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暖湿气候爬上“世界屋脊”

过去拉萨往往是半夜下雨白天晴,现在则出现了连日细雨绵绵的江南景致;过去当地人穿着厚衣服度夏,现在则换上汗衫短裤;过去湖泊大量萎缩,近年来则大肆扩张以至淹没草场……多种迹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而这背后的“推手”指向全球气候变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被称为“亚洲水塔”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而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成为对全球气候变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冰天雪地的“世界屋脊”也难逃气候变暖的命运。这块土地上,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冻土消融、湖泊扩张,以及间接造成的土地沙化、草地退化,都深刻影响着这片土地的生态以及生活于其上的人们。

逐渐迈向“暖湿化”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因为高海拔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气候严寒,一些地方终年白雪皑皑,冰川层累,称得上是冰雪的世界。

然而,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典型的受影响地区之一。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暖因素敏感。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青藏所)长期监测的数据显示,在过去30余年间,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高度范围内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8℃,远高于全国平均值。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事件频次显著下降,而极端高温事件频次显著上升。

西藏气候中心发布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显示,过去50年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1℃;青海气象部门的监测结果也相近,青海省境内气温同期每10年上升0.33℃,柴达木盆地甚至以每10年0.44℃的速率上升。数据显示,今年6月前十天,拉萨日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偏高4℃,最高温度都维持在27℃~29℃之间。气温升高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暖冬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过去寒彻骨髓的凛冽已不多见,倒是冬日的暖阳让人倍感温暖和煦。本刊记者留意到,寒冬时节,雪域高原上也逐渐开始有人尝试着穿一件单衣。

在气温不断上升的同时,西藏近几十年间降水量也呈增长趋势。西藏气候中心副主任杜军告诉本刊记者,过去半个世纪里,西藏年降水量累计增加33毫米。中科院青藏所副研究员张国庆说,西藏年均降水量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在近20年间。

今年6月下旬以来,进入雨季的拉萨,迎来持续的强降水过程。连日的阴雨天气,让不少市民惊呼,拉萨竟也如烟雨江南一般。西藏气象台资料显示,拉萨在7月6日至13日间降水量达80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3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气候已悄然发生改变。受访专家表示,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原本低温干燥的青藏高原逐渐迈向“暖湿化”。

冰川冻土消融的隐患

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让人担忧,对青藏高原最直接的影响之一莫过于冻土消融。中科院青藏所的长期监测表明,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缩减了24万平方公里,多年冻土活动层不同程度增厚,导致高原不少公路冻土病害加剧。

西藏双湖县干部布尼玛告诉记者,因为冻土消融,双湖一些公路的路基出现沉降。许多跑运输的司机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冻土退化能造成大量的路基病害,因为冻土路基下多年冻土的融化能使路基产生不均匀下沉,使公路路面高低不平。有专家曾建议,国家应持续资助青藏公路(铁路)、川藏公路等重大道路工程,因地制宜,对不同冻土带分别采取工程措施,消除冻土层路基病害。

不止于此,冻土消融造成原本涵养在多年冻土层内的水分沉降,导致地表水位下降,这对于高海拔的地表植物是个噩耗。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金会军认为,冻土退化导致冻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或丧失,从而引发和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加剧土地沙化及荒漠化,可能会让本已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态雪上加霜。

有专家预测,如果冻土持续退化,青藏高原地面植被或将连续遭受破坏,由此可能导致青藏高原成为全球远程传输最高效的沙尘源之一。

遭遇挑战的还有冰川。这种由多年冰块堆积形成的河川般的地理景观,也正经受气温升高的挑战。中科院青藏所长期的遥感及地面观测显示:过去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已由5.3万平方公里缩至4.5万平方公里,退缩了15%。

长期从事冰川学研究的康世昌是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多次担任中科院珠峰科考队队长。他表示,20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的冰川开始退缩。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冰川退缩幅度在增加。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也曾表示,过去30年,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幅度相当于以前200年。

喜马拉雅山脉已成为全球冰川退缩最快的地区之一。康世昌以珠峰冰川为例解释说,珠峰东绒布冰川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冰塔林下限上移,冰川边缘一些高大的冰塔林已消融崩溃;在海拔6300米以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冰裂隙,且冰裂隙宽度也在扩大。这些都是冰川强烈消融的表现,表明气候变化对珠峰地区的影响很明显。

而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的世界第三大冰川普若岗日冰原,也已出现明显退缩。本刊记者近日到访现场看到,昔日的“冰舌”不断向上退缩,原本被厚厚冰层覆盖的地方,如今已是满地碎石片。专家监测表明,过去冰川向上收缩50米以上。

我国有46000多条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康世昌表示,青藏高原的冰川是长江、黄河等多条大江大河的源头,是众多江河和内陆湖泊重要的补给来源,冰川退化应引起注意。他强调说,冰川消融短期内会造成江河水量增加,长此以往,一旦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积减小,其下游径流就会逐渐减少,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也持有类似的观点。秦大河认为,青藏高原冰川退缩,短期内可以增加几大河流的水量,但长期来看,会威胁亚洲水资源安全。有专家表示,一旦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枯竭,我国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将进一步陷入水资源困境。

受访专家还表示,冰川能有效反射太阳光线,使得地表热量不至于过高。不过因气温升高而导致冰川逐渐消融,会导致因无冰川折射太阳光线而造成局部升温,蒸发加大,区域地表沙漠化可能会因此加速。

另外,青藏高原消融的冰川对亚洲江河水资源平衡也会产生影响,容易导致区域水循环恶化引发水安全问题。目前,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几大湖泊近年来持续扩大,已经对青藏铁路和公路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事实上,随着冰川融水大量增加,近30年来青藏高原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量已由615亿立方米增至795亿立方米。冰川融水大量增加,也使得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扩大。一些湖泊如色林错,扩张速度惊人。不断上涨的湖面淹没了青藏高原部分草场,加之多年冻土冻结水释放,使得草甸化湿地的面积也不断增加。

家住西藏当雄县纳木错湖边的阿旺卓玛,因为草场被暴涨的那根河河水吞没,全家人不得不搬到地势更高之处。由气候变暖催生的湖面扩张,已影响到青藏高原农牧民的生活。

更令人措手不及的是地质灾害的发生。受访专家表示,冰川加剧融化导致水量增加,使其末端的冰湖溃决几率增大。另外,西藏有一些由地震、泥石流等因素形成的堰塞湖,其水量增大,湖面扩张速度明显,一旦越过湖盆,将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应积极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作用下,冰川退缩、冻土消融、湖泊扩张、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气候变暖之祸斑斑可见。不过,所谓“祸兮福所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也变得更加“暖湿”,更加宜人,其正面作用亦是不容忽视。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澄海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低温、干旱的环境会有局部改善。他说,西藏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加,会使植被增多、空气更湿润,能提高人体的舒适度,高原景观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好。

也有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是利好消息,有利于延长作物生长周期,热量条件能有所改善,降水增加更能保障作物所需水分,有利于作物生长;对畜牧业而言,气候变暖有利于牧草生长,增加牧草产量,幼畜的成活率将得到提高。

不过,对于未来气候变暖加剧的趋势,科学家们还是忧心忡忡。秦大河认为,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但这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实际努力。

受访专家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应积极应对。张国庆说,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催生的湖泊面积扩张,应加强对农牧民居住地附近堰塞湖的监测和预警,降低泥石流和洪涝造成的危害。

康世昌认为,人类面对冰川退缩不必过度忧虑,大型冰川应对气候变暖有其独特的调节机制,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大型冰川全部消融的情况。■(记者/黄兴,《瞭望》2014年第2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藏高原突发“异象”!引74国关注,专家:最可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中印度面临世纪难题:青藏高原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让专家无比担忧
科学家曾提议炸开喜马拉雅山,改变青藏高原气候,如今正在奔现?
取代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泊,可怕的是湖水仍在扩张
中国面临世纪难题:几十年扩张
课程资源•时事地理|重大科考成果发布:“亚洲水塔”失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