照搬。好的构图、色彩、技法、材料等都可以“借”,借了他的构图就不要再借内容了,否则就是抄袭。不管画什么,怎么画,只要远观能吸引人,近看还吸引人,容易引起观者共鸣,那就是好画。

▲《偶得芳华》69cm x 69cm

俗话说“慢就是快”,我认为不要过早追求所谓“个人风格”。艺术无捷径,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历练,不断积淀自身的学识修养,让思维和情感通过画面得以升华,顺其自然,才能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特有的艺术感悟和符号语言,从而确立不同于他人的面貌特质。属天道而成,可遇不可求。王守仁开创“心学”,创造“知行合一”,自然天成,既是如此。再者“学无定法,画无定式”,在艺术之路上如果不求新,不变通,墨守成规,甚至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只会捆住手脚,自我束缚,也许大好的机遇随之擦肩而过。

▲《金秋物语》69cm x 69cm

中国现代重彩绘画的写生创作非一日之功,也非遥不可及。成功的秘钥就在于心静、敏锐、慢走、坚持,只要守住自己的初心,咬定青山,立足写生,静心慢画,持之以恒,就必定走上成功之路。

▲《金秋絮语之一》50cm x 50cm

2018年“迎七一”泰安淄博中国画作品联展

参展经历

2014《寒林静语》入选全国第四届线描艺术展。

2014《新居》入选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第八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4《寒林细语》(210X125)“精致立场”第二届全国现代工笔画大展优秀奖,现代工笔画院收藏。

2014《物语.秋》入选翰墨齐鲁全国首届花鸟画展。

2014《静待春归》入选金陵百家全国中国画展、山东省第十届艺术节、获全国十二届美展山东展创作奖、淄博市文学艺术奖。

▲《金秋絮语之二》50cm x 50cm

2015《大地春晓》(210X136) “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徐悲鸿艺术馆收藏。

2015《西园拾秋写丹青》(196X127)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组委会收藏。

2015《西岭拾秋绘丹青》入选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金秋记事》入选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西园拾秋》入选南田风韵第二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

▲《金秋絮语之三》50cm x 50cm

2016《起跑线》入选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西园拾秋》入选全国优秀工笔画作品邀请展。

2016《管仲》入选山东省“三个一百”——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美术创作汇报展。

2016《时而清淡》(50X70)入选见微知著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小幅工笔画邀请展。

2017《角逐》(156X209)入选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最高奖),中国奥委会收藏。

▲《金秋絮语之四》50cm x 50cm

2017《决赛》入选悲鸿精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齐鲁春早》(180X90)环渤海风采京津冀鲁辽中国画作品邀请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7《红蜻蜓》入选全国工笔画邀请展。

2018《观秋不语》(50X50)入选“迎七一”泰安·淄博中国画作品联展。

▲《金秋絮语之五》50cm x 50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画笔下普通人的生活场景
中国画欣赏——张迎春戊戌新作特辑
灵动生命的自我隐喻|王晖的工笔花鸟
巾帼风姿·2015当代女画家工笔画联展作品欣赏(31幅)
“李峰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70余件作品全面展示其艺术历程
倒计时1丨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提名艺术家篇(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