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安门广场是怎样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的?

在中国人心里,天安门已经成为祖国的象征。到天安门前拍一张照片,是很多同学从小就有的愿望。


我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天安门都是这个样子:



但你能想象在几十年前的天安门墙皮斑落、屋顶满是鸟粪、广场长满杂草吗?今天猿爷就给大家讲一讲天安门是如何变成今天这样的。


1.百年天安门建国后曾重建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年间,是皇城的正门,当时叫承天门,后来清朝入关,顺治帝把它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但是到了清末,国运衰败,天安门也显得有些破败,墙皮斑驳已经没有人去打理:



到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像第一次挂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时的天安门砖瓦破损,多年积存的鸽粪、篙草无人清理,经过一次大扫除才保证开国大典在这里举行。


1952年,天安门迎来了是自清熙二十九年(1690年)近260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过程中竟然还发现了三颗未爆炸的八国联军炮弹。


   天安门前的人行道换成水泥砖铺面


有没有注意到图中华表的位置比较靠近中间,后来为了方便通行,两个华表都分别向外挪了一点,并且更靠近城门,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华表位置。


虽然后来陆续对天安门有一些小修小补,但1965年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使得天安门城楼整个木构架的变形越来越大,糟朽等情况日趋严重。


终于到1969年,天安门重新翻建工作确定,但这件事在当时是保密的,在修缮正式开始前,整个天安门城楼被遮挡起来,工人们花了7天时间才将整个天安门城楼拆除,并给每个零部件拍摄照片,保证重建后能够恢复原貌。


重建天安门城楼时,斗拱所用木料都是楠木,来源于东直门城楼。所有木构件都作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化学处理。当时曾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找到了质地较好甚至更大的原木,但运输成了问题:火车时间太长,直升飞机吊不起来,两架飞机一块吊又太危险。最后,许多木料都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这种木材似红木,质坚,遇火不着,只冒烟。


经过110天,1970年五一前,一座崭新的天安门矗立在世人面前。


不光天安门是新建的,其实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也会每年更换,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也许是因为画像比较类似,大家不易察觉,猿爷给大家看几张历史上的毛主席画像你就能看出来了。



2.天安门广场原来是T字型


天安门在古代是皇宫正门,但这不意味着天安门外普通人就可以随意走动。



从这张明朝皇宫地图看一看出,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是一块被城门和城墙包围的T字型走廊,只有在皇家举行重大活动时才使用,普通人禁入。


注意后面那个才是天安门。


到了民国时期,皇帝没了,广场自然对民众开放,成为街心公园,但从下面这张民国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依然显得很拥挤,不够开阔。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对广场进行了清理,但大清门和大部分城墙都还保留着,如果1950年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的景象是这样的:



直到1958年,为了庆祝建国10周年,才将大清门和城墙全部拆除,天安门广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是莫斯科红场的9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安门——大像素全景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市民提出建议:照片只有一只耳,得换
天安门的 30张老照片
天安门以前竟是这个样子
【阅读悦读丨散文】申力《登上天安门城楼》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