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芷

白芷(《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或杭白左儿的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多为栽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洗净,润透,切片,晒干生用。药材性状气芳香,味辛、微苦,均以独支、粗大、皮细、坚硬、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历史】在古代本草中,本品多以白茝(音chai)为正名。《本草纲目》引王安石《字说》谓:“茝香可以养鼻,又可养体,故茝字从‘茝’,音怡,养也。”此训解仅为一家之言,从者甚少。芷原指香草之根,如《荀子·劝学篇》所言“兰槐之根是为芷。”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则将“芷”字释为植物“初生之根干”。可见,白芷因其根白且芳香而得名。别名有芳香(《神农本草经》)、泽芬(《吴普本草》)等,但历来少用。

《神农本草经》将该药列于中品,谓其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朴实地记录了本品的重要主治病证。在此基础上《名医别录》又总结了“疗风邪久泻(原书为久渴,缪希雍认为当是“久泻”之误书,因其符合该药的应用实际,后人多宗此说,故本书直书“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等功用。唐代《药性论》提出本品可“蚀脓”,并主治“女入血崩”、“妇人漏血”。《日华子本草》还谓本品能“破宿血”、“排脓……生肌”,用于“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疮痍、疥癖”。继后,张元素云其主“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引自《本草纲目》);李东垣谓其“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同上)。张、李二氏使本品功用的表述更为清楚和准确。明代《滇南本草》进一步言其“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本草纲目》不仅于止痛方面增入“齿痛、眉棱骨痛”,于血证方面增入了“鼻衄”、“小便出血”,并提出了“治鼻渊”这一重要用途同时,还收载了本品在解毒方面的一些应用。至此,本草对白芷功用的认识基本趋于完善。现代对该药功效的认识更为深入,应用更为广泛。

【性能】辛,温。主归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寒,止痛通窍,燥湿止痒,消肿排脓。

【应用】

一、风寒表证

白芷辛温升散,“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本草纲目》),“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本草汇言》),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效,宜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之证,如《卫生家宝方》神白散,即以本品为主药,辅以生姜、葱白、豆豉,主治“时行一切伤寒”。本品外用,对该证亦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太平圣惠方》以生姜汁调白芷末,涂搽太阳穴,用于感冒初起之风寒轻证。《中医精方荟萃》芷冰散用白芷31g冰片1g,为散剂,以棉球蘸药塞鼻,左右交替,治感冒。临床报道:自拟复方葛根白芷辛夷汤治疗感冒,不论风寒、风热感冒,均可缩短病程,取得满意的疗效[医学信息,2011(9):4532]。

虽然前人称赞本品为“表汗不可缺”(李东垣)及“祛风散湿主药”(黄宫绣),但其散寒发汗之力较弱,实以止痛、通窍见长。故风寒感冒而头痛较剧或鼻塞流涕者,更宜使用本品。风寒之邪盛者,须与温散之性更强的解表药同用,其祛风发散,止痛通窍之效更为可靠。如《此事难知》九味羌活汤中其与羌活、细辛等同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神汤中,其与麻黄、紫苏等同用。

本品虽为温燥之品,但风热感冒之风邪偏盛,头痛身疼,鼻塞流涕者亦可于辛凉清热药中配伍白芷,共收疏散风热之效。如《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白芷与柴胡、黄芩等同用《成方切用》之升麻葛根汤加川芎、白芷。这一配伍应用形式在现代又有发展《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复方葛芷夷汤,以白芷等解表药配伍清热解毒之连翘、板蓝根组成辛凉解表除湿之方,经1000例观察,药性平稳效果良好。《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十味病感汤,以白芷、紫苏叶等与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等同用,治疗病毒性感冒,退热迅速,效果显著,可达到缩短疗程的目的。

二、疼痛证

白芷止痛之力较强,是本品历来应用最广的一种功效。其辛能行散,温能怯寒,性燥能除湿凡风、寒、湿邪所致气血阻滞而疼痛者都宜选用。其作用部位广泛,“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本草汇言》),故头痛、身痛、脘腹疼痛等皆可治疗。

1. 头痛   白芷芳香上达,善能治疗头痛,对邪入阳明,前额及眉棱骨疼痛者历来尤为多用。治头风痛、偏头痛,单用有效,如《串雅内编》都梁丸。配伍川芎、羌活、细辛等药,则各走一经,相须为用,其祛风止痛力量更佳,如《丹溪心法附余》引《仁斋直指方》之芎芷散、《世医得效方》四川丸(川白芷、川芎、川乌头、川细辛)以白芷与川芎等同用。寒盛者,其与乌头同用,可增强散寒止痛之力,此即《朱氏集验方》白芷散。风热盛者,《丹溪纂要》以白芷与黄芩同用若与蔓荆子、菊花、薄荷等组方,尤为对证。用治头痛,本品亦常鼻腔给药,如上述朱氏白芷散原书称“此药嗅鼻中,其效更速”。《种福堂公选良方》之白芷细辛吹鼻散亦是医家熟知的效验之方。现代临床对其治疗头痛也颇多报道,如以自拟白芷羌活防风汤治疗偏头痛123例,痊愈87例,好转36例,疗效满意[中国中医急症,200413(7)459]用自制的川芎白芷散鼻吸治疗头痛120例,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社区医师,20057(8)45];服用芎归天麻白芷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3例,总有效率达92.5%[陕西中医,201031(2)152]观察自拟石膏白芷钩麻汤和西药对照组(谷维素片、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各63例的临床疗效,显示石膏白芷钩麻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疗效确切、效果良好[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4):308]。

2. 牙痛  《本草纲目》谓白芷主“齿痛”,因其主入阳明,故实以牙龈肿痛多用。《医林纂要》以白芷、吴茱萸浸水漱口。《医宗金鉴》胡桐泪散,以白芷配伍细辛、生地等为末,搽牙龈患处。玉池散以之配伍当归、升麻、川芎等煎汤含漱。牙龈肿痛之证,多系风热胃火或阴火上炎所致,本品更宜与泻火之药组方始能标本兼治,故《中药外治验方选》以之与薄荷、野菊花等含漱通常能含漱后使疼痛缓解。用治该证,白芷亦常内服,如《全国医药产品大全》牙痛丸,本品与石膏、地骨皮、川牛膝等同用。临床报道取细辛、白芷各15g烘干,冰片1g,研细末过筛制成细辛白芷散,喷牙痛患侧鼻腔,治疗106例,总有效率为100%[中国民间疗法,1999,(3)33]。

3. 胃脘痛   白芷香烈性温,能胃祛寒止痛,《滇南本草》谓其“止胃冷腹痛寒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流气饮,白芷与木香、肉桂、丁香等同用,以治“呕吐食少,肩背腹胁走注刺痛”等证,即为此意。现代报道单用白芷水煎温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见胃痛者60例,总有效率达88.33%[中国民间疗法,2001,9(5)44]或以白芷、乌贼骨、浙贝母、甘草等量为末,用于溃疡病见胃脘痛,饥时剧饱则轻者,疗效亦佳[海峡药学,199911⑵6]0

此外,本品对风湿痹痛、外伤疼痛等多种疼痛证,亦有止痛作用。如《全国中成药产品集》风湿定片(白芷、徐长卿、八角枫、甘草)、风湿定胶囊(白芷、八角楓)。白芷与乌头、蟾穌、细辛等外用,又可增强麻醉止痛之力,如《世医得效方》、《伤科汇纂》用于整骨手术之麻药,《喉症全科紫珍集》用于咽喉手术之麻药,《种福堂公选良方》用于外科手术之麻药方。

三、鼻渊

白芷祛风、散寒、燥湿,以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以充养上窍,可以消除鼻渊之病因。其通鼻窍,止疼痛,以改善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及眉眶疼痛等症状,又可治标。内服或外用均有一定效果,自明代以来用者甚众。如《证治准绳》白芷丸,以之与葱白同用。治疗鼻渊之效,本品与辛夷、苍耳子相似,故多与以上二药同用,如《济生方》辛夷散、苍耳子散,《杂病源流犀烛》辛夷荆芥散等。

除鼻渊以外,伤风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疮等鼻科病证,本品亦常使用。如《世医得效方》治疗伤风鼻塞的芎芷香苏散。现代用自拟苍耳防风白芷汤治疗鼻渊83例,疗效满意[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9];采用白芷香散(白芷、紫苏梗、薄荷、苍耳子、辛夷各30g)熏蒸以鼻吸收热蒸汽治疗慢性鼻渊患者40例,总有效87.50%[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26]。

四、 湿浊证

白芷辛香性燥,具有化浊辟秽和燥湿之功,可以治疗多种湿浊内阻之证,因其偏温,对寒湿者更为相宜。若与清热除湿药配伍,亦可酌情用于湿热、暑湿等。

1. 带下证  本品燥湿止带,对湿浊下注,带脉失约之妇女白带过多,有一定效果。《医学集成》单用以治“女人白带”。《校注妇人良方》白芷散,即以其与海螵蛸、煅胎发同用。施今墨常用白芷配僵蚕治疗妇人带下,共奏升清止带之功。现代报道用荆羌芷蚕汤(荆芥、羌活、防风、僵蚕、当归各10g,白芷12g白术、牛膝各15g)治疗带下病22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陕西中医,200122(11)653]。

2. 呕吐、腹泻  本品主归阳明、太阴,以其散寒温中,升阳燥湿之功,可治湿滞中焦清阳不升之呕吐、泄泻,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与橘皮、藿香等同用。对于感受山岚瘴气、秽浊疫毒,而吐泻转筋、下痢腹痛及痧胀、暑湿,本品能辟秽化浊,和中止痛,亦较常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卫生防疫宝丹,与薄荷、冰片等同用;《杂病源流犀烛》与藿香、香薷等同用。

五、 皮肤病

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止痒,祛斑除臭等多方面的作用可用于多种皮肤病。

1. 隐疹  等瘙痒性皮肤病《医宗金鉴》消风玉容散(绿豆、白芷、菊花、白附子),治面上风癖,时作痛痒。《外科活人定本》升麻散毒汤,以之配伍升麻、荆芥、连翘等,治赤面风红肿而浮起。《蒲辅周医案》以之配伍蝉蜕、防风等治周身发风疹块,瘙痒剧烈配伍刺蒺藜、地肤子、赤芍等,治红色痒疹(玫瑰糠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以之配伍硫黄、胆矾、五倍子等,制成软膏,外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2. 湿疹  《蒲辅周医案》以之配伍羌活、蛇蜕、僵蚕等,治疗湿疹瘙痒,有祛风除湿止痒之效。《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以之配伍藿香、紫草、青黛等,煎服,可治婴儿湿疹。

3. 白癜风  《古今名方》记载用白芷、细辛、雄黄研末外搽治本病。现代也较常用本品内服外用治疗此证,经统计分析为高频次使用药物[中医研究,2005,18(11)28]。

4. 白庀(银屑病) 现代较为常用,如临床报道与地黄、白芷、玳瑁(粉)、荆芥穗等制成的银屑平颗粒,观察治疗100例患者,疗效颇佳[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260]。

5. 面部色斑  在历代祛斑洁面的保健美容方中,白芷使用较为普遍,且多与防风、川芎、杏仁、桃仁、菟丝、当归等同用。如《肘后备急方》令面白如玉色方、《千金翼方》面膏方、《外台秘要》面膏方、《圣济总录》白芷膏、《普济方》七香嫩容散、《永类钤方》洗面药七白散、《东医宝鉴》玉容西施散、《外科正宗》诸书之玉容散等。现代临床报道与疏肝健脾补肾中药配伍内服,治面部黄褐斑有效[中医临床研究,2011(10)98];外敷与白及、珍珠粉等配伍,疗效亦佳[四川中医201230(8)116]。

此外,现代亦用本品治疗痤疮、酒渣鼻等,如配伍黄连、苦参等制成痤疮膏[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851];与蒲公英、野菊花配伍治疗酒渣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1):57]。

六、疮疡

邪毒壅积,营气郁滞,逆于肉理,乃生痈脓。本品能“通经理气而疏其滞”(《医宗金鉴》),疮痈初起,红肿疼痛,其有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脓成难溃及脓湿不止者,又可托毒排脓、除湿止痒,而且还能生肌。故外科用方中,配伍白芷者十分常见。如《世医得效方·疮肿科》收录危氏“秘传十方”,加用白芷者有5方。痈肿初起,须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配伍如《疡科选粹》白芷升麻汤,其与升麻、黄芩等同用,治臂痈。《外科真诠》白芷散,其与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同用,以治足趾疔疮,痛如刀割。被誉为“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的仙方活命饮,亦以本品与金银花、赤芍等配伍。治疗此证,白芷亦常外用,如《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以之与天花粉、大黄、黄柏等同用。痈肿脓成难溃或脓久难尽者,白芷宜与补血益气药配伍,共奏托毒排脓之效,如《外科正宗》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托里透脓散,其均与黄芪、当归、人参等同用。亦可局部施药,如《外科真诠》白芷散,其与牡蛎、冰片为末,外涂乳疳溃烂脓湿将尽者。

本品善走脾胃,故乳痈(乳腺炎)、针眼(睑腺炎)及牙龈肿痛者都很常用。临床报道治疗乳痈,用白芷粉30g加熬开的原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94%[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4)327]配伍瓜萎、牛蒡子等内服亦有效[河南中医200626(2)74]。治针眼与大黄牡丹汤同用,内服有效[河北医学,201218(2)279]配伍当归、珍珠末等外敷观察160例有效率达95%[中国社区医师,200319(5)38]。治牙龈红肿疼痛,可与金银花、连翘、黄连等同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744]。

本品外用还可生肌,如《外科正宗》生肌玉红膏,以之与紫草、当归、血竭等配伍,以白蜡、麻油制为软膏,生肌之效甚佳。现代报道用白芷20g捣碎,细纱布过滤后涂敷患处治疗压疮,效果显著[吉林中医药,200626(11)30]与大黄、地榆等配伍外用治疗糖尿病、烧烫伤所致皮肤有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2175]。

此外,白芷还可治疗蛇虫咬伤、蜇伤,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肿、止痛之效。如《世医得效方》治毒蛇所伤,以白芷、细辛为主,加少许雄黄、麝香,温酒调服。《医大全》白芷护心散,以之配伍乳香、雄黄、甘草治毒蛇、蜈蚣咬伤。现代也常用之与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虫蛇咬伤,疗效颇佳[蛇志,201224(2)191]。

【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

服用白芷过量可引起中毒反应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气短、出汗、血压升高、烦躁等,严重者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个别患者使用白芷可引起过敏反应,采挖白芷时,更易引起接触性皮炎。据报道280位采挖者中,有182人在面部、颈部、胸上部和四肢暴露部位(除手掌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或大疱等皮损,有的还伴有眼结膜充血,且发病局部均有瘙痒、灼热、疼痛、肿胀或麻木。将鲜白芷根、茎、叶捣为糊状,在患者前臂内侧进行斑贴试验,12〜72小时后观察均呈强阳性反应。

【按语】

一、关于硫熏白芷的讨论

为了改善白芷药材的外观,部分产区采用硫熏法加工白芷。实验研究发现未经硫熏前川白芷和杭白芷中香豆素总含量分别为0.571%和0.421%熏制后其总含量分别减少为0.190%和0.178%。香豆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欧前胡素和氧化前胡素,对异欧前胡素的影响不明显[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27-2863]。

香豆素是白芷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上述实验表明硫熏白芷会降低其药材质量,这种不合理的加工方法应当改进。古代本草要求采挖后曝干,是较为合理的方法。

二、关于白芷用量的讨论

据《中药的中毒与防治》等书记载,白芷的中毒量为30~60g,而临床使用本品至30~60g者,近年来并不鲜见。因白芷品种不一,产地有异,加之采收、加工、配伍、用法及患者体质等多种影响因素,对大剂量使用的经验宜持审慎态度,先从较小用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三、 关于白芷止血作用的讨论

白芷用于血证,在历代本草和临床医籍中都有不少的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女人漏下”,唐代《药性论》谓其“主女入血崩”,《日华子本草》谓其“补胎漏”,《本草纲目》谓其主“鼻衄”和“小便出血”。《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升举大补汤,白芷与黄芪、人参、当归等同用治疗产后血崩及老人、虚血崩;该编又用生血止崩汤治血崩“鲜血大来”者要求原方加入白芷和荆芥炭,其用意显然是以本品作止血之用。但历代文献却从未谓其有止血之功效,因此,本品在血证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近年来,用白芷煎剂口服治疗安放节育器后的子宫出血,收到了良好的止血效果[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4)2366]。药理研究也表明:白芷水溶性成分具有收缩外周血管,促凝血等作用[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88]。根据上述资料,白芷应当是具有止血功效的药物,再结合该药的药性特点,又宜以温经止血及化瘀止血药视之。

四、 关于白芷活血作用的讨论

白芷能够活血,是历代本草已经肯定的一种功效,如《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血闭”,《药性论》谓其主“心腹血刺痛”,《日华子本草》谓其“破宿血”,《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其“和利血脉”。在古方中,白芷与活血化瘀药同用者亦时有所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红花当归散治妇人积瘀之证,其中配伍有本品。《伤寒保命集》红花当归散,以之与红花、牛膝、苏木等同用,治疗“妇人月经不行,或血瘀腰疼痛”。《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活血止痛方本品亦与三七、乳香、红花等活血止痛药同用。以治疗伤科著称于世的危氏经验,集中反映于《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该卷外治金疮的太乙膏、止血收疮口方、乳香膏,止痛之乳香散,通治骨折筋伤之方、清心方,治伤重烦闷之四圣散,洗跌伤瘀血之荆叶散,治跌扑肿痛之紫金皮散等,均十分器重本品(医技拔萃.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238)。介绍当代伤科名家石玉生老中医治疗外伤肿痛的用药经验,亦十分重视白芷,常于七厘散中去冰片而加入本品,以增强原方活血止痛之功。李修伍教授认为:“治瘀血头痛首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通窍活血汤。……但当今麝香奇缺,且药价昂贵。余多年体验,白芷、藁本可代麝香,治瘀血头痛……具有同等功效而价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头痛眩晕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205]。现代报道:由白芷与丹参、苏木、当归、麝香等制成的“活血止痛膏”,对伤筋、骨折引起的肿胀疼痛有明显疗效[现代中医药,201232(3)44]。药理研究也显示本品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26]。由上可知,白芷治疗头痛、痹痛、疮痈肿痛、面䵟诸证除因其能祛风、散寒、除湿之外,恐与活血作用不无关系。对此,有必要认真研究。

五、关于白芷“通九窍”的讨论

李东垣认为本品“其气芳香,能通九窍”。其通毛窍以发汗,通鼻窍以疗鼻渊,为人所共知。此外,该药还可通心窍以治闭证神昏,通下窍以利二便,且升阳气以通耳窍,祛风止痛以治目疾。如《普济方》以白芷一味醋炙为末,木通、甘草汤调下,治气淋小便结涩不通。《十便良方》以炒白芷为末,米饮加蜜少许调服,治风秘大便闭结。《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檀香汤,以之配伍檀香、川芎、桔梗,通利头目。《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化痰开窍汤,以之配伍石菖蒲、竹茹等,治疗中风之湿热痰浊蒙蔽清窍而神昏不语者。其治疗目疾之理,可参见羌活的有关讨论。其通淋、通便和宣通心窍之理,因临床应用较少,而缺乏研究。但是,这些苗头是值得注意的。

六、关于白芷性能的讨论

本品祛风散寒,具芳香之气,自《神农本草经》始,一般皆称其为性温而味辛,虽有谓其微甘者(如《滇南本草》),缺乏实际意义。其归经素以肺、胃(或按经络辨证称手太阴、足阳明)二经为主,亦有谓其入脾、肝、大肠经者。因本品尚主治血闭、寒湿经但有主次之分,后者相对次要而已。历代本草均谓本品无毒,近代《药物图考》谓其有小毒,目前《毒性本草》、《中药的中毒与防治》等书,均将本品收列其中。现代研究其主要有毒成分为白芷毒素,其小剂量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及脊髓,出现呼吸增强、血压升高及呕吐等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烦躁、惊厥继而全身麻痹而死亡。从确保用药安全的角度来看,谓其“有小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白芷内服或干品外用而发生过敏反应者较为罕见,但接触鲜品则极易引起接触性皮炎,对此应加强劳动保护,在采收、加工时减少或控制其对皮肤的损伤。鉴于本品有致敏性,且临床又常外用,故用药后应注意观察,尤其是面部用药,更须如此。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白芷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等。挥发油中有3-亚甲基-6-环己烯、1-十四碳烯、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甲基环癸烷、月桂酸乙酯……香豆素及其衍生物有:白当归素、白当归脑、氧化前胡素、欧芹属乙素、珊瑚菜素、佛手柑内酯、白芷毒素、花椒毒素、东莨菪素等。

二、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现代研究提示该作用与白芷所含挥发油及总香豆素相关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白芷水煎(或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及小芽孢癖菌等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白芷所含的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白当归素对多种癌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对心血管与血液的作用:白芷能舒张动脉血管、加快血液流动的作用等。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烧烫伤  香油(花生油)500ml炼至约150之后,加入白芷、忍冬藤各62.4g炸透后弃掉残渣,再放紫草62.4g炸约5分钟,弃掉残渣,然后用七层纱布过滤后备用;将凡士林熔化后,按50%的比例加入配制好的白芷油,并充分搅拌均勻,待温并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冰片3g,搅拌溶解均匀后即可得到50%浓度的白芷糊软膏。治疗烧烫伤115例效果良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1574]。

2. 治疗阳痿  民间验方“香芷起痿散”,即白芷120g,当归90g蜈蚣30条共为细末,分30包,每次1包,每日2次,早晚温开水送服,临床治疗79例,有效率81%[中医杂志,200041(3)136]。

3. 治疗浅表性霉菌病  斑蝥20g(去头足),白芷30g半夏(最好用生半夏)30g,加入75%乙醇2000ml,浸泡1周后滤过,药液备用。用时直接用棉棒蘸药液外涂患处,涂搽至皮肤损害处起水泡为止(注意水泡破后局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无水泡者可重复用药1次。1次发泡为1疗程,一般1疗程为3日;第2疗程须水泡干燥后再涂药。最多治疗2个疗程。共治200例浅表性霉菌病(包括股癣、顽癣、秃疮等),总有效率为98.3%[中医杂志,1997(2)101]。

4. 治疗带状疱疹  雄黄20g,蜈蚣10g,白芷15g冰片5g研成细粉,芦荟适量打碎取汁,并等量与上药混匀调成糊剂,均匀敷于疱疹部位,并联合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62例,疗效满意[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97]。或用白芷9g荆芥12g,金银花15g连翘12g蒲公英20g地丁15g甘草3g组成的芷荆消毒饮煎服治疗带状疱疹41例,也有较好疗效[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5)159]。

此外,临床报道白芷、大黄各等份研末,每服5g,12次。治疗肝炎,对降低转氨酶,消除胁痛等,有明显效果[中药临床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72]以五白散(五倍子、白芷各等量共为细末)加水、醋各半调成糊状,睡前敷于神阙穴上,每晚1次,连敷3~5次,治疗遗精效佳[河南医药信息,1996,4(2)55]白芷研末,每次6g,每日两次黄酒送服。同时以白芷末50g黄酒调敷于患处关节治疗关节囊积水效果明显;白芷10g蝉蜕30g水煎熏洗并取少量内服,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水疝)疗效显著[中医杂志,200041(3)136]。有报道白芷在妇科疾病中应用颇广,如用白芷9g当归、川续断、杜仲各12g鸡血藤、茯苓各30g,生薏苡仁20g,甘草6g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用肉桂、白芷等量研极细粉填脐,经前10天始用,间日更换1次,治疗痛经效力奇特等[河南中医,2006,26(2)7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敏性鼻炎常发作?这个方子有奇效!
白芷 Baizhi《神农本草经》
第一节 发散开玄药一1 玄府学说
辛夷花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细辛-药材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细辛、藁本、苍耳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