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前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态势和热点分析


1  作者简介

武占江(1969-),男,河北沽源人,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献整合

2  引用本文

武占江,韩曾丽,赵蕾霞,田蓁子.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态势和热点分析[J].经济与管理,2021(3):31-38.

3  文章摘要

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相关学术文献。文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术研究数量自2014年以后飞速增长,研究学科分布在经济、管理、教育、政治法律、地理、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领域;形成高影响力作者群,高产作者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出现多个高影响力机构,机构整体合作度不高,高校机构合作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学者重点围绕九大领域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近三年的研究前沿包括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空间格局、新型城镇化等。

4  原文作者

武占江  韩曾丽  赵蕾霞  田蓁子

5  原文刊发

《经济与管理》2021年第3期

6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  产业协同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一、引言

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并面向社会征求规划建议;2010年8月5日,该规划上报国务院;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京津冀三地提供重大发展机遇,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成为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不断拓展。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跃升至新高度。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顶层设计的实施引发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2012年开始,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主体的学者每年发布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研究主题从最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承载力、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到2014年之后的一系列关于协同发展的研究,包括协同创新研究、协同发展指数、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进展、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与新模式、京津冀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协同治理。河北省从2017年开始每年发布河北蓝皮书《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关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金融、物流、经济社会,教育发展领域也通过年度报告形式,研究和回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学术研究的数量急速增多,领域不断延伸,内涵不断拓展。

本文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法和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文献,试图揭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动态、热点演化和前沿趋势,以期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框架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的研究文献。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平台,期刊限定为cSSCI来源刊(包含扩展版),通过主题词京津冀精确检索,时间跨度设为2014年2月26日—2019年8月25日(检索日期2019年9月29日),剔除新闻、会议信息、目录、卷首语、要闻、导读等内容和与主题无关的文章,最终以2112篇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框架

构建基于文献计量、文献分析、社会网络、知识图谱技术、文本分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文献分析框架(图1)。首先,利用Excel和 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样本文献的年代、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本情况。其次,利用Bibexcel软件抽取高产作者和高产研究机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 绘制作者和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再次,利用EndNote和 SATI3.2进行词频统计,利用可视化工具 VOSviewer和CiteSpace V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最后,结合共现网络图谱、聚类图谱展现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学术界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从地理角度的行政区划来分析。1992年农业部政策法规司高级经济师刘纯彬关于建立京津冀大行政区设想的文章,探讨了规划设想的实现途径和战略布局,并建设性地提出解决京津冀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方法,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进入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降水、沙尘暴等气象研究和初步探讨建设(环渤海、首都)经济圈和都市圈。2006年之后,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大气污染治理等成为主要研究方向。2014年之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学者研究深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领域,主题趋于多元化,问题偏于实际性。因此,本部分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文献规律和特征,能够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动态。

(一)载文分析

比较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会议文献在所统计时间段内的发文情况(见图2),对四种类型文献进行比较分析。

2014年和2017年,各类型文献数量都呈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呈爆发式增长,2017年出现小幅增长,之后呈现小幅下滑趋势。报纸文章在2014年增长最多,增速最快,2015年达到高峰后2016年数量急速下滑;会议文献数量在2014年达到最大,之后缓慢下降,总体数量趋于平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数量和增长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论文数量2014年之后迅速上升,缓慢升温后在2017年达到研究高潮,之后热度开始小幅回落。2014—2015年论文增长率最大的是学位论文,其他依次为期刊论文、报纸文章和会议文献。四种类型文献都在2018年开始出现研究热度的下降,2019年的研究情况有待关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报纸报道和会议召开对贴合热点问题做出及时反应,数量增多,但随着热度的降低,相关研究趋于平稳并有下降趋势;期刊和学位论文数量急速上升,且研究具有持续性,在一定时期内关注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二)来源期刊和学科领域分析

对来源期刊的学科领域、发文量、影响力进行统计,探究核心期刊群和发文的主要学科阵地。依据布拉德福定律,期刊按载文量降序排列,可将所有期刊按均等载文量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边沿区,3个区的期刊数量关系为1 ∶m : m2(m为布拉德福系数),且3个区论文数量相当。根据比利时情报学家埃格的布拉德福系数计算法计算系数值甲,其计算公式是m = (eE× Y) 1/R,其中E为欧拉系数0.5772,R为分区数(布拉德福认为分区数为3), y为载文量最大期刊的载文数,将统计数据代入公式得到m≈5.86,取整后确定布拉德福系数为6。本文研究的2112篇期刊论文,分布在321种期刊中,根据统计数据和比例关系绘制表1所示的布式分布。

核心区的8种期刊只占被统计到的期刊总数的2.49%,而载文量却占总文献量的25.04% ,可见这8种刊物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文献密度较高的核心期刊群。此外,该领域2014年布拉德福系数为3.5,2017年为4.55,系数扩大说明该领域期刊数量增大,期刊的情报密度下降,所涉及学科领域扩增。如表2所示,国内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主要阵地是经济、管理、教育、政治、地理、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领域,主题领域多元化且具有学科交叉性,各个学科领域形成了稳定的核心期刊群。

(三)作者分析

1. 核心作者学术影响力分析。选取总发文量排名前18的作者,分析其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见表3),采用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定量指标作为作者科研影响力的判断标准,其中h指数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 ,一个作者的h指数表明其至多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h次。将数量指标(发文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量)结合起来,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学术产出水平,能更好地显示科研人员的成果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机构为作者在统计时间段内发表文章署名的实体机构,剔除重名作者、期刊编辑部汇编稿文章和作者后排序。

通过对高产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1)在发文量方面,发文量最多的是李健,达到22篇,但其论文影响力相对不高。孙久文和李国平在保持较高发文量的同时,论文影响力也居前列。一作发文量居前列的作者有魏丽华、武义青、孙久文、李健、曾鹏,都达到10篇以上。(2)在文章影响力方面,结合数量指标和综合指标分别排序后综合考量,该领域研究中的高影响力作者有孙久文、李国平、张贵、武义青、苑清敏、张可云、雷宇,在发文数量和研究水平上都居前列。部分作者成果数量较多,但质量和影响力有待增强。(3)高校中高产作者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其他科研机构作者在成果产出中,高产作者多以合著形式以其他位次产出成果。(4)高产作者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以高校最多,京津冀地区以外的作者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关注度不高。

2. 作者合作分析。对作者出现频次进行统计计算,篇均作者数为2.24,作者之间有较强的合作关系。选取发文量不低于4篇的110个高产作者,对作者合作次数进行共现计算,并绘制共现网络图,网络中形成26个合作型子网。

作者合作特征及研究内容体现为:(1)这些合作子网以小型合作网为主,不超过3个人的合作网有22个,高产作者之间的大型合作网络偏少且合作人数不多,交流合作有待加强。(2)作者之间比较典型的合作子网包含11个两人合作网络,2个三人合作网络和1个四人合作网络。高产作者之间的强合作关系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科研团队缺乏与外部机构人员之间的合作,强合作关系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三地的高校中。(3)结合高产作者研究及其合作关系分析,高产作者中,“李健+苑清敏”及其团队成员的研究重点是生态环境保护,涉及污染物排放、生态补偿、碳排放、环境效率、能源需求、全要素能源效率、节能减排等方面;“孙久文+鲁金萍+杨振武+刘玉”的合作研究内容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城市群经济联系、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发展、雄安新区等;“李国平+席强敏+张杰斐+宋昌耀”的合作及其团队成员的研究涉及产业协同、分工和疏解,人口功能分区和人口疏解,雄安新区等方面;“张贵+李涛+温科”的合作及其团队成员的研究是关于产业对接、产业协同发展、生态补偿、协同创新、城市群、雄安新区领域;“武义青+柳天恩+张云”合作研究主题涉及京津冀的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碳排放、雄安新区方面;“王金南+雷宇”及其团队成员的研究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包括污染防治方法、清洁取暖、大气污染减排、PM2.5污染、O3污染等主题,团队成员王晶晶的研究侧重生态分区管控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张可云+蔡之兵”的研究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主;“祝尔娟+叶堂林+何晶彦”的合作研究主要关注协同创新和指数测度,其中叶堂林和祝尔娟更侧重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研究;“刘兵+梁林”及其团队成员的研究主要以人才为中心,研究京津冀的人才聚集、人才资源配置及人才分布格局的演化和驱动因素;“赵新峰+袁宗威”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和雄安新区治理。

(四)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的分析需对机构进行调整,本文对机构认定遵循以下规则:对高等院校及其附属机构统一按校名统计,但对其下属独立院校、附属医院等单独统计;对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按其下属机构单独统计;对行政机关、企业等非科研机构的下属机构等按其隶属机构合并统计;对独立研究中心、研究所及其他独立机构单独统计;对名称不规范的机构以机构全称统一规范处理;单位更名以最新名称归入同一机构。

1. 核心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选取发文量排名前15的研究机构,分析其发文数量与质量(见表4)。h指数可用于评价群体国,用于评价机构时指该机构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越高,则表明该机构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如表4所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核心机构以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发文量排名前15的机构中京津冀三地机构的占比分别为53%、27%、20%;对文中统计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分别排序后综合考量,高影响力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都居前列;北京大学的成果h指数最高,表明其高被引论文数量居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在成果数量和质量方面也处于领先位置;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成果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2. 研究机构合作分析。选取发文量不少于8篇的60个研究机构,作出机构共现次数矩阵,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表现为:(1)机构之间合作次数超过5次的有7组,整体合作度不高,这可能与作者之间的机构内部合作相关。(2)多向的强合作关系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之间,这与机构的隶属关系和同一作者有多个所属机构有关;单一的强合作关系以天津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最为突出,表现为同一作者的多个所属机构。(3)在高校系统,机构之间的合作呈现一定的地域性。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发文机构,在机构合作中呈现分散性,在57个机构中,北京大学的合作机构有24个,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合作机构分别有15个和14个,表明高校之间学术交流的广泛性。(4)高产机构分布在京津冀三地。京津冀区域外的桂林理工大学的研究和合作,主要是曾鹏关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研究,体现为同一作者的多个所属机构。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热点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统计

分析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考察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学科热点和发展趋势。应用SATI 3.2提取和统计关键词,共得到4529个关键词。应用Endnote对意义相近和不规范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处理,从中提取频次在16以上的42个关键词。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热点挖掘分析

为了客观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热点,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V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和聚类图谱。分析CiteSpaceV聚类群,结合VOSviewer共现网络图和聚类,统计各聚类的高频关键词,并在文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须从顶层设计出发,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该主题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思考,表现为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区域协同的研究,前者的研究通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演进、影响因素、重点任务探讨,顶层设计、未来展望、动力机制、体制机制、历史脉络和特征的思考,提出协同发展措施和路径;后者是通过对区域协同的思路、重点和路径的研究,提出区域协同方向和路线。二是关于顶层设计的研究,包含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大城市病三个方面,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路径和方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定位和推进方式以及大城市病的治理方法。

2. 产业协同发展与升级转移。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该主题的研究体现为:一是关于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关注产业协同发展的困境、战略定位和路径等,提出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出台专项规划、产业链融合和重构、培育新兴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加快产业疏解转移、建立利益合作机制、提升产业创新力、调整产业布局等,期望实现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建议河北省采取逆梯度推移策略,发展特色服务业圆。二是关于产业升级转移与结构优化的研究,涉及产业转移思路、京津冀三地的产业转移行业选择、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困境、河北产业转移的困难和战略价值、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区位选择、经济效应、产业转移政策、产业链构建等,认为产业转移需要逐渐向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并行发展四,构建区域创新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河北省产业升级存在产业资本和人力资本流出的困境,要通过明确定位、区域合作、构建产业链、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寻求产业升级转移。三是关于不同产业类型的研究,涵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物流产业、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主要研究集中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三个领域,制造业的研究重点关注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同构现象、竞争力、空间格局变化,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以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集聚特征和与制造业的关系;高技术产业的研究更关注创新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测度评价。

3. 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取得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其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染。研究主题体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两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具体表现为:一是关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模式探索和路径研究,提出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推进和参与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协作机制建设、立法保障、利益协调、生态补偿等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二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采用定量测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显示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三是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进行生态补偿量化核算,构建生态补偿制度。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具体表现为:一是以大气污染物为主体,分析其来源、成分、影响因素、空间分布、时空特征、传输规律、溢出效应,认为雾霾呈现区域性,简单的产业转移并不能解决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问题,须通过产业升级和清洁技术引进、区域综合治理、健全法制、科技创新、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政绩考核方式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这些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数据为支撑,为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以大气污染治理为方向,研究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问题,包括政策协调、构建模型、法治保障、体系构建、机制完善、效果评估,通过提出政策协调机制,构建省际合作博弈模型,实施法治保障措施,构建联动防治体系,进行跨区域治理,构建可持续合作治理机制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区域合作机制,实现联防联控。

4. 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路径之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提出区域交通一体化影响因素、发展对策和实现路径,认为可通过跨区域交通发展模式、建设组织体系、交通网络规划、出台首都圈交通法、统筹交通建设资金等方式实现交通一体化;二是关于京津冀交通网络特征和建设策略研究,体现为高铁、公路、机场的交通网络建设,研究交通方式对空间作用的影响;三是交通一体化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认为铁路通达性影响旅游业经济效益[,高铁对京津冀地区旅游城市空间作用影响显著,可进行旅游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旅游立体交通方式吗。

5.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学者们主要关注京津冀经济均衡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交通、物流对区域经济协同的影响,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和质量评价研究,以及三地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出要合理引导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和有效配置。从学术角度为区域经济特征协同发展提供现状、路径研究数据。

6. 京津冀城市群建设。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发布,这一规划的核心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城市群研究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熵值法、引力模型、投入一产出法、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等。从关键词中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城市群建设、城乡规划、城镇化质量测度、区域间资源流动和合理布局,统筹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第二,通过人口集聚和流动探讨区域空间结构集聚特征,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缓解有限资源和人居建设之间的矛盾;第三,通过地区空间效应和经济联系分析区域经济特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四,通过地理学方法探讨京津冀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和供给能力改善方案;第五,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等其他核心城市群的对比研究,此外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间的配合运行也必然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7. 市场一体化。从学者研究来看,京津冀三地在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协调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和实体建设形成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市场一体化发展格局。第一,京津冀共同推动以金融、人才等为主的区域要素市场深入合作,实现市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和对接对流。一方面,加强科技金融合作,促进区域间金融信息共享、贸易投资便利化、统一征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推进人才合作,合作培养高端人才、促进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市场统一规范。第二,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方面,主要阐述京津冀旅游共生关系和协同发展意义,通过休闲农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开展三地项目规划和旅游市场互动,构建完善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共赢模式。

8. 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学者构建指标评价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武义青通过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社保、文化部分的支出构建测度模型,测算一体化指数响;张贵构建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评价指标,涵盖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与基本公共文化七个方面的指标]。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均等化等方面:探讨教育协同发展路径和协同育人体系,三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联合科研;探讨社会保障跨区域转移对接,医疗资源共享;探索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环境、模式、困境、路径,建立三地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长效机制;京津冀三地体育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一体化进程中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测度、重点、难点与对策研究。

9. 雄安新区新格局建设。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相关研究体现为:一是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研究,认为雄安新区建设要明确自身定位,要重点谋划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路径,有利于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从空间维度深化协同创新;二是雄安新区发展路径研究,涉及新区建设过程中的创新驱动、非首都功能疏解、理念变革、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建设、投融资模式、治理模式、绿色智慧城市建设、高技术产业、教育发展等各个方面,探索雄安新区发展模式。

五、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前沿分析

为清楚地表征每年的研究热点和阶段性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V析出2014-2019年度高频有效词(表5)和按年代排列的突变词表(表6),两者结合表征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前沿的演化路径和研究主题的年度变化情况。

通过表5和表6可以看出:

1. 学界关于京津冀的研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大气污染、京津冀城市群为主要关键词,这些节点的中心性和频次都较高,其后各年的研究主题与其都有连接。

2. 2014年后是京津冀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对于京津冀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体现为产业升级转移与结构优化、产业集聚等产业升级和市场一体化的研究,以及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不同产业类型的发展路径研究;第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直是热点领域,2015年后学者深入分析大气污染源及其应对措施,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碳排放、生态补偿等发展策略;第三,京津冀城市群研究已初具规模,与之相关的城镇化、与其他城市群的对比研究、空间布局等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第四,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从表6中可以看出雄安新区突变率达到8.5896,成为近年重要研究热点。此外,2018年后科技金融政策、要素流动、技术转移、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的高频词,表明学界开始关注以技术、资本等为主要资源要素的要素流动和产业对接研究。

综合来说,学界开始关注京津冀长远发展的产业、环境、城市群、空间、城市副中心等问题,近年的研究前沿包括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空间格局、新型城镇化等,研究开始走向多角度、多学科交叉进程。

六、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的发文情况、期刊、作者、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学术研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形成了稳定的核心期刊群、高影响力作者和机构。高影响力作者包括孙久文、李国平、张贵、武义青、苑清敏、张可云、雷宇,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高影响力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机构整体合作度不高,高校机构合作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2)学者重点围绕九大领域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近年的研究前沿包括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空间格局、新型城镇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区域协同】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全文)
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的中国史研究
【独家】张军扩:雄安新区建设中环保产业需求最大
京津冀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
群众文化艺术论文投稿群众艺术馆文章发表什么期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