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医生说分诊

昨天防控方案第九版出来,我就在昨天的微博里面提到一点,考虑到Omicron的传染性和致病力,考虑到目前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带来的保护力,再考虑到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目前的7+3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而核心问题是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这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患者太多、单纯床位数量不够或者医生太忙,这是涉及到整个分级诊疗的深层问题。

这是我近期写过最长的文章。

首先一个小问题:怎样挤垮日本的医疗系统?

做法其实很简单,让患者们都去医院看病,日本的医疗系统就直接击穿了。

注意,我这里讨论的不特指新冠疫情期间,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只要日本所有(或者说大部分)患者都去医院看病,医院会直接不堪重负进入崩溃状态。

具体什么叫做「崩溃状态」呢?就是医护人员工作严重超负荷,医院积压了大量准备做手术的患者,很多孕产妇的产检、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比如化疗、透析等)无法如期进行,一些患者由于治疗延误(或者完全无法被收治)而使得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这里就要说说日本的医疗体系了,日本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分级诊疗体系。全日本有八千多家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私立医院的数量大约是国立/ 公立医院的五倍,另外比医院数量多十倍的是诊所,全日本共有九万多家,而诊所则几乎以私立为主。

正常情况下,日本老百姓遇到头痛脑热的问题,是不能直接到大医院门诊看病的(急诊除外),通常就在家附近的诊所就诊,而大医院主要负责复杂手术和科研等任务,以及一些诊所、小医院无法解决的问题,患者需要后面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信(「紹介状」または「診療情報提供書」),在预约后方可到大医院就诊。

而当一些重大疾病的患者(例如肿瘤)在日本大医院做完手术,后期需要进行常规化疗,大医院会将患者转到家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这样既方便患者的生活照顾,也节省床位留给其他重症患者。

我自己在日本时也看过几次小病,都是在附近的诊所解决的。留学生也有国民健康保险,日本政府报销70%的费用,自己只需要承担剩下的30%(有时候这30%的一部分还可以找学校报销)。

举日本的例子,主要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即便是在日本这种医疗水平发达的国家,大医院也是无力承担主要的医疗任务。在疾病金字塔中,大多数疾病并不需要最顶尖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精力应当由于处理数量较少但更加复杂的疾病。

所以可以说日本的医疗水平依靠良好的分级诊疗,也可以说分级诊疗推动了日本医疗的进步,这两者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而分级诊疗,恰恰是我们国家过去十几年医改中反复提及、但仍然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在座的各位可以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1. 离你家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哪里?

2. 你上次是什么原因去那儿看病?

实际上就我之前问周围朋友的结果,很多人压根别说去看病了,连附近有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不清楚。

大多数人看病的途径是:自己或家人一有头疼脑热,直接挂个大医院的号去看了。广州几大医院常年爆满,毕竟很多人看病最次的都得是个大学附属医院。

这里说一些更加具体的数字:根据2019年的数据,全国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逐级增高,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是97%。而在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这个数字是常规超过100%的。

(可能有人好奇如何能超过100%?很简单,就是各种加床。病房里以及走廊里加床已经一点都不新鲜了,我见过楼道间和茶水间加床的,就差把病床塞到医生办公室了。)

在这种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忙的俩周转,小医院、诊所却日常门口罗雀。而放眼到全国范围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大医院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医疗首选目的地,承担主要医疗任务的县级医院却在为人才流失问题发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战14:解密梅奥诊所的医疗服务模式
挺进高端医疗
医改的核心是医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极诊:瞄准县域医疗市场,成功构建“医药养护”医疗服务闭环
在日本看病竟然是这种神级待遇...
日本人为什么偏爱去小诊所而不去大医院看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