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椎体血管瘤(VH)的影像表现
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VH),是脊柱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报告的VH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6%,但约有0.9%至1.2%的VH有症状。在少数病例中,侵袭性VH延伸至椎管和/或椎旁间隙,可导致脊髓受压和神经功能缺损。

今天的文献一起回顾学习椎体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Gaudino S, et al.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vertebral hemangioma. Skeletal Radiol. 2015 Jan;44(1):25-36.)以下影像图片均来自该篇论文

1、临床特征
VH最常累及胸腰椎椎体,偶而延伸至后弓。
绝大多数VHs是无症状和静止性病变(无症状VH)
极少数VH可以表现出侵袭行为并出现症状(症状性或侵袭性VH)。如果伴有脊髓和/或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神经症状,则称为压迫性VH。
2、组织学特征

VH是由毛细血管大小的海绵状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

宏观上看,VH的组织是一个柔软的、界限分明的暗红色肿块。病灶内可见硬化骨小梁和散在充血的空洞,也可具有蜂窝状外观。

显微镜下,毛细血管状和海绵状VH由薄壁、充满血液的血管组成,血管内有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位于疏松的水肿间质中。血管渗入骨髓并包围原有的小梁。

HE染色:稀疏支持胶原基质中(箭头)有大量充满血液的通道(星号)
3、影像表现
从放射学角度,VH可分为典型、非典型和侵袭型(也称为压迫型),典型与非典型主要根据组织学组成不同(即脂肪成分与血管成分的比例以及组织水肿),而当皮质破坏,椎体外延伸累及相应结构的放射学特征出现时,判断为侵袭性。
(1)典型VHs的影像表现
CT与MRI均能显示均能显示毛细血管和海绵状VH的特征,包括
  • 椎体形态正常,高密度的垂直小梁之间存在低密度区域;

  • 蜂窝状,或是粗的,垂直的增厚小梁图案,称为灯芯绒布或监狱酒吧图像;

侧位片典型影像:小梁增厚引起的垂直椎体条纹(箭头)。

椎体呈弥漫性密度降低,无骨扩张

【CT影像表现】
  • 斑点或圆点样(圆点征),类似服装上的波卡尔圆点图案(polka-dot sign)(下图a,b)

  • 矢状位CT图像上,典型VH显示经典的增厚的垂直小梁图像,表现为灯芯绒征(下图c);

  • 骨皮质表现正常,无骨外伸展。

(a 箭头指示典型的polka-dot sign,波卡尔圆点)

(polka-dot drsss,波卡尔圆点群,图片来自网络)
【MRI影像表现】
  • 因存在蛇形血管通道和继发脂肪过度生长和骨小梁增厚(脂肪通常占主导地位),T1和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界限明确的高信号病变(下图a,d)。

  • 由于病变内的血管成分,T2压脂序列VH也表现为轻度高信号病变(下图e)。

  • 增强T1加权图像上显示不同的增强(下图f)。

  • 高信号病变中,对应于增厚的垂直小梁,T1加权图像在矢状面上分别显示点状或线状等/低信号区域(下图a,)。

脊柱血管瘤的典型MRI表现。

a 矢状T1加权MR图像显示,由于小梁增厚,可见界定良好的圆形高信号区域,伴线性低信号条纹(箭头);

b 轴向T2加权图像显示边界清晰的高信号病变,伴有多个类似于圆点标志的低密度点状区域(箭头);

c d 矢状T1加权和T2加权相显示圆形高信号强度区域(箭头);

e f 冠状位脂肪抑制序列图像显示病灶轻微高信号(箭头),而矢状位脂肪抑制T1加权增强图像显示病灶微弱且不均匀强化(箭头)。


(2)非典型VH的影像表现
非典型VHs脂肪含量少,血管含量高。因此:
  • T1加权图像上呈现等/低信号,而在T2加权和T2压脂相上显示非常高的信号强度。

  • 在钆注射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在T1加权脂肪抑制图像上显示较好。

  • 增厚的垂直小梁在非典型VHs中更难以看到,但CT和MR图像上的这一特征仍然是诊断的关键。

非典型VH的MRI表现
a 矢状t1加权图像显示低信号强度的病变,因为脂肪细胞含量低(箭头)。
b 矢状位T2加权压脂和 c T1加权增强的压脂图像显示,由于血管成分普遍存在,病灶呈高信号强度(b中箭头所示)和明显均匀强化(c中箭头所示)。
d 轴位CT显示典型的圆点征(箭头)

(3)侵袭型VH的影像表现
侵袭性VH在任何影像学检查中都具有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为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如骨质疏松、皮质界定不清或扩张、椎体塌陷、椎弓根侵蚀或垂直小梁形态不规则等。
Laredo等人描述侵袭性VH中常见的六种影像学和CT特征

(1)累及整个椎体;

(2)伸入椎弓根;

(3)皮质扩张;;

(4)常出现在胸椎节段(T3-T9);

(5)不规则的蜂窝状图案;

(6)软组织肿块

在这六个标准中,当三种或更多特征并出现神经根症状时,应怀疑侵袭性VH
但恶性VH很难通过MR成像诊断,一方面磁共振成像不能直接显示骨骼,另一方面,侵袭性更强的病变,通常由更少的脂肪和更多的软组织高血管间质组成,可导致T1加权图像上的椎体低信号,因此,骨内信号强度空隙,对应的经典的圆点标志,可能不容易识别。
侵袭性血管瘤T2加权和压脂图像通常显示非常高强信号的区域,对应于侵袭性VH的血管成分,但该征是非特异性的,因为大多数肿瘤性和炎症性病变在T2加权像上显示信号增强。可能的提示特征包括:椎体高度保持,骨髓边缘锐利,椎旁肿块相邻的完整皮质,椎管旁血管扩张。

侵袭性椎体血管瘤2

a 矢状T1加权和b T2加权压脂图像显示高信号病变,累及整个椎体,延伸至前硬膜外间隙(a和b中星号)。

c 轴向T1加权图像和d对应轴向CT扫描显示圆点征。注意邻近椎旁软组织部分的完整皮质(d箭头)(c星号)

侵袭性椎体血管瘤2

a 矢状T1加权显示低信号强度病变(箭头a), b 相应的T1加权+压脂+增强MR图像显示增强效果清晰(箭头b);

c 轴位CT扫描显示典型的圆点征和椎体后壁侵蚀(短箭头)。病变累及整个椎体和左侧横突(弯箭头),并延伸至前硬膜外间隙(a和b中星号),造成马尾受压。

侵袭性椎体血管瘤的非典型MRI表现(T8椎体,伴有脊髓受压症状)

a 矢状T2加权MR图像显示整个椎体高信号强度,伴线性低信号条纹,这是由于小梁增厚(箭头)和后侧硬膜外部分具有类似的高信号强度(星号)。

b 轴向增强压脂T1加权MR图像显示仅硬膜外后部分明显增强(星号)。

c 轴位CT扫描显示椎体内圆点征(箭头)

d 血管造影显示强烈的混浊遍及整个椎体(箭头)和硬膜外间隙(弯箭头)


对于侵袭性血管瘤,影像诊断仍然具有挑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象深刻的病例图片 - 侵袭性椎体血管瘤
椎体血管瘤临床表现及治疗
【综述】垂体腺的神经影像:实用解剖学与病理学(二):垂体瘤扩展侵袭、垂体卒中、垂体癌、垂体转移瘤
骨关节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图示正常、异常MRI
影像诊断 | 一图看懂椎管内肿瘤定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