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事多情芳草色,芜人时伴倚阑干”是什么诗,作何解释?

“何事多情芳草色,芜人时伴倚阑干”出自明末清初气节之士彭孙贻的《春草》,是一首写物的七言诗:

小楼人去杏花残,寂寂纱窗梦亦寒。

何事多情芳草色,芜人时伴倚阑干。

首先看平仄格律,起句“小楼人去杏花残”,第二字为“楼”,平声,尾字为“残”,也是平声,整句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实际上是一、三不论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平起平收律句。根据“相对”、“相粘”的格律规则,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一核对,除了一、三句有“一、三”不论的现象,其他字的平仄都是符合平仄关系的。

所以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十四寒”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彭孙贻其人,博闻强记、文采风流,学使五次出题模考,都是第一名。后来当了贡生,明朝已经岌岌可危。生逢乱世,作为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明灭后即闭门不出,终身布衣。

这首诗题为《春草》,自然是写春天的绿草,至于背后有没有引申、隐喻,因为缺乏资料,所以只能从字面去理解。

“小楼人去杏花残,寂寂纱窗梦亦寒。”

前两句看上去与春草无关,第一句写杏花谢了,客人也走了,一片春事了的落寞之象,后一句写空庭寂静,连做的梦都清寒,加重冷清、散局的画面感和情境营造。

“何事多情芳草色”,第三句转折到主题上来,用提问的方式做好绝句文法重心铺垫。

为什么芳草却一直碧绿,如此多情?

然后自问自答,“芜人时伴倚阑干”。“芜”,是杂乱,“芜人”在这里应该是指不同的人。

那是因为总是不断有人靠着栏杆来欣赏它们啊。

实际上是不是这个原因呢?当然不是。只不过是草的茂盛季节远比杏花要长罢了。这种明知错答,并非诗人不懂常识,而是一种故意曲解,借此来表达诗人心中寄托。

如果诗人是用春草自喻,那就是用杏花来讽刺那些曾经红极一时,却很快凋零的人或者事件,同时表达自己的才高、节高,有很多人跟随、钦佩,因而能像春草一样常年碧绿,郁郁青青。

虽然我们仅能从字面来理解这首诗,但是末句突兀地故意曲解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是一首咏物诗,如果这样解读的话,是一首有寓意的作品。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解释,那就是“芜”通“无”。

“芜人时伴倚阑干”,就是没有人经常陪伴着我来靠着栏杆观赏这暮春景色,因此我只好多情于“芳草色”。

这种解释其实回答第三句提问是最简单、最通顺的,于整体来说,就是一种人去楼空后的感叹,显得十分落寞,只剩下孤芳自赏。

不过这只是猜测,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不是有“芜”通“无”的用法也不得而知。

有知道的朋友不妨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
怎样才能让自己学会写诗词?
我与格律诗词
春情诗词精选三十六首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忆王孙词牌格律及名篇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