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问道于老子(一):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

《庄子》三十三篇中,共述记了八次孔子问道于老子的过程。第一次孔子问道于老子在《庄子.天地》篇。

孔子问老子:“有人谈起大道如江水滔滔不绝,黑的能说成白的,方的能说成圆的,死的能说成活的,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我听了也很困惑,所以今天特地赶过来向你专门请教。还望您不吝赐教,多多提点。”

老子曰:“不妨说来听听。”

孔子把听来的辩士之辞如此这般一五一十地学给老子:“比如他们认为月亮本来是方的,我们之所以眼睛看到它是圆的,是因为月亮像个风车一样在不停地旋转,一旋转起来,我们就看成圆的了;他们还有一种理论叫‘坚白论’,认为我们仅凭肉眼的判断或仅凭触觉的判断都不是真实的。他们以白色石头为例,说,你看到一个白色物体,看上去像石头,不一定是石头,有可能是木头或金属;你闭上眼睛去用手摸,摸到石头也不能判断一定就是石头,有可能是铁或其它坚硬的东西。只有你用眼睛看并同时用手去摸,才能确定是不是石头。所以他们认为石头的坚硬和白色是可以分开的属性,故称之为“离坚白”。他们说得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这样的人能称得上是得道之人吗?”

老子局局然笑曰:“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给你说孔丘,语言本身就是个悖论,具有相当的欺骗性,就相当于你用一个谎言去验证另一个谎言,不管怎么自圆其说,都不是事物的本源和真相。所以我在《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在最后八十一章也总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可人心难明啊。这些个奇谈怪论的辩士啊,我给你打个比方吧,他们就好像被驯化的猎犬,不知道仰人鼻息,反而觉得自己很有本领,捉到野兔等猎物,还会摇尾乞怜,邀功请赏,沾沾自喜,自作聪明而不知;那些抓耳挠腮,上蹿下跳的猴子,自以为比人类聪明,但是只见耍猴人牵着猴子跑,你见过猴子牵着人跑得吗?月亮是圆的还是方的?石头是硬的还是白的,那都是着相了,在形名上钻牛角尖而已。心里不静,便会遍说万物,说而不休;心里不定,便会喋喋不休,啰里八嗦。他们只有标新立异,以奇谈怪论掩盖内心的慌乱,以示聪明,刷一刷存在感,不是吗?所以孔丘啊,你要做到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

孔子洗耳恭听,老子说:“念你一片求道之心,今天我要给你说几句你没有听过也说不出来的话:四肢健全,可是根本不长脑袋不长心的人太多了,能够知道万物齐一,有形与无形不可剥离的人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一物一太极,万物有形的部分和无形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有形的角度讲,泰山为大,毫末为小;从无形的角度讲泰山为小,毫末为大。大道不停地流动变化,你看到的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大道变化比较慢的,你看不到的无形,就是大道变化流动比较快的。所以动就是止,止就是动;万物向死而生,向生而死,死生本是一体,死生如黑夜白昼。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但黑夜是最长的;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黑夜是最短的。可人们只谈白昼或只谈黑夜,这不是没长眼睛吗?如果你明白了生死一体,就明白了为什么庄子说‘彭祖为夭,殇子为寿’了。大道逶迤,阴阳变化,不破不立而又不增不减,不垢不净。通天下一气耳,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这团气没有了,但是一定会形成另一团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所以死就是生,生就是死。而这些动与静,生与死,存与亡的变化,不是人心能左右的,大道混沌一体,不可分割,有分别的是人心,月亮是圆的还是方的,石头是硬的还是白的,都是人的分别心在作怪而已。”

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踌躇,有所开朗,意犹未尽,恭敬地请老子继续。老子曰:“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所以你不要执着于物;上天都会安排的好好的,你也不用瞎操心。万物不挠于心,不去杞人忧天,相信上天会把你安排好好的,这就是‘忘己’了,忘己之人只会把这个肉体当做一个廉租房,只是安静等待,不去毁伤它,最后能完璧归赵,这就是安于天命了,叫‘入于天’。”

一心定而王天下,一心静而鬼神服。

孔子不虚此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孔子之师
《道德经》解读之十四--- 第八章
孔子是怎样悟到中极图的
孔子问道于老子(问天道)
读懂《道德经》,从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一段对话开始
《老子说常清静经》MP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