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人中就有1人患这种病,竟是因为肠道傻傻分不清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社会性死亡”?同事聚餐、朋友约饭,场子好不容易热起来后却总想跑厕所;认真准备了一周的部门汇报展示,却在临上场前腹痛难忍。如果这些尴尬时有发生,那你就需要警惕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

啥叫肠易激综合征?难道肠道也是个“人来疯”,一到重要场合就激动?肠易激综合征,简称为IBS,是目前消化科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以及腹泻或便秘等排便习惯的改变,但内脏不存在器质性病变。《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约有1.4%-11.5%的人患有IBS,以18-59岁的中青年为主。符合Manning标准和罗马Ⅱ标准的调查显示,中国南方和西部中小学生IBS的患病率甚至高达53.2%-58.0%和19.5%-23.4%。

困扰这么多人的疾病,却既缺少特定的诊断方式,也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因为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近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确定了一种新的生物学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吃某些食物时会出现腹痛。

图1 IBS病理生理机制

目前认为IB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是IBS的主要发病基础,而内脏高敏感的一个基础是肥大细胞激活,炎症介质释放增加。到底IBS和肥大细胞激活有什么关联?人类能否就此征服IBS,免受尴尬困扰?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体的免疫机制,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属第一道。

当细菌或病毒入侵肠道时,粘膜免疫系统会对这些细菌或病毒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阻挡并消灭这些外来病原体,从而避免炎症和组织受损。

在健康的肠道中,免疫系统不会对食物抗原产生这些反应。而IBS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往往在进食后加重,且IBS常发生在胃肠道感染后。研究人员推测,细菌感染导致免疫系统敌友不分,对食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并在再次接触食物抗原时发出疼痛信号。也就是说,高大上的胃肠屏障“一朝被蛇咬”,把和细菌一起出现过的食物也当作了敌人。

有了理论加持,研究人员首先在小鼠中进行了实验。他们使一部分小鼠感染啮齿类柠檬酸杆菌,并同时喂给它们鸡蛋中的卵清蛋白。结果发现,这些小鼠的肠道内出现了针对卵清蛋白的IgE抗体。而未受到细菌感染的小鼠,在被喂食卵清蛋白后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进一步检测发现,感染小鼠的肥大细胞被激活。肥大细胞是黏膜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当抗原和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迅速脱粒,产生大量炎症介质——组胺。当对这些小鼠使用抗IgE抗体药物后,有效防止了内脏高敏感的进展,也避免了再次暴露于卵清蛋白后的粘膜通透性增加。相反,给未感染的小鼠注入卵清蛋白特异性IgE抗体,则会使它们出现内脏高敏感。

图2 动物实验设计

实验数据证实了食物抗原摄入与肥大细胞激活间的联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对食物抗原的免疫反应仅发生在被细菌感染破坏的肠道部分上。

研究人员由此猜测,与食物有关的多种免疫疾病可能存在两条路径,其一是像IBS一样,局部发生对食物抗原的免疫反应;其二是食物过敏,肥大细胞被广泛激活,从而对呼吸、血压等产生影响。

为进一步验证口服食物抗原后肥大细胞激活是否也作用于人体,研究人员招募了12名IBS患者和8名健康志愿者,并在他们的肠道中注入易引起不适的食物抗原(麸质、小麦、大豆和牛奶)。结果显示,所有12名IBS患者和2名健康者出现了明显的免疫反应。

检测发现,IBS患者的肥大细胞IgE免疫荧光强度高于健康志愿者,且与腹痛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些说明,在IBS患者中,食物抗原可能通过IgE介导的局部机制使肥大细胞激活。

图3 对食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过程

尽管该研究涉及的人数较少,但这些发现却意义深远。研究主要作者、比利时鲁汶大学Guy Boeckxstaens教授表示,这些结果印证了他们的早期研究,即抗组胺治疗有可能改善IBS患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阻止肥大细胞激活的方式都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途径,不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可下滑查看)

[1] Javier Aguilera-Lizarraga, Morgane V. Florens, Guy E.Boeckxstaens. et al. Local immune response to food antigens drives meal-induced abdominal pain. Nature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03118-2

[2] Scientists reveal mechanism that cause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1-scientists-reveal-mechanism-bowel-syndrome.html

[3] Christopher J Black, Alexander C Ford. Global burden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rends, predictions and risk factor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0). Doi:10.1038/s41575-020-0286-8

[4] Food for thought about the immune drivers of gut pain, Retrieved January 13, 2021,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661-y

[5] 王卫峰, 卢承毅. 恼人的肠易激综合征[J]. 健康人生, 2019(5).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 [J] . 中华消化杂志,2020,40 (12): 803-818. DOI: 10.3760/cma.j.cn311367-20201116-0066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物不耐受和肠易激综合征
Science:肠易激综合征疼痛可能是由局部免疫反应导致
胃肠病理学家搞清了食源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
“食物不耐受”是什么引起的?
《自然》:喝牛奶吃麦麸容易拉肚子的人,很快就有救了
科学新闻 | Nature新发现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