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疾病的心智化方法: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心智指的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典型能力。它是一种使人们能够驾驭他们所生活的复杂社会的基本的能力。此外,它似乎只存在于人类身上,虽然它的退化形式也存在于我们最近的灵长类近亲身上,但其它大多数动物都没有心智。它被认为是四个维度的基础: 自动-控制、内-外聚焦、自我-他人和认知-情感。研究表明,精神障碍与这些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失衡有关。将心智化作为心理社会治疗的一部分,可能对有各种精神障碍的患者有帮助。

来自 KU Leuven 和 UCL 的 Patrick Luyten 等学者的题为「精神病学的心智化方法」的综述文章,从发展的社会生态学的进化角度总结了精神病学的心智化方法。文章讨论了心智化方法在人格障碍方面的应用,回顾了一些将心智化方法应用在其它类型的精神病学的研究,像抑郁、焦虑和饮食障碍。文章总结了基于心智化治疗和预防干预的核心标准及其有效性的依据,并提出了对未来的研究的建议。这篇综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精神病学的心智化方法的四个主要假设

1) 神经科学的发现表明,心智是一种进化预设的能力: 正常发育的儿童通常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共同的注意力和共同的意向,而这些都是反映心智能力的表现。

2) 系统研究表明,人们需要大量的环境投入来发展出完全平衡的心智能力。但是,近年来我们的观点发生了显著转变。在早些时候,我们的构想主要考虑的是父母与孩子的联结以及父母的心智水平对孩子的心智发展的影响,但我们目前的观点则考虑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像家庭的作用、同龄人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对心智发展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们现在强调认知信任的作用,即在进化中预设的通过信任他人而获得社会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由心智促进和产生,并与此同时,促进心智的发展,而这也让人们通过这样一种健康的方式学习社会知识,从通过社会环境获取的相关信息流中获得最大效益,从而培养了他们对逆境的适应力。

3) 心智是一个跨诊断和跨理论性的概念,它涉及到广泛的心理以及失调问题。最初,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研究严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失衡,特别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BPD)。随着心智化方法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心智是人类的一种核心能力,那么大多数形式的精神病都可以被认为是以这种能力的暂时或慢性损伤和中断。

4) 类似地,在一系列心理治疗中,心智也通常被认为是与康复相关的因素,而那些可能没有明确地关注于改善心智的干预措施,可能由于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心智,所以这些措施在改善心理健康问题上似乎是有效的。

心智化方法与边缘性人格障碍

前瞻性研究显示,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中,创伤的发生率很高,这为联结行为系统发育中断与边缘性人格障碍之间关系的假设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Stepp 和他的同事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暴露于更广泛的不良环境,像父母都患有精神疾病的家庭环境、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 (或者) 暴力这样的环境。

但是,尽管大约有 90% 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都受到过创伤,Distel 等人发现基因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因的可能性大概在 40–50%。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通常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关,这通常表现为患者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精神世界的过度简单化描述或过度分析。一些研究结果和临床记录也显示了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心智化水平 (Crespi 2013,  Krohn 1974)。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心智的特征模式是快速失去控制的心智和过度依赖快速、自动的心智,接着出现认知心智问题(尤其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这些问题导致了对外部心智的过度依赖,而牺牲内在心智,由此产生了一种将自我和他人的精神状态混为一谈的倾向。此外,研究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具有高度不信任外界的特质。

心智化方法与其它人格障碍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将心智化方法也用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自恋型和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研究中。类似于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些研究也开始探索其中的心智失衡。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可以被很好地概念化为一种适应性策略。在以虐待、忽视和暴力为特征的社会环境中,自动、快速地在情感上地关注他人 (而不是自己) 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恰当的生存策略,而向他人扩展认知信任可能会降低生存机会。

心智化方法与其它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早期联结的中断和挫折,这些对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的,能更普适性地解释抑郁和焦虑。类似的许多相关的心智化方法的研究也已经展开,例如,饮食障碍、躯体形态障碍、自闭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基于心智化方法的心理干预 (MBT)

基于心智化方法的心理干预 (Mentalization-based treatment MBT) 有以下三个特征:

1. 注重通过关注患者时刻经历的心理状态来提高患者的心理能力,并强调积极修复患者与治疗师的关系 (Bateman & Fonagy 2016)。治疗师采取一种既好奇又不知道的方法:治疗师并不「知道」患者的感受和想法,而是好奇地向患者学习,因此需要患者作为「老师」来共同开发患者的心智模型。

2. MBT 是结构化的、程序化的注重提供连贯、一致性和持续治疗的干预措施。

3. MBT 越来越强调培养病人的健康和韧性。

近年来。MBT 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得到了证实。而 MBT 的优势在于,患者中断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对于症状更严重的病人可能比非专业干预更有效。

此外,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改善了患者的心智能力的同时,其症状也得到缓解,重要的一点是,改善患者的心智,其心智可能并不会直接受益,但它可能会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使知识的人际传播成为可能。

未来的研究

今后需要致力于研究心智化方法的有效性、参与心智化的神经系统、充分的纵向研究、其改变机制以及针对其有效性的大规模的研究。

结论  

一系列的基础研究以及干预研究表明,心智化是研究正常的心理发展以及被中断的心理发展的一个方法。这一方法以进化科学、发展精神病学为基础,为心理发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跨理论的、跨诊断的观点。

早期的心智化观点强调的是联结及其相关影响,而近期则侧重于心智和认知信任以及健康之间的机制。这一框架引发的是对心理障碍的广泛的社会生态学观点,认为心理障碍反映了社会沟通方面的障碍,而不是仅仅考虑患者本身的心理脆弱。

这一新视角,在保留了该理论在精神分析思维中的根基的同时,也架起了心理学的精神病学和社会生态模型的桥梁,并为预防和干预的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希望,这一综述文章,能够引发读者对心智化方法及其应用的进一步兴趣。 

编辑 | Rabbi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缘型人格障碍:游走在天堂和地狱的两极
最容易被误解的精神疾病 边缘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依恋理论下边缘人格障碍的心智化治疗(MBT)
由心智化历程谈边缘性人格障碍之心理治疗
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状有哪些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