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附子粳米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
 
【组成】制附子15~30g 半夏10~20g 甘草10g 大枣10g 粳米15g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1日量。
 
【主治】中焦阳虚,浊阴凝聚,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舌淡苔白,脉沉弦者。
 
【证析】腹中雷鸣切痛,是本方主证;中焦阳虚,浊阴凝结,是此证病机;呕吐、舌淡、苔白、脉弦,是阳虚阴盛辨证依据。《灵枢·五邪》说:“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脾胃同属中焦,司纳运,主升降。中焦阳虚,浊阴凝结,窒塞不通,则腹中切痛;舌淡、苔为阳虚证象,呕吐、逆满为浊阴凝结之征,肠鸣、脉弦是经脉挛急所致,究其挛急原因,则因阳虚阴盛使然。
 
【病机】阳虚阴盛。
 
【治法】温中降浊法。
 
【方义】阳虚阴盛而雷鸣切痛,法当益火消阴,振奋中阳,复其升降。故方用附子温阳气以散寒凝;半夏燥脾湿以降浊阴;甘草、大枣、粳米缓其急以补其虚,俾中阳振奋,寒散阴消,肠道舒缓,升降复常,疼痛可解。
 
【应用】
1.腹中雷鸣切痛,既是本方主证,也是辨证要点,但需兼见舌淡苔白,才可放胆使用。亦治呕吐、呃逆之因寒而挛者。
 
2.《证治要诀》说:“若胃寒甚,服药而翻者,宜附子粳米汤加丁香10粒,砂仁半钱(1.5g );大便秘者,更加枳壳半钱(1.5g )。若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变呕吐,轻剂不能取效,宜附子粳米汤加炒川椒、丁香,每服各35粒”,增强散寒解痉力量。
 
3.《类聚方广义》说:“寒气即水气也,若痛剧及于心胸者,合大建中汤,奇效。疝家、留饮家多有此证。”指出寒水为患而呈腹痛,是使用本方指征。
 
【歌括】
附子粳米疗效奇,半夏草枣五药齐,
温中降浊功偏擅,雷鸣切痛此能医。

编辑:明德小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46、【附子粳米汤】(主治脾胃虚寒,水湿内停之肠鸣腹痛之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大建中汤
各种心下否,肠鸣
附子粳米汤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
经典名方 张仲景《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