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柏

黄柏(《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皮树(川黄柏)或黄檗(关黄柏)的树皮。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地。野生或栽培。在夏初阴天,选择生长15~20年的黄柏树,采用半环剥或环剥等方法剥皮。剥下的树皮趁鲜刮去栓皮,晒至半干,压平,再晒至全干。药材性状二者均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川黄柏以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为佳;关黄柏以体轻、质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黄柏、炒黄柏、盐水炙黄柏、酒炒黄柏、黄柏炭。

【历史】本品始见《神农本草经》,原名檗木。此树皮色黄,古时可作染料,用于染纸可辟虫蛀,宋代《类说·雌黄》有“古人写书皆用黄纸,以檗染之,所以辟蠹”之说故作辟,从木,而有檗木之名。此后,《伤寒论》有檗皮、《本草经集注》有黄檗等异名。至于为何有现名“黄柏”,《本草纲目》曰:“檗木名义未详……俗作黄柏者,省写之谬也”,按照李时珍的解释,黄柏之名应为谬写所致。

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对其功用的描述有“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这些文字较准确地记录了黄柏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及主治范围。《名医别录》在此基础上补充道,其能“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使黄柏以上功效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药性论》又谓其“主男子阴痿。……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较为明确地指出黄柏为下焦湿热常用。《日华子本草》在记述黄柏的功用时,增补了黄柏“安心除劳治骨蒸”的功用李东垣谓其“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张元素认为黄柏能“泻伏火救肾水”,这些记载说明了黄柏为入肾经之品,能泻肾中虚火而治虚热骨蒸。李杲认为黄柏的应用配伍甚为重要,故提出黄柏“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等见解。历代本草不断地记录、完善了黄柏的功用,使黄柏成为中药中传统常用药而沿用至今,经久不衰。有关黄柏的现代研究涉及面亦甚广,无论成分、药理还是临床应用,均有报道。

【性能】苦,寒。主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应用】

一、湿热证

本品性味苦寒,为苦燥寒清之品入肾与膀胱二经,性善下行,尤善清下焦湿热,多用于湿热蕴于下焦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下痢、热淋、脚气诸证,亦治湿热黄疸。

1. 湿热泻痢   本品善清下焦湿热,亦为湿热泻痢所常用。治热毒血痢,常与白头翁、黄连、秦皮同用,既清热解毒,又凉血止痢,如《伤寒论》白头翁汤。或与赤芍同用,以清热凉血、解毒治痢如钱乙黄柏丸。

2. 湿热带下   湿热带下之成因如《本草经疏》所言“皆湿热乘阴虚流客下部而成”。本品苦寒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适用于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秽臭,常以本品与车前子、白果、山药、芡实同用,以清利湿热、燥湿止带,如《傅青主女科》易黄汤。现代临床以复方黄柏苦参洗液(黄柏、苦参、鱼腥草、金银花、白鲜皮、苦楝皮、土茯苓、蛇床子)冲洗阴道,每次150ml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用治87例各类阴道炎,近期治愈85例,远期治愈83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0)2502]。

3. 湿热黄疸   本品苦寒,性主沉降清利,为湿热黄疸所常用。治湿热郁结肝胆所致的阳黄证,常与栀子、甘草配伍,以清泄肝胆、利湿退黄,如《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4. 湿热淋证   本品苦寒清利,入膀胱经而善清膀胱湿热。治湿热蕴结膀胱,膀胱气化失司,而致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常与清热通淋的车前子、滑石、木通等药同用。若湿热蕴结膀胱而致癃闭不通者,常与知母、肉桂等同用,以清湿热、助气化,如《兰室秘藏》通关丸。

5. 湿热足膝肿痛   本品苦泄下行,性寒清利,治湿热下注,着于下肢,症见足膝红肿,常与苍术同用,以清热燥湿,如《丹溪心法》二妙散若再加牛膝同用,以增强引湿热下行之力治湿热下注之两脚麻木或脚膝红肿热痛如火烙,即为《医学正传》三妙丸。现代临床用黄柏五味膏(黄柏3份,栀子2份,乳香2份,金银花1份,冰片0.5份,共研细末,过120目筛,与凡士林按28比例制成软膏)治疗膝关节炎,以关节疼痛、胫膝酸软、局部灼热、关节肿胀积液、行走困难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90例,临床控制28例,显效22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56%[现代中医药,200929(5)46]。

6. 湿热遗精   本品入肾与膀胱,善泻肾与膀胱之中湿热。明代《医林绳墨》有“梦遗精滑,湿热所乘”之说。湿热所致的梦遗滑精,多伴尿色赤浊,溺涩不爽,余沥不净,口苦咽干,茎中作痛,苔浊腻,脉濡数等症状,可以本品与真蛤粉配伍,共研细末,滴水为丸,空心酒下,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珍珠粉丸。

二、火热证

本品味苦泄降,性寒清泻,其功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除为下焦湿热之要药外,亦为火热证之常用。多用治火热毒盛所致的痈疡肿毒,目赤肿痛,口舌生疮,以及湿热毒邪所致的湿疹湿疮、阴肿阴痒等证。

1. 痈肿疮毒   本品功善泻火解毒消肿,为疡科要药之一。如《外科精要》所言:“黄檗主疮肿神良,每用去粗皮,涂蜜炙,锉。诸方用作汤,洗阴疮良。捣末蜜水调敷”。凡因湿热火毒所致之疮疡肿毒,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常配伍黄连、金银花、升麻等清热解毒药同用,以增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如《中药制剂手册》黄连解毒丸。外用可取本品与大黄各等分,研细末,用醋调外敷,如《痈疽验方》二黄膏。《证类本草·卷十二》引《梅师方》有用黄柏为主合鸡子白,外涂治乳痈的记载。亦可用本品合轻粉调猪胆汁,涂搽外敷治脓疮。

2. 目赤肿痛   利用本品清解热毒、泻火之功,亦可用于热毒炽盛、实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治时行赤目,以本品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趁热熏洗,如《眼科龙木论》五行汤。或可用黄柏以乳浸后,点之。现代临床以黄柏、菊花各15g,水煎3次,合并煎液,澄清待凉,滴眼或湿敷,治疗天行赤眼120例,1剂治愈93例2剂治愈27例[光明中医,200318(104):55]。

3. 口舌生疮   本品泻火解毒的应用范围较广。据古籍记载,本品可用治多种热盛毒炽诸证,亦可用于毒热上攻之口舌生疮。治口舌生疮,可用本品与细辛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掺于舌上,如《济生续方》赴筵散或如《千金要方》用黄柏捣烂含之。治口疳臭烂,《小品方》以本品配铜绿,共为末掺之外用。

4. 湿疹湿疮   湿疹湿疮之成因常与湿滞、热盛相关。本品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为湿疮湿疹之常用,内服外用皆可。治湿疹,常与荆芥、苦参等同用,煎服,或煎汁敷洗患处。《肘后备急方》治男子阴疮损烂,以本品洗之,又白蜜涂之。或用黄连、黄柏等份为末外敷患处。现代临床用黄柏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1周为1疗程,治疗湿疹60例急性者服用2个疗程,慢性者服药4个疗程。结果显示治愈17例(28.3%),显效28例(46.7%),好转11例(18.3%),无效4例(6.7%)[中医杂志,200344(1)57]。亦有报道用黄柏止痒洗剂(黄柏、蒲公英、白矾、苦参、白鲜皮、五倍子等)治疗肛门周围湿疹,取100ml洗剂,注200ml开水中,熏蒸肛门局部,待水温降至40T时坐浴其中,每次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30天为1疗程。治疗180例,治愈131例,显效41例,好转8例[山东医药,201050(9)102]亦有用黄柏苦参搽剂治疗肛门湿疹,取黄柏、苦参、大黄各20g花椒、苍术、蛇床子、白芷各15g,共为细末,布包,入5kg醋中浸泡,密封3个月后去渣取液,装瓶备用;另制黄柏止痒膏(黄柏、枯巩、锻石膏、冰片等分为末,与凡士林14制成膏剂)。渗出较多者用黄柏苦参搽剂每日3次若皮肤粗糙皲裂明显者,使用搽剂后,再敷黄柏止痒膏,早晚各1次。15天为1疗程。治疗36例,痊愈29例,显效3例,有效4例,平均治疗时间39天[天津中医,199916(4)39]。

三、阴虚内热证

本品入肾经,功善泻相火、坚肾阴、退虚热,为相火旺、肾水亏、水不制火所致的阴虚内热证之要药。常用治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证。

阴虚发热,盗汗遗精本品入肾经,能泻肾中虚火,如《本草求真》所言“黄檗,......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泻热”。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膝酸痛,常与知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同用,以滋阴降火、除热退蒸,如《医宗金鉴》知柏地黄丸。若阴虚火盛,虚火上炎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常与知母、熟地黄、龟甲等配伍,以滋阴降火,如《丹溪心法》大补丸。亦有以本品与炒知母各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共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治阴虚盗汗,如《兰室秘藏》正气汤。

【用法用量】3~1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本品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炒后苦寒药性得缓。酒炒者上行清热。盐水炙者泻下焦火、除蒸退热。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过服久服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

一、关于黄柏品种的讨论

黄柏,原名檗木。《本草经集注》中其名为黄檗此名亦收载于以记载川产药物为主的《蜀本草》中,皆指川黄柏。关黄柏在历代本草中并无收载。黄柏的品种除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作为正品的黄柏、关黄柏外,还有些地区习用黄柏如芸香科植物秀叶黄皮树、峨眉黄皮树、南黄皮树、嫌刀叶黄皮树等。以上品种在产地均作为川黄柏入药。

二、关于黄柏炮制的讨论

黄柏炮制方法的发展与大多数中药相似,顺应了临床的需要。其以树皮入药,最早记载的炮制法是“削去粗皮”,用“生蜜水浸半日”后干燥的蜜炙法,采用此法的理由可能是黄柏性燥苦寒,以蜜炙可不伤及脾胃。随着临床应用的需要炮制方法逐渐多样,至宋代已经有盐水炒、猪胆汁炙等与多种辅料同制的方法,并对炒的程度亦做了区分有炒黑、烧存性等要求。金元至明代,又新增了酒洗、酒炒、人乳炙炒、童便炒、醋炙、米泔浸透炙干等多种炮制法。后世医家对各种炮制方法结合临床应用有不少解释,如《用药法象》认为治头面部疾病用酒炒,可以“借酒力以上腾也”;《本草纲目》提出“盐制则治下”、“炒黑能止崩带”等观点。古代本草中黄柏炮制方法多达二十余种,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的检验,不少炮制方法已逐渐被淘汰。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饮片炮制仅为干燥生用、盐水炙、炒炭3种[江西中医药20063(12)63]。

因黄柏中的主要成分为小檗碱故炮制与小檗碱含量变化的研究较多。大多研究认为,黄柏的干燥方法以阴干、烘干为佳,晒干品中的小檗碱含量流失较多。在盐制、酒制、炭制炮制法与小檗碱含量比较中发现,酒制、盐制与生品含量差异不大,而炒炭中的小檗碱含量最低。同时,亦有学者对黄柏炮制方法与药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在抑菌、抗炎实验中发现,炒制温度最高的炮制品抑菌、抗炎的效果最差,生品作用最强[中成药,200830(4)591]。这与中医所说的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是一致的。虽然黄柏炮制法理论和工艺有不少研究,但在炮制原理、炮制与药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还不甚深入,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川黄柏、关黄柏均主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木兰碱、黄柏碱、药根碱等多种生物碱。川黄柏还含内酯、甾醇、黏液质等关黄柏还含柠檬苦素、黄柏酮、黄柏酮酸等。

二、药理作用

本品水煎剂或醇浸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致病性皮肤真菌。本品能退热小檗碱能抗炎、止腹泻。醇提液及小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小檗碱能抗血小板凝聚。本品还能利胆、利尿、降压、降血糖。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冻疮   用黄柏、芒硝配伍治疗冻疮62例,两药用量配比为:未感染者黄柏30g芒硝60g感染者黄柏60g,芒硝30g。研末,凉开水调成糊状,取适量敷局部,每日1次,无菌敷料包扎。未感染者2~4天痊愈,感染者3~6天痊愈[临床军医杂志,200230(3):105]。

2. 治疗痤疮   用复方黄柏霜(黄柏、黄芩、当归、生何首乌各2份,玉竹、知母1份,用95%乙醇浸渍,提取浓缩后制成水包油制剂,含生药40%)搽涂,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痤疮105例,痊愈59例(56.2%)显效24例(22.86%)好转14例(13.33%)无效8例(7.62%)[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3)28]。

3. 治疗神经性皮炎   用黄柏苦参止痒汤(黄柏、生地各30g金银花、苦参、菊花各10g麦冬、赤芍、蛇床子、土茯苓、地肤子各15g生甘草3g)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神经性皮炎50例,痊愈12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陕西中医,200324(5)429]。

4. 治疗烧伤   用黄柏榆树皮浸泡液(80%乙醇3500ml中加入黄柏粉400g,榆树皮粉1000g48小时后取出浸液残猹加300ml80%乙醇同法浸渍,合并2次浸出液过滤后,即为黄柏榆树皮浸泡液)治疗烧伤,创面清洗后以浸泡液喷洒患处2~4小时1次至结偷。治疗252例,1周内治愈143例(56.7%)2周左右治愈104例(41.27%)4周左右治愈3例(1.2%)6周左右治愈2例(0.8%)[中医药学报2000(5)11]。

5. 治疗痔疮合并感染   黄柏、博落回、红藤各60g,加水2000ml煎取1000ml滤过去猹,趁热熏洗患部,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治疗痔疮合并感染患者130例,经治2~5天后,痊愈125例,显效4例,无效1例、[云南中医杂志,19889(3)18]。

6. 治疗产后会阴伤口感染   用自制黄柏液(黄柏25g煎成200ml加甘油25ml、10%乙醇2000ml)浸泡纱布条放入伤口,每日换药1次,3天后隔日1次,治疗产后会阴伤口感染144例,131例1周内伤口愈合,占91%[天津中医,1993(1)7]。

7. 治疗妊娠合并白色病变   用黄柏洗剂(黄柏、苦参、蛇床子、金银花、白鲜皮、川椒、当归、红花、川芎、透骨草)加水煎熬30分钟后熏洗白斑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75例妊娠白斑病变,其中萎缩型31例,有效率为93.55%增生型15例,有效率为93.33%混合型29例,有效率为89.66%[职业与健康200218(10)138]。

8.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用50%黄柏液10ml浸透纸放衬垫置于会阴处,用直流电离子导每次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5例,1~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7%[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714(3)217]。

9. 治疗肠炎   黄柏、马齿苋、白头翁各50g,水煎成100ml,加2%普鲁卡因20ml备用,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令患者左侧卧位,臀部抬高,药液加热至40~45吸入注射器,连接导尿管,插直肠12~15cm持续7~10分钟,15天为1疗程,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结果近期完全治愈者46例,占76.6%好转者12例,占20%无效者2例,占3.3%,总有效率达96.7%[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3)1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传说- 清热药Ⅰ- 清热燥湿药2
湿疹,这个方子见奇效!
黄柏胶囊,苦参胶囊
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附图片)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案——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