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律诗有没有仄韵诗,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须仄韵吗?

有朋友提问:律句三五七句必须是仄声吗?


先把问题捋清楚。律句是指遵守平仄相替的句子,不存在三五七句之说。也就是说只要在二四六位置上平仄是交替前进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称其为律句。

律句并非只使用在格律诗中,词牌、律古基本上都会使用律句,在平仄格律产生之后,即使是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也会在单句中遵守平仄相替,原因很简单——为了高低起伏、清朗吟诵。

所以说律句是盛唐之后中国所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格律诗、古体诗、词牌、甚至元散曲,或者说我们今天的现代诗,无不在使用。不管整体形式如何,单句一般都会抑扬顿挫。这是汉字发音的最佳成句结构。

回到题主的问题,既然提到“三五七”句,那必然是指格律诗的“绝句”或者“律诗”了。

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格律诗的三五七句必须是仄声吗?”

严格的格律诗定义来说,只要在平仄关系上遵从“相替”、“相对”、“相粘”这三个平仄的基本原则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格律诗。从平仄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对格律诗押什么声调的韵作出规范。因为绝大部分格律诗都是平声收尾,配合诗歌的吟诵体韵味,所以我们现在一般默认了格律诗平声结尾的规则。

从押韵本身来讲,诗歌的押韵分为排韵和隔句韵。

排韵就是句句韵,隔句韵就是偶数句押韵。在诗歌中除了汉武帝时期在柏梁台上作游戏联句的时候创建的“柏梁体”是排韵之外,其他所有诗歌形式都是使用的隔句韵。

一联诗分为出对句,或者说上下句,就必须在单数句使用不同的平仄来断句,这是为了和这一联的韵脚做出区别。

所以在绝大多数平声结尾的格律诗中,单数句(除了首联可使用排韵)都必须和韵脚声调不同,以表示这句诗只是断句,并没有到押韵完结的地方。实际上这还一个原因,就是在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通过押韵与否来标出“句读”,押韵的字就是“句”,表示这句话完结,而不押韵的出句断句,就是“读”,这也是今天我们称“逗号”的来历。

因为题主没有提到首句,显然是明白首句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平起平收格式的话,这就必须和全诗保持一致的韵脚,也就是首句在平起入韵的格律诗关系中,是和全诗韵脚的声调保持一致的,这一点我们就不说了。

另外补充一点,就是很多朋友认为有仄韵格律诗的存在。那么在仄韵格律诗中,单数句为了区别出押韵,就必须使用平声韵。

什么是仄韵格律诗呢?就是前面所说的遵守平仄“相替”、“相对”、“相粘”三原则的仄声押韵诗。因为这种诗不多,我们一般情况下为了简化学习,就直接称之为古体诗也问题不大。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举个例子。

五言律句的格式分别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们一般看到的五绝都是平声结尾,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种标准的四句平仄格式的组成。

但是如果我们使用仄声收尾的句子押韵呢,是不是还能保证平仄三原则的成立?

比如:“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有没有可能一首诗遵守这种合律的平仄关系?这是可以的。

很多人喜欢用来孟浩然的《春晓》和柳宗元的《江雪》来佐证,不过我们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平平仄仄仄

处处闻啼鸟    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    仄平平仄仄

花落知多少    平仄平平仄

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这首诗押仄声韵“十七筱”。单句都是律句,在二四位置平仄是相替的,同时上下两句的平仄都是相对的,第一句是“平、仄”,第二句就是“仄、平”,第三句是“平、仄”,第四句就是“仄、平”,所以也遵守“相对”的规则。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失粘的。也就是说这首诗不仅是仄韵,还是一首折腰体。

折腰体是否归于格律诗的特例,一直就有争议。而这首诗不但折腰,还是仄声韵,硬要往格律诗里面凑好像也没有必要。归于古体诗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就是一首使用律句的五言古绝,也可以称之为“律古”。

这样定义下来,就清晰明了,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疑惑。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第三句是使用的平声“声”字,以示和仄声押韵的断句区别。

至于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平平仄平仄

万径人踪灭   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   平平平仄平

独钓寒江雪   仄仄平平仄

也是相同的“失粘”情况,就没必要往格律诗里面混淆了——押入声韵都是其次。

它的第三句“孤舟蓑笠翁”也是使用了平声字断句。

合格的仄声韵格律诗,比较有名的是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仄仄平平仄

弹琴复长啸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深林人不知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明月来相照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平平仄平仄

杳杳钟声晚   仄仄平平仄

荷笠带斜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青山独归远   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这些就都是遵守平仄关系三原则的格律诗,都押仄声韵,所以如果从这些个例子来看,题主的问题就好像又有了另外一个答案,谁说格律诗的三五七句都是仄声的?这不都是平声吗?

“青山独归远”的“平平仄平仄”并不是失替,而是“平平平仄仄”在唐诗中的一种常见变革,即“鲤鱼翻波”,因为格律诗一般使用在出句,比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都是鲤鱼翻波,但是这里用在结句,就感觉特别奇怪。但实际上说这是格律诗还是能够说得通的。

是不是感觉头都大了?

并不是只有你这么想,所以我们简单化,把仄声韵通通划入古体诗。一了百了。

有朋友就会杠了,你说了算么?

不好意思,我的文章,我就说了算。你不认同,你就自己去一一区分吧。我是可以分清的,但是我觉得没必要这样去细分,对学习格律诗的朋友非常不友好。

所以这个问题的回答从格律诗的角度出发,三五七句都是仄声结尾是正确的。因为我认为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押仄韵的诗在近体诗中虽然有,但可以忽略不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格律简述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传统诗词理论学习
《诗词格律》要句
按律写诗填词资料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