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远上神人来|山西人王之涣,留传至今不过六首诗,却被认为是无可争议的大唐诗冠

唐 三彩马  波士顿美术馆藏

鹳雀楼夜景

盛唐,是中国文化的巅峰。而盛唐时的河东,即今日之山西,闪耀着巅峰上的神光。太原四王王翰、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横空出世,让中国文人仰望了一千多年。

其中的王之涣,新旧唐书中均无传略,存世诗歌仅有六首。然而,就是这六首诗,横扫大半个中国,光照了千年历史,而且使鹳雀楼这个黄河边的无名建筑一举登顶,盛誉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四大名楼中,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都在江南,只有鹳雀楼孤悬江北。若无王之涣名诗,鹳雀楼绝无千古美名。一位落魄的诗人,一首盛传千古的名诗,为家乡披上了一件千年发光的文化盛妆。

从北魏至隋唐,寸土贵于寸金的地方,便是洛阳邙山。葬在那里的故主,非富即贵。可是千年之后,当年的豪棺金主都化作了一抷黄土,只有石刻的墓志铭留传下来。

今日,享誉盛名的诗人王之涣,史书中并无传略。王氏家族,连续五代人的墓志铭,都留在洛阳。只有王之涣的,不知何故,流落到长江边上的南京。

不管如何,王之涣世族,能够葬在洛阳邛山,至少说明,王之涣生活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他一生虽壮志未酬,但也不像杜甫那样,沦落到困顿乞食的地步。

鹳雀楼上的王之涣塑像

一个人少年时代,如果家境很好、父母管制少、而且天赋很高、又有才华,很容易放浪形骸、目空一切、诗酒风流。王之涣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狂放不羁的少年天才。

王之涣,字季凌,出自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其先祖曾任西魏地方大吏,曾祖、祖父、父亲虽是郡县小吏,但生活富足、枝繁叶茂、诗书传家。

李唐建立,到了武则天时代,开科取士,特别是以诗取士,一批出身低微、颇有才气的寒门子弟,有机会登堂入仕,施展抱负。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高官显贵的直接提携。所以,很多诗人投诗拜谒,走终南捷径,希望得到贵人赏识,直接鱼跃龙门。

唐 赤金走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太原王氏出身的王之涣,满腹才华,少年得意,无论茶欢酒聚、还是骑马射剑,都是人中翘楚,龙凤之姿,风云人物。颇为自负的王之涣,不屑于跻身科举,不愿与寒门子弟争桥夺路,一直游走于攀龙附凤、投诗拜谒的路上……

然而,依靠达官显贵成功提携的,毕竟是少数。李白幸运的是,遇到高官诗人贺知章的赏识;王维更为幸运,不仅宰相诗人张九龄赏识他,金枝玉叶的玉真公主,更对其情有独钟。最凄苦的是杜甫,屡屡投诗拜谒,常常遭受冷眼,杜甫恨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王之涣这条路,走的也不是很顺畅。尽管王之涣才气非凡,豪侠仗义,诗名不小,但只有一些中下级官员赏识他。而那些弄权作柄、呼风唤雨的大员,没有几个真正器重他。既无要人提携,又无科考功名,如此一来,诗人王之涣的人生命运,就开始风雨飘摇了。

唐 彩绘拱手仕女俑

西安博物院藏

大唐文人薛用弱《集异记》有这么一段传奇:盛唐开元年间,王之涣、高适、王昌龄三位诗人游历洛阳。初春之夜,瑞雪纷纷,三人赴旗亭酒家寻欢,恰逢数名美艳歌妓唱诗助兴。

王之涣说:“平日我们三个作诗,难分伯仲。今日赌一把,我们不报姓名。进来的歌妓,唱谁的诗最多,谁就是胜者。”高适、王昌龄拍手赞同。

绿衣歌妓第一个开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王昌龄一听是自己的《芙蓉楼送辛渐》,高兴地在墙上画了一笔。

紫衣歌妓第二个开唱:“开箧泪沾衣,见君昨日书。夜台皆寂寞,独是子云居。”

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兴奋地在墙上也画了一笔。

蓝衣歌妓接着开唱:“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绯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王昌龄的《长信词》,他再次画壁叫好:“又赢一首。”

眼看王昌龄即将大获全胜,风流倜傥的王之涣,再也坐不

住了。他信手一指几个歌妓中最漂亮的:“请最美的红衣女子出场,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作品,今后我封笔归山,再不写诗了。”

高、王二人击节叫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红衣花魁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王之涣拍手击节,仰天大笑。

三位诗人兴致勃发,连连狂饮。歌妓好奇,问其缘故,王之涣道之原委。数位天仙惊讶不已,纷纷举杯,敬交诗仙,大家彻夜狂欢。

唐 三彩男装女俑  洛阳博物馆藏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此诗一面世,便以其视野开阔、意境千里,传遍大江南北。然而,当时很多人只知其诗,而不知作者是何许人也。女皇帝武则天偏爱此诗,曾问宰相李峤:作者何人?私心甚重的李峤当即回答:吾友朱佐日也。女皇当即召来朱佐日,又赏官又赏财物,嘉奖天下才子。

而真正的作者王之涣,却无缘面圣,流落民间,击剑唱诗,四处拜贤,苦苦渴望出人头地。宰相李峤亦是名重一时的大才,因其指任作者为朱佐日,故唐诗众多选本中,均标明《登鹳雀楼》作者为朱佐日。这样,庸碌无为的朱佐日意然冒名顶替王之涣,在唐诗很多选本中,存活了一百多年。

特别是唐本《国秀集》中标定《登鹳雀楼》作者为朱斌(朱佐日)。但此集水平不高、漏洞百出,特别是大诗人李白竟无一首诗入选,后人一直存疑。

到了宋朝,偏爱诗文的宋太宗皇帝召集天下名家,编撰北朝以来最全的诗文合集《文苑英华》。此书第一次提出:王之涣是《登鹳雀楼》一诗的真正作者

后来,诗文考据大家、也是三晋乡贤司马光,重新翻阅了众多史料,纠正很多谬误,结集出版《温公续诗话》,最终去伪存真,一锤定音。大唐诗冠的帽子,重新戴在了王之涣的头上。

同时,北宋大家沈括也认为:《登鹳雀楼》千古佳作迭出,最出色者,莫过王天涣(王之涣)、李益、畅当也。之后,明清出版《唐诗三百首》,均采用了司马光、沈括的结论,剔除了冒名顶替的朱斌(朱佐日),还原了王之涣的本来面目。明清版的《唐诗三百首》,选诗上乘,作品精良,影响太大,几乎掩盖了一段历史文案。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洛阳一处古墓被盗掘,《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真君墓志并序》惊人面世,再次佐证了《登鹳雀楼》的真正主人,确是太原王之涣无疑。

唐  汉白玉思惟菩萨像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从王之涣墓志铭中得知,他一生只活了55岁。曾经在衡水、文安两地当过小吏,仕途并不如意。

然王之涣才情出众,气宇不凡,很受女人青睐,拥有两段非常美满的婚姻。

第一位妻子,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小鸟依人,清纯美丽,可惜英年早逝。

在王之涣痛苦不堪之际,上司的女儿、比他小17岁的名门闺秀看上了王之涣。而且,美貌如花的大小姐冲破一切障碍,嫁给了这位一无所有的诗人。替他抚养前妻的遗孤,心甘情愿陪伴他过着平凡的日子。像这样出身名门、锦衣玉食的奇女子,就是因为仰慕王之涣的才华,选择了一个老男人、选择了青寒困顿的人生,选择了相夫教子的生活。放到今天,也殊为不易。才情出众的王之涣,没有给她带来荣华富贵,却给她带来了千古扬名的机会。

大唐,是一个以诗取士的年代。然而,最有才气的诗人王之涣,却在晋升无门、报国无路的困顿中,匆匆走完了一生。这让后人深深体会到了:盛唐的炽热神光背后,还是有一片冰冷阴影的。

唐 鎏金双凤压花菱形银盘

镇江博物馆藏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大部分合辙押韵,其中不少由纪晓岚等名士捉刀代笔。然,乾隆终究还是个末流诗人。

大唐王之涣,留传至今的不过六首诗,其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广为传唱,经久不衰。王之涣是千古公认的第一流的桂冠诗人,是无可争议的大唐诗王。缘何?诗贵言志,诗贵自然,诗贵意境高远。

乾隆之作,大都一味追求韵律,寻章摘句,四处拼凑。而言之无物,空洞堆砌,本末倒置。反观王诗,境由心生,信手拈来,风生水起,情境合一。王诗如画,有尺幅千里之势;如书,有墨分五彩之美;如云,有从流飘荡之意;如雨,有酣畅淋漓之美;如月,有桂殿兰宫之幻;如海,有百川归纳之境。诗书画、云月海,在最美处都是相通的,师法自然,造化自然。王之涣作品神光灵动,而乾隆之作差之千里。

唐 缠枝花纹银香毬

西安博物院藏

王之涣是晋阳人,出生在河东绛州,长年游历于蒲州、洛阳、河东、河北诸地。其成名绝作《登鹳雀楼》与《凉州词》,都写于黄河岸边,都与黄河有关。一首是在蒲州鹳雀楼看黄河,另一首在凉州看黄河。

常人眼里的黄河,水流浑浊,横断峡谷,气势不凡。王之涣眼里的黄河,远溯白云,东到大海,奔腾不息,意韵无穷。若视野更开阔,景致更绝美,需再登高望远,更上一层楼。这既是人生激励,也是真正的大唐气象。若揽河入怀,归化西域,需壮士功成,非孤军奋战。王之涣边塞诗之壮美,在春风难度,在玉门荒远,在黄河咆哮,在热血男儿。

理性的黄河,再上一层楼。野性的黄河,孤悬塞外之地。所以,王之涣笔下的黄河,以简约得不能再简约的笔法,写尽了黄河的高远辽阔与孤寒壮美。从这个意义上讲,王之涣是真正的黄河诗人,为黄河而来,为黄河而去,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 水晶项链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藏

太原是个非常神奇的城市。神奇之处在于有神无庙,有神无像。祖籍或在太原生活的神人们,如今在太原几乎没有立身之地。很多像王之涣这样的神人,太原不以为然,冷漠处之。

前日,我曾访西山童子寺,这里一片废墟,荒草丛生。登临童子寺旧址,此地是瞭望晋阳城的绝佳之处。半山之上,清风徐来,一城繁华,半川云雨,尽收眼底。

史载:隋末太原公子李世民,夜半光临童子寺。寺外灯塔日燃万斤灯油,照得晋阳城灯火通明。由此激发了少年英才的万丈雄心。李世民由此下山,扯旗反隋,成就了三百年大唐基业。大唐很多诗人访并,无不慕名前来童子寺烧香祭拜,王之涣等等也不例外。可惜,如今童子寺湮没在凄凄荒草之中。太原公子之基业,大唐才子之风情,早已烟消云散。

不远处的蒙山大佛,前些年幸遇一位书画大家张先生执掌国土厅,张先生出于人文情怀,拨巨资以治理地质灾害名义,给予修缮,大佛得以重生。由此,晋阳渐复生气,有了生机,初显通都大邑之象。而历史上最负盛名之童子寺,至今仍是一派破败之象,残石破瓦,随处可见,甚为凄凉。太原的大唐气韵,只残存于史书的几行文字记载之中。

童子寺遗址  青鸟之光 摄

童子寺燃灯塔 青鸟之光 摄

我曾幻想:有朝一日,童子寺也能重起楼观,再见天日。太原公子李世民、太原女儿武则天以及包括王之涣在内大唐四王之神像,高耸云中。神人们神采奕奕,烟霞供养,煌煌晋阳便可复活了。

太原,与海内诸多城市相比,最为突出的,是一个龙气、才气非凡的城市。可是,目前诸多晋阳神庙中,并无他们立身之处。长此以往,在很多外地人看来,太原不过是一个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三线城市。即便建多少高楼大厦,无非是水泥森林,光影盒子,见多无奇。一个城市的建筑,如果缺少文化气息、缺乏历史文脉,那这个城市的香火就断了。

希望我的梦想,早一点照亮现实,重振龙城晋阳。

庚子年重阳 东湖居士写于京华

唐 鸳鸯莲瓣纹金碗 何家村窖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文|东湖居士

图|动脉影 永济市委宣传部 青鸟之光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之涣的这首诗太简单,却是唐诗的压卷之作。您会仔细看一遍吗?
唐诗解读——王之涣之《登鹳雀楼》
萌宝古诗小学堂▕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相关知识
太原诗人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