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00年前的古中国原来是热带!地球曾被撞过导致地轴偏转|赤道|纬度|高纬度

上一帖我通过苏美尔王表的纪年单位校对论证了公元前3049年出现一次全球性超级大海啸一下(简称上古大海啸),公元前2015年出现国一次全球性超级暴雨洪水(以下简称中古大洪水)。我们先继续讨论大海啸,后面用BCE表示公元前。

一、五千年前的古赤道和古地轴

如果你观察全球早期主要文明,

恰好都在一条地表“直线”上!


为什么会这么巧合呢?其实原因超简单,第四冰川纪到BCE8000年可能都未结束,冰川是从当时的低纬度逐渐向高纬度退却,全球总体依然寒冷,动植物只有在当时最热的地区才可能繁茂,人类也只有在同样地区才能获得更多的动植物食物资源,才能更快的繁衍发展,所以人类在第四冰川纪之后是从当时的赤道最热地区向高纬度逐渐发展起来的。

因此,

上图中的红色虚线可能才是BCE3049年之前时期全球气温最高的地区,也应该是BCE3049年之前时期的古赤道线!由于上图中底图存在拉伸变形,实际上应该是一条古代赤道0纬度的地表“直线”(BCE3049年地轴以后简称称为“3049前地轴”)。赤道位置发生变化也就说明地球自转轴(即地轴)在距今5071年内发生过严重偏转!

这个5000年前的古北极可能位于加拿大西经140度北纬58度左右,位于北美加拿大西海岸中部向西大海里(加拿大于阿拉斯加交界南端的东南),古南极对应在印度洋东经40度南纬58度左右。这爱因斯坦认为地轴曾经位于加拿大北海岸的推测位置很接近。

如果你拿一个实体地球仪查看,结合全球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你会有众多的发现!

亚特兰蒂斯十国的首都国、古埃及、苏美尔可能处于古赤道线周边的平原地带,所以人类繁衍、文明进步最快。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文明、泰国、缅甸等也在赤道线上,发展较快,但因为山区环境和文化交流慢相对环地中海文明落后一些。

南美洲亚特兰殖民地上古印加的核心地区秘鲁在古赤道线上,最早可能先到达南部玻利维亚,然后再向北到秘鲁安第斯山脉及沿海地区发展。中美洲上古玛雅在古赤道基准的北纬30度即古北纬30度(以下加“古”字的纬度代表基于3049前古地轴体系的纬度位置),所以冷不少,但群岛海洋资源丰富,应该是亚特兰王国随第四冰川纪全球逐渐转暖向北后期开拓的美洲第二殖民地,这也符合美洲文明历史解析顺序。

南极大陆为南纬45-75度之间,当时的南纬45度(玛丽.伯德地、罗斯湾一带)虽然比现在要冷,但动植物、人类生存还是可行的,所以大陆在5000年前有人生存、发现人类遗迹很正常。反而是BCE3049年地轴偏转后,特别是现在的赤道线距离南极最远,导致南极洲变成极寒,人类无法生活。

二、五千年前古中国是热带


上古中国地区的古赤道线在海南岛以南不远,东亚古赤道线大概穿过阿富汗、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北部湾、西沙群岛、中沙群岛、菲律宾南部。上古中国甘肃敦煌-陕西省西安-湖北武汉-浙江省温州连成同一条古纬度线,约古北纬13-14度左右。河北石家庄至北京地区大概在古北纬18-20度左右。

从《山海经》中的犀牛、大象、鳄鱼也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地区纬度气候变化趋势:在4000年前,犀牛最北达西安市柏阳坪梁附近,“嶓冢之山……兽多犀兕熊罴”,兕可能为独角犀;大象最北达安徽池州市;鳄鱼即“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四川盆地。到400年后商代时期的《大荒经》,除大象南退约6个纬度至湖南省九嶷山以南外,鳄鱼、犀兕都没提,很可能几乎都没了,而且如建木可能指椰子树,这些古代北方有名的热带树木也没了。

三星堆遗址挖掘出大量的象牙、犀牛角制品不但可以印证《山海经》的真实性,也为该气候变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根据《山海经》记载,当时的“巴”有大量的热带动植物,更不要说更接近古赤道的蜀地了。但之后,随着中国地区向高纬度移动,气候寒冷化导致大部分原有热带动植物南迁或死亡,彻底消失。

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关于并角犀的迁移路线也可以提供佐证。并角犀牛原产于2500万年前的欧洲,在山东地区发现了约1800万年的化石,也就意味着并角犀很可能不是按照亚欧共有属性动物的常规路线从青藏高原南缘迁徙,而是从青藏高原北缘经中亚抵达中国。如果按照3049前地轴就很容易解释了,因为青藏高原整体都没超过古北纬13度,都是热带地区,迁移路线更靠北都是合理的,比如丝绸之路等,山东地区当时为北纬约20度左右,气候非常温暖。

从中国人基因溯源也可以得到类似并角犀迁移的结果:约三四万年前,一支带着M122突变的南亚人群从青藏高原南缘从云南、珠江等地进入中国,也就是早期的苗、越等民族。而另一支M122的亚群M134从云贵高原向北,在距今1万年前从青藏高原北缘进入河道地区,就是汉族和藏族人的共同祖先“先羌”。然后在约5000年前,先羌族群M134的一个亚群可能因农耕饮食又发生了M117突变成为现在的汉人。最终,汉人壮大征服融合了早期的南方族群以及早期棕种人等统一了古中国。

由此来看,热带动植物包括人类至少在距今1800万年-5071年(后面进一步推测为5500万年至5071年)的3049前地轴时期不断沿古赤道线周边向古中国地区繁衍扩张。但因BCE3049年小行星撞击一系列灾难被打断,地轴偏移造成中国地区纬度增加越来越冷,所以热带动物又反向南迁,直到几乎全面退出中国大陆区域,而人类则进入一段沉寂期。因此,热带动植物的北扩最远点可能就是古北纬20度左右,大部分集中在古北纬13-14度范围内。

三、地球被撞击导致了2种海啸


(注:上图中古赤道为3049前地轴的赤道线位置,地球被撞击后地轴偏转45度(后期修正为46.8个纬度以上),到《山海经》时期已经反向偏转了约1.8个纬度,之后2000年内高速偏偏转到了15个纬度至近似今天的赤道位置,变化过程为古赤道线(3049前地轴赤道)-45度地轴-《山海经》地轴-今天赤道-未来赤道)

小行星撞击在极短时间内导致地球自转从260天/年加快到高于365天/年,会产生两种海啸,第一种是撞击导致的海啸简称撞击海啸,第二种是由于地球自转加速而海水惯性滞后造成的全球性海啸,就像我们游乐场里的激流勇进,陆地持续往水里扎,简称速差海啸。

1)速差海啸

以现有365天/年的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计算,海水在赤道位置的原有惯性速度为:466米/秒×(260天/年÷365天/年)≈332米/秒,则在赤道位置的地表速度超过海水原有惯性速度的速度差为:466米/秒-332米/秒=134米/秒。

134米/秒的相对速度相当恐怖,折合482.4多公里/小时,比F1赛车还快,约民航客机一般时速800-900公里/小时的一半。你可以想象全球大陆斜坡以最高赤道处134米/秒递减至两极0米的经度线位置超高速移动,就像一个高速移动的铲子把海水持续往上掀起,海水由于惯性迟滞会沿斜坡大幅上涌,后面的海水顶着前面的海水,从而形成无比巨大的海浪即速差海啸,且越靠近赤道冲击速度越大导致海啸越高,之后会产生震荡过程,如下面两幅图所示:


我们假设一个水分子从134米/秒初速度沿30度大陆斜坡上升,受到重力减速到0,根据动量定理Ft=mv’-mv和加速度距离公式S=V0t+1/2gt2,t=-mvsin(60)/-mgsin(30)=23.68秒,S=134sin(60)-1/2×9.8sin(30)×(23.68)2=-1258.77米,高度=-S×sin(30)=628.89米,即速差海啸按134米/秒线速度增加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约最高达628.89米(赤道)的到岸高度。

按照太平洋和大西洋宽度计算,太平洋东侧大陆可能面临最长达约41个小时200-600多米高的持续海水涌入,可能会导致内陆上千公里被海水淹没和浸泡,这应该就是古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的等5000年前大量早期文明同时灭亡断代最根本的原因。南北美洲东海岸面临大西洋最长达5.8小时的第一波冲击,非洲、印度面临印度洋第一波冲击,之后还有震荡过程的持续灾害。

2)撞击海啸

速差海啸并不足以解释在土耳其亚拉腊山海拔4000山上搁浅的巨船以及周边小船残骸。如上图所示,土耳其亚拉腊山位于土耳其东端,距离地中海东端还有800公里以上,距离大西洋就更远了,所以发生在大西洋的海啸波动必须尽可能沿着直线方向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才能保证海啸波动的衰减最小,否则会被陆地阻碍衰减甚至阻断。而这条直线恰恰经过了百慕大海域,让我不得不怀疑气态小行星固态内核及弥漫物质的撞击区(图示的撞击区内层)就在百慕大海域地区。

百慕大海域神秘的特性很可能是由于嵌入岩石圈层内的小行星核心残骸密度和磁场等差异性造成。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也确实可以引起4000米以上的海啸海浪。

四、地球撞击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1)中美洲亚特兰王国殖民地玛雅先民文明(上古玛雅)的核心区域应该在以古巴为中心的众多群岛区域,尤卡塔半岛属于边缘,正好处于气态小行星撞击的外层区域,超强的气流气压、海啸、冲击波等直接毁灭了亚特兰王国在中美洲建立的早期玛雅文明(十国之一或只属于亚特兰蒂斯首都国),灾难的突发性和灭绝性导致该区域所有人类全部灭亡,没有任何记录。而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源于尤卡塔半岛的玛雅文明实际上是上古玛雅文明扩展到墨西哥、北美等当时偏远地区的、文明落后的残存人类返回尤卡塔半岛、古巴等地区重建复兴的后期文明,技术文化完全断代,早期历史源于古老传说延续。

纬度从古北纬30度变为约北纬8度,气候变得温暖。但由于接近赤道线,地球自转加速致使海平面上升很大,造成原有很多遗迹被淹没在几十至上百米的水下。而且由于撞击地震波导致海底地表严重变形,遗迹可能会下沉至几百米深,并大概率被泥沙掩埋。

海平面大幅上升造成陆地减少,海岛气候特征加剧,又处于地球大气长期变化期(地轴整体偏转也会造成大气调整),所以玛雅第二太阳纪“在这个时期中,飓风蹂躏世界,人类被转化成猴子……一双男女任立大石上,逃过了这场劫难”并没有说寒冷,而是着重强调风超大导致气候恶劣难以生存。

生存困难也与上古玛雅地区原始落后的科技水平有关,由于气候变化,刚在亚特兰带动下发展不久农耕畜牧业丧失,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大量动植物衰亡,人们只能回到原始的丛林生活,靠野果狩猎求生。

2)西非亚特兰蒂斯首都国范围可能非常大,东至亚特兰蒂斯十国的上古埃及,埃及帝王谷是亚特兰家族先祖墓地。在上古大海啸之前,这里原本是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地区,动植物繁茂适合人类繁衍发展。

但该地区直接面对了气态小行星撞击后大西洋撞击海啸和速差海啸的叠加冲击,遭受的冲击力和灾难程度在全球仅次于上古玛雅文明排在第二位。

超强冲击不但造成该地区人类全部灭亡,连地表土壤层也完全损毁,为沙漠化提供了初始条件。同时,该地区北移约20个纬度,仍处于热带地区,温度略有下降。海平面因纬度上升会下降,也会因45度地轴自转加速会上升,综合来看,大概率海平面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形成长期海浸灾难,并且因地势平坦导致大量海水滞留造成盐碱化,加剧沙化趋势。再加上后期两千多年的天火灾害炙烤,最终成为沙漠地区,文明彻底消亡且没有延续。

按理说亚特兰蒂斯神话文明包含上古希腊、上古埃及、上古叙利亚、苏美尔等十国文明,不应该彻底消失呀?我想这与亚特兰王国松散的家族子嗣联盟体制有关。本来就是亲兄弟各自开拓发展各自地区,非常独立,且相互争霸,首都国与上古希腊已经开战算是仇敌,首都国没了反而成为各属国完全独立发展的契机。而且原亚特兰首都国的人几乎都死光了,更不会有任何国家维护、宣扬和传承亚特兰蒂斯王国体制和历史,所以历史留存都是依靠古老传闻被收录进《荷马史诗》。

3)上古叙利亚国是亚特兰蒂斯十国中的强国之一,与上古埃及抗衡,结果它正好处于环地中海文明中撞击海啸和速差海啸震荡的正面最大冲击区域。因冲击力过于强烈,沿海地区后来形成了叙利亚沙漠和死海等状况。纬度向北上升约43个纬度,气候变寒冷。

原统治阶层全部都死光了,核心地区住民也基本灭亡,该地区后来者大部分应该是原偏远山区迁移过来的族群,也有来自于欧洲地区皮肤更白个子更高的欧洲族群,势力混杂。这种状况应该就是《旧约.创世纪》中诺亚子孙离开苏美尔发展、雅各一家躲避战乱西行埃及旅途见闻、以及亚伯兰和《印度古经》共同记述的“四王战五王”等情况的写照。

上古叙利亚国范围相当大,亚拉腊山4000米远洋船遗迹应该也在其境内,但不好说是地中海哪个国家的船被海啸冲过来。该船遗迹很可能是BCE3049年之前用于跨大西洋远航美洲或长距离商贸的远洋船,比BCE2015年中古大洪水诺亚方舟早一千多年,更是研究亚特兰时期文明的重要历史文物。

4)苏美尔在上古叙利亚东侧,十国中原属于弱国。因为没有直面地中海海啸冲击,受灾情况相对较小,亚特兰早期神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农耕、文化、科技等得以延续和快速复兴。而且由于苏美尔统治政策温和务实,得到百姓普遍拥戴,成为中东地区的一盏明灯,被周边残存文明所尊重、崇拜和学习。

但从原古赤道北移约45个纬度,气候变得寒冷从而发展缓慢,直到阿努纳奇时代之前约200年气候转暖后才开始繁荣兴旺。地中海和波斯湾的海水应该对该区域进行了冲刷,盐碱情况对后期农耕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5)上古埃及包含亚特兰蒂斯十国中的两个国家:上埃及和下埃及,下埃及在上埃及南边靠地中海(名称与地图上下是反的,古代很多文明以北为上)。由于地处地中海撞击海啸和速差海啸方向的侧面,所以海浪冲击力灾害很小,主要灾害是海浸。靠海的下埃及远比内陆的上埃及受灾严重,所以这可能就是上埃及趁机吞并下埃及实现统一的机缘。

从原古赤道北移约40个纬度,气候转冷,原农耕技术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开拓,食物匮乏导致生存困难,社会发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古埃及统治者在发展制约的迷茫中开始关注于永生,所以创造了金字塔陵墓文化。

6)上古希腊及欧洲诸国基本都北移至北纬50度以上,气候极其寒冷,应该不亚于现在的寒带气候,所以古代欧洲文明复兴比古埃及、苏美尔晚至少约2400ner(神历月)=133年,且极寒导致发展更加缓慢和滞后。而海平面大幅下降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陆地、半岛和海岛资源。

7)上古印加从原古赤道南移至南纬约30度,气候变冷了一些,海平面可能变化不大或略有上升。

由于其核心处于南美洲西海岸,所以太平洋的撞击海啸都被大陆东部阻挡消减了,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南美洲东北部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以及巴西东北地区早期人类族群基本被团灭。

再由于上古印加文明核心地区本身就处于高海拔的安第斯山脉地带,阻挡了速差海啸震荡灾害,最多就是西海岸原有族群灭亡,文明核心依然存在。

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高海拔文明由于农耕条件差、食物资源不够丰富,不可能有蓬勃发展。所以上古印加文明相对于亚特兰殖民在大海啸之前的早期开拓反而衰退了,甚至回到原始生活状态。遗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者可能由于失去了亚特兰祖地支持,不思进取最终腐朽衰亡。

8)古中国从海南岛至西安原为约古北纬2-15度,北移约23个纬度,即新北纬25-38度,出了热带属于温带。但为什么1000年古新北纬35-37度还能看到犀牛、大象、鳄鱼呢?一种情况就是北纬38度以下的温带气候还不至于让热带动植物快速死亡,总体会逐渐南迁,但原地也会残留一些。另一种情况就是热带动物逐步南迁到四川甚至云南、贵州等更靠南地区,但由于BCE2200年天火暴热气候又繁衍北扩到了新北纬35-37度地区。

然而,上古中国的热带动物可能在后期天火与地火阻断严寒期多次反复过程中大量死亡并南迁,或许就像夏、商、周末期因缺少水源食物导致人类大量死亡、朝代灭亡一样,动物也大量死亡,还要加上人类在这种灾害环境下的无限制捕杀,致使这些5000年前的热带动物彻底从中国消失。

古中国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约BCE5500-BCE3000年)、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约BCE5000-BCE3000年,含半坡遗址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凌家滩主题文化时期(约BCE3600年-BCE3300年)等肯定都是被BCE3049年200-400米近40个小时的速差海啸第一波冲击所灭亡的。这也包括华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BCE4500-BCE2500年),但得益于泰山这片平原高地,存活较多人类并复兴发展,所以年代看起来跨越了上古大海啸时期,但实际上应该分为早期和复兴两个阶段。

上古大海啸相当于是对早期文明势力的重新洗牌,BCE3049年之后的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BCE2500年-BCE2000年、古蜀国文化(三星堆)BCE2800年-BCE1100年、以及马家窑文化(约在BCE3300-2050年)和山东大汶口文化灾害阶段实际上都是灾难幸存人类对早期文化的复兴和继承。由于原势力更迭重新整合成为新势力群体,所以后期的考古遗迹自然会出现早期多个文化特征融合的情况,所以文化融合也不一定就是通商,也有可能是族群合并。

此外,古黄河及古汉、济水下游地区很可能被貊国等东夷族群占据,但不确定是上古大海浸开始之前还是之后,有待考证。

9)澳洲大陆、印尼等地区更靠近45度地轴赤道,所以速差海啸更严重,其它地区不再一一列举分析。

10)另外,阿曼原古南纬8-15度,变为北纬33-38度,气候变冷,这与阿曼地区化石珊瑚分析证明其曾在BCE2350年有过频繁的寒冬情况对应。

11)科学家研究老挝北部石笋沉积的岩石含量,发现距今5100-3500年之间经过干旱,老挝从古赤道0度变为北纬近30度,当然气候会变得干旱。虽然还有全球变冷、飓风等其它综合因素,但纬度引起的气候变化肯定是最主要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文明历史情况与地轴变动情况基本吻合。上古大海啸、大海浸灾难重创了人类文明,欧亚主要文明地区普遍纬度上升30-45度变得寒冷;地球转速加快导致大气对流加速,全球风力加大,极端天气增加;再加上全球火山爆发和后继的类似小冰川期等综合灾害,人类严重衰退并发展停滞至少1千年以上。

今天的帖子先到这里,更详细的内容和计算过程可以查看我写的书:颠覆.历史之轴(Subversivehistoricaltimeline),目前只能在亚马逊国际电子书平台观看。链接:https://www.amazon.com/dp/B0B2KM5Z23/ref=sr_1_1?keywords=%E9%A2%A0%E8%A6%86.%E5%8E%86%E5%8F%B2&qid=1653711973&s=digital-text&sr=1-1。


感谢大家的收看和支持,下一贴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多的历史巧合或许不再是巧合
气候 纬度 地形
北纬
为什么地处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气候如此干旱?
地球仪的经纬网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