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腥草

鱼腥草(《名医别录》)

 

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此外,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夏、秋时节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药材性状:具鱼腥气,味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生用或鲜用。

【历史】《本草纲目》云“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除此之外,其异名还有蕺(《名医别录》)、岑草(《吴越春秋》)、菹菜(《新修本草》)、蕺菜(《食疗本草》)、臭腥草(《泉州本草》)等。

鱼腥草首载于《名医别录》,言其“辛,微温”,主“蠼螋尿疮”,“多食令人气喘”。较全面地介绍了鱼腥草的性、味,功用,主治和使用注意。《本草纲目》引陶弘景言“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可见陶弘景对过食鱼腥草而致的“气喘”或“不利人脚”进行过分析或临床观察。《日华子本草》载“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介绍了鱼腥草外用治疗皮肤疮癣的方法。《履巉岩本草》言“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着重介绍了鱼腥草清热解暑的功效。《滇南本草》云:“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明确表明鱼腥草治肺痈吐脓的特殊功效。《本草纲目》载“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疤疾,解硇毒”,突出了鱼腥草的清热解毒之功。《分类草药性》载其“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增加了鱼腥草利水消肿,消食扶弱的作用,较前之本草所载独具新义。《岭南采药录》则载其“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突出了鱼腥草的解毒止痢之功。近代对鱼腥草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既证实了前人关于鱼腥草的论述,又发展了其临床应用。如《现代实用中药》言:“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可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则言:“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云:“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言“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现普遍认为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的治疗。

【性能】辛,微寒。主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一、肺痈吐脓

鱼腥草味辛微寒,辛以发散,寒可泄降,主入肺经,以清肺见长,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效,为治疗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的要药,亦可用治肺热咳嗽。如《滇南本草》以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各等份煎汤服,治肺痈吐脓吐血;《本草经疏》以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治肺痈。现代临床报道用鱼腥草注射液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灌洗,可明显增加气管分泌物内的药物浓度,提高鱼腥草在气道内的抗菌活性,有利于痰液的排出,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舒张支气管,其疗效肯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106]。又如用鱼腥草,先用冷水浸泡,煎一沸即服用(不宜久煎)。治疗5例小儿肺脓疡,最短者用药1周,脓疡即吸收,仅留轻度胸膜增厚,一般均于2周完全吸收。发热者体温于用药后2~8天下降至正常。一般5天后咳即减轻,无脓痰,1周后仅偶有咳嗽[江西省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197029]。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每次肌注5ml,每日2~3次,同时口服鱼腥草、鸭跖草、肺形草的煎剂,成人每日1剂,小儿酌减,若有咳血、咳嗽等症,可对症治疗。治疗16例肺脓疡,治愈9例,好转7例,疗程2~6个月;化脓性肺炎3例,全部治愈,疗程10~30天[浙江医药卫生科研资料选编(续).197220]。又有报道用鲜鱼腥草捣汁内服,每日2次,治疗1例肺脓肿合并脓气胸患者(不兼用任何抗生素,不抽积液),治疗2日痰量显著减少,咳嗽、气急明显缓解,并能起坐,治疗第3天即能下地散步共服药10天,摄片检查,两侧脓气胸均基本痊愈[江苏无锡县.中西医结合材料选.197224]。

二、肺热咳嗽

鱼腥草入肺经功善清肺解毒,可与桑白皮、黄芩、前胡等配伍用于感冒风温,咽痛咳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的解热清肺糖浆或与金荞麦、四季青、麻黄、枳壳等同用,治疗风热痰嗽,如同书的急支糖浆。治痰热壅肺,咳喘不利,常与桑白皮、黄芩等清肺泻热之品同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气管炎,用桔梗15g,加水约200ml,文火煮沸10~20分钟加入鱼腥草20g,煎煮5分钟,滤过取汁150ml。每次20~30ml,日服3~4次。服药后咳嗽、咳痰均减轻或消失[新医药研究,1971(2)38]。或用鱼腥草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2ml每日或隔日1次,分注2~3个穴位(主穴定喘、曲池),同时配合拔罐或针刺(主穴身柱、膏肓)。2周为1疗程。通过116例的观察,对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均有效者占97.4%以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拔火罐或针刺疗法者佳[浙江科技简报(医药卫生部分),1971,11)29]。亦有报道,应用合成鱼腥草素治疗呼吸道炎症,每次肌内注射10~20mg,每日2次,小儿酌减。急性病例3~6天1疗程,慢性病例7~10天为1疗程,多数病例1~2个疗程见效。结果114例(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或合并支气管扩张)中,显效及有效率占95%[新医学,198415(2)76]。有用复方鱼腥草片(由鱼腥草、生姜、盐酸克伦特罗组成),每次2片,每日服3次,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慢性气管炎单纯性264例,喘息型90例,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5.6%[山东中医杂志,1983,(1)51]。

治疗肺炎,可用鱼腥草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20ml配成雾化液,每日2次雾化吸入,治疗42例喘憋性肺炎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0%[学报,200626(15)1373]。《江西草药》载,以鱼腥草、厚朴、连翘,共研为细末,用桑枝煎汤送服药末治病毒性肺炎、气管炎、感冒等具有较好效果。或以鱼腥草、桔梗,水煎服,痰黏量多,并用5%鱼腥草煎剂喷雾吸入。治疗28例肺炎(大叶性肺炎11例节段性肺炎8例,片状阴影8例,轻型支气管肺炎1例),细菌学检査均证明为细菌性感染,并除外过敏、病毒及结核因素。所治病例均于发病后24小时至3曰内开始服药,直至X线片上阴影完全吸收为止,不加用其他药物,结果26例痊愈。阴影在服药后5~22天吸收(平均9.4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平均3.9天[中华内科杂志,196311(3)250]。有报道,采用鱼腥草桔梗合剂和复方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黄连),治疗大叶性肺炎13例,体温在1~3曰恢复正常[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4)8]。以鱼腥草素肌内注射,每次4mg,每日2~4次或加静脉滴注1~3次,每次3~8mg,治疗小儿肺炎91例,治愈72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3%[山东医药,1983,(1)51]。

治疗百日咳,用11的鱼腥草蒸馏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穴0.5ml每日1次,5天为1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1天。取穴肺俞、曲池气喘者加定喘穴,痰多者加膻中穴、丰隆穴,出血者加脾俞穴。治疗52例,治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2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中医杂志199031(5)40]

三、痈肿疮毒,热毒证

邪毒壅积,营气郁滞,逆于腠理,乃生痈肿。本品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功,自古至今为痈肿疮毒的常用之品。如《积德堂经验方》治疔疮作痈,用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江西民间草药》治痈疽肿毒,用鱼腥草晒干研为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可排脓(阴疽忌用)。《滇南本草》治痔疮,以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药瘡熏洗,有脓自溃,无脓自消。《救急易方》治恶蛇虫伤,以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现代临床取其清热解毒之功,广泛用于热毒炽盛之证或感染性疾病。

1. 化脓性中耳炎   以鱼腥草蒸馏液滴耳,治疗100例,痊愈95例[新医药学杂志,1975(2)44]。亦有报道,用鱼腥草滴耳剂,每次3~5滴,日2~3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0例,治愈率达95%[陕西新医药,1977,(1)44]。

2.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取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1日2次,治流行性腮腺炎16例,痊愈13例,有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1982,(3)58]。

3. 感冒高热   以鱼腥草16g细叶香茶菜20g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为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药末混合压片,每片0.3g(含生药2.49g),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治感冒发热660例。结果治愈413例,占62.6%显效235例,占35_6%无效12例,占1.8%[安医学报,19774)29]。

4. 眼疾   如用治新生儿泪囊炎,用鱼腥草滴眼液滴眼并以鱼腥草滴眼液作泪道冲洗和探通的冲洗液,治疗275例283眼),经1次探通治愈者占98.9%2次以上探通治愈者占1.1%[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58]用鱼腥草滴眼液点眼,6/天,每次1滴,治疗46例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痊愈21例,显效22例,有效3例,显效率93.5%[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855]。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以50%鱼腥草液冲洗角膜、结膜囊,每日2次;50%鱼腥草1ml含生药lg,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滴眼,每日4~8次。必要时用鱼腥草注射液肌内注射或球结膜下注射。共治91只眼,痊愈50只眼,显效33只眼,好转4只,无效4只[广西卫生,1974(2):43]。

5. 术后感染

(1) 0.075%鱼腥草素TMP溶液在留置的导尿管内注入(每次50ml每日1次,7日为1疗程)作膀胱冲洗,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湖南医药杂志,1980(6)44]。

(2) 用抗菌1号液(鱼腥草原液、盐酸小檗碱)冲洗伤口,对有脓腔者再敷以抗菌1号纱布条引流,隔曰换药1次,治疗急慢性化脓性感染伤口80例,痊愈7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75%[福建中医药,199021(4)39]。

(3) 防治胃次全切术后伤口感染30例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患者接受胃次全切手术后,不用西药抗菌,单用中药鱼腥草注射液防止伤口感染。结果无1例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水肿、狭窄,在创口愈合等级方面,仅1例为乙级愈合,其余全部为甲级愈合[广西中医药,199021(4)39]。

6. 鼻炎   以鱼腥草蒸馏液滴鼻,治疗33例,有31例[新医药学杂志,19777)34]。《陕西草药》亦以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取蕺菜20g,水煎服,治慢性鼻窦炎有效。亦有报道以鱼腥草液灌注,治疗慢性上颂窦炎,也取得良好效果[新医药学杂志,1979(5)28]。《上海常用中草药》复方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鹅不食草、辛夷)作下鼻甲注射,每次1ml,两侧交替注射,治疗慢性、过敏性鼻炎37例,痊愈8例,显效2例,好转27例[陕西新医药,1977,(1)44]。

7. 上颌窦炎   用鱼腥草注射液30ml注入上颌窦治疗7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有效65例,无效5例,有效率92.86%[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575]。

8. 口疮(口腔溃疡)   用鱼腥草煎液治疗6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愈36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9.69%。对上述治愈36例及有效15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年,未复发者24例,半年以上复发16例,3个月以上复发11例[新疆中医200725(4)49.]。

四、湿热证

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湿热在肠的泻痢、湿热下注膀胱的热淋及带下等病证。

1. 湿热淋证   本品能清热利尿通淋,常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之热淋,可与车前子、海金沙、金钱草等同用。《江西民间草药》载,取鱼腥草25~30g水煎服,治湿热淋证具有良好效果。亦有报道,以鱼腥草100~150g入开水1000ml中,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不用其他药物。共治湿热淋证5例,治愈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3)24]。

现代临床用鱼腥草注射液每次5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20例小儿尿路感染患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时间最短2天,最长5天[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627(2)88]。

2. 湿热泻痢   《岭南草药志》载以鱼腥草、山楂炭,水煎加蜜糖服,治痢疾有良好效果。现代临床用鱼腥草注射液1ml/kg静脉滴注配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59例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的患者,显效为3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齐齐哈尔医学院学200728(18)2206]。用新鱼腥草注射液治疗6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显效3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100%[儿科药学杂志200612(1)59]。亦有报道,口服抗菌合剂(鱼腥草、凤尾草、五倍子),每次50ml每日3次治疗急性菌痢153例,痊愈57例,显效70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山东医药,1979,(1)35]。

3. 湿热带下   本品能清利下焦,可与黄柏、车前子、芡实等配伍,用于湿热带下。现今临床报道,用鱼腥草注射液10ml和丹参注射液6ml保留灌肠治疗126例盆腔炎患者,其中急性盆腔炎34例,治愈率100%慢性盆腔炎92例,治愈率92.3%。其中有包块者19例治愈率90.7%[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292]。用腹腔镜检查联合聚乙烯导管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射鱼腥草液,治疗56例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517]。新鱼腥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8~10mg每日2次。治疗盆腔炎38例,痊愈13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肌内注射或穴位注射治慢性附件炎52例,治愈14例,好转3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4%肌内注射加喷撒治疗宫颈炎20例,痊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中草药,198112(11)36]。亦有报道,采用人工合成鱼腥草素,治疗慢性宫颈炎:以鱼腥草素、冰片和椰油脂基质配制成栓剂外用,10天换药1次,每次1粒。治疗宫颈中、轻度糜烂379例,中度糜烂270例,重度糜烂30例,有效率分别为90.96%、90.74%、86.66%,总有效率为90.57%[新医学,197910110601]。

4. 湿热黄疸   本品与茵陈、栀子等配伍,可用于湿热黄疸。有临床报道以大剂量鱼腥草180g加白糖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治急性黄疸型肝炎20例,全部治愈[山西中医,198841):20]。

【用法用置】15~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1. 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2. 合成鱼腥草素的副作用一般轻微,口服后有鱼腥味,肌内注射时少数患者局部疼痛。阴道内给药时,个别病例会出现阴道充血。上述反应停药后均消失。但另有报道应用鱼腥草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或引起大疱性药物性皮炎,应加以注意。

【按语】

一、关于鱼腥草毒副作用的讨论

鱼腥草首载于《名医别录》,言其“多食令人气喘”。《本草纲目》引孙思邈言“有脚气之人食之,一世不愈。”又引孟诜语“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食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陶弘景亦言:“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由此可见,古人普遍认为鱼腥草不宜多食,多食有损人体。而现代普遍认为,鱼腥草无毒,副作用也小。民间用鱼腥草作蔬菜食或给猪作青伺料,虽食用大量,也未见有中毒及不良反应。合成鱼腥草素给小鼠灌服LD50为(1.6±0.081)g/kg。小鼠每日静滴75~90mg/kg,连续7天不致死。犬静滴38mg/kg47mg/kg,无明显异常。解剖可见心、肺、肝、肾、脾、胃、肠等均无异常变化。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犬每日口服80mg/kg160mg/kg,连续30天,对动物食欲、血象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不同程度呕吐及流涎。

二、关于鱼腥草注射液问题

鱼腥草注射液是取鲜鱼腥草2000g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初馏液200ml,再进行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约l000ml,加入7g氯化钠及5g聚山梨酯-80混匀,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和平喘等。常用于治疗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等疾患。其不良反应主要为临床应用肌注时,少数患者有局部疼痛;阴道内给药时,个别病例出现阴道充血。上述反应在停药后均消失。临床应用个别也有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皮炎或药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早在1988年,人们已经注意到鱼腥草注射液可能会有严重不良反应,相应的监测也随之开展2003年8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向社会通报了鱼腥草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并提醒医生和患者慎用这类药品。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鱼腥草鲜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月桂醛、α-蔽烯和芳樟醇,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月桂烯、莰烯、柠檬烯、乙酸乙脑酯、丁香烯等。花、叶及果实等尚含槲皮苷、异槲皮苷等。此外,本品尚含大量钾盐及少量蕺菜碱。

二、 药理作用

鱼腥草的挥发油成分能抗致_微生物对多种致病细菌、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真菌及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具有解热、抗炎、抗内毒素、抗过敏等作用。煎剂于体外能促进外周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影响。因含槲皮苷、大量钾盐而具有利尿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防治钩端螺旋体病   鱼腥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连服3日,在接触疫水期间服用,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江西医学院学报,1987,(1)50]。另有报道认为单用鱼腥草或配伍青蒿治疗钩端螺旋体病亦有一定效果[黑龙江医药19785)22]。

2. 治疗血管瘤   以鱼腥草为主制成“抗血管瘤”,局部外用,治疗血管瘤55例,有效率90.8%[新医学,1973(4)205]。

3. 治疗丘疹样荨麻疹   肌内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ml每日2次,儿童减半,外用炉甘石擦剂。治疗30例,1~3岁者治愈率81%,10岁以上及成人治愈率33%[新医药学杂志,1975,6)40]。

4. 治疗牛皮癣   静滴鱼腥草注射液,100~200ml/d,外用牛皮癣素膏,15天1疗程,治疗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个疗程后临床治愈15例,显效8例,进步2例,无效1例,有效率88.46%[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7)445]

5. 治疗瘾疹   用鲜鱼腥草捣汁外敷配合食疗治疗35例瘾疹患者,治愈25例,占71.4%好转10例,占28.6%,总有效率100%[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22]。

6. 治疗带状疱疹   鱼腥草煎汤口服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82例带状疱疹患者,痊愈72例(87.8%)好转10例(12.20%)[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29]。

7. 治疗扁平疣  新鲜鱼腥草榨汁外搽,治疗16例扁平疣患者,治愈率为75.0%,有效率87.5%[中国 民间疗法200614(12)11]。

8. 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鱼腥草注射液(巴山制药厂制)(每lml含生药1g),每次常规抽胸腔积液后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0ml,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癌性胸腔积液11例,治疗后胸腔积液全部消除[江苏中医,1984,(6)57]。

9. 治疗手足口病   选取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鱼腥草口服液(主要成分为鱼腥草、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组成)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治疗疗效和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舌疱疹消退时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舌疱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20125(1A):5]。

10. 治疗放射性肺损伤   鱼腥草注射液防治86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经临床观察,鱼腥草注射液能减轻或防止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亦有显著提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⑷411]。

11. 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用鱼腥草针剂10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治疗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经临床观察,少尿期的平均天数及发热期至少尿期的平均天数均明显缩短[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35]。

12.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用鱼腥草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患者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40.66%,心排血量CO)增加20.71%心功能提高1~2个等级[河北中医,200527(5)3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4)急症针灸经验推荐
中成药中237种治疗肺炎的药方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60例临床观察
17丹参 水蛭
糖尿病当代外治妙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