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妙的古方:木香配枳壳,川楝子配小茴香!

日本汉方的兴盛,最早缘于公元5世纪时,朝鲜使者用中医药治愈日本天皇的疾病。

那么朝鲜人对中医药的感情如何呢?

从《医方类聚》的编撰就能看出来啦。


这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医学类书,由朝鲜世宗李祹二十五年(1443年)下令编纂,历时3年完成。

全书为266卷,存世262卷。汇辑了152部中国唐、宋、元、明初的著名医书及一部朝鲜本国医书《御医撮要》,共计153部。

包括医方50000余首。分类明细,便于检索,为中国明代以前医方的集大成著作。是“医籍之冠、方术之大观”,值得收藏。


经典方剂:枳壳丸

(《医方类聚》卷135引《瑞竹堂方》)

枳壳丸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七仙丹,由七味仙药组成。

木香半两 枳壳一两(麸炒,去瓤)  白茯苓(去皮)  川楝子(酥炒)  知母(去毛)  小茴香(盐炒)  甘草(去皮)各一两

主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等多种症状。

先说腰膝酸软。

常见病因是经络不通和肝肾双亏。

经络不通当调气,通畅气血。七仙中,有六仙调气功效强。

木香治心腹一切滞气

和胃气,泄肺气,行肝气。凡气郁而不舒者,宜用之。

元代朱震亨说:木香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用。若阴虚火旺,则反助火邪,用量宜少。故方中用药,除木香仙子仅用药半两(《瑞竹堂方成书于元代,元代一两约现代38克),其它均为一两。

枳壳理气宽中

性味苦辛酸温。苦能燥湿,辛能行气,温能补益,又归脾、胃经。理气宽胸,行滞消积。气顺胸襟开,滞气自然排。

炒川楝子疏肝行气

川楝子长于杀虫除湿,炒川楝子专于行气止痛,性味苦寒。入肝、胃、小肠经。不仅泄肝,还能行气去小肠膀胱之热,引心包相火下行。

白茯苓行气利水

性味甘淡而平,能守五脏真气,在行气的过程中先升后降,健脾又宁心,并利小便。

盐炒小茴香健胃行气

性味辛温。能散寒温肝肾,健胃行气。并缓关节疼痛。

甘草补脾益气

味甘能补中,平性是个好好先生,与心、肺、脾、胃都能搞好关系。不仅是调和众药的和事佬,还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功用。

六仙出场完毕,由其功效可看出,他们不仅主调肝气,还调脾胃之气。

肝充则筋健,可治腰膝酸软。脾胃之气足,则气血化生,散滞气。

就肝肾双亏来说,常常表现为遗精早泄,头晕耳鸣等症状。故本方所治病症,原本就是环环相扣,互相关联的。

1、遗精早泄

下焦虚寒,致虚阳上亢,上逆于脑,扰动心神,相火妄动,可致遗精早泄。

盐炒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治遗精早泄。

去毛的知母,肉浓皮黄,兼得土气,具有镇静功效。可抑相火妄动。

前述提到多味仙子调脾味之气,脾胃之气足,则清阳升,养上窍,阻虚阳上逆于脑。

白茯苓不仅健脾,还具养心安神的功效,避免虚阳上逆于脑,扰动心神。

川楝子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引心包相火下行,滋阴润燥。

多味合用,共治遗精早泄。

2、头晕耳鸣

与遗精早泄类似,头晕耳鸣亦需补脾胃之气补。脾胃之气足,则清阳升,养上窍,治头晕耳鸣。

另外,就肝肾双亏本身来说,治当补益肝肾,滋阴壮阳。

方中木香疏肝。炒川楝子疏肝泄热。白茯苓利水湿而泄肾中浊气,平衡阴阳。知母滋阴泄热利水。盐炒小茴香暖肾散寒。并用甘草和中,调和药性,肝肾双补又滋阴,共治诸症。

所以仙子就是仙子,七位合干多件大事。

用法:将上药捣为细末,加蜂蜜做成如跳棋大的丸剂。每服一丸,空腹细嚼,黄酒送下,再吃点米饭或糕点将它压下去。意为饭前服用之意。

一个提醒:本文意在分享,医家讲究辨证施治,用药请咨询医生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囊汤:治各类囊肿的妙方】
《轻松学名方》释义||第119讲、201导气汤202导赤散(上)
治“疝气”三方对比应用
治睾丸炎附睾炎妙方(方6首)
疝气门
中医中药论治腹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