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茵陈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肝、胆、脾、胃经。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湿热利,黄疸退。故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湿热黄疸(包括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感染、胆结石、肿瘤所致的黄疸及溶血性黄疸等),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等。部分药物还可用于湿疮痈肿等证。

临证可根据阳黄、阴黄之湿热、寒湿偏重不同,选择适当配伍治疗。若里热偏盛者,可配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治疗湿浊内盛者,可配燥湿或化湿药同用若寒湿阴黄者,宜配温里药同用。


茵陈(《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药材性状气清香,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历史】“茵”字,蓐也,指铺垫的东西。茵陈的干燥幼苗多揉成团状,全体密被白毛,绵软似绒,如铺垫之物。又因本品为多年生草本,宿根及木质茎经冬不死届春旧茵虽枯,能借陈茎再生新茵,故有此名。正如陈藏器《本草拾遗》所谓:“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故因旧茵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本品的异名有因尘(《吴普本草》),茵陈蒿(《雷公炮炙论》),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等。

本品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名医别录》谓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均指出本品是治疗黄疸之要药。其后《本草拾遗》加以补充,言其还能“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本草从新》谓“泻火,平肝,化痰,止咳止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本草蒙筌》进一步补充为“行滞,止痛,宽膈,化痰。”《医学入门》还谓其能治“遍身疮疥”。明清以来的本草逐渐总结了本品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疗疮等功效。

【性能】苦、辛,微寒。主归肝、胆、脾、胃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解毒疗疮。

【应用】

一、黄疸证

茵陈苦泄下降,微寒清热,利湿退黄,善清利肝胆及脾胃湿热,使之从小便出,为治黄疸证之要药。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湿热阳黄,或黄色晦暗,畏寒腹胀之寒湿阴黄,均可配伍应用。

1. 黄疸证属湿热郁蒸,见发热,黄色鲜明,小溲短赤数者  常与清热燥湿泻火之大黄、栀子配伍,以增强清热除湿之功,如《伤寒论》茵陈蒿汤。

2. 黄疸证属湿偏重,伴小便不利显著者  可与利尿除湿的茯苓、泽泻等药同用,以达除湿退黄之功,如《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

3. 黄疸证属寒湿瘀滞,黄色晦暗,畏寒腹胀之阴黄  须配伍干姜、附子等温里散寒之品,以温化寒湿,如《伤寒微旨论》茵陈四逆汤。

茵陈是一味主清肝胆湿热的药物,临床上无论是否有黄疸证,只要体质或症状表现为肝胆湿热蕴结,均可应用本品。现临床应用广泛常用来治疗乙型肝炎和急、慢性胆囊炎,以及防治新生儿溶血症等。如用茵陈泽泻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8例,全部治愈[河北中医,200224(3)170]。用含有茵陈、栀子、大黄等药的自拟方治疗甲型肝炎97例,结果有效率为100%,并发现该方通过迅速消退黄疸,降低氨基转移酶,改善症状而缩短病程[陕西中医200223(4)321]。用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46例,其疗效明显优于烟酸肌醇酯,并有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内蒙古中医药2000,19(2)4]。单味大剂量茵陈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复方茵陈汤相仿,且其简单易行无毒副作用,更适合妊娠期安全用药的要求[新中医200335:17]。

二、湿温证及湿疹、湿疮等病症

茵陈其气清芳,散肌肤之表邪,又味苦性微寒,善除湿,且有解毒疗疮之效,常用于治疗湿温初起及皮肤风疹、湿疹、疥疮等病症。

1. 湿温初起   湿温初起多表现发热困倦,头痛脘痞,小便短赤,常与滑石、黄芩、广藿香等同用,以达化湿除热之效,如《医效秘传》甘露消毒丹。

2. 风疹   内蕴湿热,复感风寒,郁于皮腠而发见皮肤隐疹瘙痒。可单用或配伍,内服、外洗均可。如《圣济总录》茵陈蒿散,即是以本品配荷叶为散服之“治风瘙隐疹,皮肤肿痒”。现临床常以本品配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等同用,以达祛风燥湿止痒之效。

3. 湿疹   湿热内蕴之湿疮瘙痒茵陈可清利湿热,解毒而止痒。《本草正义》日茵陈:“盖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临床上可煎汤外洗,或与薏苡仁、土茯苓、大黄等同用以增强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之功[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23]。

【用法用量】615g,大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使用注意】茵陈其气辛香,长期或大量服用易耗气伤血故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有报道,茵陈用量过大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上腹饱胀、灼热、腹泻等现象,甚至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死亡。

【按语】

一、 关于茵陈品种的讨论

茵陈的品种除上述茵陈蒿、滨蒿外,部分地区尚以下列同属或不同属植物作茵陈入药,质量均较次。

1.短叶蒿,与滨蒿极相似,西藏以幼苗作茵陈入药。

    2.万年蒿东北部分地区以幼苗作茵陈用。

3.白蒿(小白蒿、刚蒿,新疆部分地区以幼苗为茵陈。

4. 玄参科阴行草属植物阴行草江西大部分地区以全草作土茵陈入药,少数地区直接称茵陈,广西亦称土茵陈。此药虽亦能治黄疸,但临床以茵陈蒿多用,且来源于不同植物,不可相混。

二、 关于茵陈归经的讨论

《药性解》谓“茵陈蒿,入膀胱经。”《景岳全书》谓“入足太阳经。”均言茵陈主入足太阳膀胱经。蓋为病,脾受伤也,而脾之所恶,湿乘土也,得茵陈以利水,则湿去土安,而疸自愈矣。但《本草经疏》言:茵陈蒿所治之病“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本草正义》明确指出:“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故茵陈入脾、胃经取代了入膀胱经。近代医家多认为湿热黄疸为肝胆湿热蕴结所致,茵陈为治黄疸病之专药,故应以入肝、胆经为主,而其湿热所发之处在脾胃功能失调。综合而论,现代中药书籍均记载茵陈入肝、胆及脾、胃经。

三、 关于茵陈毒性的讨论

《药性论》谓茵陈“味苦辛,有小毒”;《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平”;《名医别录》则认为其性能是“微寒无毒”。现代《中药学》均认为其性能是“微寒,无毒”。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犬每天口服茵陈精制浸液(相当于1g剂量的生药),未见毒性反应仅有安静、思睡现象。大鼠每日灌胃50%煎剂5ml连续2周,其食欲和体重与对照组无差异,证明茵陈应为无毒。

四、 关于茵陈“行滞,宽隔”作用的讨论

《本草蒙筌》谓“行滞,止痛,宽膈”,《医林纂要》亦云“燥脾湿,去郁,解热”,均表明茵陈具有一定的行气之力。湿邪多黏滞湿热黄疸病多见胸胁胀痛,而茵陈蒿汤中大黄、栀子均无辛香走窜之性,只有茵陈其气清香,味辛,具有行气消胀止痛之功。但茵陈蒿汤诸药功善清利湿热,湿热除则胀满消,掩盖了茵陈的辛行之力。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主要含香豆素类成分滨蒿内酯、东莒菪素等;黄酮类成分茵陈黄酮、异茵陈黄酮、蓟黄素等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水杨酸、香豆酸等还含挥发油、三萜、甾体等。

二、 药理作用

茵陈具有较好的保肝降脂作用,其水煎剂能明显地减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明显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合并脂肪肝具有调解血脂和保肝作用,可明显降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TGF-p水平,改善肝脏脂肪病变。茵陈的多种制剂及成分均有利胆作用,其所含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是其利胆成分之一,与栀子中所含的京尼平合用对胆汁分泌有协同作用。茵陈能降低AFB诱发微核、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基因突变,对食管癌、肺癌等有治疗作用。茵陈水煎剂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抑杀钩端螺旋体。另外茵陈有降低髙脂血症、扩张冠状动脉及促纤溶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脂肪肝   以茵陈、生山楂各30g,栀子15g大黄9g,陈皮、泽泻各10g为基本方,根据临床症状及辨证辨病相结合,随证加减。结果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91.38%[陕西中医,200627(12)1524-1525]。

2. 治疗脂血症   每日以茵陈15g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82例,结果胆固醇平均下降42.4mg平均下降率为14.3%[中医杂志,1980,:39]。另有报道用茵陈30g,山楂,麦芽各15g制成糖衆服,降各种血脂均有较好效果[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5)8]。茵栀降脂片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治疗高脂血症204例,效果显著[内蒙古中医药,1992(1)1]。

3. 治疗冠心病   以茵陈提取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25或50mg1日服3次,连续4周,分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与23例,心绞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心电图亦有所改善[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资料199242]

4. 治疗痤疮   用茵陈蒿复方加减治疗带状疱疹、酒渣样皮炎和黄褐斑等,取得满意效果[中国使用医药2006(3)113]。采用加味茵陈蒿汤口服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总有效率为92.5%,内服复方茵陈蒿、猪苓、枇杷叶、桑白皮、野菊花各15g,生薏苡仁30g,黄柏、连翘、鸡冠花、地丁、丹皮、郁金各12g,黄芩、陈皮、泽兰各10g,红花5g中药面膜药用大黄、白芷、没药、当归、苦参、野菊花、白鲜皮各15g,水煎两次混合,晾凉后用50g石膏粉调和成糊状外用[北京中医药,200827(8)639-640]。

5. 治疗前列腺炎   用茵陈、土茯苓、桃仁等组成慢列煎,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疗程一般为3个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2例,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广西中医药,1995(1)8]。

6. 治疗2型糖尿病   临床上采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如河南中医研究院的袁效涵用茵陈20~30g炒栀子5~10g制大黄3~9g薏苡仁30g,姜黄、丹参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中医研究,200720(2):43-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4茵陈
菌陈
湿疹、湿疮、湿热引起的其他皮肤瘙痒找它
中药茵陈蒿
王庆国教授:白藓皮三大功效,临床妙用
10元一斤的野菜茵陈蒿,能退黄疸,久食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