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1.积滞

351.积滞

[概念]

小儿内伤乳食,停聚胃脘,积久不化,以致气滞不行,称为积滞。

本症,《小儿药证直诀》称'癖',以后历代医家又载有'食滞'、'乳滞'、'不乳食'、'宿食'、'食积'、'乳积'等名称。

癖,历代医家论述较多,概念不同,如《小儿药证直诀腹中有癖》云:'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婴童百问腹中有癖》则云:'癖者,血膜包水,侧僻于胁旁,时时作痛也。'可见癖的含义较广。本篇只讨论由乳食不节所致的积滞症状,对癖证不作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乳食不节积滞:此症又有伤食、伤乳之分。伤乳积滞: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吮乳,腹部胀满。伤食积滞:呕吐食物,腹痛拒按,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夜卧不安,手足心热,或大便秘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过食生冷积滞: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呕吐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脘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止,便稀似水,腥臭异常,舌苔白腻,脉象沉迟,指纹红滞。

脾胃虚弱积滞:面色苍黄,体倦无力,恶心呕吐,食则胀饱,腹满喜按,大便不化,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指纹青淡。

鉴别分析

乳食不节和过食生冷积滞:两者都由饮食不节,停聚胃脘所致,但虚实各异。乳食不节积滞,多因小儿喂乳量过多、次频或过食肥甘油腻,不能运化,滞留胃脘,此属实热证。过食生冷积滞,多因小儿过食生冷瓜果,不能运化,寒邪凝结胃脘,此属虚中挟实证。它们共同的辨证要点为:(1)不思乳食;(2)腹满而痛;(3)恶心呕吐;(4)嗳腐吞酸。乳食不节积滞的症状特点为腹痛拒按,午后潮热,夜卧不安,或有呓语,或大便秘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指纹紫滞。治则:食滞宜消食导滞,方选木香大安丸;伤乳宜消导宿乳,方选消乳丸。过食生冷积滞的症状特点为腹痛婂绵,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便似清水,腥臭异常,舌苔白腻,脉象沉迟,指纹红滞。治宜温中止泄,方选理中汤,止泻可用诃子散。

脾胃虚弱积滞:属虚证。发病原因有二,一为小儿禀赋不足,脾气虚弱;二为久病元气耗伤,脾胃失调。其辨证要点为:(1)体倦无力;(2)不思乳食;(3)食则胀饱;(4)恶心呕吐;(5)腹满而痛。其疼痛特点为绵绵作痛,痛处喜按,得温痛减;并见大便不化,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指纹青淡。治宜健脾养胃,兼消食导滞,方选人参启脾丸。

积滞一症,缘由小儿乳食无节,恣食肥甘生冷和一切难于消化的食物所引致。其病机乃是食积中脘损伤脾胃。因此,临床见症往往是虚中夹实或实中有虚。故必须结合病儿的体质和病情,分别采用取先消后补或先补后消,或消补兼施等法,方为全策。

[文献别录]

《小儿药证直诀腹中有癖》:'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水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脾胃不能传化水榖,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

《婴童百问积滞》:'小儿有积滞,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肠闭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然有乳积、食积,须当明辨之。吐乳、泻乳,其气酸臭,此由啼叫未己,使用乳儿,停滞不化而得之,是为乳积。肚硬带热,渴泻或呕,此由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得之,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由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为气积。合用木香丸主之,槟榔丸亦可用,大小便闭者、神芎丸妙甚,更用推气丸佳,冷症下积丸,五珍丸亦可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科专家王应麟谈儿科常见病
小儿呕吐的推拿疗法。
孩子肚子疼,这五大原因最常见,如何应对?(小儿|腹痛)
消化不良如何自选中成药
消食导滞中成药的选用
小儿捏脊治食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