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这17处名胜古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其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此处所选17处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动物及各种奇花异草等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2、弹子石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街道集翠村长江边上,开凿于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龛,龛高13.75米,宽10.45米,深2.55米,呈长方形竖立。两侧用条石砌成护壁。龛内造像为一弥勒佛二胁侍弟子。附属建筑五佛殿,为清代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有一龛明永乐十九年(1421)凿造的五身佛像。龛内中央为三佛并坐,两侧雕有文殊、普贤、青狮、白象。

3、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城北,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石梁中段水际,唐代刻有一对线雕鲤鱼。凡石鱼出水,其年即是丰年,远近引以为奇观,历代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人留题纪胜。在5000多平方米岩面上,现存题刻163幅,计1万多字,还有石鱼14尾,题刻人姓名全者500余人。题刻中以宋代居多,次为元、明、清三代和近现代。这些题刻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中上游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现已建成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4、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合川区涞滩乡渠江边,始建于唐广明二年(881年)之前,历经多次扩建修葺。依山建寺,宫殿式建筑,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时有楼殿990间,僧众近千,寺垣环绕,宛若城阙。寺内南、北、西三面石壁全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宽2.13米,足趾共宽1.47米,当时仅次于乐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态各异的佛像1670尊。

5、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江津区石门镇境内,始建于宋,是一处以佛教水月观音造像为主体的寺院,正殿为七重飞檐歇山式顶,琉璃瓦盖,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结构严谨。寺内有中国现存较大的脚踏莲花观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内还有十八罗汉塑像。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禅寺,宋赐额定明院,今俗称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庙高33米,梯台状,佛阁七层,层层飞檐高翘,皆覆琉璃瓦。崖壁凿雕释迦牟尼坐像,高达27米,头像为唐咸通年镌刻,佛身为宋靖康二年(1127年)续刻。头饰螺鬓,袒胸,着双领下垂外衣,左手压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饰金。

7、杨氏民宅: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宅主杨守鲁有田一千六百余亩,在外为官,并兼盐商。宅院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历时12年。为多重四合院宅院,进深56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有房51间,门108道。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与抬梁式木构架,建筑隽逸,与环境融合,面向江滨金龙、银龙两寺。由四大单元围成组合式四合院。

8、独柏寺正殿:位于潼南区城东20公里的独柏乡。独柏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经过唐、宋、元等各代的维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后殿。独柏寺正殿为元代建筑,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重庆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筑。

9、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区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10、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东北15公里宝顶山。以大佛湾为主,包括小佛湾、广大山、龙潭、松林坡等处。凿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的规模最大。

11、石宝寨:位于重庆市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被称为“江上明珠”。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自称“武陵王”,据此为寨,“石宝寨”由此而来。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原建9层,寨顶有古刹天子殿,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

12、丁房阙—无铭阙:位于重庆市忠县,丁房阙为东汉晚期双阙,宋代右阙倒塌后修复,明代左阙也有过大修。丁房阙为国内罕见的庙前阙。双阙相距2.46米,左阙为子母阙,右阙为单阙,左右二阙形制不一。无铭阙始建于东汉,原为双阙,现仅存右阙,由阙基、阙身、阙檐、阙楼、阙顶等共9块石料叠筑而成。总高5.66米,阙身系一整石琢成,右侧浮雕白虎。

13、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有泰山之风貌,有兔耳岭之怪石奇观,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

14、瞿塘峡摩崖石刻:位于瞿塘南岸白岩山西侧榜江处,有一片面积达千余米的大青石,上下数十米,布满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这些石刻均为阴刻,字体有楷、隶、草、篆等。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位于瞿塘峡凤凰泉边的《皇宋中兴圣德颂》,该石刻高4.1米、宽7.2米,面积29.52平方米。刻于宋代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南宋著名书法家赵公硕书,赵不忧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个字,字径20厘米。内容是赞颂南宋高宗禅位于孝宗的美德。

15、云阳张桓侯庙:位于云阳县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琉璃粉墙,金碧辉煌。殿宇群,依山取势,庙内碑刻书画丰富。据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

16、彭氏宗祠: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于清同治三年(1864)建造,坐西向东,采用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17、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区金带镇万竹山,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雄宝殿是双桂堂的主要建筑之一,为三层宫殿式建筑,底楼有石雕狮、象,中层高悬名人题刻,三楼有龙凤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宝顶,连脊通高十六米。大殿在光绪年间扩建,历时五年建成,支撑大殿的52根石柱,柱长三丈,直径三尺,每根重达二万余斤,全凭人力从百里之外运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迷失重庆
国家五A级:重庆大足石刻景区(60幅)
重庆攻略之大足石刻
重庆古镇游:涞滩拜佛
重庆发现“天龙八部”石刻 八种神道怪物皆有人形
中国第一卧佛现马龙山 曾湮没于荒草泥沙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