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物理5.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北初中物理5.3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Ⅰ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

2.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3.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cm,能在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cm    B.25cm    C.16cm    D.12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

5.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6.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7.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8.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评卷人

得  分



二.多选题(共2小题)

9.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10.“共建平安盘锦”,我市在重要的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形成“天网”。关于“电子眼”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眼”的镜头是凸透镜

B.“电子眼”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C.物体距离“电子眼”越远,所成像越小

D.“电子眼”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物镜成像原理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15小题)

11.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13.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14.(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必须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高压锅的作用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     锅内水的沸点(选填“提高”或“降低”)。

16.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1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1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9.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     立、放大的实像。

20.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     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     cm。

21.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     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2.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23.图中a、b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内拍摄者身后的吊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     图;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     

24.小轿车上的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系统为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倒车影像利用了凸透镜成     (填“实”或“虚”)像的原理,轿车尾部离障碍物越近所成的像越     (填“大”或“小”).倒车雷达是利用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传递信息。

25.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     立的,P位于A的     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     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范围:     


2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四.作图题(共1小题)


27.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标记的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0cm)
五.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其中凸透镜对光有     的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2)当凸透镜放在D点,蜡烛放在A点左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小于     cm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

28.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2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     

(4)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     ,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

3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按乙图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处。

(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               。我们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     移动光屏(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相比,此时的像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     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33.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的一次能呈现清晰图象时的情景

(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cm时,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     

(3)当把错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cm时,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34.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他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像越     选(填“大”或“小”)。当把蜡烛向凸透镜的靠近时,要想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当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发现蜡烛的位置在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

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当蜡烛、凸透镜分别放在图乙所示标尺上20cm和50cm处,光屏移到标尺上80cm处时刚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之后,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凸透镜向左移动时,光屏必须向     移动才能找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次得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这时成像特点工作的。

评卷人

得  分



六.解答题(共10小题)

37.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3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

4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凸透镜换成了薄玻璃板。此时调节光屏(未画出)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42.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着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43.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用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一个     。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     的实像。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     

44.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45.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方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如图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     (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

46.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时,会得到一个     、倒立的实像。

初中物理5.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

【解答】解:凸透镜焦距是10cm,光屏离凸透镜16cm时,2f16cmf,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增大,故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解答】解: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cm,能在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cm    B.25cm    C.16cm    D.12cm

【解答】解:凸透镜成像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40cm2f,所以20cmf;

由fv2f可得,f30cm2f,解得,15cmf30cm,

故由物距、像距不等式可得,15cmf20cm,

故选:C。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像距为20cm,物距等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成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故选:A。

5.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解答】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

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

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6.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解答】解:

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

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D正确。

故选:D。

7.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解答】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8.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解答】解:

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向四面传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说明萤火虫是远离放大镜的;像靠近凸透镜,故AB错误;

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萤火虫的移动速度要大于像的移动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共2小题)

9.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解答】解:

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3中,u=v=30cm,此时u=2f,f=15cm,故A正确;

B、当u=2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当v=24cm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故C正确;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ACD。

10.“共建平安盘锦”,我市在重要的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形成“天网”。关于“电子眼”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眼”的镜头是凸透镜

B.“电子眼”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C.物体距离“电子眼”越远,所成像越小

D.“电子眼”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物镜成像原理相同

【解答】解:ABC、电子眼相当于摄像机(照相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路面情况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故AC正确,B错误;

D、显微镜物镜成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同投影仪,“电子眼”相当于照相机,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15小题)

11.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解答】解: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v2f,即v60cm,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在焦距为30cm的透镜甲的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增强,不改变蜡烛位置,v60cm,相当于物远了,则屏上的像变近、像变小大些,故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故答案为:靠近;缩小。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左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右 移动。

【解答】解:

(1)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则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就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大一些的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故答案为:左;右。

13.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解答】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此时u=50cm﹣20cm=3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故将光屏向右移动到80cm时,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像。

故答案为:右;倒立。

14.(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必须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

【解答】解:(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如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当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只向右移动蜡烛,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可以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一次成像,并且此时的像比刚才的像大。

故答案为:(1)会聚;(2)照相机;右。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倒立等大 的实像。高压锅的作用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 提高 锅内水的沸点(选填“提高”或“降低”)。

【解答】解:(1)当u=20cm=2f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倒立等大的实像;

(2)高压锅密封好,能增大锅内气压,使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倒立等大;提高。

16.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解答】解:

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会变得更小,即像更靠近凸透镜。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说明这个镜片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因此,他放置的应该是矫正近视眼的凹透镜片。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近视眼。

1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投影仪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解答】解:由图知,vu,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减小,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投影仪;靠近。

1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0.05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 时,所以f=5cm=0.05m,

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0.05;变小。

19.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 倒 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

20.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 凸 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 50 cm。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已知物距u=1m,因为u2f,所以它的焦距f

u=
×1m=0.5m,即小于50cm。

故答案为:凸;50。

21.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 中间厚、边缘薄 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解答】解:

(1)由题知,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这是主要因素,在分析时,忽略掉了透光、材质等次要因素,从而构建凸透镜模型。

(2)由题意可知,透过乙杯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且放大的像,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故答案为:中间厚、边缘薄;实像;投影仪。

22.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

【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实。

23.图中a、b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内拍摄者身后的吊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 a 图;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 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解答】解:由图可知,a中的像要小于b中的像,这说明a中的像距小,物距大,即a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

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由此可知,该灯是虚像,是外面的吊灯发出的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a;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24.小轿车上的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系统为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倒车影像利用了凸透镜成 实 (填“实”或“虚”)像的原理,轿车尾部离障碍物越近所成的像越 大 (填“大”或“小”).倒车雷达是利用 超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

(1)倒车影像系统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障碍物在摄像头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故轿车尾部离障碍物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实;大;超声波。

25.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 倒 立的,P位于A的 右 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 右 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范围: 55cm60cm 

【解答】解: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操,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此时物距u2f,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此时物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此可知,两次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所以P位于A的右侧,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上述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即光屏是向 右侧移动的;v2f。

光屏上所成的都是倒立的实像;因为烛焰在A处时,成缩小实像,在B处时成放大实像,所以烛焰由A到B时,是物距减小,像距则增大,自然凸透镜在A、B的右侧,故光屏也在A、B的右侧,并且光屏向右移动;根据烛焰在B处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凸透镜距离B处应大于5cm,小于10cm,因此,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为55cm﹣60cm;

综上分析可知,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55cm60cm。

故答案为:倒;右;右;55cm60cm。

四.作图题(共1小题)

2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解答】解:从物体A的顶端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而会聚到像点。

由A的顶端发出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从物体B的顶端做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再从B的顶端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7.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标记的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0cm)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其中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的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2)当凸透镜放在D点,蜡烛放在A点左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小于 10 cm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

【解答】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当凸透镜放在D点,蜡烛放在A点左侧,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

(3)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小于焦距,即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小于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会聚;(2)照相机;(3)10。

28.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左 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 上 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解答】解:

(1)由“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

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即向左;

(2)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如图,像成在光屏的下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让蜡烛向下移动,或凸透镜向上移动,或光屏向下移动。

(3)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

故答案为:(1)左;(2)上;(3)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2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 光屏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 小 

(4)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 足够远 ,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

【解答】解:(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焦距f=20cm,物距u=30cm,满足fu2f,因此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

(3)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物距相对增大,则物远像近像小;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因此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

故答案为:

(1)光屏;(2)A;(3)小;(4)足够远。

3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按乙图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处。

(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 倒立  放大  实像 。我们生活中的 投影仪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 左 移动光屏(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相比,此时的像是 变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30.0cm﹣20.0cm=10.0cm。

(2)按乙图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2fuf,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我们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如果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将变小,成的像也变小,光屏应该靠近凸透镜,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4)左;变小。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u=60.0cm﹣50.0cm=10.0cm。

(2)由图可知,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故应该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10.0;(2)放大;投影仪;(3)右;(4)不能。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等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 不能 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解答】解:(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0cm,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则焦距f=10cm;

(2)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即光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说明像距变小,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故放置的是凸透镜;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1)等大;(2)右;(3)不能;不能;(4)远视。

33.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的一次能呈现清晰图象时的情景

(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cm时,光屏应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 15cmf20cm, 

(3)当把错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cm时,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

【解答】解:

(1)(2)由图可得,物距大于像距,物距u=40cm2f,解得f20cm。

像距fv=30cm2f,解得15cmf30cm,

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15cmf20cm,

因为物距u=40cm2f,所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缩小、实像;

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cm时,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会变大,像距也会变大。因此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

由图可知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cm时,fu′=40cm﹣10cm=30cm2f,所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把错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cm时,u″f,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远离;放大;(2)15cmf20cm;(3)虚。

34.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他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像越 小 选(填“大”或“小”)。当把蜡烛向凸透镜的靠近时,要想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当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发现蜡烛的位置在 焦点内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

【解答】解:实验中,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越小。

成实像时,蜡烛靠近凸透镜,则成的像会增大,同时像会远离凸透镜,并且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蜡烛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得不到像。

故答案为:小;远离;倒立;焦点内。

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2)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缩小 、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照相机 

【解答】解:(1)当物距为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所以20cm=2f,则f=10cm。

(2)若物距为30cm,则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故答案为:(1)10;(2)缩小;照相机。

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下 (填”上“或”下“)调整。

(2)当蜡烛、凸透镜分别放在图乙所示标尺上20cm和50cm处,光屏移到标尺上80cm处时刚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5 cm,之后,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凸透镜向左移动时,光屏必须向 左 移动才能找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次得到的像是倒立、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这时成像特点工作的。

【解答】解:(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镜向下移动,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由图可知,u=v=30cm,则u=v=2f,解得f=15cm;

凸透镜向左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因此光屏必须向左移动才能找到烛焰清晰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下;(2)15;左;放大;投影仪。

六.解答题(共10小题)

37.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右 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薄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解答】解:(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

故答案为:

(1)10;

(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

(3)薄。

3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8.0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同一高度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远视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

实验前应先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

(3)当从水凸透镜内抽出一部分水后。使透镜凸起程度变小,会聚能力较弱,将像成在光屏的后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光屏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屏前移,所以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凸透镜。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8.0;同一高度;(2)照相机;能;(3)远视。

3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40.0cm﹣30.0cm=10.0cm。

(2)图乙中,光屏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将蜡烛向左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延迟会聚;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左移动,增大物距,同时像距减小,像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10.0;(2)左;缩小;照相机;(3)左。

4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解答】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从图上看透镜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而光屏在光具座72cm处,二者之间距离fv2f(152230),根据题意像距v不变,这应是照相机的成像条件。因为此时像距v2f,所以蜡烛应向右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远离;照相机;(2)发散;前方。

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凸透镜换成了薄玻璃板。此时调节光屏(未画出)的位置,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解答】解:(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凸透镜换成了薄玻璃板,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成虚像,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缩小;(2)不能。

42.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着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 正立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放大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虚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 显微镜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解答】解:(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

故答案为:正立;放大;虚;显微镜。

43.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用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 小 

【解答】解:自拍神器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并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凸透镜;缩小;小。

44.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倒立放大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解答】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 投影仪;能。

45.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方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 前 (选填“前”或“后”)方。如图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右 (选填“左”或“右”)侧。

【解答】解: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此时来自远方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小明看到眼前“模糊”;

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房屋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像异侧。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右侧。

故答案为:前;实;右。

46.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时,会得到一个 缩小 、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缩小。

 下载链接:https://kdocs.cn/l/sX3hdUjej?f=111

[文档] 初中物理5.3+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那些事儿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3年中考物理光学试题分类解析
初中光学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