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1喉中痰鸣

171喉中痰鸣

[概念]

喉中痰鸣简称痰鸣、喘鸣或曰痰声漉漉,是指痰涎壅盛,聚于喉间,气为痰阻,因而呼吸鸣响。

[鉴别]

常见证候

痰壅气塞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喘急气粗,痰声漉漉,甚不得卧,不欲饮食,舌苔白腻,脉滑。

痰热阻肺喉中痰鸣:发热胸闷,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声如曳锯,痰黄质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痰火化风喉中痰鸣:猝然眩晕,甚则昏倒,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四肢不举,或半身麻木,舌本强硬,喉间痰鸣,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而滑。

痰蒙清窍喉中痰鸣:眩晕头痛,胸闷不适,旋即突然昏倒,喉间痰鸣,口吐延沫,四肢抽搐,舌质暗淡,苔厚腻,脉滑或弦。

脾肾两虚喉中痰鸣:少气懒言,呼多吸少,痰涎清稀,喉间痰鸣,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弱。

鉴别分析

痰壅气阻喉中痰鸣与痰热阻肺喉中痰鸣:二证均为痰涎壅盛,上涌喉间致呼吸不利而作痰鸣。但痰壅气阻喉中痰鸣多因脾虚失运,水蓄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痰涎壅阻,肺气不能宣降,痰气相搏则喘息痰鸣。而痰热阻肺喉中痰鸣多因肺热炽盛,灼津为痰,火气炎上,痰随火升,结于胸膈,上逼咽喉则喘息痰鸣。临床鉴别要点为:痰壅气阻喉中痰鸣,其痰涎清稀,量多色白,兼见食少腹胀,便溏乏力,舌苔白腻,或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滑或细等脾虚证候,治宜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方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痰热阻肺喉中痰鸣,其痰液色黄质稠,不易咯出,兼见身热烦躁,口渴欲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数等热象。治宜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加减。

痰火化风喉中痰鸣与痰蒙清窍喉中痰鸣:二证虽同见神识模糊,甚则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漉漉。但痰火化风喉中痰鸣,多由痰郁化火,火热生风,痰火挟风上扰,蒙闭清窍,故猝然昏倒,四肢不举,口眼喎斜,舌强不语,属类中风证。《证治要诀》谓'中风之证,……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声'。而痰蒙清窍喉中痰鸣,多因痰浊上扰,阻塞灵窍,心神被蒙,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等,属痫证。临床鉴别要点为:痰火化风喉中痰鸣,平素常感头昏头痛,耳鸣目眩,或急躁易怒,心烦多梦。偶因恼怒或饮酒引动痰火化风,猝然发病昏仆,待清醒后,每每有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强语蹇等后遗症。治宜醒神、开窍,化痰清火,平肝熄风。方用至宝丹合涤痰汤、羚羊角散加减。而痰蒙清窍喉中痰鸣,则多因肝气失调,阳升风动,触及积痰,上蒙清窍所致。风痰聚散无常,故不定时或无诱因的反复发作,发作前先感头昏,胸闷,心烦,乏力,继则突然昏倒,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喉中痰鸣,口吐涎沫,肢体抽搐,待其气反则苏醒,饮食起居一如常人。治宜化痰定痫,方用定痫丸,礞石浪痰丸加减。

脾肾两虚喉间痰鸣:痰源于肾,动于脾,多因脾虚气弱,健运失司,肾气不足,气化无能,水邪上泛,聚湿为痰。故本证之痰涎上壅阻肺而致喘息痰鸣,必兼口淡无味,食少便溏,身倦乏力等脾气不足及动则气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脉弱尺微等肾气不足之候。治宜补脾益肾,理肺化痰,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

喉中痰鸣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虚实寒热之分。必须据证审因,辩证施治。同时也常为病危的表现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谓'若杂证势已至剧,而喉中痰声漉漉,随忌渐甚者,此垂危之候'。

 

[文献别录]

《医学从众录真中风症》'如阴脏之人,素多内寒,而风邪中之,则风水相遭,……痰声漉漉如水沸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
中医诊断学笔记(详细)
各种病症的中医方
【中医】中医儿科学歌诀整理版
中医方剂内外妇儿笔记以06年中医药版指导为主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儿科学速记(必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