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NS》-Kambin's三角:新的解剖定义和分类

    Kambin三角中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结构,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的脊柱解剖空间,目前关于Kambin三角的确切范围和解剖边界的文献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由于最初在描述Kambin三角时未描述上关节突(SAP)造成的,尽管在原始文献中提到当进入椎间孔时,SAP是最需要考虑的结构。2021年,来自迈阿密大学Miller医学院Michael Y. Wang教授提出了“Kambin’s Prism”的新概念,将相关解剖结构划分为一个三维的“棱镜空间”,并进行了相关解剖分类,研究结果发表于《J Neurosurg Spine》杂志。
Type I (Kambin’s prism)
    是没有去除任何骨结构的解剖结构,这与经皮内窥镜经典描述的经典入路一致。这个棱柱的内侧和后部边界包括小关节侧面、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IAP)和下位椎体的SAP。该棱镜额的外侧、上缘和前缘由出口神经根形成。下缘由下位椎体的椎弓根和上终板构成。对于I型分类,有3个路径(Ia、Ib和Ic)提供安全通道通过该解剖空间。在上述入路中,危险的结构主要是其出口根的背根神经节。硬膜囊和行走根完全被骨性结构覆盖,因此在这3个入路中没有危险。
    Ia型入路:手术通道平行于椎间盘间隙。这是经皮内窥镜辅助TLIF、椎间盘造影等手术中使用的入路。该入路的方向对进入椎体非常有利,并且与终板平行,这使得该入路成为椎间融合的良好路径。然而,与Ib和Ic型入路相比,这种入路的对出口根损伤风险更高。此外,由于没有切除任何骨结构,进入通道的尺寸限制在9毫米以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椎间融合手术通常采用专门设计的可膨胀融合器。

    Ib型入路,用于椎间盘切除术和硬膜外类固醇注射。这是“Kambin棱镜”所有入路中最常见和最标准的入路。这种方法的缺点包括工作空间较小,以及背根神经节损伤的风险。如果关节突和椎间盘的解剖结构不佳,采用Ib型入路进入椎间盘的中心或对侧更困难。此外,对于L5/S1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与Ia型相比,尾端指向的通道为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手术区域的轨迹,且更内侧的起始位置更不容易损伤出口根。
    Ic型入路,与Ib型入路相似,矢状面朝向尾端。然而,该轨迹更平,且指向椎管。该入路用于内镜下椎间孔切开术和内镜下SAP切除术。在该入路中,首先对准下位椎体的SAP,它允许穿过神经根和中线结构。由于最初的接触点位于神经根的背侧,所以对出口根的损伤最小。Ic型入路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它允许外科医生切除SAP的一部分,不足包括很难达到病变的腹侧和增加了由于SAP切除和静脉丛出血的风险

Type II (limited expansion of transforaminal corridor)
    在II型入路中,通过部分切除IAP和SAP来扩大Kambin棱镜。由于SAP的去除,II型入路不再带有Kambin名称。扩大棱柱的内侧和后部边界由残留的SAP和IAP残余组成,即小关节突残余的外侧边界,其他边界保持不变。因此,该棱镜额的外侧、上缘和前缘由出口神经根形成。下缘由下位椎体的椎弓根和上终板构成。
    II型入路最常见的是内镜下TLIF联合上关节突切除和外侧椎间盘切除术。矢状角位路径与椎间隙的角度一致。使用II型入路的优点是,棱镜内创造的空间量可以根据患者和手术过程量身定制,从而允许较小的侵入性干预,同时保持对出神经根的可视化。
Type III (expanded transforaminal corridor)     
   III型入路(扩大椎间孔通道)包括完全切除小关节、峡部和半椎板后获得的空间,棱柱的内侧和后部由硬膜囊和穿过神经根组成。该间隙的外侧、上缘和前缘由出口苦根形成。下缘由尾椎椎弓根的顶部形成。许多手术是通过III型入路进行的,如开放TLIF和PLIF等。 III型入路供了提供最大的工作空间,允许以不同角度处理病变组织,缺点包括需要开放性手术、硬脑膜损伤、脑脊液漏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的风险。
文献:
Fanous AA, Tumialan LM, WangMY. Kambin's triangle: definition and new classification schema. J Neurosurg Spine. 2019: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Kambin’s三角:新的解剖定义和分类
Kambin’s triangle 的那些事
[2/B ]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PELD)
腰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手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脊柱内镜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神经脊柱内镜技术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