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到蔡朝阳新书,我不得不爆一些旧料

这套书如今还在印厂,样书已然在我桌上,静静陈列,像新摘下的三枚蔬果,带着清晨菜地里的露水。书分三卷,依次名为《梦华录》《少年游》《归去来》,共计三十多万字,凝结着好几年的光阴。翻阅这三卷书,有时我会恍然而生一种大言不惭的错觉,以为这是自己的工作成果……奇怪,怎么会有这般感觉?也许,里面有些篇章是自己熟悉的,熟悉到倘若信笔写下,意思也八九不离十。

书里收了金圣叹《不亦快哉》,这些绝妙文字的来历,金圣叹有过交代:“昔与斫山同客共住,霖雨十日,对床无聊,因约赌说快事,以破积闷。至今相距既二十年,亦都不自记忆。偶因读《西厢》至《拷艳》一篇,见红娘口中作如许快文,恨当时何不检取共读,何积闷之不破?于是反自追索,犹忆得数则,附之左方,并不能辨何句是斫山语,何句是圣叹语矣。”

我想,如果当时有大学,那么金圣叹和王斫山就是大学同学吧,白日同窗,夜里也可联床……写到这里,忆起刚进大学时,我与朝阳不知怎的就很要好地做了同桌,二人雄踞在教室最后一排(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睡,从后门进出无声无息)。中文系的职分就是谈文学,晚上熄灯了,各自闭门就寝,我住305,蔡朝阳和周霖超、娄雨奇住斜对面的304,忽而兴起想要继续探讨,于是起来,足蹬门框两壁,手攀门上气窗铁栅栏,悬浮的背影像一只青蛙,以腹语术发出远山的呼唤:呜哇呜哇开门吧,请君起,再谈石头记……至今相距既三十年,究竟是他卧于榻上我攀门如蛙,抑或相反,亦都不自记忆。

书中收录一篇《与马策之》,注疏里的几段话挺有意思:

“徐渭的墓,是很小、很冷僻的一处所在,属于他们家祖传的墓地,虽然是文物保护单位,但一般人都不会去,因此寥落而寂實,少有人知。阿老师第一次去徐渭墓园,是跟着手机里的地图导航去的,带了几个朋友,到那却发现门锁着,没人看守,也没人打理。但我们总不能过其门而不人吧。手是,淘气的阿老师,就翻过围墙,进入了墓园,也算是看到了徐渭的墓地。

当然,这是不文明的举动,读者切莫学样。阿老师年轻时翻过很多墙,包拓学校围墙、西安城墙……”

读着以上的句子,我心中一动,想提起笔来加几行注,大意为“是我是我还是我”:

翻学校围墙的,随从者中有我。约在一九九三至九六年间,有时夜半想去对面沈塘酒家(如今的望翠蓝庭)吃个夜宵,那里有两元一盘的炒螺蛳(穷时一人一盘炒螺蛳,再加集体的一盘炒螺蛳),校门已关,不得不学做将仲子,不畏人言,逾墙而过。

逾西安城墙的摇滚青年里有我。坐着绿皮火车千里迢迢到了西安,我们在城墙上奔放而行,不料前方竟然被拦住了,岂可扫了兴致?当然要越过去继续追寻!胆气补足了跑酷的技巧,正在四脚四手攀爬的时候,旁边几个老外高声赞道:“Brave boy!”至今言犹在耳。翻过去走啊走走啊走,不料天尽头是一个售票处——原来西安人把这一大截城墙拦起来为了收费的,管理人员见到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轻,就扣押下来补票,一番口舌,差点耽误我们赶火车……这是一九九三年夏天的事。

攀徐渭墓墙,时为二〇〇五年十月,毕业近十年了,飞檐走壁的余勇犹在,继续翻墙。记得徐渭题过一副对联“一日无渠宁免俗,七贤过我定留诗”(琅玕亭),几个年轻人为了拜访他而不拘礼节,青藤主人地下有知,想来也不会见怪吧。

当时我着一件暗红绸衫,执一个小得可爱的诺基亚(掀盖后可以双手录入,打字飞快,至今怀念),认真拍摄着纪念馆的联语:一腔肝胆忧天下,满腹经纬铸古今。

双翼之燕:诺基亚6820

还有一张难得的骑墙照,阿老师躬身上墙,一时手足无措,竟至闭目凝思:进耶退耶,飞身而下耶,作壁上观耶?我当然在场,在下面鼓掌加油。

玩笑开过后,以下是一段正式的推荐语——

有不少古文选本仿佛博物馆,古文标本分列在一个个橱窗中,加上几行注释,配以一点灯光。《非一般的古文课》则是一个活着的小小园林,生机盎然:夔、大成若缺、陈亢问于伯鱼、斧斤以时入山林……一篇文章就是一片绿意,生长在合适的地方。蔡老师的讲解是园中的厅堂与柱廊,石舫与水榭,凉亭与漏窗,让园中的一切,既分又连,合二为一。人行走于其间,呼吸吐纳,有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由感,油然而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古城墙
西安四日游(二)
蔡朝阳老师很精彩的演讲 — 以自由看待教育(值得深思)
西安·明城墙·长乐门
[游记]游西安古城墙(二年级写景作文)
平遥古城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