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时代诗词不重要了吗,为什么诗词大家越来越少?

现在写诗词的大家们越来越少了,是这个时代诗词不重要了吗?


其实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不是问题。

这个问题里面有两个关键定义,一是“诗词”,二是“大家”。

什么是诗词?

诗是韵文,词是诗余。

从广义上来说,词也是诗歌的一种,即韵文。

产自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爆发成为口头文学的初期,诗就是歌,就是口嗨。只是后来随着音乐的进步,文字的进步,修辞方法的进步,音韵学的进步,诗才分门别类,区分出格律诗、古体诗、词牌、散曲、现代诗、现代歌词这些详细类别来。

这些有节奏感的,抒发诗人情感,表达诗人志向的押韵文字,无论规格齐整还是长短随意,我们都称之为诗歌。

那么,到了白话文普及的今天,文言文系统完全失去主导地位,以文言文为基础的中国传统诗词逐渐消亡,有什么问题?

这是时代的正常进步。

白话文诗歌,口水歌词的出现,不也负担起了近代、当代诗人灵魂出口的途径?到了今天,大量音乐人、词作人的作品同样具有押韵、节奏感、言志抒情的作用。

诗词作为人类感情出口,从来不会绝迹,从来没有生存重要,但是一直会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你就算是骂句粗口,只要有节奏、押韵,也是情感表现成为韵文表达,也是“诗”。不过是你个人的诗,是粗鄙的诗,没有流传和长存的特质。

昨天看到一篇“giao”文化的介绍,一开口就“giaogiao”,土嗨到不行,还参加说唱节目被鄙视,但是并不妨碍这种口标在网络上病毒式的传播。

包括新时代的rapper,不知所谓的“喊麦”,虽然从来是出于文化的底层,我在这里不讲,你绝对不会把它们和诗词挂上钩。

也从来没有文化人会承认这一点。

但是我要说,这其实就是新时代的诗词中的一部分,有优美的“七里香”,同样有不知所谓的“精神小伙”,从诗的形式定义上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区别只是内涵、境界的高下。

因为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很多原本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也能飞快地流行起来,混乱我们的视听,打乱我们的思维。

这些东西就好像早期的词牌,虽然艳丽却始终无法和诗的高度抗衡,一旦被高级文人归纳、提纯再规范,这些东西也就走入穷途末路。

比如东北二人转,从来就是带有颜色的,当以传统文化自居,开始净化追求高雅,就完全失去了活力。就算是德云社的相声,也有上春晚和小剧场的区别,能上春晚的节目正是正了,听起来就没意思。

这是文艺产品与生俱来的思想追求和感官刺激的矛盾。

而网络传播放大了这一现象的冲突。

现代社会诗词重要吗?当然重要,只是在精神家园的追求中,高级知识分子、自我灵魂的引爆者们会有意无意地和潮流、世俗文化区分开来。

诗词作为情感出口的韵文,不论古今中外,都是存在的,它的重要性也一直在生存之上的精神层面徘徊。

只不过古代,它的文化属性可以兑换成仕途和生活资料,具有精神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双重重要性——所以它很重要。

而在今天,它的现实价值基本为零,只是保留了人精神层面的高度,而能够变换成流量换钱的,基本上都是俗文化——这是传统诗词作者所鄙视排斥的——缺乏了现实意义的诗词,实际上就缺乏了大众热情和基础,看上就不重要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现代歌词、rapper、喊麦、顺口溜、打油诗这些诗歌作品的位置摆正,就会发现实际上对于韵文的普及、重视,因为受众的广泛,早已远超唐宋高级文人领域内的垄断。

现代诗词是下里巴人的狂欢,是阳春白雪的没落。

如果把“诗”定义拓展回《诗经》的时代,那么,全世界的人,只要识字,都在进行诗的创作。

这是一个白话诗歌的元时代,和先秦时期的老百姓无序歌唱一样发自内心、没有章法。

我们称赞《诗经》淳朴、自然,却痛骂现代歌词低俗、媚世,未必不是一种沉迷于自我认识的窠臼?

什么是诗词大家

什么是诗词大家?

还是区别于诗词的定义。

如果只认为是中国传统古诗词,那么大学里的教授、文言文大家,基本上都是诗词大家。

诗词这个东西,就是语言的精炼,只要你有灵感又精通文言文,成为古诗词大家是很自然的事情。只不过有些水分多,当然也有一些公认的,比如叶嘉莹先生。

如果你有一个躁动的灵魂,又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要成为现代诗大家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关键是这个“大家”如何认定。

就好像现在“大师”满天飞,真正的大师反而都隐身了。

说到底还是世俗文化的纵横、开放让成为“大家”的标准模糊了,现代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要在一个领域中称为“大家”,有时候需要来自各个领域的认同——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就好像我们前面说的,如果我们把rapper也定义为诗歌,那么欧美饶舌歌手,那些大金链子的黑人,算不算一位“大家”?

这种标准其实就很胡扯,他即便在说唱界有天王的地位,也不可能被我们认定为“诗词大家”。

但是这种看似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通过逻辑分析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他们使用韵文,他们节奏感超强,他们批判社会,炸裂个人情感——这不是诗是什么?

关键是文化的认同,有时候不讲逻辑。

“大师”的没有标准,让天下尽是大师。

而“大家”的标准模糊,让诗词很难有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梅煮诗】诗词在创作中提升美感的几个方面(一) 总第82期 2020年1月30日
诗与词的文化
谈诗论道 解语如赏繁花 ---于丹妙语摘录
泡芙学诗词:押韵
吟诵小识
如若林黛玉遇到武亦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