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鸣到底什么原因?吃什么药最有效?

现代很多年轻人由于压力大、睡眠少,经常耳鸣,到底如何解决?

耳鸣的定义:

耳鸣是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外界声音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西医病因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2)中耳各种中耳炎、耳硬化症。

(3)内耳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外伤等。

2.全身性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

(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4)其他:神经退行性变、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肾气通于耳,肾气足则耳能闻五音。也就是说,肾气能够推动血液供养耳朵,肾气充益,则血流强劲,耳部供血不足,听觉才灵敏;当人体肾衰,血液供养减少,听力 就会逐渐下降,以致出现耳聋耳鸣。所以说,“肾气亏虚、肾阳不足”才是耳聋耳鸣的病根。

表现

耳鸣耳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低音调轰鸣、嗡嗡声或高调如蝉鸣。其声调、音量及强度波动不定,可为阵发,亦可为持续性。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医院检查找到病因引起耳鸣的原发病,对症治疗。

2.药物治疗:血管扩张药、耳鸣抑制药、神经营养药物等,例如氟桂利嗪等。

3.掩蔽治疗:应用耳鸣治疗仪、耳鸣掩蔽器、纯音测听仪或者助听器进行。

中医治疗:西医检查未找到明确病因,主要由精神压力,劳累,睡眠少等引起的耳鸣

一、辩证及方药:

1、痰火郁结型

症状:耳如蝉鸣,听力下降,头昏沉重,胸闷脘痞,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宜清火化痰,降浊开窍。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药;半夏、陈皮、黄芩、枳实、杏仁各10克,全瓜蒌、茯苓各15克,黄连、胆南星、甘草各6克。

2、肾精亏损型

症状:耳如蝉鸣,夜间较甚,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宜补肾益精,潜阳肃窍。

方用:耳聋左慈丸加减,方药用熟地黄、山药、磁石各20克,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

3、脾胃虚弱型

症状:耳鸣劳累后加重,耳内空虚或发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方药用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葛根、蔓荆子、石菖蒲各10克,当归15克,陈皮、川芎、柴胡、升麻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4、风热侵袭型

症状:耳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宜疏风清热,散邪宣窍。

方用:银翘散加减,方药用金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

5、肝火上扰型

症状:耳如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夜寐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宜清肝泄热,解郁通窍。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药用龙胆草、生大黄各6克,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子、泽泻、石菖蒲各10克。

二、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沟通脏腑,缓解疲劳的作用。

穴位是耳朵前面的耳门、听宫、听会,耳后的翳风等穴位。

实证可加外关、后溪、列缺、中渚等穴位。

虚证可加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等穴位。

慢性耳鸣与体质有关,因此不是短期就能根治的,一般需要两、三个疗程。不过只要针灸得法,一个疗程(半个月左右)就可以看到效果!

平时注意:

1.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阻隔噪声的传播,用吸声材料,隔声墙降低噪声强度。

3.预防性治疗,服用维生素B、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有一定预防作用。预防耳毒性药物中毒。

4.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杜绝滥用,绝不多用。

5.避免联合应用2种以上耳毒性药物。

欢迎大家留言、转发,帮助更多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中西医治疗
耳鸣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治耳鸣耳聋偏方
耳鸣与耳聋效验方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