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别用药-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茯苓

1、茯苓与朱茯苓:茯苓生品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用治水肿胀满、痰饮眩悸、热淋、泄泻、呕吐、惊悸失眠等。而以朱砂细粉拌匀的朱茯苓,其宁心安神之力更强,多用于失眠、惊悸、健忘等心神不安所致病证。

2、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与茯神木:茯苓所用部位不同,其作用亦有差异,菌核的黑褐色外皮入药名茯苓皮,性味同茯苓,最善走表,善利肌表之水肿,行皮肤之水,功效方面以利水消肿为长,临床多用于皮肤水肿;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入药名赤茯苓偏入血分,长于清利湿热;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入药名白茯苓,偏入气分,长于健脾利湿。白茯苳与赤茯苓性味归经功效基本相似,都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喘,呕恶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惟白茯苓偏补,赤茯苓偏利,补脾益心,以白茯苓为佳,而通利小便,专除湿热,则赤茯岺胜于白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亼药名茯神,又名抱木神,首见于《名医别录》,其性味功效与茯苓相同,宁心安神为其所长,多用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等;菌核中的松根亼药名茯神木,性味甘平,长于平肝安神,治疗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等,肝经有热、肝风内动者最为适宜。

薏苡仁

1、生薏苡仁、炒薏苡仁与麸炒苡仁:生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生薏苡仁在临床应用时用于水肿,因其利湿作用弱,宜于轻证,尤适用于脚气水肿小便不利、肠痈、肺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以及温病邪在气分等。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性偏平和,二者功效相似,长于健脾止泻,只是炒薏苡仁渗湿作用较强,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制品多常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薏苡仁的糯米炒、盐制、土炒等炮制方法近代仅在个别地区保留下来,现已不常见。麸炒虽是近代出现的炮制法,但已被《中国药典》规定为法定的方法。临床生用为主,炒制多用于健脾。因作用较弱,用量宜大。对于湿热所致下肢痹证,生品尤为适宜。

2、薏苡仁与茯苓:两者都能健脾利湿,且均归脾经,对于脾虚湿盛之证,常相须应用。但薏苡仁作用缓和,需要大量应用才见其效。薏苡仁性寒能清热排脓,入肺胃经,对于肺痿、肺痈、肠痈之证是为常用;且又擅长祛筋骨肌肉之湿邪,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等尤为适宜。而茯苓性平和缓,祛邪而不猛烈,扶正而不峻补,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脾之力较薏苡仁为强,对于水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取其利水健脾之功,常用治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等,为治痰饮病之要药;又归心肾二经,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作用较好,常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3、薏苡仁与冬瓜子:两者均能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为治疗肺痈、肠痈常用药。但冬瓜子上能清肺热,下能导大肠积滞,善于滑利大肠,故大肠湿热蕴积,大便不爽之证,用之更好。薏苡仁则功善健脾利湿,湿盛之腹胀、食少泄泻、痹痛、水肿、带下等,较为常用,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又因其性偏凉,能清利湿热,亦可用于湿热淋证砂石热淋;又擅长祛除肌肉筋骨之湿邪,能渗湿除痹,缓和挛急,风湿痹痛偏热者适用。

猪苓

茯苓与猪苓:两药同属利水消肿药,味甘淡性平,均为治疗水肿胀满等所常用,两药都能利水渗湿,对于小便不利,淋痛、水肿等,常相须为用。但猪苓主入肾与膀胱经,仅有渗湿利尿之功,而无补脾益中之效,且利水作用较茯岺强,适用于水肿、泄泻、淋浊等。茯苓则主入心、脾、肾,利中有补,能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用于脾虚湿盛所致腹泻、便溏、食少等,以及失眠、健忘等;且茯苓又为治痰要药,痰饮所致眩晕、咳嗽、心悸等亦常选用。二者在治疗水肿等疾患时常配伍应用。

泽泻

猪苓与泽泻:两药冋属利水消肿常用药,均味甘淡,归肾、膀胱经。皆能利水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带下,淋浊等,临床常相须为用。但猪苓性平,作用单纯而利水之力较强,主治水湿为患的诸多病证。泽泻性寒,又能泄热,尤善于泄肾与膀胱之热,故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并可用治痰饮病眩晕,以及肾阴不足、相火亢盛之遗精盜汗,骨蒸潮热等。《本草汇言》云,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

香加皮

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刺五加:考古本草所记载的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而现代使用的五加皮药材,有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之分。南五加皮即五加科植物;北五加皮为萝蓐科植物杠柳根皮,因其有特异的香气,又名香五加。有些地区,将北五加用作五加皮。南五加皮无毒,其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作用较好,亦可利水消肿,用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等。另有名称近似者为刺五加,其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根茎或茎叶,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刺五加味微苦、辛,性温,归脾、肾、心经。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之功效较强,是味补益脾肾、安神益智的良药。主治肾虚体弱、腰膝酸痛、小儿行迟、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风湿痹痛、跌打肿痛等。概括来说,三者之中,刺五加补益作用最佳,南五加次之,北五加无补益作用,而强心利尿,消肿止痛的作用较强。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1、盐炙车前子、生车前子与炒车前子:车前子以酒制和炒法出现最早,历代也以炒制和酒制的方法应用得最为普遍。近代以盐制和炒法较常用,盐制法也为《中国药典》所收录。而在古代文献中盐制车前子则少见。目前,车前子炮制品以生车前子、炒车前子盐炙车前子为常用。生车前子长于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用于水肿、淋证、暑湿泄泻、痰热咳嗽、肝火目赤等。炒车前子寒性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作用与生品相似,长于渗湿止泻,用于湿浊泄泻,小便短少。盐车前子泻热作用较强,利尿而不伤阴,能益肝明目,用于眼目昏暗,视力减退。临床应用以炒制品为佳。

2、车前子与泽泻:两药均能利水消肿,清泄湿热。对于水肿胀满,小便淋沥不爽以及暑湿泄泻等,常可同用,增强疗效。两药又均入肾经,但前者配益肾药以强阴,对肾虚无子常用之;后者入肾以清泄相火,对于阴虚火旺之证多用之。此外,车前子尚能清肝肺二经之热而明目、化痰,用于肝热目赤或痰热咳嗽等。

滑石

1、滑石与车前子:二者皆味甘性寒,均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同可用治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因其性寒清热,故尤宜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暑湿泄泻或湿热泄泻,二者主要是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利湿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故以湿盛之小便不利、大便水泻者为宜。两者临床常相须为用,且入汤剂皆宜包煎。不同之处在于:车前子又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益肾强阴,又可用洽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肾阴虚之目暗昏花,以及肺热咳嗽痰多,肾虚无子等。滑石则又能清解暑热,外用祛湿敛疮,用治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湿温、暑湿初起,胸闷不畅;以及湿疹,湿疮,痱子等。

2、滑石与石膏:两药均归胃经,能清热止渴,但滑石止渴在于利窍渗湿使脾胃中和而渴自止,故适用于暑热有湿而小便短赤不畅烦渴者,燥热烦渴不宜使用。石膏止烦渴在于清阳明大热,使热去而津液存留,故阳明热盛烦渴用之合宜。两者外用均能祛湿收敛,但滑石清热收湿敛疮,偏用于湿疹、痱毒流水而奇痒者;煅石膏清热收湿,敛疮生肌,偏用于疮疡久不收口者。此外,滑石善于利水通淋,解暑,用于淋证、湿温烦闷,暑湿泄泻等,是一味夏季治疗暑湿疾患常用的药物。石膏清热泻火力强,能清泻肺胃二经之热,用治肺热咳喘,胃火牙痛等。

瞿麦

木通与瞿麦:两者均为利水通淋药,苦寒,归心、小肠经,都能利水通淋,用于淋证、小便淋漓涩痛等;又都能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等。但木通善清心与小肠之火,用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以及心火下移于小肠所致心烦尿赤等;还可用于水肿脚气;又有通利气血之功,适用于湿热痹痛,乳汁不下等。瞿麦又归膀胱经为治淋专药,利尿通淋止痛作用较好,各种淋证均能用之,尤宜于热淋、血淋。

地肤子

1、地肤子与萹蓄:两者同为利水通淋药,皆味苦性寒凉,均能清热利水通淋,杀虫止痒,都可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以及湿疹、湿疮、阴痒、周身瘙痒等皮肤病,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萹蓄利尿通淋之力较强,长于清膀胱湿热,治疗淋证小便涩痛萹蓄尤为多用。地肤子利尿通淋作用平和,为利水向导,而清利湿热,祛风止痒之力较强,故皮肤病地肤子尤为多用。

2、地肤子与苦参:两者均既清湿热,又能祛风止痒,且都有利尿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淋漓涩痛不利之证,均可配伍应用。但尚各具特点,地肤子祛风利湿止痒较好,故偏治因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小便淋痛等。此外,地肤子以利水通淋为主要功效,用于热淋涩痛等。苦参苦寒清湿热力强,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故外治热毒疮肿,内治泻痢黄疸等。

海金沙

地肤子与海金沙:地肤子与海金沙均为利水通淋药,性寒,归膀胱经。都能利水通淋,用于热淋涩痛等。但地肤子利水作用平和,更长于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皮肤湿疹、周身瘙痒等。而海金沙利水通淋作用强,善止尿道疼痛,善治石淋,也可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

石韦

1、车前子与石韦:两药均为利水通淋药,性味甘寒,都能清热通淋,均入肺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治淋证小便淋漓涩痛,肺热咳嗽气喘等。但车前子利尿渗湿,还可用于水肿,暑湿泄泻等;入肝经,能清肝热明目,用于肝热目赤;人肾经,能益肾强阴,用治肾虚无子。而石韦又入膀胱经,善清肺与膀胱之热,用治热淋、血淋尤为适宜,还可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2、瞿麦与石韦:两药同属利水通淋要药,性味苦寒,都能导热下行,清热利水通淋,用治热淋血淋,淋漓涩痛。但瞿麦又心与小肠经,善清此二经之火;能走血分,破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等。石韦又人肺经,善清肺与膀胱之热,又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崩漏、吐衄等。

3、海金沙与石韦:两者均为热淋、石淋、血淋所常用。海金沙又入小肠经,善止尿道痛,多用于石淋,也可利水消肿,用于水胂,小便不利。石韦味苦,入肺经,善于清泄肺与膀胱之热,多用于血淋、湿热淋。此外,石韦上清肺止咳喘,下凉血止崩漏。

4、滑石与石韦:两药均性寒,归膀胱经,而能清热利水通淋,对于热淋、石淋尿道涩痛者,均为良剂。但石韦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故尤宜于血淋,热淋;滑石性滑而利湿对于湿热淋痛及石淋更为适用。此外,石韦清肺止咳,凉血止崩,用于肺热咳嗽,血热崩漏等;滑石清暑止渴,收湿敛疮等,用于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暑湿泄泻,外用治疗湿疹湿疮。

萆薢

1、萆薢与萹蓄:两药同属利水通淋药,玓能利湿疗疮,用冾淋证以及皮肤湿疹湿疮等。但萹蓄善清膀胱湿热,用于热淋血淋,淋漓涩痛,还能杀虫止痒,用于虫积腹痛,湿疹阴痒。萆薢以利湿分清去浊为长,善冾膏淋白浊,带下过多,又能祛风通络,除湿止痛,用治风湿痹痛,湿热疮毒。

2、萆薢与土茯苓:两者功能相似,均以除湿见长,均归肝、胃二经,对于湿盛之淋浊、湿热疮毒及风湿痹痛均可应用。但萆薢除湿分清降浊之功更佳,故尤其适用于湿盛之膏淋、带下之证;土茯苓除湿又善解毒,故善治恶疮,尤为梅毒之要剂,也用治汞中毒。

利湿退黄药

茵陈

1、滨蒿与茵陈蒿:本草书中记载的茵陈道地药材产地并不一致,且分布较广。而茵陈蒿是近代中药文献上最常见茵陈植物来源。据研究,此品种仅见于我国沿海狭小地区即不可能是传统上广泛应用的茵陈的来源,故传统所指的茵陈的道地药材,应为滨蒿。茵陈蒿与滨蒿目前均作为茵陈使用,成分、功效相近,区别不大。

2、茵陈与青蒿:两者均气味芳香,能解湿热,故湿热黄疸、湿温、暑湿之证,均可应用。但茵陈主入脾胃,利湿退黄,为治疗湿热黄疸的主药;又能发陈致新,祛风止痒,适用于湿疮湿疹等皮肤疾病。青蒿主入肝胆,善于清退虚热,凉血除蒸,功专解骨蒸劳热;又能泄暑温之火,为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暑温壮热所常用。

3、茵陈与栀子:两者均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用治肝胆湿热所致黄疸,常相须为用。但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善于清泻三焦之火而清心除烦,又能凉血解毒,故用治热病烦闷,血热吐衄,以及热毒疮疡等。茵陈蒿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善凊肝胆二经湿热,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专长,用治湿热黄疸;还能祛风止痒,发散肌肤邪热,用于湿疹湿疮等。

金钱草

1、大金钱草与广金钱草、小金钱草:目前临床使用的金钱草的药物品种很多。其中,以主产于四川的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即大金钱草分布较广,应用较多。据考证,大金钱草即《本草纲目拾遗》的神仙对坐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金钱草的主流品种。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金钱草的全草,药材称广金钱草,为广东、广西一带习用,未见古代本草记载,亦为当前金钱草的主要品种,疗效确实,已成为公认的道地药材。大金钱草和广金钱草均作为金钱草的道地药材使用,但它们在性味、功效、临床应用上有所区别。金钱草甘咸微寒,能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疸、肝胆结石等;广金钱草甘淡凉,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善于治疗尿路结石、肾盂肾炎、胆囊炎等。小金钱草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全草,仅在四川部分地区习用。全国各地作金钱草用的植物还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药材称江苏金钱草,为江苏、浙江一带所习用;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药材称江西金钱草,为江西一带所习用。

2、金钱草与茵陈:同属利湿退黄要药,均性寒,归肝胆经,功能清利肝胆湿热退黄,用治湿热黄疸,皮肤湿疮肿毒等。但茵陈又归脾胃经,推陈致新,清热利湿退黄作用最强,专清脾胃湿热,为治疗黄疸的要药,善治湿热黄疸。而金钱草又归肾、膀胱经,甘淡渗利,咸能软坚,既善清肝胆之火,又能除下焦湿热,利尿通淋作用好,为治淋证专药,砂石淋、热淋适用,肝胆结石用之亦佳。金钱草清热解毒之功较强,善治恶疮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

3、金钱草与海金沙:两者均归膀胱经,均能利水通淋,治疗砂淋、石淋之尿道涩痛,常相须为用。但金钱草主归肝胆经,味咸能软坚,更长于化石,还有良好的利湿退黄,清肝胆之热的作用,故湿热黄疸及胆道结石、胆道炎症也较为常用;亦可清热解毒,用于恶疮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海金沙又归小肠经,寒能清热,甘能渗利通淋,又入血分,善清小肠、膀胱二经血分湿热,有一定的凉血止血之功,故血淋用之也好。海金沙止尿道疼痛之功尤其显著,淋痛较著者适宜;又取其利水消肿作用,用治湿热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

虎杖

1、虎杖与金钱草:两者同属利湿退黄常用药,均主归肝、胆经,都能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等,常相须为用;又都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毒之证。但金钱草甘咸微寒,又归肾、膀胱经,既善清肝胆之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有较好的利尿通淋,凊热排石之功,为治淋要药,尤为通淋排石要药,适用于砂石淋、热淋,尿涩作痛等,肝胆结石应用效果亦佳。而虎杖苦寒,又归肺、大肠经,善于活血通经,清肺化痰,泻下通便,用冾血滞经闭,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肺热咳嗽,热结便秘等。

2、虎杖与大黄:两药同属蓼科植物,性味苦寒,功能清热、泻下、活血、解毒、利湿,同可用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瘀阻经闭、跌打损伤、痈疡肿毒等。然大黄主人脾胃、大肠经,为泻下导滞的要药,药力峻猛,直折火邪,凉血止血,故实热积滞、腹满燥结、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火毒上攻所致目赤、牙肿、口疮等,用之效好。虎杖主入肝、胆、肺经,既能活血祛瘀以通经,又善清热利湿以退黄,又可用于风湿痹痛、损伤瘀阻湿热黄疸及淋浊带下等;其解毒之功对于疮肿及毒蛇咬伤,内服外敷均有效;还有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肺热咳嗽。

'喜欢分享,偏爱健康,钟于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尿、通淋、安神、通乳、退黄,这些利尿渗湿的中药,您要知道
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渗湿药:薏苡仁,玉米须,土茯苓,车前子,茵陈蒿/编辑·冰湖
大学医学医科中医中药《中药学》教学课件: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