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葱白

葱白(《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近根部的鱗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随时可采采挖后,切去须根及叶,剥去外膜鲜用。

【历史】《本草纲目》释名项下认为:“葱从忽,外直中空,有忽通之象也。芤者,草中有芤也。故字从孔,芤脉象之。葱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李时珍对该药的训释似有牵强附会之失,难以使人赞同。因葱字本作蔥,并非从“忽”。葱有青翠茂盛之义,该植物的生长有此特点,故与其得名有关。

《神农本草经》中品葱实条下云:“其茎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为本草对其功用的最早记载。而“葱白”一名则出自《名医别录》,并谓其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益目睛,除肝中邪气,安中,利五脏,杀百药毒”。唐代《食疗本草》补充其“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五代《日华子本草》收录的功用更为详尽,谓其“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奔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其后《用药心法》提出“通阳气,发散风邪”;李东垣提出“治阳明下痢下血”;《日用本草》提出“能达表和里……止血”;《本草蒙筌》提出“蛇伤、蚯蚓伤,和盐詈即解”;《本草纲目》提出“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猁犬伤”。《本草经疏》及《本草从新》从诸家纷繁的论述中,将其主要功效概括为“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其言简意赅,至今沿用者甚多。现代对本品功效的认识又有发展,如《妙用葱姜蒜》谓其“解肌发汗,通阳利气,行瘀止血,消肿解毒”,更能符合实际。

【性能】辛,微温。主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通阳利窍,温中行气,解毒消肿。

【应用】

一、外感表证

本品辛能发散,可达表祛邪,看发汗解表之功,因其药力较弱,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证情较轻者,且多与豆豉、生姜同用。邪气盛而证情较重者,可作麻黄、紫苏等药的辅助用药。因其微温而较少燥烈之性,对阴血素虚而伤风感冒之人,以至风热表证、风温初起,其亦可与养血滋阴及疏风清热药同用,共收扶正解表或辛凉祛邪之效。如《济生秘览》用连根葱白20根,和米煮粥,醋少许,热食取汗,以治时疾头痛发热者。朱肱《类证活人书》用连须葱白加生姜,水煎温服,治风寒感冒初起。葛洪《肘后备急方》针对数种伤寒初起,一时难以分别者,以葱白配伍生姜而兼疗之,方名葱豉汤。该配伍作用平和,温而不燥,汗而不峻,其“解表通阳,最为妥善”(费伯雄语),成为后世许多解表名方的基础。葛洪本人对表邪较盛者,即以本方与葛根、升麻、麻黄等配用,以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类证活人书》之活人葱豉汤,亦以葱豉与麻黄、葛根同用。《医门法律》以之与香苏散合方名香苏葱豉汤,均主治风寒表证。《外台秘要》葱白七味饮,以本品与麦冬、干地黄等同用,主治阴血亏虚,感受风寒,而头痛身热,微寒无汗者。《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以本品与玉竹、白薇、薄荷等同用,主治素体阴虚,偶受外邪,微恶风寒,身热头痛,咳嗽咽干者。该书葱豉桔梗汤,以本品与连翘、栀子、淡竹叶等同用,主治风温初起,或风热感冒,以微发其汗,逐邪解表,泄热肃肺。现代临床经验对本品治感冒亦有不少报道,《全国医药产品大全》榄葱茶以之与紫苏叶、生姜、橄榄同用,治伤寒感冒,发热,头痛,流涕、喷嚏、腹胀等有效。《感冒病临床治疗学》以之与苍术、紫苏叶等同用,主治风寒表湿证。《蒲辅周医疗经验》以之与藿香、厚朴等同用主治外感暑湿,发热头痛,烦躁昏睡,汗出体温不降,苔白而腻者。《刘奉五妇科经验》用黑豆100g、连须葱白6根,黑豆炒至有烟味,加入葱白及黄酒1盅,再加水煎,去渣,顿服,主治产后感冒。

二、 鼻窍不通

本品辛温入肺,略兼宣通鼻窍之能,可用于风寒犯肺及鼻渊等证之鼻塞流涕等。如将洗干净的葱白部分撕成0.5cmx1cm小片,贴在新生儿的鼻背上,变干即更换1片,可明显缓解新生儿鼻塞[护理学报200916(6A)56],或将50g葱白捣成糊状敷前囟部治疗婴儿鼻塞,疗效亦佳[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686]。也有报道用带根葱白7根、白胡椒7粒、辛夷10g加水500ml,急火煮沸15~20分钟后趁热倒茶杯内,用药液的热气熏口鼻治疗风寒感胃之鼻塞、流清涕,疗效显著[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25]。

三、 疹出不透

风寒外束,肺气失宣,卫阳闭郁疹初起而疹出不畅者,本品可解表宣肺,通达内外阳气,以助疹点透发。如用新鲜葱白250g放置大嘴茶壶中,隔水炖煮后,让患儿鼻孔对着壶嘴口约30cm处,将葱水蒸气吸入鼻内,每次熏、吸20分钟左右,隔1~3小时再吸1次对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而伴哮喘者有效。或以葱白、芫荽捣烂,和热饭做成药饼分贴于囟门、肛门两处,亦有透疹之效(百病中医诸窍疗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29)

四、 阳气闭郁

本品温里祛寒能通上下内外之阳气,对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而上下阳气不相顺接或内外阳气不得通畅之戴阳、格阳等证,用之有效。证轻者,可以单用。阳虚证重者,须与附子、干姜等温阳救逆之品配伍,共收回阳破阴,宣通阳气之效。《伤寒论》治少阴病阳气大衰,阴寒内盛,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细欲绝,且内外阴阳格拒,内真寒而外假热,出现身不恶寒,面色赤者,于通脉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中加入葱白9茎,以通达格拒之阳气。该书治脾肾阳虚,阴寒太盛,虚阳为阴寒格拒于上之戴阳证,以葱白与附子、干姜同用,方名白通汤,或白通加猪胆汁汤,亦用本品宣通上下,以助破阴回阳,解除阴阳格拒之势。《华佗危病方》治大吐大泻等病之后,阳气虚脱,内外阳气不相顺接,而四肢逆冷,冷汗自出者,用葱白数茎捣烂,炒热后樊胳下,并内服葱白之酒煎液。下之不足,阳气不通,膀胱不得温助而小便失约,小儿遗尿,可用葱白100g、硫黄50g共捣如泥,敷脐部(《中国奇方全书》,录自《健康报》)。

五、 二便不利

本品温通阳气,调畅气血,对下元衰微,气化失调,水道不通,以致小便不利或气机不运,肠道无所濡养及大肠传导不行,而大便不通者,亦有一定效果。如《外台秘要》治小儿初生不小便,以人乳、葱白合用,水煎分服。《普济本事方》治小便不通,少腹胀满,用葱白切细,炒热,熨脐下。《全生指迷方》葱白汤,以之与冬葵子、陈皮同用,主治小便卒然不通,腹胀气急,烦闷欲死者。现代也多有葱白外治尿潴留的报道如生葱白500g切碎、白矾12g研成粉,混合捣成糊状,贴敷于胳及下腹膀胱区[中国民间疗法200917(7)63]或鲜葱白约60g加食盐3~5g捣碎为泥,敷气海、关元、中极穴[中原医刊,200330(23)45]或用盐适量填神阙穴,葱白去粗皮切1cm厚,置盐上用艾条灸[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324]。又如《幼幼集成》以葱白与生姜、淡豆豉、食盐配伍,同捣烂,热敷脐上,以纱布包扎之,可治新生儿禀赋不足,而大便不通。《全幼心鉴》以葱白3根,煎汤,调蜂蜜、阿胶服;并以葱白染蜜,插肛门,治小儿虚秘。《仁斋直指方》匀气散,用连须葱1根、生姜1块、盐1捻、淡豆豉3~7粒,共捣作饼,烘罨脐中,不通再换药,主治大肠虚闭。《世医得效方》葱白散,以葱白2茎,煎汤,趁热调入阿胶1块,治老人大便不通。

六、 泄泻、痢疾

《日华子本草》谓本品主治霍乱,因其能入脾胃,温通阳气,散寒除湿,故对寒湿泄泻用之有效。李东垣又谓本品“治阳明下痢”,则因其通阳解毒调气行血。如治疗寒泻,可用葱白(或大葱)切碎,加入食盐适量,混合炒热,以布包裹,热敷脐腹,1日数次。寒盛者,可再加生姜、干姜、胡椒等温中散寒之品。治水湿泄泻,可用葱白、鲜车前草各30g,煎汁去渣,以药汁入粳米30~60g煮粥,早晚各食1次。《肘后备急方》以葱白20茎、大枣20枚,水煎顿服,治疗霍乱吐泻,烦躁不安。《食医心镜》以葱白1握,切细,和半煮粥,日日食之,主治赤白下痢。现代报道用带须葱白10~15g加水煎煮15分钟滤液浓缩至15~20ml服用时可加少许奶液作调味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满意[江苏中医,199516(4)20]或用葱白4根、小茵香15g、肉桂10g捣烂,用砂锅炒热,装人缝好的布袋内,以神阙为中心热敷于小儿腹部,对小儿腹泻也有效[江苏中医,200425(10):7]。

七、 疼痛证

本品散寒通阳,调理气血,解毒消肿,通达上下透彻内外对腹痛,痹痛,疮痈肿痛,外伤瘀痛等多种由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证,有辅助治疗作用。

1. 疮痈肿痛   《千金要方》以葱白捣汁浸洗、涂搽局部,治一切肿毒。《圣济总录》以葱白、蜂蜜捣敷,并配合醋汤熏洗,治疗疔疮恶肿。《外科精义》乌金散,以葱白与米粉同炒,加醋调敷,治痈疖肿硬无头,其色不变者。《揣摩有得集》葱矶丸,以本品配伍白矾,捣烂为丸,开水送服,取汗,治疔毒肿痛。《医宗金鉴》葱归溻肿汤,以之与当归、白芷等同用,煎汤,热洗,治痈疽疮疡肿痛,初起未溃者。《千金要方》又以葱汁1升顿服,治乳痈初起。孟诜《必效方》还以连须葱浓煎取汁,置盆中坐浸,治疗痔疮肿痛。现代有报道用鲜葱白与生半夏等量共捣为泥状,捏成鼻孔大小的药栓,塞人患乳对侧鼻腔,30分钟后取出,1日3~5次,治疗急性乳腺炎有效[中国民间疗法,200311(3)19]或将仙人掌(去皮)、葱白各100g、韭菜50g、生姜30g捣烂,加开水1000ml白酒50ml,热敷患处,每日2~3次,亦可治疗上述病症[吉林中医药200323(5)26]。此外,有报道取洁净大葱白(约3寸许)、红糖5g捣烂如泥,加入冰片5g和匀,用敷料包扎消过毒的病灶,3天为1疗程治疗指趾疔市380例,1个疗程痊愈者150例,2个疗程痊愈者200例,3个疗程痊愈者30例,治愈率为100%[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2)36]。

2. 腹痛、阴囊肿痛   《婴孩宝鉴》用葱汤熏洗腹部,并用热葱饼敷脐上,治疗小儿寒凝气滞之腹痛。《类证活人书》单用葱白热熨脐腹,治阴寒内盛,而腹痛,厥逆唇青者。《瑞竹堂经验方》用葱白捣膏,麻油送服,治腹中虫积,卒然腹痛。现代用大葱30g、生姜15g,捣烂炒热,以纱布包裹,趁热敷于胃部,治胃痛有效[农村新技术2010,(5)8]。用连须青葱60~100g取汁顿服,10分钟后再服菜油或麻油30g对蛔虫性急腹痛有效[中国民间疗法,200311(7)55]。治阴囊肿痛,《本草纲目》以葱白、乳香捣烂涂敷,或以煨葱加入食盐适量捣如泥状,涂于局部。治寒凝气滞腹痛,本品亦宜配伍温里行气药内服,如《博济方》葱白散,以之与肉桂、木香、炮姜等同用,治“一切冷气不和,及膀胱气攻冲疼痛”。

3. 外伤肿痛及痹证疼痛   治金疮瘀血《千金要方》以葱煎浓汁,浸渍患处或以葱白配伍麻仁煎服。《日用本草》言“葱治跌打损伤头脑破骨及手足骨折或指头破裂,血流不止。用葱白杵烂焙热封裹损处”。《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以之与川芎、麝香等同用,可治头部振血头痛等证。《全国医药产品大全》葱姜膏,以葱、姜与附子、乌头、蓖麻仁同用,制为黑膏药,外贴患处,主治风寒痹证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现代也报道用鲜葱白30g、韭菜头50g捣烂如泥,加入白酒及面粉成糊状敷于患处治疗急性扭伤肿痛有效[中国间疗法,2003,11(7):55]。

此外,蛇伤及毒虫伤,可以本品加入食盐少许捣敷局部。药物食物中毒,证情轻者,可用本品取汁服。

【用法用量】6~30g。亦可取汁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为发汗解表之品,故《本草经疏》提出:“病人表虚易汗者勿食,病已得汗勿再进

【按语】

一、关于葱类药材品种的讨论

历代本草所载的葱白、葱叶、葱汁、葱花、葱实、葱须,同出一物,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的不同入药部位。该植物又称火葱(《草木便方》)、四季葱,高可达50cm,鱗茎圆柱形,先端稍肥大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胡葱(细香葱):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儿.又名冻葱(《新修本草》)、葫葱(《孙真人食忌》)、冬葱(《蜀本草》)、回回葱(《饮膳正要》)、蒜葱(《本草纲目》)、分葱、科葱(《中国蔬菜栽培学》)。茎细长,纺锤形或圆形,外被赤褐色或铜赤色鱗茎皮,冬季生叶,夏季枯萎,可达30cm。本品性味辛,温;能“温中,消谷,下气,杀虫”(《开宝本草》),并“疗肿毒”(《蜀本草》),《太平圣惠方》以胡葱与赤小豆、硝石同用,治疗“卒身面肿,腹胀,小便不利,喘息稍急未见入解表方。

茖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儿又名格葱(《千金要方》)、山葱(《新修本草》)、隔葱及鹿耳葱(《救荒本草》)。其鳞茎呈长椭圆形,鱗茎皮成丝网状,叶具长柄,长卵形或长椭圆形,有平形叶脉,野生于山间林荫、草甸。本品能“除瘴气恶毒”(《千金要方》),不能误作胡葱使用。

洋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儿鳞茎大,球形或扁球形,外包赤红色皮膜,具强烈的香气,又名玉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本品未载于古代本草,首见于现代《药材学》。据研究,洋葱对胃肠道能提高张力,增加分泌,并有抗菌、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临床作为利尿药、祛痰药使用,或用于肠无力症及肠炎健康男性口服60g油煎洋葱,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浆胆固醇升高,并使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Ind J Med  Res196654(l)48]因其含较丰富的维生素C及其他多种维生素,又宜用于维生素缺乏症其鲜品“捣成泥状,治疗创伤、溃疡及妇女滴虫阴道炎”(《药材学》)。

二、关于葱白通阳的讨论

如前所述,葱白之通阳,主要适用于阳气大衰,阴寒内盛,阴阳格拒,虚阳浮越于外,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身反不恶寒之格阳证或下焦虚寒,阳气格拒于上,其人面色赤红之戴阳证。此为阳虚阴盛所致,本品并无温补回阳之功,其破阴逐寒之力亦微弱,故须与附子、干姜等药同用。其重用葱白之由,皆因“阳气隔绝不通,姜附之力虽能益阳,不能使真阳之气必于阴中,唯葱白味辛,能通阳气,令阴得阳而利,庶可愈矣。盖大辛大热之药,不过藉以益人阳气,非有以通之,令真阳和会,而何以有济耶。”此证“用姜附以消阴,葱白以升阳,通云者,一以温之,而令阳气得入一以发之,而令阴气易散也。”(《医宗金鉴》引汪琥、程知语)。此外,因寒邪凝滞,阳气不通,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通或大肠传导无力,大便秘结者,其可通阳气,利二便,亦非益人阳气而为功。

桂枝亦有辛散温通之性,通阳之功,但其偏于温扶阳气。人之阳气健旺,气血流畅,其阳自然宣通。故主治肾阳不足、心阳不振、脾阳不运之水肿、胸痹、痰饮。其与葱白偏于顺接上下,透达表里格拒不通之阳有别。

三、关于葱白利窍(通窍)功效的讨论

古今称葱白能利(通)窍者,不乏其人。本品这一作用,疗效可靠,应用广泛。其用于表证,能透发毛窍,发汗解表。其用于鼻塞流涕,可宣肺气,通鼻窍。其用于二便不通,可利下阴前后二窍。其用于乳汁不行,可通利乳窍。王清任拟通窍活血汤,以治上部诸般瘀血之证,亦取其能上通脑窍。《证治准绳》通鸣散,以本品与石菖蒲、磁石、麝香同服又通神散以之与麝香、全蝎同用,纳耳中,皆主治耳聋,取其能通耳窍。《名医别录》谓其“治喉痹不通”,《本草经疏》认为其“辛凉发散,得汗则火自散而喉痹通也”,亦从本品通窍而立论。《日华子本草》谓其“止心迷闷”,又崔行功《纂要方》用本品插入鼻孔或耳中,急救“卒中恶死”;《千金要方》以葱汁灌服,治中毒“口噤欲死”;《本草纲目》记载“卒急心痛,牙关紧闭欲绝。以老葱白五茎去皮须,捣膏,以匙送人咽中,灌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苏……则均取其通心窍,醒昏厥”。可见其利(通)窍之功效是不能忽视的。

四、关于葱白止血功效的讨论

孟诜《食疗本草》谓本品“止衄血”,李东垣《用药法象》谓其治“下血”,吴瑞《日用本草》谓其“止血”,《本草纲目》谓其治“妇人妊娠溺血”……《深师方》以葱白煮浓汁饮之,治胎动下血。《外台秘要》以葱白煎汤,熏洗局部,治痔疮出血。《普济方》以葱白配伍郁金,煎服,治小便尿血。《胜金方》以葱白取汁,滴2~3滴入鼻中,治衄血。《梅师方》以葱炙热,接取汁,敷伤口,治金疮出血不止。当代《中国奇方全书》记载:以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厚敷于足心涌泉穴,治鼻衄颇有效。《妙用葱姜蒜》记载:用葱白31g,鲜车前草叶、粳米各适量先用粳米煮粥,米熟时放入预先洗净切碎之葱白、车前叶,再煮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可治久病尿血,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者,并兼治齿衄肌衄。或将葱白捣烂,入锅内炒热,敷于患处,能治创伤出血。亦可取葱白45g捣烂,放锅内煨热,加入红糖30g、面粉适量,其用法与主治同上。其止血之功用,由上可见一斑。然迄今未见对此的专门论述和研究,其止血之力,收效之理因而不清,有必要尽快加以论定。

五、关于葱白与葱青药性功用的讨论

葱白与葱青(叶)性用之异,首载于《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认为:“葱亦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不得令有青也。”其白冷青热之说,早为诸家本草否定。自《千金要方·食治》始,多言葱叶为辛温之品金元以来,各本草亦将葱白之辛平改书辛温,可见二者性味并无差异。陶氏“伤寒汤不得令有青”之言,对后世影响较大,历代多有称“葱白专主发散”者,其解表之方,也多以葱白入药。谓葱叶不宜作发表之用,恐不尽然。据《食疗本草》记载其亦“主伤寒壮热,出汗中风”。《医林纂要》认为“陶氏谓白冷青热,此却不然。但全用则行通身,根与白行肌肤,青与尖专行达肌表,上头目。”仍有葱叶可达表祛邪之意。《伤寒类要》治妊娠伤寒壮热,以葱1把,煮服取汗,食葱令尽,将葱白、葱青俱作解表之用。此外,《千金要方·食治》谓葱叶“杀百药毒”;《食疗本草》称其主“面目浮肿骨节头痛”;《日华子本草》称其“用盐研罨蛇虫伤并金疮”;《图经本草》谓其“治打扑伤”;《永类钤方》用葱白连叶治小便不利李时珍亦青白合用,治外伤出血……上述功用,说明二者并无明显区别。在孙思邈的基础上,《本草正义》又称:“去青用白,取其轻清或连须用,欲其兼通百脉若单用青葱茎,则以疏通肝络之郁窒与葱白专主发散不同。”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和用药实际,认为葱白长于发表,葱叶长于通肝络,则较为公允认为葱白不能通肝络,葱叶不能发表,则值得商榷。

六、关于葱白与葱汁功用的讨论

葱汁又名葱苒、葱涕、葱涎、葱油、空亭液等。《千金要方·食治》将葱汁、葱涕视为二物,其虽有自然泌出与人工捣取之分,但均为葱中汁液故后世视为一物。但葱汁出自何处,素无定论,各说不一,有将葱白汁称葱汁者,有将葱叶汁称葱汁者,有将全葱取汁称葱汁者。许多鲜品植物药取汁使用,与原药性用并无明显区别,如生地、麦冬、苇茎、白茅根、马齿苋、车前草、薤白、大蒜等,故本草均不单独立条载录。如葱汁系葱白或葱叶之汁,则应与葱白或葱叶之性能功用基本相同,便无单独分列的必要。但历代本草将葱汁单列,以与葱白、葱叶相区别,而且用葱汁之方又多言用葱取汁,故应以全葱之汁为是。

葱汁的性味亦为辛温,在功用方面,《名医别录》谓其“主尿血,解藜芦毒”;《千金要方》谓其“解桂毒”;《本草纲目》谓其“散瘀血,止衄止痛治头痛耳聋,消痒漏,解众药毒”,又云其“功同葱白。古方多用葱涎丸药,亦取其通散上焦风气也。”可见其以散瘀、止血、解毒为主,发汗解表之力不及葱白,故治外感方中罕有使用。

七、关于葱与蜜相反的讨论

据《千金要方·食治》记载:“黄帝云:‘食生葱即瞰蜜,变作下痢食烧葱并瞰蜜,壅气而死正月不得食生葱,令人面上起游风。”《本草纲目·序例》的“相反诸药”中,列有“蜜反生葱”。明人杜文燮所辑《药鉴》之“十八反药性歌”中,亦有“蜜蜡莫与葱根睹”一句。历来,蜜与葱相反的说法广为流传。蜜蜡,乃是蜜蜂分泌的蜡质,临床并不常用其与生葱同食的可能更为鲜见二者是否相反,文献中极少提及故不必讨论。

有实验研究报道以葱蜜酒[由大葱(或火葱)、蜂蜜、58度白酒三物按111的比例,用冷渍法制备]给日本大耳白兔灌胃,用量为30ml/kg结果表明该组动物与葱酒组、蜜酒组、白酒组的对照动物,都出现腹胀,昏睡及心、肝、肾充血,出血,变性,发炎等实质器官病理损害。但试验组的出现率和严重程度超过3个对照组。认为葱蜜配伍后可加大药物的刺激和毒害作用,临床应谨慎使用(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308)。而不赞同蜜反葱的人亦为数不少,如有人撰文讨论“食忌”,发表于《健康报》,称经动物实验及健康人有意同食生葱与蜂蜜,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认为此二者相反之说纯系谬误。目前多数中药著作亦未加强调。

笔者认为,蜜反葱之说尚不能完全否定或肯定。本草所记,大约有4种可能一是二物同食,的确引起部分人出现“下痢”、“壅气”等不良反应。因二物均有通便之功,且蜂蜜味甘滞腻,大量使用(尤其是合用)后,引起滑肠腹泻及气滞胀满,是完全可能的。二是个别人食后的偶然反应,在当时未加验证,盲目扩大为一种普遍现象,系古人失之粗疏。如诸医药书中所记“令人面生游风”,很可能是少数人的过敏反应(当然不一定都是由葱、蜜引起的)。李时珍对此就极有见地,认为:“唐瑶《经验方》以葱汁和蜜少许服,(治衄血)亦佳。。。。。。。云二物同食害人,何以能治此疾,恐入脾胃不同耳。”(《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葱汁)这种因个人体质禀受不同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无普遍性。三是蜜蜂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而使所酿之蜜出现类似原植物的毒性,古人使用野蜂之石蜜则尤有可能或不慎食用变质之蜜所致。亦应为偶然现象。四是误记误传。现代实验应充分考虑临床用量等多种因素,使之更符合实际。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葱白含挥发油,脂肪油,维生素CBB2烟酸,痕量的维生素A类物质,黏液质及草酸钙等。挥发油中主要有蒜素、二烯丙基硫醚脂肪油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黏液质中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果胶。葱叶中含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多种低聚果糖、淀粉、半纤维素、α-纤维素及木质素等。

二、 药理作用

本品有发汗、解热、利尿、祛痰等作用。葱白挥发性成分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能抑制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其与水浸液(11)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100%的葱煎剂还能抑制志贺痢疾杆菌。葱白汁能增加雄性小鼠的交尾、雄性激素(血浆睾酮)含量和包皮腺、前列腺重量。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小儿腹胀   鲜生姜、葱白各等量研细,用纱布包裹敷脐1岁以内每次10~20g,l~5岁每次20~30g,大于5岁每次30~50g12小时更换1次,最多不超过2天。治疗小儿腹胀94例,疗效显著[河南中医,200222(1)54]。

2. 治疗冻疮   将葱白500g洗净,加切碎的干红辣椒1000g放入玻璃泡菜坛中,加入75%医用乙3000ml,密封7天后成葱白辣椒酒,在冻疮处反复涂抹(对未破溃冻疮在患处反复涂抹,对已破溃冻疮在其边缘未破处反复涂抹)直至发热,治疗50例,有很好疗效[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4)364]或用桂枝50g葱白10根,当归40g,红花20g加水煎两次,将患处浸于药液中擦洗5~10分钟,每日1~2次,治疗253例,疗效亦佳[中医文献杂志,2000(2)22]。

3. 治疗鸡眼   用热水将鸡眼泡软,去除老化角质层,取新鲜葱白一片(略大于鸡眼),敷于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76例患者经外敷7天后痊愈44例,10天后痊愈29例,另3例效果不明显[中国民间疗法,20019(7)29]。

此外,有临床报道取葱白通阳之功,载诸药上行于目,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因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而致眼底络脉不通的眼底病,疗效甚佳[江西中医药,199930(5)34]武汉市第一医院制剂中心用葱白提取物生产的搏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13(5)233];甘草(鲜干均可)和约手指粗细葱白,30cm长各2支煎汤新生儿每日服1/2剂,周岁内每日1剂,满周岁每日2剂3岁以上每日2~3剂,治疗小儿痉挛性咳嗽,效果良好[中国民间疗法,19975(2)34];鲜葱白50g,生姜15g捣烂如泥,每晚临睡前外敷足心,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次晨去除2周为1疗程,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亦佳[中国民间疗法,20008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葱白 Congbai《神农本草经》
葱白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葱白的图片,葱白的用法用量
感冒外治贴敷法大全
葱白的功效作用
虚寒体质吃什么好之六——大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