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4面部疼痛

74面部疼痛

[概念]

面部疼痛系指部分或整个颜面部肌肤、骨骼及其它组织疼痛的症状。临床上以半侧面部疼痛最为常见。

《内经》一书有'两颔痛'、'颊痛'的记述。《医学纲目》、《薛己医案》、《普济本事方》中皆有面部疼痛的治验医案。

另外,如痄腮、骨槽风、齿痛、眼疾、鼻疾均可引致面部疼痛,但这些病症往往局部焮红肿胀,与面部单纯之痛症不同,不在本篇讨论范畴。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热挟痰阻络面痛:多呈发作性、烧灼性或刀割样疼痛而难忍,有时鼻旁或唇旁有引痛点,偶有触犯,则突然疼痛发作,颜面之中,下部疼痛者较多,亦可为半面上下皆痛,左右均疼痛者少见,痛时面红、出汗,遇热加重,得凉稍舒,并伴有发热、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痰火阻络则可兼见头晕、胸闷、肢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风寒挟痰阻络面痛:亦多为发作性、抽掣样疼痛,剧烈难忍,痛时面色苍白,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薄白,脉紧。如为寒痰阻络可兼见面虚浮,首如裹,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濡滑。肝郁化火面痛:面部灼热疼痛,多因情志抑郁或忧思恚怒而突发,遇热加重,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胸闷胁满,常有叹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尿黄赤,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气虚血瘀面痛:面痛日久,疼痛持续时间长,发作性特点减弱,且痛如锥刺而难忍,痛着不移,面色晦滞;甚则肌肤甲错,有时疼痛伴随抽搐,畏风自汗,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淡白或具瘀血斑点,脉沉细而弱。

鉴别分析

风热挟痰阻络面痛与风寒挟痰阻络面痛:头面部乃一身阳经所会,足三阳经筋结合于頄(面颧部),手三阳经筋则会于角(侧头部)。若素体脾虚,痰湿内盛,复受风热或风寒侵袭,风邪挟痰闭阻经络,脉络不通,'不通则痛'。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风邪挟痰,忽聚忽散,因而疼痛乍作乍间。如系风热挟痰则兼见外感风热之象(面红目赤,喜冷,舌红苔黄,脉数,或伴有发热微恶风寒),治宜疏风散热,涤痰活络,用自拟'面痛I号方。如系风寒挟痰则兼见外感风寒之象(面不红,喜温,舌淡,苔薄白而润,脉紧或伴有发热及较重之恶寒)。治宜疏风散寒,涤痰通络,用自拟'面痛II号方'。

肝郁化火面痛:从病因分析,肝郁化火多由忧思恚怒伤肝,木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上犯,遂致面部疼痛;且具明显肝火的症状,如目赤面红、胁痛、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等。治宜清肝泻火,通经活络,用自拟'面痛III号方'。

气虚血瘀面痛:气虚血瘀常是面痛多年,气血亏损,病邪入血入络,脉络瘀滞,故舌淡白或有瘀斑,脉沉细而弱。治宜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用自拟'面痛IV号方'。

临床上前述各证常错杂互见,治疗自当兼顾。惟疼痛日久,病邪多深入血络,必须酌入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蜈蚣、僵蚕、土虫等方能奏效。

[文献别录]

《证治准绳杂病》:'面痛皆属火,……暴痛多实,久痛多虚。高者抑之,郁者开之,血热者凉血,气虚者补气,不可专以苦寒泻火为事。'

《张氏医通》:'有老人过劳,饥则面痛,补中益气汤加芩、栀、连翘、鼠粘、黑参。因郁结积成胃热,遂患面痛,越鞠丸加山栀、连翘、贝母、橘红之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7.面部疼痛 .
【艾灸治百病】面痛的艾灸解决方法
三叉神经痛,针灸奇招有奇效!
面瘫介绍
面瘫通常可分为风寒、风热、风痰、气虚血瘀...
中医辨证---受风后口眼歪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