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受生命的意义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 图片来源:YouTube

感受生命的意义


提要(太长不看版)

1. 心理学家研究的是人生意义感,而非哲学意义上的人生意义,研究方法与对其他抽象概念如态度等的研究相类似;

2. 人生意义感可以从一致性、目标和重要性三方面加以理解;

3. 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大概是人类世界一个永恒的主题。无数的宗教和哲学思考,都试图对此问题进行解答。但从科学的角度,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原因在于,它可能既无法也无需证伪。生命的意义并不是既定的,也不存在任何标准对其加以检验。


那心理学是如何研究人生意义的呢?心理学家认为,虽然我们可能无法用科学的方式弄清楚生命的意义(meaning of life)究竟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研究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也就是生命意义感(meaning in life)。这其实和研究任何其他耳熟能详的抽象概念(比如态度)没有多少区别。我们可以询问人们在多大的程度上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我们还可以问人们,是什么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我们可以看一些宏观变量,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等与国民的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在操纵了一个自变量(比如,在实验室里让被试感到归属需求得到满足)后,将被试所报告的意义感水平与基线条件下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什么在影响着人们的意义感体验。

 

最常用的意义感测量工具简单直接,询问被试:“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你有多清楚什么让你的人生有意义?”,虽然尬了点,但一般人还是可以回答上来的。

 

心理学这种举重若轻(避重就轻)的实证取向,是令其他有着沉思传统的学科的学者很不适应的,他们期待心理学研究能对人类心灵的神秘莫测有更深层次的揭示。就算不故弄玄虚,至少也别这么肤浅直白。心理学固然也有沉思的传统,但是现如今的心理学研究,因为更多科学导向,自愿舍弃了复杂度以及其被当成精神依托所必需的神秘感。毕竟,在一项实验中,能被操纵的自变量是有限的,而心理学家又常常不大信任兼容并包的复杂模型。在某次给人类学学者们做报告的时候,我感觉我完全让他们失望了:我花了半个小时就讲完了我们实验室做的关于人生意义的三个系列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全部都可称一目了然。如此深刻的主题,却被我们如此简单粗暴地加以对待,显然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我猜他们可能至今仍震惊于心理学研究居然可以这么干。

 

不管怎样人类心理有着基本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加以认识的。只要不对心理学研究抱有过高的期待,大体上还是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尤其是,若实证研究能推动理论创新,或是我们能将抽象理论付诸实证探索,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最棒的心理学家,往往既是理论高手,也是实验专家,瑧至思想与技术完美统一的美妙境界。

 

在确立了我们可以对人生意义感进行科学研究这一信念之后,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对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我比较接受的观点是,人生意义感本身具有三重意义:一致性(coherence)、目标(purpose)和重要性(significance)。一致性指的是生活对某个人来讲是不是可以理解的,是不是有某些状况超出了能理解的范围,使得个体在生活面前茫然不解。这一维度接近我们所讨论的普遍意义上的意义(比如,某个词的意义是什么),但针对的对象是生活本身。人们需要理解自己的生活,这种认知需要有时甚至会超越另一些同样根深蒂固的需要,比如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感觉。不可理解是与人类大脑不兼容的,所以人们一定要创造出某些关联来对生活进行解释。轻易就可以发现,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都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这些理论来源于他们各自的经验和认识。换句话来讲,每个人都会通过某些意义框架将自己的生活组织成具有一定一致性的系统,无论它是宗教也好,其他信念也好,甚至金钱也好。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年四季的图片打乱呈现,这一操作显著影响了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在日常生活中,重大的,个体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往往会对个体的生命意义感产生威胁。旧有意义框架无法对此类事件进行解释,为了整合这些新经验,个体往往需要打破原有的意义框架,建立起新的框架,从而使生命意义感得以恢复。

 

From (Martela & Steger, 2016)

 

人生意义感的第二重意义在于目标。我们常常问自己或他人“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关心某一行为能达成什么。个人目标在心理学中是非常大的一个领域,积累了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般认为,个体的大部分行为是目标导向的。哪怕个体没有在意识层面上去主动追求目标,他们的行为也往往受到内隐目标的潜在影响。人生意义感中的目标这一层则接近于“活着是为了什么”,它代表个体生活中更为宏大的目标和方向感。在颇为震撼心灵的Victor Frankl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作者通过对集中营中囚犯的行为观察,强有力地论证了拥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如何成为人们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动力。事实上,人们并不需要仔细斟酌,也大致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着一定的判断。当做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人生方向时,我们往往能体验到充实、满足和意义感。而当人生失去方向,或者觉得自身的所作所为与想要达到的状态相背离时,个体便可能产生一种无望和无意义感。


 

人生意义感的第三重意义在于重要性或是价值,即个体需要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自身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过有意义的生活”,就包含有这种价值判断的成分。但提到有意义的生活,人们往往会觉得必须与某种超越自我的崇高目标相联系,比如对社会有益(关于这一点,在后面讲意义感来源的时候,我还会再进行阐述)。但实际上,人们所感受到的自身价值常常并非来源于此。比如,对很多人来讲,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实是个人价值感的一个重要来源。甚至对于一些人,子女是其个人价值感的核心所在。与此同时,个体的信念和目标也会赋予其自我价值感。不管怎样,人们总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些价值的。感到生命毫无价值是一种极端消极的状态,等同于认为人生不值一过,存在毫无意义。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个体会通过自杀来应对存在价值的缺失。

 

一致性、目标和重要性三者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融。我们首先需要对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去构建和追求人生目标。而我们对价值的感知,又往往体现在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所看重的目标的追求之上。

 

虽然人生意义感看上去颇为复杂,难以捉摸。但是相信我,人类强大到足以获得任何他们想要的。关于意义感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们并不像某些臆想中的那样,在无意义的漩涡中绝望地挣扎。还记得前一段时间有个针对北大新生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有40%的被调查对象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打算自我放弃。这一结论看上去骇人听闻,实际上再正常不过。60%的北大新生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这既与其他地区其他样本中得到的结果相似,也与对其他积极心理状态(如快乐)的调查结果相仿。我们知道很多心理变量呈现正态分布,一个好的量表应该能捕捉到这种分布。如果测量所得的均值位于量表的中值,那表明大约50%的人低于中值。均值显著高于中值,则已经足以表明人们的态度是相对积极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一定程度的迷惑、失去方向或是价值并没有那么可怕,远远谈不上自我放弃。学校教育和亲子关系当然存在种种弊端,但即使在比这些大学新生所处环境严苛得多的情境中,人们依然能够适应得不错。人类的心理免疫力就跟身体免疫力一样,虽然有懈可击,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足够让我们抵御不良影响的侵袭。

 

来看看其他研究证据。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比如,在2007年盖洛普一项涵盖13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超过13万人的调查中,91%的受访者对于自己的人生是否有意义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即使在人生意义感较低的中国香港,这个数目也达到了60%以上。下图中显示的是一项包含8000多个美国样本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到,人们普遍报告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即使在意义感最低的年龄段(25到44岁),意义感的均值也超过了中值(这里中值为20,相当于7分量表上的4分)。国内其他实验室的调查结果我没有进行过统计,但近年来我们实验室关于意义感的数次调查累积涉及近4000人,得到的平均分数通常在4.5到5.5之间。实际上,在实验室中采用最流行的两种意义感测量工具the purpose in life test (PIL)和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MLQ)的研究中,90%以上得到的均值都高于中值(7点量表,在PIL上,各项研究中的总均值为5.12,在MLQ上,总均值为4.56)。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正因为人生意义感在个体生命中是重要的,所以它一定不是罕见的。难怪在本领域颇具影响力的Laura King博士将她及同事2014年发表于Amercan Psychologist的论文命名为“life is pretty meaningful”!


From (Steger et al., 2009)

 

所以,不用怀疑,尚存于世的人们至少都部分相信自己的人生值得一过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努力地追求幸福呢!在下次推送中,我将尝试探讨心理学家眼中的幸福,以及意义感和快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参考文献:

Heintzelman, S. J., & King, L. A. (2014). Life is pretty meaningful. American Psychologist, 69(6), 561-574.

Heintzelman, S. J., Trent, J., & King, L. A. (2013). Encounters with objective coherence and the experience of meaning in lif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 991-998.

Lambert, N. M., Stillman, T. F., Hicks, J. A., Kamble, S., Baumeister, R. F., & Fincham, F. D. (2013). To belong is to matter: Sense of belonging enhances meaning in lif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9, 1418–1427.

Martela, F., & Steger, M. F. (2016). The three meanings of meaning in life: Distinguishing coherenc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1, 531-545.

Oishi, S., & Diener, E. (2014). Residents of poor nations have a greater sense of meaning in life than residents of wealthy n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422-430.

Steger, M. F., Frazier, P., Oishi, S., & Kaler, M. (2006). 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3, 80-93.

Steger, M. F., Oishi, S., & Kashdan, T. B. (2009). Meaning in life across the life span: Levels and correlates of meaning in life from emerging adulthood to older adulthood.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4, 43-52.

Park, C. L. (2010). Making sense of the meaning literature: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meaning making and its effects on adjustment to stressful life event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6, 257-301.

Zhang, H., Sang, Z., Chan, D. K. S., Teng, F., Liu, M., Yu, S., et al. (2016). Sources of meaning in life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7, 1473–1492.

Zhang, H., Sang, Z., Chen, C., Zhu, J., & Deng, W. (2018). Need for meaning, meaning confusion, meaning anxiety, and meaning avoidance: Additional dimensions of meaning in lif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9, 191-212.

 

编辑:潘雨    江祥雪      


· · ·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英文】The Meaning of Life 生命的意义 by J. B. Priestley
正确认识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看法中
如何有意义的生活 How to live a meaningful life
The meaning of the life
10个方法让你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TED】视频||活着的意义(The meaning of lif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