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莱比锡欧洲图书奖】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

《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书写,时间跨度为从古代源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
作者贯穿全书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西方?如何界定西方?作者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一神教与欧洲的世俗化进程。正是在欧洲非基督教化的渐进过程中,西方这一概念才开始形成,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想知道西方是如何成为今日之西方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从一神论的产生入手。以此为出发点,继续探索基督教所特有的、对神权和世俗秩序之间的区分,在这种区分中已经埋下了世界的世俗化和人的解放的种子。神权和世俗权力的分离使各种力量才能得到释放、充分发展和进一步分化,于是形成了西方教会流行的区域和东正教盛行的范围。
第二个方面是神权和王权的分离和人文主义者所致力的宗教宽容,让崇尚自由和法治的新西方崛起,即美国奋起进行一场反对母国的革命。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西方与以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老西方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孟德斯鸠1748年的《论法的精神》、北美1776年的《权利法案》,以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都充实了“西方”这一概念的内涵。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整个西方的历史都充满了围绕接受还是拒绝1776年和1789年思想的斗争,即新西方与老西方之间的斗争。
第三个方面是西方思想与实践的矛盾,例如在倡导“人生而平等”的同时,奴隶制却肆意盛行,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被逼到了几乎亡族灭种的边缘;还有妇女和无产者长期以来所遭遇的歧视。这一阶段西方概念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西方在面对非西方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及其进行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政治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能力。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首次填补了一项早就该填补的空白,撰写了西方的历史:他所描绘的世界史宏图,其时间跨度从古代源头直至20世纪,他权威地阐述了此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各种政治思想的轨迹。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1938—),当代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联邦大十字勋章获得者。主要著作有《魏玛共和国的工人与工人运动》、《通往西方的漫长道路》,荣获莱比锡图书奖的四卷本《西方通史》等。

目录:

上册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西方之形成:世界一部分的特征
一神教作为文化革命:西方之东方起源
早期基督教:宗教的熔炉
一个上帝,一个皇帝
两位皇帝,一位教宗
帝国传承:帝国的神话
基督教化与十字军东征
神权与王权之争:教宗革命及其后果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市民阶层的出现
封建制度和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二元精神
未能实现的世界霸权:帝国的危机与衰落
个体对抗机构:早期基督教开始自我世俗化
教派大分裂之征兆:教会统一的终结
欧洲大变革(一):西方的内外疆界
欧洲大变革(二):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排犹和焚烧女巫:中世纪晚期之社会矛盾
第二章 老西方和新西方:从维腾贝格到华盛顿
路德宗和加尔文主义:新国家宗教
三十年战争与欧洲和平
对国家的反思:从人文主义到霍布斯
从清教徒革命到光荣革命
专制主义及其局限性
1648年后的霸权与均势
三权分立与公共意志:从洛克到卢梭
对现状的批判:启蒙运动及其局限
开明专制:要求和效果
危机中的专制:法国走向革命之路
经济变革:英国工业革命
政治变革:美国革命
法国革命前夜的欧洲
第三章 革命与扩张:1789-1850
1789:旧制度终结与法国大革命开始
极端化(一):从君主立宪到共和
不同的反响:革命在德英两国被接受的情况
极端化(二):处于战争和恐怖统治中的革命
举步维艰的稳定化:热月政变与督政府
从第一执政到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大帝国与老帝国的终结
从失败中学习:普鲁士改革
费希特、雅恩、阿恩特: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
大不列颠,美利坚合众国与大陆封锁
拿破仑走向穷途末路:从西班牙“游击战”到对俄战争
中册
从陶罗根到厄尔巴:拿破仑首次下台
“宪章”与“百日王朝”:拿破仑最终倒台
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革命后的思想界
回归均势:维也纳会议
压迫与变化:1815年后的大国
地中海地区的革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
拉丁美洲的解放
超级大国美国:从门罗到杰克逊
托克维尔在美国:平等的时代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
后续革命:1830年代的欧洲
改革,而不是革命:1830-1847年的英国
普鲁士的变化:关税同盟和王位更迭
东方和莱茵河:1840年的双重危机
饥饿的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出现
处于1848年革命前夜的欧洲
七月王朝的终结
德意志三月革命
中欧东部的革命与反革命
意大利革命
秩序先于自由:至1849年春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统一与自由均成泡影:1848/1849年的德意志革命
意大利和匈牙利革命遭镇压
非革命的演变:北欧与西北欧
行政权的独立:法国走向第二帝国
从爱尔福特到奥尔米茨:普鲁士联盟政策的失败
回顾革命(一):德意志
回顾革命(二):欧洲
移动的边界:国际比较中的美国向西扩张
第四章 民族国家和帝国:1850-1914
唯物主义对垒唯心主义:19世纪中叶的精神转折
西方与东方:克里米亚战争及其后果
西方在亚洲:印度,中国,日本
从反动时期到“新时代”:普鲁士的政权更迭
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意大利统一
改弦易辙:1859-1862的德意志列强
改革与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治下的俄国
脱离联邦:美国内战
自上而下的革命:德意志二元性的终结
波拿巴主义陷入危机:1866-1870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以改革来适应:1860年代的英国
从北德意志邦联到帝国的创建:1867-1871年的德意志
失败之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起步
文化之争:国家与教会的争执
一个分裂的民族国家:统一后的意大利
下册
向帝国的敌人宣战:统一后的德国
联盟的梦魇:俾斯麦的欧洲
帝国主义(一):从迪斯雷利到格莱斯顿
帝国主义(二):瓜分非洲
进行巩固的尝试:1880年代的德国
机会主义的共和国:处于改革与危机间的法国
突然右倾和无政府主义:克里斯皮时代的意大利
反动,激进主义,革命:1881-1906年的俄国
现代先锋国家:世纪之交前后的美国
跨国的现代:进步的非同时性(一)
考验:哈布斯堡君主国内部的发展
对后发国家的诅咒:1890-1909年的威廉德国
告别“光荣孤立”:1886−1914年的英国
激进的共和国:处在反犹太主义和世俗主义之间的法国
民主化与扩张:焦利蒂时代的意大利
从巴塞罗那到巴塞尔:进步的非同时性(二)
镇压与前卫:1906-1914年的俄国
战争作为解决危机的出路?1909-1914年的威廉德国
萨拉热窝及其后果:从七月危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西方:回顾与展望

前言

目前,还没有一部总括性的西方史面世。一些手册和手册类的著作给我们描述了欧洲和美国的历史,但并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阐述。老西方和新西方之间不仅关系紧密,而且其共同性也十分巨大,因此,缺少这样一部跨大西洋的历史著作令人颇感惊讶。2000 年,我出版了一部两卷本的德国19 世纪和20 世纪历史著作,书名是《通往西方的漫长之路》(Der langeWegnachWesten)。
 
这部书讲述的是一个文化上属于西方并共同对西方产生过影响的国家所历经的种种困难,即接受西方的政治文化,以及像以美国、英国和法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一样,从启蒙运动中抽绎出相类似的政治结论。脑海中不由得又出现了一些后续所要回答的问题:难道盎格鲁-撒克逊和法兰西所代表的西方不是也必须经过漫漫长路,才得以创造并实现了(尽管不是尽善尽美的)西方文明规范工程——1776 年和1789 年的思想吗?除了德国之外,欧洲其他国家通往西方之路不是也同样漫长曲折吗?若如此,我们不是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以弄清究竟是什么从内部维系着多重分裂的西方吗?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历史巨变后,许多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大西洋联盟的冷战对手——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不复存在之后,“西方”的概念今后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十二年后,当2001 年9 月11 日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纽约和华盛顿后,人们几乎普遍意识到,这次袭击事件不仅是针对美国,而且是针对整个西方。但是,美国对“9·11”的反应方式在欧洲却引起了人们对是否还能够将自己的价值体系称为值得引以为豪的价值共同体的怀疑。然而无论西方再怎么自问,它确实存在:大部分非西方世界将其感受为一个统一体,特别是那些把它作为仇恨对象的人。引起本书对之进行探讨的各种问题,不仅是我此前研究工作的逻辑结果,而且也是最新的历史过程本身使然。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之外,我之所以能够开始《西方通史》的写作计划,要感谢三个基金会和我母校的支持。我曾于1991 年至2007 年执教的柏林洪堡大学,在我2007 年3 月退休后为我提供了一间带有必要技术设备的房间。为此我要感谢洪堡大学校长——双博士克里斯托夫·马克席斯(Dr. Dr. h. c. ChristophMarkschies)教授,以及当时文学院I 院的院长和历史研究所的执行所长米夏埃尔·博格尔特博士(Dr. Michael Borgolte)、教授。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基金会,汉斯·林吉尔(Hans Ringier) 基金会和埃贝林和格尔德·布塞留斯—时代周刊基金会(die ZEIT-StiftungEbelin und GerdBucerius) 提供赞助,让我在两年的时间内能够借重两名大学生助手和我的长期合作者莫妮卡·罗斯托伊彻(Monika Ro.teuscher硕士。这三家基金会和洪堡大学还将把赞助期延长两年,这样我希望能够把结束和消失于1914 年的历史继续写下去,一直写到当代。对这一支持我极为感谢。
 
这本书还要感谢我的诸多学生,他们分别出过力和参与过共同思考,他们是安格拉·阿布迈尔(Angela Abmeier)女士、弗兰齐斯卡·库舍尔(FranziskaKuschel)女士、安娜·玛丽亚·莱姆克(Anna Maria Lemcke)女士、玛丽亚·舒尔茨(Maria Schultz)女士、安德烈亚斯·施蒂恩(Andreas Stirn)先生和拉埃尔·玛丽·弗格尔(Rahel Marie Vogel)女士。格蕾琴·克莱因(Gretchen Klein)女士极为认真地把我的手稿转换成可打印稿。电脑版的最后一章部分内容由莫妮卡·罗斯托伊彻女士全神贯注地予以输入。C. H.贝克出版社的总编辑德特勒夫·费尔肯(DetlefFelken)博士是书稿既彻底又有批判精神的读者。他的员工雅娜·勒施(Janna R.sch)女士一丝不苟地协助我耐心审读校样。同样功不可没的还有塔贝阿·施皮斯(TabeaSpie.)女士(校对)和亚历山大·戈勒(Alexander Goller)先生(制作索引)。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的所有内容我都与太太进行了讨论,如果没有这种具有启发性和解惑性的对话,我无法落笔成书。凡此一切,本人一并表示感谢。本书若有谬误,文责由作者自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通史:第170讲,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兴亡1
普法战争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弱
帝国春秋
中国通史:蒙古帝国南征北战,接连征服西夏、金国及欧洲诸国
构建欧洲均势的维也纳体系,为何难以持续?拿破仑战争意义深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