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手三里

手三里

《针灸穴名解》:

本穴名义,有体、用两解。有言其体以地位而定名者,《灵枢经·刺解真邪篇》云。“取天容无过一里。”《太素·五节刺》云:“天容无过一里而止”。杨上善谓:一里,一寸也。玩两书“里”字之义,决非道里途程计也。当以《灵枢经》、《太素》为正,考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二寸。若于屈肘尖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三里”。另如五里穴,诸书多谓曲池上三寸。若于肘尖处量之,适得五寸,故名“五里”也。又如足之三里,经文明言“取之下陵三里”,犹言棱下三寸处也。如此定名言其体也。

又《内经》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盖谓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也,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

所谓天气者,鼻司呼吸,采太空之气也。地气者,口纳饮食,取水谷之气也。人气者,一为先天元气,一为后天七情变化之气,及饮食补助之气。所谓天枢上下者,即天枢穴位之上下处也。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言也。腹部有病,三里统能治之。《针灸大成·席弘赋》言:“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又云:“肚腹三里留”,皆不专指“足三里”也。只揣针灸诸穴名义,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经病也。

更玩古代中医术语,常以天地人代表上中下,复以天地代表轻清重浊。如头部三节,脑喜清凉而喻天,故穴名曰天冲、通天之类,口喜和暖而喻地。如称地仓、地阁之类,人居中部而有人中、人迎之类。又在中部以胸廓喜清虚而称天,在腹以浊满充实而称地,在四肢,臂为上肢,穴在臂有天府,天泉,腿足为下肢,穴在腿足,有地机、地五会。如此示意,言简而意深。节省许多文字。学者苟能潜心测会,扩其含意,则针道进展无限量也。《针灸大成·席弘赋》云:“肩上连脐痛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杂病篇》及《穴法歌》俱云:“手三里治肩连脐”等等歌诀,据此推测,手三里治脐上膈上连及肩背等疾,足三里则可治脐以下至小腹胯膝诸疾也。两三里分工取治,有不同而同及同而不同之异。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大成》主治
主霍乱遗矢,失音气,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噼,手足不遂。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
《中国针灸学》
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两寸处。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坐位。伸臂俯掌,先确定阳溪穴与曲池穴的位置,从曲池沿阳溪与曲池连线向下3横指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手三里
【位置】在曲池下二寸。(《甲乙》)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取穴。
【局部解剖】有桡侧腕短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深层为旋后肌;有桡返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腹胀,吐泻,齿痛,失喑,颊肿,瘰疬,偏瘫,手臂麻痛,肘挛不伸,眼目诸疾。
【配伍举例】《席弘赋》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选摘】《甲乙》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席弘赋》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
《通玄指要赋》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
《杂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舌风舞。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手三里

【所属经脉】手阳明大肠经。

【体表定位】在前臂前区,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操作方法】直刺0.8~1.5寸。

【临床主治】肩臂痛麻,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肌皮神经的分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长伸肌位于前臂桡侧,起自肱骨外上髁(肱桡肌起点的下方),肌束向下移行于长腱,该腱自上而下位于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的深面,并与之交叉,经腕背侧韧带的深面至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的后面。

4.桡侧腕短伸肌:桡侧腕短伸肌位于桡侧腕长伸肌的深面,起自肱骨外上髁,肌束向下移行于长而扁的腱,经腕背侧韧带的深面至手背,止于第3掌骨底的后面,由桡神经支配。

5.指伸肌:位于前臂后面,其外侧为桡侧腕短伸肌,内侧为小指伸肌。该肌起自肱骨外上髁,肌纤维向下分为4个长腱,经腕背侧韧带的深面至手背,分别止于第2~5指中节和远节指骨底的后面,由桡神经支配。

6.旋后肌和桡神经深支:旋后肌位于前臂后面上方,紧贴桡骨上1/3。该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旋后肌嵴,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由桡神经支配。桡神经深支为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前方的终支之一,经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改名为骨间后神经。

图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针灸穴名解—— 高式国著》、《针灸大成》、《中国针灸学》、《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快速取穴彩色图解》、《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图片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大家中医app,视频录自于|3Dbody。图片与视频下皆已注明。明德初心仅作为专业学术分享使用,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手三里穴,手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
臂丛神经记忆总结(四)
外关(TE5)
古代禁针穴手五里浅思
颈夹脊穴深刺为主治疗顽固性网球肘23例
桡神经受损,除了「垂腕」,还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