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学眼里的金庸》一书校后记——资料珍贵,郑重推荐

不依靠政治力量的加持,不凭仗语文教材的推广,亦不仰赖各类《文学史》之揄扬,这一百年,再没有一位小说家,如金庸这样,普遍而持久地,倾动天下。

金庸晚年在浙大,在外人(如我)看来,似乎很不顺,甚不得意,然而,知情人陈平原教授说:后世的人很难理解,晚年的金庸,在浙江犹如神一般的存在,一旦大驾光临,马上被政商各界重要人物包围。一般教授(包括我这个合作者),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在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华人世界,金庸和他的小说,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最大程度的重视与关注。

金庸是,是(半个)小说之王,是(半个)文学之王,是(半个)民间的

金庸所写,毕竟只是通俗文学;他自己,总还是一个通俗文学家;称金庸为半王,即是为此。

上亿读者一面深爱金庸小说,津津乐道,一面又深信:金庸小说如此通俗,毕竟不能与一流的新文学纯文学小说作品,度长大、共相颉颃。至今日,金庸还只是半个

古来如此,正无足怪。

每个时代,纯文学作品往往被估价过高,而第一流的通俗文学作品,不可能不被低估。

施耐庵、曹雪芹、莎士比亚等等,这些通俗文学家,其作品甫一问世,即受到最盛大欢迎,同时,绝大多数读者,不能脱出雅俗之见,不敢信这些通俗作品,即是伟大的传世巨著。

《水浒传》问世数百年,到清初金圣叹,还在慨叹: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

《红楼梦》问世二百年,直到1933年,李长之先生写《红楼梦批判》,说翻阅当时中国人所写《中国文学史》,对于曹雪芹,仍然是很冷淡,《红楼梦》在很多人眼中,依然是床头上消遣的玩物,不敢拿来与西方小说名著相提并论。

今日,多数深爱金庸小说的读者,仍视之为床头上消遣的玩物。当然,金庸比施耐庵、曹雪芹运气都更好,海内外很多大学者,如金克木、陈世骧、李、张文江、胡文辉诸先生,对金庸小说皆有很崇高的评价。

金庸小说倾动天下,深入人心,金庸本人也甚受关注。然而,因金庸仍被普遍视为通俗小说家,其生平资料,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掘。

台湾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先生说:

“面对他肉身离去,作品永存,还活着的我们能做什么? ……百年千年后的世代,如果他们要研究金庸作品、金庸生平,是否有足够的作者史料?想象我们现在研究李白、杜甫、苏东坡,多么想知道他们在当年,如何吃喝玩乐?如何读书、交友、营生、关心社会?我们有幸和大侠同时代相遇、看他生活,如果能够就近整理他的侠踪侠影侠言侠行,或者保存他的藏书杂记、往来书信,相信对未来世代必有贡献!

王先生说出的,也是我的心情。感同身受。

钱锺书先生曰: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关注作品而不甚在意作者,这是一种读书方法。这种态度,当然不是错的。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是另一种读书方法。这种态度,当然不是唯一正确的。

将来的世代,读者或只专注于金庸的作品,或旁及对金庸其人的生平研索。后一种读者,总是存在的,比例还不小。今人有责任将金庸的生平资料保存整理好。

我自己,是后一种读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读金庸,到今天,一直对这个人充满好奇:何等样人,能写出这样的精彩的小说。

我买过不少解读金庸小说的书,没读完几本,唯独对金庸的生平资料,保有持久的、最大的兴趣。老先生的一举一动都值得记录,老先生写下的一字一句都值得珍惜。可惜,这样的资料,总嫌太少。

倪匡亦舒兄妹向《明报》老板金庸要求加稿费,金庸嘴上辩不过,就提笔写信,写长信。倪匡当时笑说:拿信去发表,可当一年稿费用。然而,直到倪匡去世,这些信,也没拿出来发表。

亦舒考虑更细致,打算着手辑录这些信,原文照登,然后由收信人,即当事人写一千几百字解释来龙去脉。可惜,她终于没写。

金庸的信札,暂不发表,不要紧,最怕是有很多已然佚失。实则,金庸所写书信、字条,数量极多,到今天,已消失于天壤之间的,不在少数。无可挽救的损失。

蔡澜对倪匡说:最不喜欢的是国内的人,将我们称为四个才子。金庸先生是一个巨人,其他三人,永远不能相提并论。倪匡赞同。蔡澜感叹:今后的数千年,有人提到查先生生平,也许顺道记录了有这么几个朋友,这已是我们一生的成就了。然而,倪匡、蔡澜,写他们认识的金庸的生平,都太少。

金庸在香港的资料,相对来说,保存较好。金庸早年的经历,我们能了解到的细节,就太少太少。有些时间段,甚至留下一片空白。

幸有查玉强先生在。

查老先生对金庸资料的发掘,是抢救性的。在微信群,看到查先生找到的金庸至交余兆文的履历表(余兆文的部分经历与金庸是重合的,这个履历表对金庸研究大有裨益),一时有难以置信之感,没想到这么重要的资料还在人间。赶忙转发给几位老友,共赏。

查玉强先生不仅发掘出余兆文的履历表,其他,对金庸祖、父的了解与介绍,对金庸老同学斯杭生等人的采访,皆具不可替代性。这部《同学眼中的金庸》,以资料的重要性而言,前所未有,首屈一指。

王晓磊兄有名文《我看金庸如黄裳,茫然蓄力前半生》,这是一个好题目!

“金庸如黄裳,整个前半生都在为命中注定的一个目标而蓄力,自己却茫然不觉;直至《万寿道藏》稀里糊涂编罢,猛然发现绝世武功已经上身,这才顿悟了上天的使命,并欣然接受之,从此《九阴》出世间,江湖风云变。”

《同学眼中的金庸》一书,记录少年青年时期的金庸蓄力的过程,回答了金庸(镛)是怎样炼成的大问题。

这些文章,若不是查老及时收集,至少其中的一部分,要被时间所湮没。

查老先生曾对我表示感谢,为了我在研究金庸等查氏杰出人物上所付出的辛苦,我理解他的心情,也不十分逊谢。同时,作为一个金庸小说的老读者,我对查老的研究,更常怀感激,相信查老亦能理解。

得一潜心研究金庸之同道,欣喜何如!

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回目用的是查慎行诗句,第一回尾注中,金庸谈到查嗣庭的维止案谈及查慎行三兄弟:查慎行本名嗣琏,是嗣庭的亲哥哥,他和二弟嗣、三弟嗣庭都是翰林。查嗣,亦擅诗,诗名曾与查慎行相埒,时称二查

查玉强先生,即是查嗣后人。

寒舍藏有浙江古籍出版社所出七卷本《查慎行集》。由李林、查玉强二先生点校的《查嗣查嗣庭合集》,2022年底亦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印行。兄弟三进士,在浙江古籍,再聚首。

查老选编的《查氏家族文献丛刊》,亦将陆续印行。

海宁查氏文化根基深厚,人才辈出。查老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可以研究的范围太广,大有可为,正未有穷期。

刘国重

202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龙八部》中阿紫为何会瞎?因为根本就不是金庸写的
作为金庸武侠迷,你不容错过的20条金庸冷知识
婳婳同学记金庸
书评丨倪匡认为,在金庸作品中,《射雕英雄传》只能排第七
见怪不怪
再见金庸,我们青春期的“劳改专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