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台剧《有生之年》写的几个评论

第一篇:

给大家推荐b站新上的一个电视剧《有生之年》,主演是吴慷仁,制片人是林心如。
说到林心如,她上一个片子我也超级喜欢,为此写了非常多的剧评,那就是《华灯初上》。
而吴慷仁,从《一把青》开始我就很迷他,后来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甚至《模仿犯》后期那么让人窒息,我都为了他坚持看完了。

这次吴慷仁演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生输家,开的店倒闭了还欠了很多债,相处多年的女朋友怀了别人的孩子与他分手,他无处可去,只能回家,实际上他也必须回家,因为这部《有生之年》刚开始的剧情可以用另一部瑞典电影来概括,那就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而这里是,一个叫高嘉岳的男人决定去死。
是的,他面对自己一败涂地的人生,他决定去死。只是死之前想到家里看一看。而表面上他却是嘻嘻哈哈,满不在乎,插科打诨,游戏人生,甚至在侄子做梦梦到他死了,撒骨灰都是他自己。

但是,他发现家里人各有各的烦恼和不安。我觉得这是片子里最传神,最真实的部分,也就是无数个东亚家庭的缩影。
父亲,一个典型的活在旧版本里的男性,他关心外面的猫猫狗狗,却对妻子没有丝毫的关心和尊重。妻子只要不在就会咆哮,“谁给我做饭?”精神上迷恋一个小护士,实质上只是把妻子当做一个免费的保姆。妻子无法忍受他的精神出轨,但又舍不得离婚,用三儿子的话说就是“怕被别人笑”,于是二人分房睡。
但是,他对儿子们又有父亲最深情的关心,比如儿子喝醉躺着,他怕儿子被呕吐物噎死,守了一夜。

母亲就是典型的任劳任怨的东亚女性,一辈子操持整个家,缝缝补补,浆洗一生。丈夫不尊重她,儿子们也只是认为她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母亲”。没有人想过,她在别人的妻子,儿子的妈妈身份之前,她还是她自己。
关键是,她自己也是困在旧版本里,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明明很窒息却又甘心困在别人话语里,世俗标准里囚禁自己。
我觉得我国台湾地区电视剧,真的很擅长描绘东亚母亲,比如《瀑布》,比如《孤味》。

郑元畅饰演的二儿子,就是个标准的日常的普通的家庭,他循规蹈矩,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了迎合一个“正常”的标准,他牺牲了自己全部个性,只为成为一个正常人。某种意义上和他的演技一样,为了一个标准,刻意地压抑地去表演,倒是意外很符合这个角色设定。但是,二儿子的成全与安稳,是以献祭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个性、欲望和喜怒哀乐为代价,他成为了芸芸众生里没有独特情绪和复杂人性里,随处可见的可被复制粘贴的任意版本。那些作为人应有的悲歌与欢唱,到了他这,都被他训练有素的绵柔与麻木给消解了。

三儿子住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经营早餐店,目前看是妈宝男的设定,可能后期与家里的冲突就是感情问题了。

二儿子的儿子,也就是男主的侄子在学校,因为同学被校园霸凌而选择自尽,他带着乐队演唱这位同学生前写的课纪念他,不想被教导主任重重阻拦。最后是男主带着他去广播台演唱,场面一度很燃。后期我觉得男主的救赎,少不了侄子这一环。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 ,好像都是随处可见的平凡而无聊的人生。而这就是这部剧最大的魅力。
电视剧应当允许真实失败的人生,允许穷人存在,允许每个人都曾有一了百了。

当他躲在隐秘的角落写下,“能长这么大也算不错了”时,我真的想说,很多次我不想继续我的人生时,也是这么想就这么告别一切吧。当他偶然窥探到大家看似正常的人生背后有给各自的心酸,于是还想以一副悲伤小丑的姿态给大家做点什么,或者今天遇到什么奇妙的事情,又觉得要不要再试一试的时候,不就是我每次给自己安慰和力量的瞬间吗?

人生,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第二篇:

郑元畅演的高嘉扬意外过世,家里都十分悲伤,因为他一直都是最乖最懂事的那个孩子。
他因为自己是养子,所以有着超乎常人的隐忍和自我牺牲,也无比珍惜亲情。

他走后,他的亲生母亲,他的养母,还有他的妻子,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一起怀念他。喜欢高嘉岳的红茶也带着好吃的铜锣烧来。
这部剧里女性,形象不仅好,而且立体丰满,感情也是特别细腻。

红茶意外发现高嘉扬的结婚照,他和秀绫穿着牛仔服去登记结婚,但是民政局不让,父母和弟弟赶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自己和秀绫换衣服,爸爸弟弟和高嘉扬换衣服,所以就是下面这张。
而高嘉扬,永远如天使的高嘉扬,手还空出一个位置,给高嘉岳。
他真的,真的是一个天使,而这个家,他自己的家给了他最坚强的力量,让他不觉得自己的牺牲是委屈,他心甘情愿,他甘之如饴。

我看到这里,又是泪目了。我想,一直以为我原生家庭都没有给过我温暖和爱,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家庭的厚重,以及源自血缘的那种无条件的爱是什么样,所以我在面对很多与父母不和的咨询,总是能脱口而出,“你要不要试着自己生活?”

我知道那种羁绊能绑架人,但我也知道那种羁绊是一种甜蜜的联结,只是我没有,所以我可以轻易放弃。

可是,拥有这样的家庭之爱,一定要好好珍惜哦。真的真的非常美好,我从《有生之年》里无数个镜头里都能感知家庭之爱的温柔、虔诚以及坚韧。
有父母之爱的孩子,真的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好在,我长大后,已经从别的途径,获得了补偿。我知道爱的伟大让我们坚强,也知道爱的日常让我们怯懦以及害怕失去。

我一个朋友抱怨他父母,我也不懂事跟着附和两句。他很严肃的说,不是的,每个人都有尽孝的需求的,我很满足,我现在还能被他们烦,他们还这么需要我。

我在这一刻,终于懂他了。

好羡慕高嘉岳啊,一辈子晃晃悠悠,游戏人生,一事无成还能回家找父母。弟弟表面上说他两声,但还是第二天就给他买床垫。父亲也怕他喝酒呕吐物堵塞呼吸,坐着守了他一夜。

有家真好。

第三篇:

《有生之年》有个桥段,高中生时期的高嘉岳(吴慷仁饰演的)偷妈妈的银行卡,试密码,发现是弟弟高嘉扬的生日。#有生之年#

介绍一下,高嘉岳、高嘉扬还有高嘉凯是兄弟三个人,其中高嘉扬是母亲生下他,父亲就一走了之,善良的高家父母,也就是陈丽英女士,高正隆先生领养了他,因为他们和高嘉扬的亲生母亲是朋友。

高嘉岳试了密码发现是高嘉扬生日后,气得没有偷钱(这样说有点逗)。再加上后来他生日比高嘉扬早三天,家里人硬是等到高嘉扬的生日一起过,他非常生气。

等到四十岁,一事无成的高嘉岳回到家时,和妈妈无意间聊到这个事情。他和妈妈承认当年他偷银行卡的事情。妈妈说,她猜到了。他说, 我没拿钱。妈妈说,我也知道。他就和妈妈说,他是因为生气密码是高嘉扬的生日,觉得妈妈不爱他。因为他们有弟兄三个人,他又是经常挨打的那个。

妈妈说你和高嘉凯是我亲生的,我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当时生你们时的痛苦,但是高嘉扬不是,所以我要用这种方式记得他,不然我老得痴呆,记不住他怎么办。

妈妈这里的意思是,因为高嘉凯和高嘉岳都是妈妈亲生的,所以爱他们是本能,不会因生老病死,健康还是疾病而改变,这是出于血缘不需要努力的羁绊。但是高嘉扬不是,因此她必须用其他方式记住他,从而对抗时间和事情的无常。

其实这里的背景是,高嘉扬已经意外过世了,而高嘉岳回来的目的是,他穷困潦倒,什么也没有,想回家看看家人,然后这个叫高嘉岳的男人,决定去死。

所以,你首先得相信,当你进入一段爱的关系里,你一定是被爱着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是太自卑,还是太怕失去,总是热衷于寻找自己不被爱的证据,从而怀疑对方,误解对方,与对方争吵。他爱你,因为你超值得被爱。

其次,在每段爱里,我们都要长着嘴,有话直说。要去询问,要去表达,要去证明,要让对方和你安心。

最后,高嘉岳和家里人一起经营很小的早餐店,真的想和《俗女养成记》的陈嘉玲说,你小叔叔没有骗你哦,他真的在台北开店了哦。

第四篇:

这么好这么优质,至少可以打九分以上的好的电视剧《有生之年》,看得人这么少。

一事无成,创业失败,女友坏了别人孩子,四十一岁的高嘉岳决定去死。但是告别世界之前还想要回家看看,默默在心里和他们每一个人都说再见,然后一个人安静地去死。

为什么他最后没有死呢?

他自己说他走向海水深处时,看到海龟,但是他背包里还有东西,为了环保,他不能往海里乱丢东西,所以他决定不死。
我觉得这是理由之一,因为一个一辈子怀着善意,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比如他曾想象自己撒自己骨灰,因为不想劳累别人,哪怕是自己死,也不能害到别人。

但是,我觉得这无法构成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一个真的一心求死的人,是不会就此罢休的。而他真正决定不去死了,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是被家里人真诚而温暖地爱着,家里人都需要他,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虽然吵吵闹闹,但是谁也离不开谁。
也就是被需要的责任,把拖着他,浮出海平面,然后勇敢生活。

一直以来,父母经常因为他顽皮而教训他;高嘉凯叫高嘉扬哥哥,但他们俩都只叫他名字;他去试妈妈银行卡密码,却发现是高嘉扬的;妈妈给弟弟张罗相亲,他问为什么你没有想过我也要结婚,问完他就说开玩笑的,但其实那瞬间,他很失落。叛逆时期那些想象出来的不被爱的证据,导致他为了回避痛苦,采用嬉笑游戏人生的态度。
他不是不知道有问题,他也不是不知道有危机,但是他就是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承认,以为自己当没发生,把头蒙在被子里,大家稀里糊涂过去就好。所以他女友控诉他,“我想要你改变”,他却只能反问,“我有什么问题?”
他怕他真的分析出自己的问题后,他就不得不面对父母和弟弟不那么爱他,原来是有原因的。

但是,他回到家发现,原来是他的误解。妈妈使用高嘉扬的生日做密码只是怕自己老年痴呆后,不记得爱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而对于亲生的两个,她确定她出于母亲本能都会爱他们;家里人无数个重要的片刻,比如高嘉扬毕业、结婚,他们都有记得给他留位置。其他还有很多很多父母和弟弟们爱他的碎片,于是这被爱的光辉,让他舍不得死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高嘉扬的猝然离世,让他知道留下来的人有多么痛苦,前面就说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怎么能让别人难过呢?其次就是那个最孝顺的儿子走了,他必须和弟弟一起承担照顾家庭和父母的重任。这种被需要的责任感,让我们在这个高度原子化的世界里,抵抗得了个体孤独与虚无,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结,让我们永远不会是一座孤岛。这一点设定有点像《漫长的季节》里准备寻死的王响,忽然听到弃婴的哭声。

还有一点,可能讲出来有点扫兴,那就是他目睹了家里的鸡零狗碎的生活,比如爸爸精神出轨,妈妈忽然自我意识觉醒不再去工作,三弟弟的女友是他初恋女友,高嘉扬中年失业等等。就像安尼埃尔诺写到,“随处遇到的无名之辈,他们无意中所表现出的力量或卑微,使我重新找回了曾被遗忘的他的生存境况。”
大家都在自己刻度里努力,烦恼,平凡。

原来生活都是这样。这样想来,他的悲伤似乎也不那么特殊。
综上,他不想死了。他有爱,有家人,被需要,还可以和家里人一起卖饭,这不就是我们热爱的日常生活吗?

我想到我自己今年也是无数次不太想活了。除了谨遵医嘱的药物干涉外,我还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多出门,其实就是跃入自然和人海,多与世界联结。我知道我的存在对世界并没有很重要,但对自己很重要。而每一个人,都能像南美洲那只煽动翅膀的蝴蝶:另一件就是建立和强化责任感,让自己搜集各种自己被需要的证据。这些责任让我们不自由,但这些责任也给我们存活的理由,救赎的力量。

电视剧最后镜头是操劳一生的妈妈去学车,以后可以靠自己去观看世界。教练就是《阳光普照》里的小儿子,用的台词“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也是电影里的,真是梦幻联动。

《阳光普照》(超级棒的电影)里许光汉饰演的完美的“别人家的儿子”,却在学校高楼上骤不及防地纵身一跃,原因是他一直阳光灿烂,但内心却有孤独无助,就像他讲的故事一样,司马光砸缸,却看到黑暗的缸底坐着的是司马光自己。
这是他呼救的信号,但路过的人都被他的优秀所灼伤,以为只是一阵烟。

“冬天的海水太冷了,我们一起等到春天再死吧”
——《黑暗荣耀》

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可最近拿到一套鼠色细条纹的麻制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活到夏天吧。
——太宰治

我知道在这个时代,有很多很多人觉得生活索然无趣,充满苦难和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人想要一了百了,包括我。但是无数有人文关怀的剧,都在用各种方式鼓励我们,再试试看。

《有生之年》的高嘉岳,因为爱的拯救与呼唤,日常岁月的真实与琐碎,得救了。

第五篇:

如果说,这两年来,我最喜欢的影视剧关于女性觉醒的角色,就是《有生之年》这部剧里的陈丽英女士。她的名字叫陈丽英,是影后杨贵媚饰演,她首先是陈月英陈小姐,然后才是高太太,高妈妈。

我之所以最喜欢这个角色,因为她没有像其他影视剧的女性,最后要么诉诸职场大开金手指,或者毫无眷念地一走了之,前者仍然是一种男性骑士拯救,本质上还是复制男权那一套,根本不是女性主义,讲了很多次了,这里就不赘述了;后者我知道真实的案例有,比如出走的苏敏阿姨,但这样的案例过少,也不符合多数想要走出家庭,活出自我的女性的试探。

在说陈丽英女士之前,想问大家还记得《一帘幽梦》里楚濂妈妈叫什么名字吗?她被提及得最多的就是楚妈妈,楚太太,甚至剧里也就只有两三个她和闺蜜在一起时,才听到闺蜜叫她“心怡”。那么稀少,那么微弱,仿佛她生来就是太太,妈妈,而不是心怡。

而影视剧里,我最先看到如此强调奶奶或者妈妈这样的人物,叫什么名字,奶奶李月英女士和陈嘉玲聊天:“虽然你阿公对我是不错,可是阿嬷做了六十年的陈李月英,现在我也做到累了,小时候父母叫我阿英,朋友叫我月英,而嫁给你阿公后,我的名字却变成陈李月英,外边人叫我陈太太,家里人叫我妈妈,你们叫我阿嬷,我已经好久没有听过有人叫我名字了。”

也就是这里我才第一次真切明白,女性的名字非常重要,她首先是她本人,其次才是妇职,才是母职,之前那些习以为常的称呼里原来包含了这么多社会期待与标准。

回到《有生之年》里的陈丽英女士。她所处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东亚家庭,年轻时和丈夫也算是和和美美,丈夫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听话、勤劳、踏实和善良。在陈丽英没有跟丈夫商量,自己主动说要求收养朋友的孩子高嘉扬时,丈夫马上就表示同意。
但是在步入六十多岁时,她已经被早餐店和这家困住了几十年。丈夫每天看鸟和猫的时间,都比看她多;此外,因为偶遇小护士拯救妈妈,丈夫精神出轨,每天装病去医院看小护士;一事无成的大儿子忽然醉酒回家,非要在家里住,陈丽英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房间。
孩子们虽然爱她,但是也对她的付出视若无睹,当做理所当然,在她决定出去旅游时,家里人反问,“那谁做饭?”;在她网购时,小儿子抱怨,“女人网购太多浪费钱。”在她旅行想要分享开心时,小儿子却只顾讲父亲现状。
陈丽英女士,她被困在这几十平的逼仄空间里,没办法逃脱,只能一点点缩小,一点点变透明,最后彻底符号成为“高太太、高妈妈”这样的职位。

在大儿子回来后,她失去最后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后,她决定出走。首先,她挑染了时髦的紫发;她换上喜欢的衣服,而不是一直穿早餐店的围裙;她从早餐店离职,不再专心地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早餐店上班,给家里打工;她跟着旅行团认识的老先生去学乐器,做义工,这位老先生给她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尊重她,爱护她;她还开了社交账号,上传自己照片。

她要做回陈丽英。

其实大儿子高嘉岳是最早发现父母可能已经不合适了,也是他积极开导母亲,鼓励她可以选择离婚的。当她在别人嘴里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一个人带着家庭早餐店里油条,路过公园,肥皂泡泡美丽浪漫脆弱地在头发上漂浮,她看到过往那些仍然互相扶持的爱恋伴侣,坐在公园长椅上,先是平静,然后是纠结,毕竟是这么久的家庭,这么久的身份,再者是含着食物哭出来,最后又止住露出从容的笑意,长镜头就落在她又哭又笑的脸上,这一段杨贵媚老师的演技简直是封神。

我之所以觉得这才是一个刚刚觉醒却已年过花甲之年的女性最真实的反应,她想要自由,想要自我,想要独立,但又舍不得爱她的孩子们,也留恋先生曾给过她的温暖和爱意,以及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何为女人”的规训,我们钻进被塑造成的女性的模板里,时间久了,我们很可能离不开它。

好在《有生之年》的结尾没有让我失望,如果编剧最后让陈丽英轰轰烈烈放下一切,好不留恋地踏步前进,我个人觉得不仅俗套,而且不现实,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评价系统的羁绊,不是像开关一样,说断就断的。即使是有真实案例的苏敏阿姨,她也是长期遭遇家暴和经济剥夺,尊重丧失等,才有了这累积的勇气。但是陈丽英,她有家庭经营的早餐店,丈夫没有暴力以及真实出轨等行为,在家里还算尊重她,三个孩子们是真心爱戴她,喜欢她,孝顺她,所以如果编剧这么安排,实在太缺乏说服力了。请注意,我不是觉得陈丽英最后真的选择一走了之,过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值得苛责的,而是我认为这不符合陈丽英这个人设在剧里的前后逻辑。她是这么心软、善良的人,她很难这么决绝。
但是,女性的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很难再回去从前,所以最后编剧安排的是,她和丈夫仍然选择离婚,但是还住在一个家里,只是不同房间,她不再每天去上班,不再把全部自己都投入到母职里,她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好。她是陈丽英。
她也是孩子们的妈妈,以及曾经与高先生生活了几十年,这样的羁绊与强大的联结,以及被规训后的习惯,让她选择仍与大家住在一起。这样的她,没有金手指,没有骑士,也没有前后割裂的矛盾,给那些决定出走的老年“娜拉”们,一个全新的模板。

最后妈妈准备去学车,为以后能自己出行做准备。

最妙的是,丈夫也并没有真实的外遇,她原以为提供情绪价值的刘先生(当然她也没真的想和刘先生在一起)并没有想和她组建家庭,刘先生心里始终最爱亡妻,并决定为之守护一生。所以,他们的分开,只是因为陈丽英女士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所有功利性的考虑都没有关系。这个设定加上以上陈述的她最后的选择,太妙了,忍不住赞叹。

女性需要觉醒的是你是自己,但是这个自己不是被社会塑造出来的那些职位,那些符号,以及需要明白,那些针对女性的标准,不是你达不到,而是标准就是男性制定的。
但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是着急地从一个套子,进入另一个套子,也就是我们对女性主义的定义不应当如此狭隘,仿佛女性觉醒后,就应该复制男权逻辑去报复其他人,就应该抛夫弃子,策马奔腾,而是跟随你心,关注自己。
女性主义的意义更多是在于,让你心里的那些对“向来如此”的困惑一个确定性的指引。也就是戴锦华老师说的,“女性主义对我因此构成了一个生命经验的解惑性的力量。”

真的真的谢谢《有生之年》的编剧们,给了陈丽英女士这样一个真实的、合理的、温柔的结局,也感谢杨贵媚女士精准细腻的演技,感谢林心如制片做出的好剧。

现在接力棒,交到你我手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那么多观众泪洒结局,今年华语剧最佳之一
女神的下半场,又爆了
年度十佳华语剧集之一,12集全播完豆瓣拿下8.8分!​
“要把家里人都拥抱一遍!”
《有生之年》:能活这么大,确实已经很不容易
大热台剧《有生之年》今日大结局!吴慷仁、郑元畅领衔主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