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汝伦:“研究生”的批量培养
张汝伦

原文刊载于《社会科学报》2002.4.25期。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危机。撇开一些机构和学校为广开财路而滥招生,滥发文凭不说;也撇开那些有权有势者或雇佣枪手,或打通关节,混入研究生队伍中滥竽充数,为自己再添一块金字招牌不说,正常途径,通过考试招生进来的研究生及其教育培养,问题也不少。

原文 :《批量培养与生产》
作者 | 复旦大学 张汝伦
摄影 青灯

首先,招生一关就有问题。从表面看,研究生招生与本科招生并无太大不同,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即被录取。然而,在研究生报考中,许多人并非出于学术目的,而是出于现实的功利目的,如找个好工作,换个好专业,或在大城市落户等等。

这些人之所以会被录取,一方面是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在准备考试时,也的确会倾尽全力,虽然实际上的专业基础十分薄弱,但对付考试总还可以。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现在许多基础理论专业和冷门专业,报考人数严重不足。眼下教育经费极为缺乏,多招收一名研究生,就意味着多拿一份培养费。在这种情况下,与招生简章上堂皇宣布的“宁缺勿滥”的原则刚好相反,各招生单位秘而不宣的招生原则恰恰是“宁滥勿缺”。

照理说,既然在招生上难以保证学生的质量,那么就应该对已被录取的学生认真教育,以保证质量。可是,现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专业课程恰恰比较薄弱。我国许多大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往往是勉强上马,即使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学,对研究生课程也往往不如对本科生课程那么重视。研究生课程的通病是数量少,而且不系统,不正规,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有时无,视开课老师而定。有时课程只存在于课程表上。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导师制度也有些问题。国外大学一般并无研究生导师资格的甄别与遴选。任何正式教师都可以指导研究生做论文。然而,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与非导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之间却界限分明,这是很不合理的。现代学校分科日细,且发展极快。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内行。且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人早有明训。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知识更新极快,老师不懂学生研究的课题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倒是在我们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事已高,或因健康原因早已无法正常工作的人,仍在名义上指导研究生。与此同时,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教师却由于没有“导师”的头衔,即使实际指导了研究生,也只能是“匿名的”。
最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有天分而又勤奋的学生固然可以写出非常不错的论文,但每年递交的研究生论文中,平庸之作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甚至根本就不合格。但极少有人论文不能答辩,也极少有人最后答辩没有通过。部分原因是论文评审往往碍于导师的面子而网开一面,流于形式。论文答辩也由于同样的道理形同虚设,以致答辩者有恃无恐,不但不怕通不过,甚至分数给低了还不高兴。而导师之所以对毕业论文特别宽容,是因为怕影响学生将来的前途。反正总要让人家毕业,又何必认真呢?
现在需要扪心自问的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究竟应该是学术事业的基础与摇篮,还是颁发或出卖文凭的渠道?我们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批量生产叫做“研究生”的产品?
作者简介:张汝伦,男,1953年生于中国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通知:5大措施严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毕业难或将成常态?
博士批量生产导师成为老板:研究生教育凸显“五大变味”
应当有利于本科生的学习——研究生招生考试随想(3)
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究竟怎样?
美国大学制度
同等学力申硕真的很香!速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